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如何進行思維的訓練卻是讓教師頭疼的難題。文章以“六頂思考帽”這一訓練方式為基礎,探究了該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 閱讀教學;思維品質;六頂思考帽
[作者簡介]馬虹霞(1983—? ? ),女,江蘇江陰人,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學。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思維品質
新課標明確了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突出核心素養的育人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慢慢地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關鍵品格與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了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以及語言、學習能力。同時,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的思維品質還包括創新、批判及邏輯性等所表現出的水平和能力。實際上,思維品質突出的是學生的心智特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從另一個視角去觀察并認識世界,學會正確判斷。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需要引導學生去觀察語言及文化現象,總結并歸納語言和語篇的特點,包括分析、評價語篇的結構功能等,同時對語篇的態度、情感、觀點等一一整理、分析,幫助學生采用觀察法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學會去判斷,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二、英語閱讀教學與思維品質
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考慮到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思維的能力以及終身閱讀等不同方面。閱讀教學并不是為了明白課文,而是讓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對所閱讀到的內容開展科學合理的思考和質疑,這種閱讀效果,才能讓學生在未來一直受益。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旨在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能力、有思想的閱讀者,是以學生的發展而非應試為導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本語言的表層含義,更重在引導他們理解文本的深層次內涵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將語言學習與文化意識、思維進階結合起來。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理論,教師應帶領學生在文本閱讀教學中進行一系列認知、理解、預測、獲取、分析、概括、創新等思維培養活動。閱讀是一種發現,是一種學習,教師只有站在提升學生思考能力的角度,才能從有閱讀、無思考的“假閱讀”走向有思考、有體驗的“真閱讀” ,從字詞層面的“淺閱讀”走向意義層面的“深閱讀” ,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能力、有思想的閱讀者。
三、 “六頂思考帽”與思維品質
全球頂尖創新思維訓練法的開創者——愛德華 ·德博諾博士提出了“六頂思考帽”思維方法,用六頂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創新思維方式。思考者可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事件,思考者需要區分不同的內容,包括創造、情感等信息。每一頂帽子都代表著一種特定類型的思維方式。 “六頂思考帽”幫助思考者把思考過程分為六個不同的維度,每一個維度與一頂特定顏色的“思考帽”相對應,藍色象征著思維中的控制與組織,白色象征著客觀、全面收集信息,紅色從感情、直覺感性地看待問題,黃色尋找事物的優點及光明面,黑色從事物的缺點、隱患看待問題,綠色用創新思維思考問題。“六頂思考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視化的思考流程,就好像思維地圖一樣,達到高效思維的目的。
四、基于“六頂思考帽”的閱讀教學實踐
(一)? 教學內容分析
筆者所選教學文本來自 2019 年無錫中考閱讀理解 C 篇,該文本是一個故事類語篇,主要講述了男孩 Garrison 熱愛繪畫,內心渴求得到父親的認同和支持,但不敢表達,一直在揣摩父親的想法,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內心活動。
(二) 教學目標
在本課結束時,學生能夠:
(1)運用白色思考帽梳理故事的大意;
(2)運用紅色思考帽推斷主人公內心的感受;
(3)運用黃色、黑色思考帽從積極和消極的角度評價主人公的行為;
(4)運用綠色思考帽續寫故事;
(5)運用藍色思考帽綜合梳理文本的主題意義,反思閱讀過程。
(三) 主要教學活動及評析
活動 1 :基于文本,巧戴白帽,梳理情節,推動思維的邏輯性發展
教師要求學生戴上白色思考帽 ,站在中立的立場梳理故事情節,厘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各自的身份、愛好和職業等,其任務是陳述客觀事實,全面收集信息。
活動 2:深入文本,巧戴紅帽、黃帽、黑帽,培養積極思維、批判性思維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關注人物的語言和行動,戴上紅色思考帽推斷人物內心的情感。全班分為兩大組,一組戴上黃色思考帽,從積極的方面對 Garrison 的行為做判斷,如“你欣賞他的哪些做法?”“你贊同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嗎?”等。另一組戴上黑色思考帽 ,從缺點、隱患看待問題。學生要列出 Garrison 和 Pa分別面臨的困難,如 “Garrison 不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會造成什么后果?”“爸爸的擔憂是什么?”“爸爸為什么不一開始就明確地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支持?” 等。
活動 3:超越文本,巧戴綠帽,發展創新性思維
教師要求學生戴上綠色思考帽,續寫故事。教師給出續寫的任務要求,即緊扣故事的發展來展開合理想象,而非天馬行空、毫無依據地改編。
活動 4:回歸文本,巧戴藍帽,總結歸納文本主題
教師要求學生戴上藍色思考帽,綜合處理各種信息,歸納、總結、梳理文本的主題意義,并對整個思考過程做出評價。
評析:整個閱讀過程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平行思考的方面,在同一時間可以做同一事件,把信息、創造等有效區分。學生明確了自己的立場和思維的角度,使得閱讀活動有了明確的指向。一旦閱讀的目的被確立,學生就能了解需要從文本中獲取哪些信息,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因此,閱讀就更有目的性,學生自己就可以控制這個閱讀過程。
通過“六頂思考帽”這一可視化途徑來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整體閱讀,在觀察、分析、評價等方面,有效提升了思維能力,同時,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等均有了大幅提高。 在思維進階發展的閱讀過程中,學生與文本的深度互動、對主題意義和文本內涵的探究得以加強,混亂的思考逐漸變得清晰,實現隱性思維顯性化、思維語言模式化、思維能力正遷移,從而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閱讀素養的全方位提高。
五、結語
閱讀教學是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平臺。閱讀的實質是思維,閱讀理解的過程也是讀者思維品質得到提升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關注基本信息的提取和核對,更要重視對課文內容的深層理解、分析和評價。教師可以在“六頂思考帽” 的思維框架下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循序漸進的閱讀教學活動設計,以低階思維能力為起點,以培養學生的評價、分析和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為目標,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教學活動設計應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給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生成提供方法和平臺。當然,教師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變,可以根據“六頂思考帽”的原理,結合不同類型的文本和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對這一方法進行改進,如改變提問的內容、改變每種顏色帽子使用的順序等,以達到思考帽的最優效果,創建思維型的英語閱讀課堂,實現思維的高效產出。
參考文獻
[1]愛德華·德博諾.六頂思考帽[M].馬睿,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
[2]梅德明,王薔.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3]陳則航.英語閱讀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