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三位一體家庭教育聯動的理念”“三位一體教育聯動機制的構建”兩個方面論述新加坡如何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并從樹立責任意識、合理整合資源、結合具體國情等方面,探討新加坡COMPASS式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新加坡 COMPASS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1-0010-04
若把教育比作一顆待萌芽的“種子”,家庭、學校、社會就是其不可缺少的“養料”。基于這一理念,1998年12月,新加坡成立了全國社區和家長支持學校咨詢委員會(Community & Parents in Support of Schools,簡稱COMPASS),由代表家長、自助團體、工業界、媒體和幼兒教育者等各種利益相關方組成,就如何加強和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合作向該國教育部提供咨詢意見。新加坡構建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聯動機制,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同時為我國探索家庭、學校及社會三者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一、以家為根,社會本位:新加坡三位一體家庭教育聯動的理念
新加坡政府堅持在教育中強調東方社會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家庭價值觀,突顯家庭的重要性。因此,“以家為根,社會本位”就成了新加坡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礎。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正是由于家庭這個基本單位的鞏固和團結,才使華人社會歷經4000年而不衰,這是一種在延續方面很獨特的文明。這一思想一直貫穿在新加坡歷任領導人的治國理念中。1991年1月15日,新加坡政府通過討論與修訂,正式確立了五大國家價值觀,即“國家高于社會,社會高于自我”“以家為根,社會本位”“以禮相待,相互扶持”“求同存異,博采眾長”“種族平等,宗教和諧”,以在價值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下形成國家認同。
自此,“以家為根”正式被確定為新加坡所有公民應遵循的共同價值觀之一。依據這一價值觀,1993年,新加坡政府針對家庭問題特別制定并公布了“家庭價值觀”,其中包括相互關懷、忠誠承諾、孝敬尊長、互敬互重、和諧溝通,從政策上強化了家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的理念。家不僅為學生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還是傳遞價值觀的主要場所。由于新加坡人接觸了大量的西方價值觀,導致該國民眾的價值觀正慢慢從集體主義轉向個人主義。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會損害社會凝聚力和國家競爭力,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和國家生存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他反對將個人權利凌駕于家庭和社會之上,認為沒有家就沒有個人,家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該極力倡導家庭、社區參與學校教育,合力建設教育強國。由此,“以家為根,社會本位”的傳統東方文化理念就為該國三位一體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奠定了思想基礎,為探索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認同東方核心價值觀和家庭價值觀,如孝敬老人、勤儉節約等,該國教育部將其列入國家課程的一部分。首先,學校通過課外活動和體驗活動,如“行動價值”方案(Values in Action,簡稱VIA),從中培養學生尊重、抗壓、責任、正直、關懷與和諧等價值觀,并設置諸如孝順老人、關愛他人、善于儲蓄、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簡稱CCE)等重要主題。其次,學校、家庭和社區合作,加強價值觀教育。學校鼓勵家長以“家長學校”的教學為基礎與學生進行良性溝通,并與學校保持交流。同時學校加強與社區合作,讓學生通過適齡的體驗式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例如,通過VIA與老年人交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從中學會如何關愛他人,如何孝順父母與長輩,如何在恰當時機發揮自身的作用。最后,該國教育部定期審查學校的課程在滲透價值觀方面的有效性。這樣一來,通過家庭、學校、社區三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內化所學的價值觀,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二、保留傳統,開拓創新:新加坡三位一體教育聯動機制的構建
新加坡教育部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構建了三位一體家庭教育服務主體機構即COMPASS,并設立了相關的保障機構如“PIE網站”“COMPACT開拓者社區”等,還鼓勵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自發創建合作機構,依據全民參與、共創共建的理念,支持保障新加坡三位一體教育聯動模式順利運行。
(一)創立專門的教育聯動機構:COMPASS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積極探索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相互合作,1998年12月COMPASS的設立,成為新加坡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合作的里程碑。COMPASS旨在促進家庭、學校和社區中每個群體之間互相理解、相互作用,齊心協力在實現教育預期目標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具體而言,其目標有三點:第一,促進和發展強有力的“家庭—學校—社區”伙伴關系;第二,從家長、行業和社區的角度分享關于教育問題和政策實施的反饋;第三,與家長、社區和行業分享本國教育部的信息,并與本國教育行政部門合作,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做好準備。
COMPASS作為新加坡教育部的一個輔助機構,在家庭、學校、社會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搭建交流與推廣平臺“COMPASS論壇劇院”。該平臺旨在開展親子交流,激發家長積極參與育兒方式的討論并共同反思和制定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具體方案,充分發揮家長在此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第二,設立“教育合作伙伴獎”,推廣和分享教育合作最佳方案。該獎項旨在表彰每所學校在促進和加強家庭、學校、社會合作伙伴關系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三,每季度舉行一次與教育行政部門攜手合作的會議,就如何加強和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合作獻計獻策。
(二)創設參與平臺:支持教育網絡順利運行
新加坡在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中,除了設立專門的機構COMPASS外,還創建了參與平臺來支持該機構的順利運作(如圖1)。
“PIE網站”即家長教育網(Parent in Education),通過提供有關學校課程、家庭學習活動、家長教育信息和資源,讓家長主動與學校和社區聯系,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和兒童發展。“COMPACT開拓者社區”(Community of Pathfinders in Action)由人文、語言、體育、美學與藝術、商業與企業、青年領導等多個領域的知名人士組成,學校與有關行業和社區聯系,讓學生在該網絡體系中尋找自身感興趣的課程,在學校與社區共創的環境中獲取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網關App”(Parents Gateway)是2019年新加坡教育部和政府發展委員會制定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家長可以通過該平臺隨時隨地查閱學校所有的正式通知,追蹤孩子過去和即將開展的活動,以此加強家校合作,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除了上述平臺外,新加坡教育部還向學校提供“互助合作伙伴資源包”(School bags),以幫助學校吸引和獲取家長、社區的支持,該資源包中包括大量與父母、校友和社區合作的有用資源及最佳的實踐案例。
(三)家長合作:PSG指南的開發
隨著新加坡教育體系中家校合作的深入,家長群體為構建三位一體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做出了貢獻。其中,家長支持小組(PSGs)在激勵和指導家長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2017年,COMPASS的家長代表與幾位PSG領導者合作開發了《家長支持小組——家長對家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Parent Support Groups-A How-to Guide By Parents for Parents),旨在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傳遞給其他人,幫助他們建立、運行和維持各自的PSG,為三位一體合作機制提供保障。
《指南》分為建立家長支持小組PSG、持續參與、規劃未來、特定的興趣小組等四章。第一章從PSG的作用、注意事項、對學校的貢獻、如何構建PSG、怎樣制定工作計劃與管理PSG的財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說明,并就怎樣制定工作計劃進行了樣本說明,從而確保全年活動的良好開展;第二章詳細闡述了拓展招生、建立家長關系、家校溝通、管理沖突、舉辦活動、回顧活動及感恩文化的建立;第三章對繼任計劃、如何確定下一代領導者、怎樣傳承下去進行了說明,鼓勵各成員立志達成共同目標,在PSG建立之后再建立一個特定的興趣小組,如讀書的母親小組、工作的父親小組等;第四章從四個方面闡明了相關興趣小組的建立和發展、興趣小組的作用和結構、招聘和外聯、活動類型,并給出了興趣小組如何與PSG和學校合作的指南。
總的來看,《指南》為該國的家校合作提供了指導、明確了方向。家長支持小組(PSG)的建立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提供更好的幫助,不僅能促使孩子在學校表現出更積極的學習態度、更高的出勤率、更順利地完成家庭作業,還能彌合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鴻溝,防止孩子出現反社會傾向和行為問題。同時,家長支持小組(PSG)不僅和學校有關聯,還與社區合作,一起為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聯動機制而努力。
(四)三位一體:齊心協力、落實推進
要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除了新加坡教育部的主導和干預,學校的落實、推進以及社會組織的支持、幫助同樣不可或缺。為此,學校成立了“PTA家長教師協會”(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SAC學校咨詢委員會”(School Advisory Committee)等組織,開展了諸多類似“志愿服務式參與”“開放日”“召開家長會議”等活動,以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交流。新加坡的多個社區組織、民眾組織則通過建立“社區公益金”(如圖2)、“好爸爸中心”“關注家庭有限公司”(Focus on the Family)等組織并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并配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并且這些社區組織與民眾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都一定有家長、孩子、教師、社會相關人士的共同參與。
自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建立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COMPASS教育網絡以來,該國教育部通過提供資金支持、設立專門機構、創建參與平臺等方式主導和干預;學校以豐富多樣的合作方式落實與推進相關政策;各類社會組織積極提供支持和幫助,創設自發性的社會或民眾組織,全力參與建立新加坡三位一體家庭教育聯動保障體系。
三、新加坡COMPASS式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中國、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有著家庭和社區參與學校教育的悠久傳統。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家庭、學校和社區之間的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新加坡的COMPASS家庭教育聯動機制可以為我國的家庭教育發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樹立責任意識,構建“家庭—學校—社區”協同育人模式
當前我國在構建“家庭—學校—社區”協同育人模式的過程中,仍存在家庭對社會的反向依附、家庭成員個人主義膨脹、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職責邊界模糊等問題,家長、學校及社區缺乏統籌協調機制,各方的育人職能不明確,導致合作理念轉化成實際行動困難,合作層次較淺。參考新加坡的經驗,我國要想實現“家庭—學校—社區”協同育人,就要從引導利益相關者承擔起教育責任做起,比如可借鑒新加坡COMPASS 運行機構的主席由教育部官員擔任并進行統籌規劃的做法,明晰各方職責。在構建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過程中,要保證資金的投入與各部門的監管,可借鑒新加坡政府向PSG的合作組織提供資金、設備與環境,通過COMPASS每兩年頒發一次教育伙伴獎進行表彰和獎勵等經驗,最終形成教育合作協同關系和共生共享的格局。
(二)合理整合資源,實現“家庭—學校—社區”三方聯動
在國內,由于家長與學校的理念存在偏差,家庭與社區的援助減少,學校的職責被無限放大,導致家校之間的職責模糊。因此,在發揮學校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提高家長在這一過程中參與的主體地位,使其積極主動與社區、學校聯系,并承擔相應責任。
首先,以平等信任為基礎,樹立開放、民主的新型家校合作關系。正如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以信任為基礎,以伙伴關系為一體”理念。在“家庭—學校—社區”三方聯動中,可參考新加坡學校成立PSG家長支持小組、PTA家長教師協會、SAC學校咨詢委員會等組織來與家長溝通,實現協同教育。
其次,提高家長在“家庭—學校—社區”三方聯動中的主體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在“家庭—學校—社區”協同育人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為此,可借鑒新加坡組織開展的諸如“志愿服務式參與”“開放日”“召開家長會議”等活動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交流。
最后,建立健全社區教育委員會。社區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教育合作中起著重要的輔助及推動作用。為此,可借鑒新加坡社區組織建立的“社區公益金”“好爸爸中心”等組織機構,創立學生、家長、學校參與的活動平臺,積極承擔社區責任,充分利用好社區的自然環境、街道風俗、物質資源和文化資源等。
(三)結合具體國情,探索“家庭—學校—社區”協同育人之路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有著與新加坡不同的國情。因此,需要結合本國實際,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可操作的指導意見,推廣社區教育先進經驗,開展豐富的合作項目,探索適合國情的協同育人之路。
首先,明確教育聯動機制的理念并提出策略。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聯動機制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個操作系統,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教育協同組織,保證合作的科學性和持續性。一方面,制定指導文件,成立全國各地的地方家委會組織和社區組織,并密切三者之間的聯系,做好落實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協同合作興趣小組,成員包括教育專家、校長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共同承擔組織、咨詢、指導、培訓等責任。
其次,推廣社區教育的先進經驗并加以優化。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部先后遴選確定了180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90個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因此,我們應不斷更新和推廣社區教育的先進經驗,結合區域特色,努力創建適合本地區、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育人協作方案。
最后,設計和開展內容豐富的合作活動。新加坡的三位一體合作活動中涉及很多層面,如教學計劃、職業計劃、網絡安全、實踐活動等,此外還有許多特色社區組織活動,如“社區公益金”的“Sharity Day”紀念活動。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國內的家長、學校、社區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開發特色教育合作項目,在借鑒新加坡的特色活動時取其精華,與本地特色相結合,找到適合的聯動合作模式,開展特色合作活動。
參考文獻
[1]楊雄,劉程,等.教育合作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育人體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Parliamentary debates:Official report[EB/OL].(1991-01-15)[2021-02-05].https://eservice.nlb.gov.sg/item_holding.aspx?bid=4826189.
[3]Singapore MOE.PARTNERS AWARDS[EB/OL].(2018-10-11)[2021-02-09].https://www.moe.gov.sg/compass/partners-awards.
[4]Singapore MOE.This sample was adapted from Ngee Ann Primarys PSG Work Plan[EB/OL].(2021-01-20)[2021-04-10].https://www.moe.gov.sg/-/media/files/compass/psg-online-guide.pdf?la=e n & h a s h=D 5 B 7 1 C A 6 1 1 0 9 A F 0 C 8 A 5 0 2 8 6 8 6 0 8 F 3 F 0 C D F 6 C 6 9 2 E.
[5]古德萊德.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M].蘇智欣,胡玲,陳建華,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基于互聯網的廣西農村基層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研究”(20FSH020)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素萍(1975— ),山西太谷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教育。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