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慧
【摘? ? 要】融媒時代的到來對主持人職業也帶來了較大沖擊,記者型主持人集采、編、播等多種能力為一體,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個人競爭力,制作更多滿足受眾需求的節目。
【關鍵詞】融媒體;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能力培養
記者型主持人是主持人與記者兩種角色相結合,大多出現在新聞調查、訪談類節目中。良好的語言功底能夠讓主持人把握節目節奏,而深入參與節目策劃則能夠讓主持人與節目之間加深共鳴,優秀的記者型主持人能夠打造出深深烙下個人印記的高質量節目。因此,對融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分析,有利于讓記者型主持人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記者型主持人
記者型主持人是一種集記者、主持人角色為一體的綜合型主持人,通過全程參與新聞報道的各個環節,集采、編、播為一體,把握節目報道的新聞事件的發展脈絡。因為記者型主持人同時兼備現場報道、采寫以及主持人的播報能力,記者型主持人具有較強的參與性,能夠最大限度感受新聞節目的內在價值,通過客觀了解新聞、主觀評述新聞,為觀眾帶來高質量新聞[1]。融媒體背景下,各種類型媒介的融合讓觀眾可選擇的節目越來越多,若只是在新聞表層開展主持工作,則很難吸引或留住觀眾,因此記者型主持人應借助能夠深入新聞內核的優勢,為人們提供更多新聞故事。
二、融媒時代對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要求
要明確記者型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的角色定位,就要分析融媒體時代對于記者型主持人能力素質的實際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記者型主持人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進而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要求。
(一)采寫能力
記者型主持人要具有豐富的采訪報道經驗,才能在節目中最大限度發揮出自身的價值。融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的記者素質是其展現自我特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記者素質能夠幫助其深入采訪對象的生活,從源頭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對于廣播電視節目而言,記者型主持人全程參與節目的制作流程,作為節目的主創人員,主持人可以憑借采寫、組稿能力將自己對節目的看法表現出來,采寫、組稿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如果主持人無法在節目主持中或詳細或省略地表達內容,會影響受眾對于節目的整體看法。同時,在融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要面對不同平臺的受眾,只有結合受眾的需求加強對新聞事件的梳理,才能滿足不同受眾的訴求。例如,在播報同一新聞事件時,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就要使用精煉的語言實現對關鍵信息的快速傳達;而在其他對時長要求不高的視頻平臺上,則可以增加對新聞事件關鍵點的表述。這些都要求記者型主持人有較強的采寫能力,以滿足不同平臺對于新聞內容的需求。
(二)口語表達與主持能力
記者型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與主持能力是基礎,前者能夠讓主持人貼近生活、貼近受眾,在與受眾的溝通交流中獲取大量的新聞素材。同時,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助于主持人及時理清思路,避免因為表達能力不足而影響觀眾對節目的整體感受。融媒體時代,一流主持人要能表達、善表達。相較于口語表達能力,主持能力則是主持人控場能力的表現,把控好節目現場,節目的呈現效果會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口語表達與主持能力相輔相成,記者型主持人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來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以此來讓新聞播報效果變得更好。[2]
(三)個性化傳播能力
隨著受眾知識面的不斷拓寬,融媒體環境下人們對于各類節目的要求在不斷增加,記者型主持人想要脫穎而出,保持競爭力,就應適當加強自身的個性化傳播能力,打造個性化節目。個性化傳播要求能夠建立起節目錨點,以個人特色為基礎,形成鮮明的個人標簽。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每個主持人常接觸的節目類型不同,因此要加強對擅長主持的節目的了解程度,以讓個性化元素與節目之間變得更加契合,進而讓節目為受眾提供更好的觀感。
三、融媒時代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記者型主持人是節目的深度參與者,作為節目的核心組成部分,主持人會在采訪、組稿、播出等環節,通過與采訪對象的溝通交流挖掘信息,也讓記者型主持人能從不同的視角來表現事件的全過程。作為新聞事件的傳遞者,記者型主持人必須明確角色定位,從客觀角度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一)傾聽者
記者型主持人面對各種事件,要從采訪中獲取相應信息。在采訪階段,由于記者型主持人對事件的來龍去脈不甚了解,所以更多會以傾聽者的角色了解信息。作為傾聽者,是否真誠決定表述方能否吐露心聲,記者型主持人在傾聽期間要保持真誠的態度,讓被采訪對象感受到真誠與尊重。對于記者型主持人而言,每一次采訪雖然需要準備采訪提綱,但是在實際采訪中容易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要保持新聞敏感性,一旦發現具有深入挖掘價值的重要信息時,能夠把握住重點。例如,《豫見后來》節目中,魯豫作為記者型主持人曾經采訪過章瑩穎的父親,章父在提到培養孩子的艱辛以及在美國的不幸時,個人的情緒狀態出現了大的變化,這時魯豫及時利用注意力引導方式幫助章父穩定情緒,這也是主持人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標志性解決方式。主持人作為傾聽者,采訪時要通過真誠的態度拉近與被采訪者間的距離。只有真正實現感同身受,才能讓被采訪者敞開心扉,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二)情感引導者
在節目采訪環節,記者型主持人不僅需要真誠傾聽被采訪者的看法,還需要在短時間內獲取被采訪者的信任,引導他的情感走向,讓其敞開心扉。結合采訪對象的實際情況與特點,通過調節語氣、眼神互動等方式來讓被采訪者感受到記者型主持人的尊重[3]。由于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需要面對不同的被采訪對象,所以為了獲得最佳采訪效果,應主動營造出相對較好的溝通環境。絕大多數被采訪者因為不習慣暴露在聚光燈下,主持人要提前與其溝通,拉近雙方的距離并進行情緒引導,進而讓采訪交流變得更加順利。
(三)輿論引導者
電視節目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主持人在采訪或主持節目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主動引導受眾對新聞事件形成正確的看法。注意表述的規范性,避免造成負面社會效應。主持人應加強在節目中對輿論走向的引導,以此來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
四、融媒時代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培養
明確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加強對其的能力培養,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記者型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力。
(一)適應角色變化
從國內外記者型主持人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內節目大多是將制片人作為節目制作的核心,國外則更傾向于將主持人視為節目核心,這種差異性反映了國內外記者型主持人的地位不太相同。為了進一步提升主持人的能力,應當賦予主持人更多自主權,從改變主持人的角色入手,通過在節目中增加主持人的參與度,增強主持人把控節目整體節奏的能力。在節目制作過程中,若記者型主持人能從節目策劃等多個維度參與節目,可以逐漸加深主持人對節目的了解,進而讓節目成為培養主持人能力的舞臺。例如,山西廣播電視臺為培養主持人,提倡主持人參與節目制作,實現對節目效果的優化。
(二)滿足職業需求
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培養目的是讓節目得到進一步優化,主持人能力無論是采訪還是組稿,在節目制作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相較于傳統主持人,記者型主持人能夠深入事件現場,以第一視角進行采訪。由于新聞采訪存在突發性,所以記者型主持人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在融媒體環境下,主持人可以通過培訓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豐富知識儲備。只有主動適應融媒體時代對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需求,才能從能力深度與能力廣度兩個層面增強自身的整體競爭力。[4]
信息社會,人們能夠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樣,信息的真實性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確保信息權威性,記者型主持人應深入基層獲取真實信息。例如,山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融媒體中心主持人在第九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中,深入一線采訪,《復興路上 國寶歸來》的主題演講,就是記者多次深入基層的呈現,由此也提升了記者的主持能力和整體業務水平。
(三)提升融媒意識
融媒體背景下,提升記者型主持人的能力,必須適應融媒體環境所帶來的變化,在思維層面認同融媒體的價值,在了解不同類型媒體間的差異性與節目需求的同時,提升記者型主持人的競爭力。就目前而言,傳統電視媒體正在逐漸向移動端轉型。手機由于足夠便捷,已經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以及觀看節目的第一選擇。技術的迭代發展會引發行業的全面革新,碎片化的時間及信息將會改變人們對節目的要求,所以應該從移動端著手,打造適合更多受眾的優質節目。
(四)培養個性化表達方式
記者型主持人要培養個性化表達方式,增強節目的語言記憶點和新聞報道的吸引力。記者型主持人實現個性化表達,除了要能口齒清晰的表達觀點外,還要通過語言、形象、地域性等提升自身的親和力,逐漸積累有黏性的受眾群體。
總之,在融媒體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要明確角色定位,通過提升各方面能力進一步推動融媒體下的節目發展,制作更多滿足受眾需求,有品質、有溫度的好節目。
注釋:
[1]劉飛.新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轉變與能力重構分析[J].科技傳播,2020(10):120-121.
[2]彭程.媒介融合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與能力重構[J].新聞研究導刊,2020(02):7+9.
[3]何文雅.關于媒介融合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與能力重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3):173+200.
[4]張晉升,龔逸軒.媒介融合背景下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嬗變與能力重構[J].傳媒,2020(16):77-79.
(作者單位:山西廣播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