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延凱
摘 要:將教材知識與項目活動結合,合理選定項目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制定項目活動方案并合作進行項目探究,使其從傳統(tǒng)學習向項目學習轉化,對其基本學習能力、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均有莫大幫助。因此,當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愈發(fā)重視項目教學法的價值與實施。文章探究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論述其價值,簡述其策略,意在指導教師與學生優(yōu)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促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6-005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6.016
建設信息化社會需要大量信息化人才,信息技術課程已然成為高中教育的一門重點課程。但是,適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方法仍不夠完備,教師應積極探索高中信息技術高效教學法,有效整合、建立高效教學體系。比如,教師可以應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發(fā)揮其得天獨厚的探究與實踐優(yōu)勢,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實踐、探究中深化信息技術學習,實現(xiàn)個人成長。
一、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價值探索
1. 適合高中生信息技術學習特征。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智力、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顯著提高,求知欲更加旺盛,思維水平也遠高于從前,使其更愿意參加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更樂于在多元化的探究中展示自我。應用項目教學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便是對學生以上特征的認同和尊重,使其在項目與教師的引導下挑戰(zhàn)自我、探究信息技術,滿足其求知欲,促進其思維、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2. 符合高中信息技術深度教學特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踐性比較突出,項目教學法也以實踐為基本形式。在教學中應用這一方法,將其實踐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能夠改變學生按照教師要求進行信息技術學習和操作的實踐狀態(tài),規(guī)避其對理論的機械記憶、對教師實踐的單一模仿,使其以項目為導向主動對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展開探究,全面參與到知識的建構中,通過頭腦風暴挖掘分析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多種問題,可以全面凸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深度”特點,促進高中生信息技術深度實踐能力的發(fā)展[1]。
3. 貼合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內涵。研讀各版本高中信息技術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點——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信息技術問題的能力,更加看重其學習過程與方法。而項目教學法是教師以項目為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其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究、實踐的學習方法。將其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能夠貼近教材內涵,對學生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有著關鍵影響。
二、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基礎策略
(一)強化實踐項目
當前在高中信息技術的項目化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將項目活動重點放在探究理論上,讓學生通過項目活動探究教材理論,這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性認識,培養(yǎng)其信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其實踐素養(yǎng)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說,力求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全面性,教師應定期強化其實踐項目,調整理論化項目活動與實踐化項目活動比重,貫徹“學以致用”思想,將“用信息技術”等實際活動融合在教學中。同時,強化學生實踐指導,盡可能避免重復的理論講解,以其實踐探究過程為載體,適當革新信息技術理論教學與操作指導模式,讓學生在“能用”“會用”中潛移默化地完成理論探究。
(二)融入分層思維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項目化教學實踐,通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無法跟上活動進度的情況,這是因為在不同的學習習慣和狀態(tài)下,班級成員的信息技術學習與項目化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而部分教師所設計的項目活動并未從“差異”視角出發(fā)。因而,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基礎策略,教師還應注意分層思維的融入。比如,以探究信息技術理論為根本的項目化活動,基于思維深度、認知難度兩個層面設計分層探究任務,使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狀況選擇恰當任務進行探究[2]。再比如,以實踐為主的項目化活動,設定由低到高的分層實踐目標,對學習狀況不同的學生提出相對存在一定區(qū)別的實踐要求,使其既能全身心地參與項目活動,也不會在探究中產生過大壓力,保證其放松、主動的項目活動狀態(tài)。
(三)提高管理力度
與“灌輸式教學”不同,學生為完成探究與實踐活動,需要不斷收集資料、瀏覽網絡信息、交流互動、驗證設想,這增加了課堂活動管理難度,易造成教學秩序混亂的情況。一旦教學秩序混亂,學生項目化學習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因此,為最大限度地保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項目化教學質量,教師應適當提高管理力度,根據(jù)項目化教學與信息技術課程特點制定“微機室項目活動規(guī)范”等行為準則,對學生收集資料、交流互動等活動紀律提出明確要求。同時,教師還應建立必要的獎懲機制,對在項目活動中違反紀律、渾水摸魚的學生作出適當懲罰,發(fā)揮獎懲機制警示與約束的作用,促進他們對項目化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正確參與。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要素
(一)課前充分準備,選定項目主題
選定項目主題是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活動的基礎,而教師與學生的課前準備均關系著項目主題的選擇。教師應與學生共同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以選定最佳項目主題。
1. 教師方面——整合課內外信息。教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支持、指出了最基本的方向,學生只有按照教材指示進行項目探究,才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學習。而課外資料是對教材內容的拓展和補充,將其與課內重點進行整合能夠很好地豐富學生項目活動內容,擴大其課程學習空間,使其向“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這一目標靠近,增強項目探究效果。因此,從教師角度來說,備課項目化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既應研讀教材、提取課內重點,也應收集資料、梳理課外信息。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通過互聯(lián)網收集與高中生信息技術階段性學習主題相一致的課外資料,挖掘其可實踐性與探究內涵,與教材重點進行整合,在“學教材”的基礎上合理選定“課外探究”項目活動主題。比如,根據(jù)“網頁設計”相關教材重點內容,收集互聯(lián)網中的“網頁設計”信息,整合選定“設計網頁”項目活動主題,讓學生活學活用、廣泛探究。
2. 學生方面——注意對生活的觀察。生活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信息時代的點滴生活都可以成為高中生探究信息技術的載體,成為其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進行項目學習的主題。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使其在身邊的生活中選擇有興趣的信息技術話題,而后匯總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的話題,選定貼近其真實生活的項目主題,減少項目活動與其信息技術生活化學習的偏差。比如,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商品廣告宣傳片,分析其動畫設計思維,挖掘“動畫設計”話題,這時教師可以選定“設計動畫廣告”主題,組織項目活動,引導學生為生活中的常見商品設計動畫廣告。
(二)制訂項目計劃,有序展開教學
沒有能夠直接“復制”的教學方法或計劃,在將項目教學法有條不紊地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前根據(jù)學生學情與主題特點制訂項目教學計劃,包括通過幾個課時完成項目活動、采取哪些方式指導學生項目探究過程、如何安排各課時項目探究具體內容等[3]。之后,教師要嚴格執(zhí)行教學計劃,螺旋遞進地展開項目教學,讓教學與活動流程充分符合主題特點,最大化地利用每堂課的時間,調動學生探究欲望。
例如,在Flash動畫的講解中,以“制作國慶節(jié)賀卡”為主題設計項目活動,制訂以下計劃:利用3—4課時完成項目活動,引導學生探究Flash動畫,使其在實踐中完成國慶節(jié)賀卡的制作。第一課時,主要探究逐幀動畫、補間動畫,以“學生欣賞和模仿教學范例”為重點項目活動。第二課時,主要探究繪圖工具與文字工具在Flash動畫中的應用。第三課時,項目活動重點為探究Flash動畫引導層動作與按鈕。第四課時,探究如何在Flash動畫中編寫代碼、插入背景音樂。首先制訂清晰的課時計劃,其次制訂細致的各課時活動計劃。項目化教學邏輯性、遞進性在計劃中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在計劃的嚴格執(zhí)行下學生自然能夠逐漸加深項目探究,走進對信息技術的深度學習。
(三)搭建探究問題鏈,促進項目討論
只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才能篤行之。問題是促進學習者思考與探究的關鍵,越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產生問題、解決問題,越能使學習者達到“明辨”“篤行”的深度學習狀態(tài)。為了保證項目化教學能夠促進高中生深度信息技術學習,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調取專業(yè)教學經驗,結合項目活動主題適當設計問題,適時提出問題并搭建問題鏈,從“探什么”“怎么做”“為什么”“會怎樣”等方面促進學生對項目活動的積極討論,使其雖尚未實踐,但已成竹在胸。再者,開放性、發(fā)散性問題也可整合在問題鏈中。比如,針對緊密關聯(lián)信息社會的項目主題,根據(jù)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科技制造中的應用設計問題詢問學生觀點,使其在發(fā)散評價、申辯思考中增強項目討論,厘清主題實踐與探究思路。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前收集學生的問題,將部分學生針對項目主題發(fā)出的“是什么”等疑問融入問題鏈,引發(fā)其他同學討論,使其在其他同學的解釋下進一步明確項目活動主題內涵,增強項目活動探究與討論動力。
(四)建立學習共同體,推動項目實施
教師應推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及時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鼓勵其以合作方式進行項目探究[4]。
1. 合作設計項目方案。項目活動主題確定了,學生應根據(jù)主題內容制定合乎常理、完善全面的項目方案,按照方案推進各項活動,以保證探究實踐有效性。此時介入學生學習共同體,教師可以協(xié)助各小組成員推選項目活動組長,點撥組長向各成員分配項目探究任務,使學習共同體中的所有成員都能明確自身項目活動職責,積極討論項目活動方案。隨后,向各學習共同體發(fā)放“項目活動計劃書”,使組長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將本組項目活動方案填寫在計劃書中。此后,各學習共同體均認真按照計劃書開展項目活動,明確探究流程,避免在實踐中忽略細節(jié),項目活動井井有條,效果明顯提升。
2. 互助完成項目任務。對高中信息技術展開項目化學習,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是無法預料的,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建立學習共同體能夠有效促進其思維碰撞,使其互幫互助,高效解決困難,實現(xiàn)齊頭并進。所以,在建立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互助完成項目任務,提醒學生先在小組探究中進行集體思考,踴躍討論不同組員發(fā)現(xiàn)的困惑,尊重并思考組員針對困難和問題提出的不同解決建議,敢于嘗試并總結經驗。在其無法通過組內合作解決項目活動難題時,及時拉近各學習共同體之間的聯(lián)系,為其制造“跨組互助”契機,使其主動征求其他學習共同體的活動建議,學習其探究方法。
(五)創(chuàng)設展示空間,引領項目評價
展示與評價共同組成了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活動的最終環(huán)節(jié),學生應通過適切的方法與平臺將小組與個人項目活動成果、經驗展示出來,以獲得成就感,而教師應在引導學生展示的同時對其項目活動成果、問題與表現(xiàn)作出全面評價,以促其調整與進步。教師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必要的展示空間,重視評價環(huán)節(jié)與策略[5]。比如,設計專門的“項目活動總結會”活動,要求各學習共同體提前制作PPT等項目活動匯報材料,推選匯報代表。在“總結會”中,各代表按順序走上講臺,展示本組項目學習成果,匯報項目方案完成情況,分享項目探究經驗,交流信息技術實踐問題,教師在旁組織并觀察。待其匯報結束后,教師可以從活動過程、項目成果質量等角度先后評價各學習共同體與學生的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習表現(xiàn),對其之后的活動提出恰當建議。學生既能在總結與匯報過程中分享經驗,在觀摩中深化學習,也能在評價中認識自我,彌補不足,對其強化當次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習效果、增強信息素養(yǎng)有極大幫助。此外,利用信息技術“開放性”的特點,教師也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項目學習展示空間,制作“xxx信息技術項目活動展”等網頁,鼓勵學生自主上傳項目活動成果,吸收各界評價、贊揚與建議。
四、結語
項目教學法與高中信息技術深度教學特點、高中生信息技術學習特點、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特點相契合,對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強化實踐項目、融入分層思維、建立學習共同體等策略均可促進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優(yōu)化教學,可從本文所論述角度展開,以達預期之效。
參考文獻:
[1] 王國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討[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5):46.
[2] 張朝亮,李翔.“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項目式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20(23):152.
[3] 陳青蓉.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及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1):104.
[4] 董士林.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9(32):84.
[5] 崔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討[J].名師在線,201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