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輝 魏麗娜 于瑩瑩
摘要: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四有”好老師標準,通過不斷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培訓、責任擔當,進一步筑牢教師的信仰根基,涵養教師的道德情操,提高教師的專業本領,增強教師的仁愛之心,進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新時代教師隊伍。
關鍵詞:“四有”好老師;教師隊伍;新時代教育
作者簡介:褚輝,遼寧教育學院副研究員。魏麗娜,遼寧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于瑩瑩,遼寧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
課題項目:1.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 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改革開放40年中小學教師政策變遷與發展態勢研究”,課題編號:FHB180586。2.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育決策咨詢專項重點課題“大中小學一體化加強‘四史’學習教育的研究”,課題編號:JG21ZXA0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推進遼寧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是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到“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當好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教師的信仰根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是要廣大教師明立德樹人的責任之道,不斷增強政治覺悟和責任擔當,增強為黨的教育事業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守立德樹人初心、擔當教書育人使命,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加強黨對學院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各方面,把學院建成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堅持教育引領廣大教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鑄魂育人;堅持鞏固拓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增強育人報國的自覺和本領。
堅持加強黨對學院的全面領導,應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增強學院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黨組織建設成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師工作各方面、各環節。著力抓好教師黨支部建設和黨員教師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可由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擔任。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健全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不斷增強教師黨支部組織力,切實加強黨員教師教育管理;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有效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愛黨、護黨、為黨,敬業修德,奉獻社會,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二、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涵養教師的道德情操
學院堅持引導廣大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在教書過程中育人,在育人過程中將德放在首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堅持把立德樹人落實到教學科研活動中,體現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聚力堅持“四個相統一”標尺,堅定不移地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扎實推進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切實引導廣大教師堅持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將師德素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爭做“四有”好教師,堅持“四個相統一”,當好“四個引路人”;注重加強對教師師德師風的監察監督,著力解決師德失范、學術不端等問題,促進廣大教師切實增強師德自律意識,強化底線意識,守好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踐行良好師德師風;大力宣揚當代優秀教師陽光美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跡突出的新形象,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營造以德立身、立德樹人的良好育人環境。
三、強化培養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本領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學習好、把握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加強教師培養培訓,促進廣大教師努力下苦功夫、求真學問,增強家國情懷,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知識、提高本領,以扎實的學識支撐高水平教書育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大力振興教師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學院注重在“內功”夯基礎、“外功”促發展上雙向發力求實效。一方面,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升學院師范教育保障水平。貫徹落實師范院校建設標準和師范類專業辦學標準,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切實加強學院建設和發展,努力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服務支撐”職能,積極承接好我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努力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基地、院校;積極承接并組織開展好我省師范院校評估和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規范引導加強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內涵建設,促進分類推進卓越幼兒園、小學、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深化信息技術助推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完善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建強優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深化教師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構建追求卓越的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學科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整體提升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辦學水平,提升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為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積極服務全面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學院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完善教師管理服務制度,切實理順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我省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治理服務水平。嚴格執行教師專業標準,嚴把教師選聘入口關,讓真正素質良好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改進教師考核評價,堅持分類指導與分層次評價相結合,建立符合教師崗位特點的評價機制,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痼疾;創新和規范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全面加強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隊伍建設;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實施好“特崗計劃”,完善交流輪崗、支教講學激勵機制,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流動,促進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結構、學科結構等整體改善;承接好“國培計劃”,全面加強省、市、縣(市、區)、校級培訓,切實提升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努力建設高素質善保教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高素質雙師型的職業院校教師隊伍、高素質創新型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切實引導廣大教師潛心鉆研教學,厚積扎實學識,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強化責任擔當,增強教師的仁愛之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豐富情感的鮮活生命,這就需要教師用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好老師應該在教書育人中關注、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欣賞、信任每一個學生,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有效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要促進教師用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首先要用愛去關心和重視教師職業,讓愛和責任薪火相傳。提高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提升教師工作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地位待遇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與社會環境;轉變傳統教師的管理觀念,從單純的管理轉變為管理、服務、支持和引導,健全待遇保障機制,真心實意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維護教師參與辦學治校的主體地位,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需求,多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全面營造更加濃厚的尊重教師、關心教師、愛戴教師、依靠教師的良好氛圍,不斷增強廣大教師的榮譽感、使命感,獲得感、幸福感。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應切實引導教師滋養仁愛之心。學院堅持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推動廣大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切實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堅持不懈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增強國家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以愛育人、以情感人,努力成為學生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表率,更好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重任,在學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茁壯成才,享受成功的喜悅和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1(001).
[2]劉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礎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21(20).
[3]林曉萍.以師德建設引領中小學青年教師成長的路徑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12).
[4]樊香蘭,蔚佼秧.付出—回報失衡對特崗教師留任意愿的影響研究——工作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34).
[5]田雨晴.習近平關于黨史學習教育方法的重要論述探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