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服 郝敏釵



摘要:職業本科院校想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就要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而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完成這個根本任務的關鍵,也是推進職業本科教育發展的核心。如何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職業本科專業教學,是職業本科院校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文章根據課程思政融入職業本科專業課程的特點,以職業本科“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例淺析在職業本科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職業本科;立德樹人;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0-001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2022年度教改項目(項目編號:YBZZ20220307)研究成果
職業本科既有“職”的含義又有“本”的含義,這就意味著職業本科教育既要堅持“職業性”的方向,又要提升教育層次。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迫切需要高層次職業院校培養的具有創新精神及工匠精神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2019年,教育部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的改革任務,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提升為職業教育本科學校。截至2021年5月,我國已陸續批準成立(轉設)了27所“職業大學”。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是國家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戰略舉措,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凸顯職業教育特色、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走向國際舞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9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提出“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就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思政建設為例,分析課程思政融入職業本科專業課程的策略。
職業本科院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模式與其他高等院校有許多相同之處,都是把思政要素與專業課程的知識、技能、素養目標潛移默化融合,但職業本科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其課程思政建設模式還要有自己的特色。
1.職業本科專業課程思政的“雙重性”
職業本科教育具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學科性和職業教育的職業性雙重屬性。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職業本科既有知識層面理論的深度,也注重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著重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緊密對接企業崗位,適應未來的行業發展人才需求,課程思政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突出職業素養、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精神等,整體提高人才的職業實踐應用能力、可持續發展性,以及精益求精、認真負責、敢于擔當的工作態度。與傳統的高職教育相比,不僅具有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深度、廣度,技能水平還要達到更高層次,而且更注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即理論更強、技能更精、素質更硬。
2.職業本科專業課程思政的“全方位”
職業本科課程思政建設采用的是“課內+課外”全方位覆蓋的建設思路,既要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研究與創新,又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如開展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專業文化建設等。職業本科以全國大學生專業類大賽、“互聯網+大賽”等為依托,以學院科技文化節等活動為實踐方式,在夯實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素養的整體提高。職業本科院校還通過邀請知名企業家、優秀畢業生進校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另外,職業本科院校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進社區為居民服務,讓學生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實際行動弘揚志愿精神。
3.職業本科專業課程思政的“雙鏈融合”
職業本科課程思政建設采用校企雙鏈融合、共同育人的培養模式。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源于企業崗位,因此必須與企業深度合作,發揮其對課程思政建設的作用。企業文化中蘊含著愛國思想、工匠精神、吃苦耐勞、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團隊意識等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這些元素具有鮮活性和時代性,具有很強的育人作用。校企共同開發以標準引領、規范操作、崗位對接、案例引領、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為目標的課程標準,能夠助力學生專業職業技能和積極健康職業觀的形成,實現人生“職業夢”;校企共同開展“四真”教學活動,即真產品、真環境、真過程、真評價,使學習內容、工作任務、職業素養融合,能幫助學生實現研發崗位的“事業夢”;校企共建資源平臺,使傳承工匠精神與教學路徑有機融合,注重思政與專業知識技能之間的融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模擬電子技術”是職業本科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時多、涉及知識面廣、知識應用廣泛。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半導體器件及其典型應用,集成運放芯片及其線性和非線性應用、反饋,波形發生電路,穩壓電源等。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獲得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思政目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形成求真、務實、敢于挑戰的職業精神,激發學生發憤圖強、報效祖國的家國情懷。
校企雙方根據“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內容特點形成了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如圖1所示。在架構職業本科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內容理論實踐體系后,根據架構體系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以鮮活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施、評價,以便更好地承載課程思政元素。

1.知識架構與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制定了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標準,將授課內容劃分為四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若干學習任務,如圖2所示。每個任務均設計若干知識點、技能點和課程思政元素點。

課程內容都是反映的客觀事物的自然科學規律,相關電路的分析、設計、制作、調試都需要用科學的理論做指導。因此,教師在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時,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科學精神、職業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等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發憤圖強、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的擔當使命。教師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綠色電子、中國科技、大國工匠、時事熱點等鮮活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將課程思政元素與知識技能進行融合,從事跡到內容,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認知認同感,鼓勵學生個人或團隊做延伸性學習或研究實踐,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實踐能力。具體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示例如表1所示。

2.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
下面以“估算法分析共射放大電路”的教學為例,分析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晶體管基本知識,會操作PROTEUS仿真軟件,會使用模電實驗箱、萬用表、烙鐵等常用儀器及工具。
課前:在學習通平臺發布本節課預習作業,上課前十分鐘發布簽到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成功感,增強時間觀念。
課中:首先,借助學習通發布的上節課作業問題,復習前面所講內容知識點,做到溫故而知新。其次,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等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教師通過發布任務、小組討論、總結“估算法分析共射放大電路”學習任務,引出“估算”就會有誤差,這就像人的優缺點,要正確對待,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更好地投入到生活中。“晶體管微變等效電路”是為了能夠使用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晶體管放大電路,它的使用是有條件的,這就告訴我們遇到問題不要退縮,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可以忽略掉一些細節,節省時間、精力和財力,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如果對最終結果要求很高,就要全面細致地考查所有決定結果的要素條件。再次,分組進行典型案例分析計算,利用PROTEUS仿真測試、實驗箱插接電路測試即“理虛實”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綜合職業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等。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創新思維,做到教書育人相統一。
課后:通過學習通發布本節課作業題目,并要求學生手繪本節課知識脈絡圖,總結“理虛實”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等,并在下節課之前上傳到學習通平臺上,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反思、自我改進能力。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校企共建實訓室的開放時間,自由設計制作調試助聽器,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3.課程思政教學評價
評價一門專業課程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主要依據就是看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職業素養等是否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得到了提高。為此,學校系部建立了動態化、常態化、滾動式評價機制,對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的效果進行追蹤和評估。學校教學督導組采取“推門聽,推門查”方式,聽教師教學過程是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查所帶上課教案、教學設計、課程標準等資料是否體現課程思政設計,并進行量化打分,通過個別訪談等方式評價專業教師課上是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并進行專項打分。教學部門結合課程特點對教授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各種評價方式反饋,發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了具有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等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學生也認為在模擬電子技術專業課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非常有必要,兩者之間有密切聯系。但從作業、課堂、實踐環節對比來看,實踐環節體現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最佳。
4.反思與調整
教學部門結合課程特點對教授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個別問卷題目分析見表2。

根據調查問卷情況,找學生個體訪談得知,作業環節思政元素體現不及實踐環節的原因主要是簡單的題目一看就會,難一點的題目不愿動腦思考,而是利用搜索答案,應付作業,因此沒起到應有的效果。針對這一現象,擬計劃在下一學期教學中調整作業布置內容及作業評價方式,如盡量布置靈活性作業,將學生分組,每次作業由每組派代表來講解,教師補充,多布置一些討論形式作業,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
經過實際的課堂教學發現,對比傳統的授課方式,在職業本科專業課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學生理解枯燥難懂的專業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利于實現為國家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江穎,陳桂蘭.本科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內在邏輯與生成路徑[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0(05).
[2]吳學敏.開展職業本科教育勢在必行[N].中國教育報,2021-09-07.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5]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
[6]薛偉峰.職業本科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策略分析[J].科技與教育, 2021(04).
[7]袁利升.課程思政視角下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優化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1).
[8]王英龍,曹茂勇.課程思政———我們這樣設計(理工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9]薛偉峰.職業本科課程思政建設的一般模式探討[J].科技與教育, 2021(04).
[10]王子飛.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邏輯起點與路徑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21(35).
A Practical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Li Xiangfu, Hao Minchai*
(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Abstract: I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want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s the key to complete this fundamental task, and also the co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ow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to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and solv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 the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alent culti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