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蘭
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應該根據中學生的運動基礎素質進行設計,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練習運動項目而掌握技能,提升體育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注重體育課程的設計,將核心素養融入其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首先闡述初中體育核心素養的概念,然后分析初中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原則,最后提出初中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包括利用信息技術獲取體育健康知識、通過課堂熱身練習掌握運動規律、運用體育游戲提升學生運動技能、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體育品德、利用網絡視頻培育學生體育精神以及運用體育活動提升學生運動技巧。旨在有效創設初中體育課程活動,實現對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體育;核心素養;運動規律;體育游戲
核心素養是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工作中的核心內容,2022年版體育新課標明確闡述了核心素養的內容,為體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實施體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1?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概述
對于初中體育課程來說,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學的基本目標。首先,應該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訓練,使初中生的身體得到鍛煉,同時能夠讓其心理素質得以強化,讓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得到全面發展。其次,應該培養初中生的體育健康行為。通過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體育運動鍛煉,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科學的運動技能,進而形成樂觀的精神,讓學生更加愛護自己的身體,懂得珍惜生命,也能提升初中生的適應能力。最后,培育初中生的體育品德。讓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勇敢、進取、頑強,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和規則意識。
2?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原則
2.1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時,應該遵循主體性教學原則。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程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學生主動探索體育知識,了解運動規律,激發運動潛能,這樣才能夠讓體育教學發揮出最大價值,實現初中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利用多種方式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體育鍛煉,并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升體育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2.2科學性原則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教育工作應該遵循科學性原則,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實施體育教學,從而使得初中體育教學工作變得更加有效,讓初中生取得巨大進步。首先,教師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為初中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都不同,所以對體育知識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開展差異化教學和分層評價工作,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進行體育運動,科學提高身體素質。其次,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讓體育理論知識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從而為實踐性的體育活動預留更多時間,實現高效體育課堂的構建。初中體育游戲的設計與實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主性,還能夠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氛圍下完成體育學習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最后,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中進行體育運動精神的滲透,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
2.3實踐性原則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時,應該遵循實踐性的教學原則。對于初中體育課程來說,不僅需要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還應該讓學生開展大量的體育活動。雖然體育理論知識非常重要,但是體育實踐也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學生可以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理解理論知識,也可以在體育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實現多方面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應該安排好體育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課程,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初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3? ?初中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3.1利用信息技術傳授體育健康知識
教師在培養初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時,應該針對學生的體育健康知識水平進行滲透。讓學生可以通過體育課堂學習理論知識,使其了解基礎的體育知識,從而為之后的體育運動訓練以及參與體育比賽打下基礎,使體育實踐活動變得更加高效。為了構建高效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高效地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從而為后續的體育運動實踐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體育課程《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時,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該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關注自身的健康情況,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面,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健康的人。教師讓學生觀看大屏幕,并且閱讀教材,讓學生能夠對體育健康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一段時間過后,教師可以針對本課程的體育知識進行提問,讓學生來回答。例如,身體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從哪些方面能夠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鍛煉對人體健康具有哪些好處?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主動探究體育知識,從而真正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進行體育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夯實體育學習基礎,為后續健康地進行體育運動做好準備。
3.2通過課堂熱身練習掌握運動規律
如果學生可以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體育運動,則可以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若是運動不得要領,則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因此,教師應該讓初中生了解更多體育運動的規律,進而讓學生依照科學的規律來開展體育運動,實現科學運動。若想讓學生健康地進行體育運動,課前的熱身練習步驟必不可少,只有讓學生的身體得到放松和預熱,才能確保學生的運動安全。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體育課程《足球》時,就需要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規律。因為足球是一項十分劇烈的運動,需要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因此,教師在足球運動前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熱身練習活動。可以讓學生活動踝關節、髖關節、腕關節,這樣可以避免身體關節出現扭傷等問題。足球運動還需要學生在球場上來回奔跑,若未做好熱身運動,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造成學生的身體損傷。因此,還應該做好肌肉拉伸運動,活動大腿、小腿、腳面等部位的肌肉,實現肌肉的充分拉伸,以避免在足球運動中受傷。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解釋,讓其明白熱身運動的重要性,并且告訴學生,做任何體育運動前都應該熱身,從而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規律,避免運動損傷。
3.3運用體育游戲提升學生運動技能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加以培養,讓其可以學會相關技能,從而開展體育運動練習。如果僅僅針對幾個基本體育動作進行重復性練習,則會使學生感到非常乏味,進而喪失對運動的興趣。為了能夠使中學生對運動越來越感興趣,教師可以借助體育游戲的方式進行運動能力訓練,讓學生在玩耍的活動中慢慢學會運動技能。這樣不僅能夠調動他們的體育運動積極性,還能夠使他們對體育運動技能掌握得越來越熟練。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體育課程《籃球》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針對一些必要的籃球技巧進行練習。比如,要對學生的控球和運球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初中生的籃球手感。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可以針對此項訓練內容設計體育游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采用組內配合的形式開展運動比賽,通過進行籃球運球接力,比一比學生的運球速度。要求每4個人為一個小組,通過接力的方式將籃球運輸到固定地點。但要求初中生利用拍球的方式來進行籃球的傳遞,并且保證籃球在傳遞途中不能掉落,否則就要重新進行籃球傳遞。通過這樣的體育游戲設計,不但可以讓籃球運動技能訓練變得更加有趣,還能夠形成一種緊張感,進而調動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控球能力和運球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4通過體育比賽培養學生體育品德
學生的體育品德也是初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初中生不僅應該具備較為熟練的體育運動技巧,而且應該具有高尚的體育品德。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體育品德滲透工作,實現對初中生的全方位培養。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體育課程《排球》時,教師在講授基本的運動技巧后,可以讓學生加入排球比賽中。教師需要提前對學生說明比賽規則,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練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排球運動技巧,還能夠對學生的體育品德問題進行思想教育。比如,學生在排球訓練中不顧自己的隊友,將自己當成整個排球場上的主角;在傳球的契機不傳球,而是一個人對抗對面的整個團隊,最后輸了比賽。教師應該對這樣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排球比賽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要整個團隊協作去完成。一個人再怎么厲害也不可能勝過對方一個團隊,應該具有團隊精神,才能夠真正提升體育品德。通過教師的教育,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更加懂得團結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比賽。
3.5利用網絡視頻培育學生體育精神
教師需要通過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對初中生的體育精神加以培養。任何技能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而體育精神則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啟發,并且注重啟發學生思考,這樣才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體育課程《田徑》時,教師可借助有關田徑方面的網絡視頻進行體育精神滲透。教師可以播放劉翔110米欄的奧運會比賽視頻,告訴學生劉翔奪得過奧運會冠軍,也打破了世界紀錄。教師還要展示劉翔失敗卻“成功”的視頻,在一次奧運會賽場上,劉翔在比賽前的體育訓練中跟腱斷裂,但是他忍著劇痛,還是站在了賽場上。雖然他最后沒有獲得比賽的勝利,但是他仍然從頭走到了終點。教師通過對這一經典的體育運動場面的展示,有效培養了初中生的體育精神,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3.6運用體育活動提升學生運動技巧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技巧時,不僅可以通過日常的體育課程來進行,也可以適當在學校舉辦體育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從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提升運動技巧。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體育課程《武術》時,學校就可以舉辦有關傳統武術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對打的方式開展活動,不限制學生掌握的傳統武術形式,讓學生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觀念來切磋中華傳統武術,從而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截拳道來進行拳術比試,這樣能夠在武術比賽中幫助學生思考傳統武術技巧。讓學生在一場場比賽中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招式和戰術優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武術技能。體育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初中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形成運動習慣,實現對其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課程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體育運動等形式對學生的身體進行鍛煉,讓其能夠實現身心素質的發展,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師可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來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自身的身體健康情況,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和運動技巧,實現鍛煉身體的目標。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知識,還要讓其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技巧,讓體育精神永遠伴隨學生,繼而落實初中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實現對初中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文晶.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5):191-194.
[2]王勇.試論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考試與評價,2020(8):86.
[3]周軍平.基于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分析[J].學周刊,2020(5):144.
[4]孫侃.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求知導刊,2019(51):89-90.
[5]陳麗霜.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讀寫算,2018(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