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
摘 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頒布標志著勞動課程正式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獨立必修課程,為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課程實施提供了方向性引領。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是引導各級學校落實勞動教育的重要資源。在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采用大單元設計能夠有效架構勞動課程的各項內容,落實課程標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 任務群 大單元設計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科課程標準正式頒布,其中《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勞動課程正式獨立進入國家課程體系。勞動課程標準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全新定位,對勞動的育人價值進行了深入闡釋,對勞動課程內容進行了多層次整體架構,為學校、家庭、社區如何協同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是課程標準與學校教育之間的橋梁。編寫出版符合課程標準要求、體現最新教育發展方向的勞動實踐指導手冊,能夠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作為一名教材編輯,筆者認為,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應避免技術化、技能化傾向,將課程內容結構化,進行大單元設計。
一、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大單元設計的必要性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是單一的技術教育,而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1]。
勞動課程標準中,將勞動課程的核心素養歸納為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方面。在具體課程內容方面,勞動課程標準采取“任務群+勞動周”的形式對主要課程內容進行了整體的規劃,將勞動課程內容分為三大類十個任務群,即:日常生活勞動類,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生產勞動類,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類,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并對每個任務群在各學段的內容要求、素養表現、活動建議給出了明確描述。
勞動課程標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每學年開展一次勞動周,對勞動周的設計、組織與實施給出了建議,同時要求學校與家庭、社區協同開展勞動教育,并將課程評價作為勞動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了平時表現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梢?,勞動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勞動素養的要求是全面的、綜合的、立體的。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要實現課程標準對學生多層次的勞動素養的要求,有效架構勞動課程的各項內容,需要進行大單元設計。大單元設計,是實現課程內容結構化的有效方式,也是本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的重要原則之一?!按髥卧珜仞B本位的大任務學習,通過凝練單元主題,思考單元育人價值,明確素養的具體內涵,設計結構化的任務,創設進階性的問題或活動?!盵2]
“整體設計的大單元,不是碎片化教學內容的堆砌,而是對知識的一種有機的、模塊式的建構?!盵3]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就是明確不同教學要素在整個勞動教育中的不同地位、所承載的不同功能,并將這些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架構起相互配合、整體有序的課程體系,以發揮各要素綜合的教育作用,使課程整體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應以課程標準中各學段的任務群內容為基礎,以真實情境中的勞動任務為驅動,讓學生綜合運用實踐、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開展勞動,結合素養導向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核心素養。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不僅有利于推進勞動項目的主題化、項目式開展,還能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形成勞動的大觀念。
二、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大單元設計的基本要素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應整合任務目標、情境設置、勞動實踐、評價反思等要素,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設置真實的勞動情境,以勞動實踐為主線,并注重發揮評價反思的作用。
(一)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
以往的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往往偏重于對勞動技能的傳授。勞動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應實現從技能導向到素養導向的轉變。
勞動課程標準中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地位:“勞動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即勞動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與勞動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勞動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主要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盵4]勞動課程核心素養是勞動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現階段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的集中闡述。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編寫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在核心素養統攝下構建大單元,各板塊的設置都應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對核心素養的重視和培養應滲透在大單元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比如,在單元導入環節,可介紹一些與勞動項目相關的歷史知識、背景材料,培養學生的勞動史觀,樹立他們“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觀念;在勞動實踐環節,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際勞動,使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勞動的步驟、方法,獲得勞動能力,培養優良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在拓展環節,可以通過介紹一些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勞動模范的事跡等,讓學生受到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勵。
以“傳統工藝制作”任務群第三學段的陶藝項目為例,可以通過介紹我國陶瓷的發展歷史,讓學生感受我國作為陶瓷故鄉的悠久、輝煌的歷史,樹立學生對民族傳統手工藝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工具、方法制作陶瓷制品,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能力;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能夠不斷嘗試,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勇于挑戰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可以介紹當代陶瓷的發展、陶瓷制品的優勢,讓學生思考陶瓷技藝還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設置真實的勞動情境
與其他課程相比,勞動課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的聯系更緊密。勞動無處不在,人人皆是勞動者。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情境設置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情境設置的意義不僅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課程內容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
情境的設置可貫穿在整個勞動單元。在開始勞動前,可以給學生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第三學段“整理與收納”任務群要求培養學生對學習、生活等較大空間的整理收納能力,可設置如下情境:“有一天,你去同學家做客,發現她的房間非常整潔,物品擺放有序?;丶液?,看看自己凌亂的房間,你也想讓它變得整潔漂亮。應該如何著手呢?”這種情境是學生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從而引起他們勞動的興趣。
同一單元內若安排不同的勞動項目,也可以用情境進行連接。如“傳統工藝制作”任務群,要求學生學習布藝、編織等傳統工藝制作勞動。在一個勞動單元內可安排扎染、布藝兩個相關性較高的勞動項目,并通過情境設置將兩個項目連接起來。在學生學習了扎染技術,得到了扎染布料后,可設置如下情境:“父母每天工作很辛苦,為家庭付出很多,你特別想為他們做點什么。用你手中的扎染布料,為他們做個獨具特色的靠墊吧!”
情境是連通課內與課外的重要橋梁,也是連接各種勞動項目的媒介,必須重視發揮情境在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單元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勞動實踐為主線
與其他課程相比,勞動課程具有突出的實踐性特點。學生只有在真實、具體的勞動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才能完成勞動教育。勞動實踐是實現勞動課程目標的載體和具體化,是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大單元設計的主線。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可以各學段的任務群中安排的勞動實踐為基礎,構建大單元。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的任務群安排可以分為縱、橫兩條線??v線,即一個任務群貫穿在不同的學段,每個學段根據學生的能力、需求安排不同的勞動項目,學生逐步達到這個勞動任務群的培養目標。如“整理與收納”任務群在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學段都有安排,各學段側重點不同。橫線,是同一學段內學生要完成的勞動實踐項目。如第一學段,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共安排“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5個任務群,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在安排這5個任務群的勞動項目時,應考慮到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為不同勞動實踐項目的安排提供了空間。我國地域廣闊,各地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千差萬別,各學校的客觀條件、勞動教育基礎也不相同。勞動實踐指導手冊應為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具有差別化、開放性的勞動教育引導。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同一學段的一個任務群下可以包括多個勞動項目,各學??筛鶕唧w情況,選擇具體執行哪些勞動項目。無論執行哪些勞動項目,都能達到總體的培養目標。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為不同實踐方式的組合提供了空間。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能力,還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調查、研究、討論、設計、展示等多種活動方式,從更全面、更寬泛的角度來開展勞動。如“烹飪與營養”任務群第四學段,可安排學生調查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飲食喜好,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在此基礎上設計家庭一日三餐食譜,然后再學習制作菜譜中的相關菜品。大單元設計將調查研究、制作菜品兩項不同方式的勞動內容有機組合到一起,使整個勞動的開展更有方向性、目的性和趣味性。
(四)發揮綜合評價的作用
勞動課程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離不開對學生勞動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學生對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所做、所想的評價和反思。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應設計多種形式的評價內容,提供反思支架,引導學生對實踐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回顧和衡量,使學生實現從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到學科核心素養的過渡和升華,體現勞動教育的目的性。
“從某種程度上講,核心素養是學生自己反思或悟出來的,不是直接‘教出來的,從具體的知識與技能到學科核心素養,其關鍵環節在于介入真實情境與學后反思。因此,學后反思必須是學習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且是學習過程的關鍵步驟?!盵5]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綜合評價應做到“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 [6]。評價內容應以課標核心素養為引領,注意結合不同的勞動項目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學生的自我評價部分,按照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1—2年級可以采用畫星星、打鉤等形式;3—4年級可以采用寫簡短感想、填表格等形式;5—6年級及以上可以采用勞動測試、寫勞動報告等多種形式。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還應注意設計一定的教師、家長評價內容,尤其是家長評價部分,有利于帶動家長參與到勞動教育中,構建家校協同的勞動教育機制。
三、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大單元設計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一)突出強調安全問題
為保障勞動教育順利開展,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設計中,應有機融入安全教育,即根據具體勞動開展情況,提示其中的安全問題,以引起師生的重視,避免意外傷害。
安全問題貫穿整個勞動過程。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在突出強調安全問題時,應遵循全面、準確、適時的原則。全面,即對勞動項目開展前、過程中、結束后的安全問題進行預估,重點對勞動環境安全、工具使用安全等問題提示。準確,教材中對勞動安全的提示應準確,語言簡潔,便于師生識記。適時,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中的安全提示可以采用隨勞動過程呈現的方式,便于師生在勞動中同步加以注意。
例如,在開展“烹飪與營養”任務群勞動項目時,學生要使用各種廚房電器、刀具、灶具及油、火等時,應注意提醒學生提前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在容易出現危險的步驟,應提醒學生小心操作。在“農業生產勞動”任務群第二學段、第三學段飼養家禽、家畜時,應注意提醒學生避免被動物咬傷,如不慎被咬傷,應如何處理傷口等;第四學段開展水產養殖、稻田養殖時,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選擇安全的場所,注意農藥使用安全,防范水生害蟲的傷害等。
(二)充分發揮數字資源的優勢
音視頻是勞動課程的重要數字資源,是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大單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資源因其生動、直觀的特點,更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進行大單元設計時,應結合勞動課程的特點和需要,合理安排相應的數字資源。
數字資源可以是勞動過程的示范,可以是與勞動項目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可以是勞動模范人物的事跡介紹,也可以是同齡學生開展相應勞動項目的經驗介紹,等等。學生通過觀看音視頻資料,可以更好地學習勞動過程中的細節要求,感受濃厚的勞動氛圍,提高勞動的興趣,了解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等。
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相互配合,各有側重,可以使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的大單元更加充實、生動、立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不僅是教給學生勞動的技能、勞動的方法,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品質,激勵學生養成積極的勞動精神。按照大單元理念設計的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以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為引領,在嚴格落實課程標準各項精神和要求的基礎上,立體架構課程內容,創新呈現方式,引導學生有效開展勞動實踐,使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熱愛勞動,發揮勞動課程的綜合育人價值。
(作者單位系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