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摘要: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其蘊含的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寶貴資源。文章簡述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指出紅色資源與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現實邏輯,并探討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紅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055-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課題編號:BJSZ2021ZC7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使青年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作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新輝煌的重要內容。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更是藝術類高校的使命。因此,將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如何將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論述。
第一,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文化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重要載體。文化模式是在歷史上產生的,是我們用來為自己的生活賦予形式、秩序、目的和方向的意義系統。紅色基因是革命文化在人的思想中的融入、轉化和積淀,其形成過程是革命文化對人的心理的塑造過程,也是人們對革命文化的內化過程。因此,教師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動力。
第二,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和堅強基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以紅色資源為核心載體的革命文化是增強人民自信自強的重要源動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留下的紅色遺存、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是中國人民獨特的精神標識。因此,紅色資源與文化自信自強也存在互促共生的關系。
第三,紅色資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紅色資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升華和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時期的進一步延續、豐富和發展,也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深入挖掘和繼承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文化,把革命文化傳承好、弘揚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好。
第一,紅色資源為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我國紅色資源類型多樣且內容豐富。以革命文物資源為例,根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我國有3.6萬多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總數超過1600家,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達到100多萬件/套。我國類型多樣的紅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載體,為紅色資源創新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第二,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是藝術類高校的初心,也是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強調對藝術類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要注重德藝教育,強調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將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為新時期加強和改進藝術類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第三,紅色資源與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是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承弘揚好革命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將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類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是高度契合的,也是加強美育、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途徑。
1.強化“師生主體性”,注重全員融入
高校應將紅色資源融入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培訓輪訓實踐,實施藝術類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專題培訓計劃,加快培養一批既懂藝術又立場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結合藝術類高校學生的個性特點,高校應支持教師在授課中將紅色資源創新采用誦讀經典、專題研討、案例分析、視頻展示等教學方式,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提高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質量和效果。
2.科學合理地將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教材
高校應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精心設計美育課程,在有條件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課時。可以將當地紅色資源融入高校特色的公共藝術課程,不斷強化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文化觀。高校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將紅色資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教學體系,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問題,突出自身在美育教材編寫中的主體地位,精選紅色資源素材,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文化內涵并融入教材。
3.注重“實踐教育”,豐富藝術實踐活動
藝術類高校應依托藝術創作資源優勢,加強創作規劃和資源統籌,圍繞紅色文化開展藝術精品創作,特別是要結合黨和國家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國家戰略,打造一批具有藝術類高校特色的紅色藝術精品,讓高校師生通過文藝作品接受紅色教育,啟迪心智和凈化心靈。藝術類高校應以弘揚革命文化為導向,在高校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常態化師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豐富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等校園實踐活動,積極與當地的藝術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等場所和機構聯合開展紅色展演校外實踐活動。
4.探索將紅色資源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教育評價體系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藝術類高校應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藝術類專業本科生培養有關德藝方面的要求,將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及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納入學業要求。藝術類高校應將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經歷作為領導班子年度述職和高校青年教師職稱評審的重要參考內容。藝術類高校還應建立健全適合本校的德育評價機制,科學設計針對藝術類師生的德育工作目標,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克利福德·格爾茨.文化的解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彭正德,江桑榆.論紅色基因及其在新時代的傳承[J].湖南社會科學,2021(01).
[3]劉壽禮.蘇區“紅色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研究[J].求實,2004(07).
[4]謝苗苗.德藝雙馨: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規制[J].湖北社會科學,2021(06).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Zhang Xiaoming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Division),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 Red resources are "historical relic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patronage and education" of the CPC.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it contai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 valuable resource to enh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era value of red resources,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resourc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rt colleges.
Key words: red resource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