[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更加注重縱向專業化與橫向多元化的發展,在此進程中收購了許多公司,集團總體規模明顯擴大。雖然這樣有助于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但也讓企業的管理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一旦出現問題將引發一系列的經營風險,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達成?;诖耍疚膹募瘓F總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方式入手,探討集團總部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意義,并針對集團總部如何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策略展開研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集團總部;子公司;財務管控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程孝敏,女,安徽六安人,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很多集團企業為了有效應對復雜的經濟形勢,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集團總體規模,同時通過資產重組、合并中小企業等方式設立子公司。但如何加強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成為集團總部亟須解決的問題,否則將無法實現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甚至導致企業面臨諸多經營風險。
1 集團總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方式
第一,分權型管理。所謂分權型管理,指的是集團總部將一部分權力進行下放,使子公司具備一定的權力空間,這樣可以使集團總部減少對子公司經營活動的干預。簡單來講,這部分權力空間主要涉及子公司的發展規劃制訂、戰略決策等,在財務資金的管理方面雖然集團總部仍然具有管控權,但子公司具有決策權。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分散與緩解集團總部的經營決策壓力,有助于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是這樣很難做到對子公司的全面監督,并且不利于資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由此會引發一系列的經營管理風險。
第二,集權型管理。集權型管理模式就是集團總部掌握項權限和權力,在子公司財務管理方面,集團總部擁有絕對權力,子公司只能按照相關指令和要求執行。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是可以控制成本投入,提高企業風險防控能力,但也會限制子公司的發展[1]。
第三,混合型管理。在這種管理模式下,集團總部主要負責制訂、分析整體的戰略目標,做好戰略規劃,確保戰略規劃與資源需求之間可以始終維持平衡狀態,子公司的日常經濟活動則完全由子公司進行管控。簡言之,子公司享有更多的自治權。在混合型管理模式下,集團總部的決策執行效率與質量要比以往更好,并且保證了對資源的充分整合與科學配置,因此這種管理模式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2 集團總部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意義
2.1 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必須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整合,并在科學配置的基礎上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保證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的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集團總部就需要做好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確保集團總部與子公司的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集團公司通常采用橫向多元化與縱向專業化的發展模式,一般涉及的行業領域比較廣泛,業務活動多變,所以在進行子公司的財務管控中,會盡量規避各類風險,確保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可行性。為了控制成本投入和防止風險擴散,集團總部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確保各項重大決策程序規范、決策的科學性。在進行各類資源的管理與配置中,通過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可以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對相關財務活動的開展起到約束與限制的作用,由此便能保障自身整體運營的穩定與安全。
通過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能夠確保業務發展與財務風險控制處于平衡狀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并且在有機結合分權與集權兩種管理模式的情況下,可以為子公司釋放一定壓力,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這對于促進子公司進行市場拓展和產品研發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子公司也能及時、快速響應集團總部下達的指令,確保指令落實到位,子公司也可以基于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為集團總部制定科學決策提供幫助,從而實現穩定經營與持續發展的目標[2]。
2.2 優化管理結構
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有助于集團總部進行管理結構的優化,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現代集團企業的組織結構如果還是十分復雜,便會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使其無法發揮實際價值。反之,則有助于提高管理效能,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簡單來講,集團總部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中,需要基于頂層設計對財務管控的核心與目標進行協調,這能夠在無形中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重新梳理并優化管理結構。在此背景下,集團總部與子公司能夠在內控管理的實施、戰略方向的規劃及經營決策的制定等方面實現統一,這對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管理結構得到優化的情況下,集團總部的整體活力會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的過程中,科學設置考評制度和考核目標,能夠充分激發子公司的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子公司的經濟效益與經營管理水平,進而推動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3 集團總部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策略
3.1 完善戰略規劃方案
為了更好地實施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集團總部需要重視戰略規劃方案的優化和完善,保證戰略規劃目標的統一,基于此應當重新梳理企業治理結構,合理精簡子公司,如關停與集團總部戰略方向不一致的子公司,這樣既能降低管理成本,還能起到防范管理風險的作用。另外,要科學設置各項權限,確保制約功能的最大化發揮,而這就要求集團總部樹立精細化的管理理念,細致梳理公司的治理結構及權限。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期間,保證戰略規劃的目標清晰、合理,構建符合現代化集團企業的管理體系。
影響集團總部治理結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股權關系為例,集團總部在加強對子公司的掌握與控制時,可以通過置換形式、重組形式或兼并形式等予以實現,確保集體總部與子公司之間關系和產權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子公司的財務進行管控。在形成完善、科學的治理結構以后,集團總部還應分離子公司內部的職責和權利。簡言之,在管理子公司的過程中董事會具備控制與管理職能,可以根據子公司的經營發展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當與集團總部產生利益沖突時,應當以集團總部的利益為先。在改變治理結構的情況下,子公司的財務管理活動應由集團總部的財務管理部門負責,并且監事會需要對子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審查,以此強化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提高企業財務工作水平[3]。
3.2 合理劃分權限
集團總部在對子公司實施財務管控中,主要采取混合管理、分權管理與集團管理三種管理模式,具體需要集團總部根據現實情況進行選擇,如企業外部市場環境情況、企業經營管理現狀等,這樣才能保證所選管理模式的合理性。舉例來講,對于城市運營集團公司而言,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方式的選擇時,就需要根據行業的市場環境、發展現狀等因素合理劃分權限。
一般情況下,對于規模比較大且自身經營業務與子公司存在差異的集團企業,應當選擇分權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將部分權力適當下放,以此提高企業的環境適應性。而對于規模較小的集團企業,則可以選擇集中型的管理模式,如果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可以選擇混合型管理模式,由子公司負責財務決策和管理控制,這樣就可以確保其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和環境變化??偠灾?,在合理劃分權限中要確保所選財務管理模式的合理性,具體要以符合集團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為依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財務管控水平,為集團企業實現穩定持續發展奠定基礎[4]。
3.3 提高預算控制水平
提高預算控制的水平是加強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關鍵。在具體實踐中,集團總部的相關財務人員需要仔細分析子公司的預算報表,集中開展審查與考評工作,主要是對子公司當前進行的經濟業務活動和未來將要進行的經濟業務活動進行審查與考評,從而確保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有效性。在預算管控中,集團總部應當加強與子公司的預算交互和協調,保證子公司開展的經濟業務活動均處于戰略規劃范圍之中,這樣既可以促進預算控制活動的順利實施,也有助于提升集團內部凝聚力。在審查子公司的預算編制中,需要重點關注預算中存在的運營風險,并基于“早發現、早解決”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免發生經營不當、管理失位等問題,確保子公司能夠健康發展,并在發展方向上與集團總部保持一致,進而提高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效果。為了提高預算控制水平,集團總部要對預算管理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以確保這一工作科學、有序地開展,從而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3.4 統一資金管理
在資金管理方面,集團總部需要注重統一性的問題,而這就需要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的資金計劃。集團總部可以將日常權力進行下放,使子公司在日常經營與管理中擁有相應權限,但是需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總體KPI考核力度,這樣既能讓各子公司明確資金使用成本指標、資金收益指標等,還可以促使其有效落實資金管理任務。集團總部可以根據子公司的運營發展情況,逐漸過渡到統收統支,構建符合自身資金管理需求和發展現狀的資金調撥制度體系,并不斷在實踐中予以完善。發揮集中控制功能,集中地實施對子公司資金的管控,確保資金配置合理和有效利用,以減少資金浪費問題的發生,降低融資成本風險與擔保風險,提升子公司的財務管控水平。
3.5 做好風險防范
由于集團企業經營業務涉獵廣泛,因此經營戰略規劃往往具有一定的多元性,而這也會給企業帶來多元化風險。所以,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中,集團總部要根據當前企業的經營狀況、資源情況等,有意識地防范多元化風險,比如要規避經營中資金投向太過分散的情況,否則極有可能發生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從而讓企業陷入危機之中。為了更加科學、有效地防范多元化風險,集團總部要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并根據常見風險及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中,要重視對子公司財務風險狀況的評估,具體可以從子公司開展的經濟業務活動、制定的重大決策及管理活動等方面進行評估,以便及時識別子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并且予以妥善解決。在評估子公司財務風險時,不能只關注某一方面的風險,而是要從籌資風險、納稅風險、資金支出風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這樣才能更好地防范子公司的財務風險,從而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
3.6 加強審計監督
在對子公司實施財務管控的過程中,集團總部需要合理制訂審計計劃,確保審計工作有效落實。在此過程中,應該設立專門的、獨立的審計機構,并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由他們負責制訂和落實審計計劃,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邀請第三方專業審計機構參與內部審計,這樣有助于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消除外部干擾,從而保證最終的審計結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基于此,集團總部的相關部門要對審計報告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結合企業當前發展現狀和審計匯報結果,為制定相關決策提供參考[5]。
3.7 加快信息化建設
財務管控作為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涉及的數據信息非常多,尤其是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中,不僅要關注如何高效處理海量財務信息,還要考慮如何搜集完整、真實的財務信息,否則很難實現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目標。因此,在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的過程中,集團總部應加快信息化建設,以便實現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有效對接,并通過構建符合自身財務管理需求的ERP系統,提高信息溝通效率,這對于大幅提高管理質效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搜集效率,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實現對子公司每一項業務流程的監督管控,進而提高財務管控水平。
3.8 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的過程中,集團總部需要確保相關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以保證實際工作的順利開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集團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存在專業能力不足、風險控制意識薄弱等問題,這樣就無法保證集團總部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有效性。對此,集團總部應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并且通過建立和完善常態化的財務人員培訓體系,打造一支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財務團隊,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另外,還應積極吸納外部優秀的財務人員,而這需要嚴把招聘關,對以往的招聘制度和要求進行合理調整。同時,還要在考核、晉升等機制上做到客觀、公正與公平,這對于留住優秀財務人員和激發財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具有重要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子公司進行財務管控是集團企業發展中必須有效落實的一種管理行為,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集團企業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科學地選擇財務管控方式,如此才能確保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有效性,進而為集團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阿燕. 論集團總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J]. 財會學習,2022(25):33-35.
[2]仇敏. 集團總部對子公司的財務管控[J]. 今日財富,2022(11):76-78.
[3]張艷華. 關于集團公司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探討[J]. 大眾投資指南,2022(6):140-142.
[4]曹銀星. 集團企業如何管控子公司財務風險[J]. 中國外資,2021(16):88-89.
[5]陶俊. 集團總部對子公司財務管控的策略——以CT集團為例[J]. 財富生活,2020(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