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雅 朱新偉 糜洛施


摘 要 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指導,以“綠色冬奧”為情境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復習目標明確,活動開展有針對性,實現精準復習,體現了教、學、評的一致性,最終達成進階式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 布魯姆教育目標 進階式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 91 文獻標志碼 B
1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理論基礎
教育目標分類學最初源自美國泰勒以目標為中心設計的評價模式,而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姆發展其思想,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動作技能3個領域,又將認知領域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6類。為更好服務教學,安德森總結前人經驗,在對原版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修訂版的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該分類體系認為從知識維度出發按知識有序組織的程度由低到高,可將其分為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從認知維度按復雜程度遞增可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在教學過程中,確立的教學目標應能具體描述學生知識的變化,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類型的知識與某種認知過程匹配,實現目標的具體化,培養學生思維的進階式發展。復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應該讓學生頭腦中新知與舊知深度相互作用,組織整合各知識要素,最終形成知識網絡,達到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項目擬以生態工程復習課為例,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指導,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反思。
2 “從生態工程看綠色冬奧”復習目標及其分析
2.1 目標制定的依據
2.1.1 研讀課程標準
本部分內容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涉及的核心概念為“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相互影響,共同實現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2.1.2 考情分析
在浙江省生物學選考中,生態題一般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整理近幾年的選考題發現生態工程一部分的內容都以特定的情境為素材,重在考查學生的物質與能量觀、穩態與平衡觀、歸納與概括能力等。學生要在理解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具體措施和方案,達到資源多層次和循環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區域中的人和自然環境受益。本部分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能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最優方案實現各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2.1.3 學情分析
從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大多數學生對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等知識點的掌握是割裂式的,尚未形成“生態系統是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彼此相互適應形成的有機整體,共同實現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功能”的概念。從能力角度分析,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弱,語言表述缺乏邏輯性。從學習方法角度分析,該階段學生缺少自主復習的能力,難以整合知識點形成知識框架。
2.2 目標制定的過程
依據《課程標準》、考情及學情,確定本課復習目標如下:
① 通過就地保護草地植物的相關措施,學生能從再生和協調等原理分析原因(科學思維)。
② 通過遷地保護北京市二級保護植物的措施,學生能從整體等生態學原理出發思考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通過相互作用形成復雜而穩定的結構(科學思維)。
③ 通過欣賞冬奧會場館設計,學生能從生態工程角度提出場館設計中應考慮社會、經濟和自然因素的相關建議(社會責任)。
基于以上復習目標,本文依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提出的4種知識類型和6個認知層次水平將上述目標進行定位(表1),形成以下分類表達:
目標1—理解、應用概念性知識目標,運用穩態與平衡觀、結構與功能觀(1-1),概述冬奧場館設計的理論基礎。(1-0)
目標2—分析概念性知識目標,通過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相互作用,認可自然-社會-經濟復合系統能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最大效益。(2-0)
目標3—創造概念性知識目標,基于模型與建模的方法,以恰當的圖示表達冬奧場館建設的設計原則。(3-0)
目標4—創造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目標,針對冬奧場館建設工程,能提取關鍵信息,并從系統論出發,設計并實施恰當可行的方案(4-0),并在小組內分享與交流。(4-1)
3 “從生態工程看綠色冬奧”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借助教學活動, 《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因此運用真實情境、基于情境創設問題成為教師落實上述要求、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復習目標,本節課共設計了4個學生活動:① 分析北京小海坨山的結構和功能;② 應用再生和協調等原理分析采取就地保護草地植物相關措施的原因;③ 北京市通過遷地保護二級保護植物,從整體等生態學原理出發思考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如何形成復雜而穩定的結構;④提出冬奧場館設計的優化思路。
活動①通過展示冬奧會舉辦地 —— 北京小海坨山的地理環境及氣候,主要圍繞問題“為什么要人工改造生態系統”開展活動,嘗試讓學生運用生態學知識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以及結構。若學生能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分析人工改造北京小海坨山的原因,說明其不是機械記憶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而是理解并能應用概念性知識,初步實現了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發展。
活動②和③圍繞問題“如何通過生態工程設計冬奧場館?”開展活動,教師展示冬奧場館設計過程中就地保護草地植物、遷地保護北京市二級保護植物的資料(表2),引導學生思考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功能的正常運作離不開生態系統的成分及恰當的比例,需要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共同完成生產、分解、轉化的代謝過程。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所處的認知思維水平設計由易及難的問題。比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回答活動②中的第一個問題,教師設置了指向關鍵問題的問題串:植物能否脫離外界環境單獨存在?植物生存需要提供哪些外界環境?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什么角色?
本節課的活動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設計冬奧場館,并進一步通過小組合作,查閱資料,探討交流冬奧場館設計的優化方案。該設計旨在提高學生創造程序性知識的能力,能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方案。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學生對自己的生態工程設計及他人的設計方案有更準確的認識,教師也在觀察學生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4 教學反思
本節復習課運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細化復習目標,圍繞復習目標精準設置學生活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有針對性,促進教師明確知識和學生認知過程的關系,更深入把控學生的復習過程。復習課中,教學更注重各知識點的聯系,更關注學生思維的提升,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綠色冬奧”為情境,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使他們能關注人文社會和生態環境。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切忌拋開學生最近發展區來提升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在復習課中把高階思維目標降階為低階思維。教師應以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為理論指導,分析教學工作,做到“教、學、評”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LorinW.Anderson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完整版)[M].蔣小平,張琴美,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理查德·E. 梅耶. 應用學習科學[M]. 盛群力,丁旭,鐘麗佳,譯. 北京: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