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夢婷
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以其知識內容豐富、信息量較大的特點對教育策略以及作業設計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概述及其主要優勢作為切入點,分析了現階段高中英語課程作業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闡述了“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作業設計的主要原則,并依托“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對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作業設計策略進行了概括和介紹,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家庭作業;設計思路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當中對教、學、評三方面的有機整合提出了相關指示和引領,英語課程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清“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的作用和價值,并結合英語課程教學實際對“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的作業設計方向和策略進行優化,使其與學生需求實現進一步契合,助推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不斷進步。
一、“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概述和優勢
(一)“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概述
一般來說,“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主要指的是將評價融入教學各個環節,實現課程教學與評價同步推進和發展的一種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
(二)“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優勢
1.強化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掌握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能夠有效強化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掌握情況。在以往的課程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往往較為有限,學生學習狀態評價工作也未能充分滲透于各項教學流程以及教學環節當中,導致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掌握存在一定不足[1]。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則能夠將評價工作全面融入整個教學機制,讓教師能夠更加清晰地明確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目標。
2.實現教學路徑與手段的適時調節
依托“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能夠讓教師與時俱進地針對教學路徑以及教學手段進行調控,保障其能夠與學生學習狀態及接受程度相契合,因而強化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3.推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
利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師更加及時有效準確地收集到學生的學情信息,充分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針對性,讓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為未來的課程學習提供更加堅定的基礎和支持。
二、現階段高中英語作業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合理科學的作業設計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受到教師教學習慣、教學策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高中英語作業設計仍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和挑戰。
(一)作業設計目標不夠明確
明確清晰的作業設計目標能夠針對教師的作業設計行為進行充分有效的引領與約束,強化作業設計質量。但在現階段很多教師組織開展的作業設計工作當中,缺乏宏觀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對作業在學生能力培養層面當中所發揮的價值和作用未能進行充分明確,導致英語課程的作業設計工作開展較為隨意,不同類別的作業比重分配不夠科學,使得學生無法從作業完成過程中得到相應的收獲,不利于高中階段英語課程的持續性發展和進步。
(二)未能考慮到學生學習情況
受到學生生活背景、個人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方法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對于高中英語課程的學習狀態以及知識點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和不同,很多教師在組織開展英語課程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的難度設計缺乏層次性特征,學生的能力也很難得到均衡發展與進步[2]。
(三)作業形式和內容較為單一
多元豐富的作業形式以及作業內容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還能充分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投身于英語課程學習中。但由于現階段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對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認知不夠明確,缺乏對于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經驗,對于作業布置和設計工作的關注和研究也較為淺顯,導致其在學生群體中布置的作業形式以及作業內容往往較為單一,難以有效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學習熱情,給高中英語課程教學工作的健康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作業評價與反饋不夠及時
及時針對作業進行評價和反饋,不僅能夠有效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促進活躍課堂氛圍的創建,同時還能讓教師更加準確清晰地掌握學生群體實際學情,提升后續教學針對性。但在目前很多學校進行的英語課程作業布置與設計工作當中,教師對于作業進行的評價和反饋工作往往不夠及時,整個英語課程的教學流程難以圍繞作業這一主體形成良性循環,給高中階段英語學科的進步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五)作業數量設計不夠科學
從實踐結果上來看,英語課程的作業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但一些教師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較為深遠,在作業數量設計方面不夠科學與合理,導致大量重復性、機械性的作業進入高中英語課堂當中,作業完成效率較為低下。與此同時,受到作業形式內容以及數量等指標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對于作業的重視,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出現抄襲、造假等不良現象,同樣也給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造成了一定損失。
三、“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作業設計的主要原則
為確保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作業設計符合“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應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
(一)合作性原則
合作性原則是教師進行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的首要原則。由于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內容的理解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因此獨立的作業布置與完成形式往往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在班級內部營造出相應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習環境。因此,教師應當在作業設計以及作業布置的過程中全面遵循合作性原則,要求班級內部學生開展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幫扶活動,由教師向學生布置小組完成的合作作業,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出各自的能力和水平,使班級內學生的整體英語學習成效得到全面提升[3]。
(二)趣味性原則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枯燥機械的作業設計形式難以充分吸引學生的完成熱情,教師在組織開展英語課程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應遵循趣味性原則,從作業形式、作業內容等方面對趣味性進行全面滲透,并減少對于學生思維的束縛與限制,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完成各自的作業內容。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進一步鍛煉和強化,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其實踐能力以及行動能力,使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活動打好相應的基礎。
(三)科學性原則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其課程設計以及內容編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邏輯路徑進行的,因此,在進行英語課程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同樣也應當保障其科學性,使英語課程作業內容能夠充分落實“由易至難、由淺至深”的原則和要求,使英語課程的作業設計能夠與教學活動、評價活動形成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
四、“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高中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為促使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作業設計質量和水平的不斷進步,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所涉及的相關原則和要求,教師應當采取以下措施和手段組織并開展英語學科作業的設計工作。
(一)明確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教學下的作業設計目標
合理構建作業設計目標是提升作業設計水平、避免在設計過程當中出現問題的基石。教師應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作業設計的目標構建,從而使作業內容更加全面,對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鍛煉和提升。
首先,在進行目標設計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特點。作為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重要判定手段,作業的完成情況直接取決于學生個體,因此在進行目標構建之前,教師應當綜合考量學生的個體特征及其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態度,了解他們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狀況,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地參與到整個作業設計與布置過程中,并能夠在作業內容當中取得更加充實的收獲[4]。
其次,作業目標的構建應具備較強的可行性。教師在進行作業目標設定之前,應進行更為深層次的考慮和分析,認真梳理學生的學習特點,明確教學大綱以及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使作業內容能夠有的放矢,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讓他們能夠更為靈活地掌握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推動學生的不斷進步。
最后,作業設計目標還應當具備一定的整合性特征。以往的高中階段英語作業設計往往缺乏基于宏觀角度的分析與考量,導致學生難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知識技能體系,不利于學生的三維全面發展。教師應當在進行作業目標構建之前綜合分析學生學習要求、教學大綱要求以及英語課程主要教學內容,使目標能夠充分反映出相應的整合性特點,讓學生能夠通過英語作業的完成實現知識技能、方式方法,以及情感態度三方面的全方位飛躍。
(二)針對學生學習狀況對作業設計策略進行及時調整
1.基于學情調研的作業量調整
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作業設計不應一成不變,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作業內容和作業布置形式進行合理調整與變化,從而提升作業布置效果,使其能夠更好地為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工作提供服務。
在調整高中英語作業量布置工作前,教師應當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摸底考試、綜合分析研討等形式和策略,初步確定本班級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狀態,從而獲取到較為準確可靠的班級學生學習狀況,為接下來的作業內容調整提供支持和參考。
教師應當基于班級學生學情特征設計出較為長效的作業規劃體系,明確不同學習階段以及課程階段應當布置的作業量,并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積極的作業完成方式,確保作業量布置的科學性、合理性,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作業中獲得相應的能力鍛煉,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與質量,減輕作業給學生帶來的負擔。
2.結合學生層次的作業難度調整
基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為他們提供差異化難度類型的作業內容,從而滿足層次化教學以及“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相關特點,實現作業布置和設計工作的動態化發展。
首先,教師在組織開展作業設計以及作業布置工作之前,應當針對學生進行層次化劃分,按照學生在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中的課堂表現、學情調查中的指標狀況,以及在作業中所表現出的反饋情況,將學生分為基礎組、提升組以及創新組三個層次組別,從而為后續的作業內容設計奠定相應的基礎[5]。
其次,按照不同組別學生的基本特點以及作業需求進行作業內容的設計。一般來說,對于基礎組的學生,應當將作業設計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內容的鞏固和強化方面,在日常教學工作完成后,教師可以按照課上所講解的基礎知識內容針對基礎組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布置,讓他們能夠對課堂內容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消化,通過單詞默寫、句子翻譯、課文背誦等基礎性質的作業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及其對英語內容的基礎性認知。對于提升組的學生,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與布置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提升與發展方面的需求,結合新課知識內容以及以往課程內容進行全面串聯,讓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英語知識方面的體系與框架,使學生的學科素養能夠在作業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于創新組的學生,教師往往可以跳出教材的桎梏與限制,引進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元的作業內容,讓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進一步拓展,強化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認知和感受,實現學生能力的不斷進步。
最后,在進行層次化的作業布置過程當中,教師還應當針對學生的能力以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量。針對基礎組的學生以及提升組的學生,應著重關注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讓他們能夠穩定地從作業當中汲取養分,從而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而對于創新組的學生,則應當將關注重心轉移到作業對學生思維產生的影響作用,主要關注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思維發展過程和形態,使創新組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造力得到更加顯著的提升。
(三)多元化拓展作業形式以及作業內容
依托豐富多元的作業形式以及作業內容,能夠積極強化學生完成作業的意愿,使高中階段的英語作業布置與設計工作得以落到實處。
1.合作探究型作業
根據學生各自能力、素養等指標的差異,教師可采取合作探究型的作業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認知和學習。教師可在作業布置和設計之前,將基礎組、提升組以及創新組三個組別的學生打亂混編,從而構成三人小團隊,確保每個小團隊當中的成員都能夠覆蓋基礎組學生、提升組學生以及創新組學生各一名,在教師的要求和引領下,三人小團隊形成一個學習整體,并在團隊內部形成良好的幫扶環境以及幫扶氛圍。由創新組組員以及提升組組員實現對基礎組組員的有效幫扶,要求前兩者帶領基礎組組員合理完成探究性作業內容,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學風,實現班級整體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素養的不斷發展。在合作探究型作業當中,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多元化吸收差異化主體的思路和想法,從而使作業內容得以進一步完善,實現作業完成效果的不斷進步[6]。
此外,在針對合作探究型作業進行設計與布置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將小組錯題進行記錄,并針對錯誤類型、錯誤原因以及糾錯方向進行標記,由小組組長負責對糾錯本進行復盤,從而在合作探究型作業完成的同時實現對作業內容的自我反思以及自我評價,提升“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落實效果。
2.趣味滲透型作業
為了更加全面地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原則,教師應當在進行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作業設計和布置的過程中適當滲透一定的趣味性因素,從而針對性強化學生對作業內容的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對作業內容的興趣與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將英語作業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對英語作業內容的親切感與熟悉感,依托課程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工作構建起較為開放健全的情境內容,讓學生能夠在作業構建的情境當中實現對學科知識內容的靈活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素養。另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好學校內部的教學資源,組織并采用辯論賽、演講賽等活動作為作業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這些實踐活動當中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還能夠實現對作業完成情況的實時判定與評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專題搜集型作業
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課程關注點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可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并布置專題搜集型作業,基于課本或生活當中某一特定專題進行作業內容的布置,要求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進行有關英文資料的匯集和整理,并將其應用到專題研究過程當中。在此類作業的完成過程當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信息的搜集能力、整理能力以及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實現自我素質的不斷強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基于作業的對象專題針對自己的資料搜集與整理結果向同學進行分享,并針對學生的分享內容做出評價,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自己在完成專題搜集型作業時所存在的相關短板與不足,使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夠更具針對性,讓學生對相關專題的理解更加深刻充分。
4.學科融合型作業
英語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工具性和包容性特征,因此,教師可以依托高中階段的學習發展特點組織設計相關學科融合型作業,綜合考量學生當前其他學科的進度和學習狀態,并有效淡化學科之間的隔閡與分割,讓學生能夠從差異化學科的角度完成相應的作業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7]。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教材“旅游日記”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布置與地理科目相融合的作業內容,由教師向學生展示不同地理特征的旅游勝地,并由學生按照課程中的要求對其描述和寫作,讓學生能夠在英語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維寬度,實現對地理科目的充分復習,推進英語課程與地理課程相關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實現其素質和能力的全方位立體化發展。
(四)及時針對作業內容進行評價并與學生進行溝通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對評價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往的高中階段英語課程作業布置和設計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協調存在一定阻礙,對作業內容的評價較為滯后,教師難以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同時也很難對自己的教學重心以及教學方向進行調控,而學生則無法獲取到自己作業完成的實際情況,缺乏對教師作業設計主要思路的認知和分析,課程的學習受到了一定阻礙和影響。因此,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推動下,教師應當針對傳統的作業內容布置和設計流程進行全面改革,積極強化教師進行作業批改的及時性,且全面打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讓學生的學情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對教師提供相應的反饋,同時也能讓學生及時獲取到自己作業的完成情況特點,并在教師的引領和帶動之下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作業完成的科學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已成為高中階段英語課程教學需要關注和遵循的重要理念和原則。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研讀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大綱當中的相關規定,合理分析“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對高中英語課程作業設計的相關要求,針對以往的作業布置與設計工作進行合理優化,使作業能夠更好地為英語課程教學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白佳佳,張蘇燕.基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英語廣場,2022(32):133-136.
[2]常思聰.從自主學習的視角看英語作業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22(9):107.
[3]商媛媛.圍繞核心素養構建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內涵、意義及方式[J].英語廣場,2022(25):129-132.
[4]樂彥.高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理念應用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22(20):134-136.
[5]呂文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英語作業的布置及對策[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7):115-117.
[6]過靈瑜.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英語廣場,2020(8):134-136.
[7]朱佳穎.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作業的反思與探究[J].英語廣場,202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