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對鄉村美術教師結構情況和本土民族美術資源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提出開發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的教學建議,包括構建資源共享云平臺、細化教學資源包等,從而促進城鄉美術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 民族傳統文化 美術資源庫 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7-0125-04
美術課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繪畫素養,調動學生學習傳統繪畫藝術的濃厚興趣,從更廣闊豐富的社會文化背景去了解傳統繪畫,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美術課程開始把焦點放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可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重要性。進入信息化時代,建立教育網絡資源庫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廣泛而有針對性地利用地方和社會文化資源,發掘其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樹立文化自信。民間美術作品中蘊含著大量豐富的傳統民間文化內涵和民間美術知識,選擇本土優秀的、符合學情的民族文化和美術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產生熱愛之情,自覺傳承和弘揚本土民族優秀文化。
一、鄉村美術教師結構情況和本土民族美術資源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有著豐富的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如壯錦、繡球、銅鼓、三月三文化等。在過去,教師缺乏挖掘和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資源的意識,導致許多學生對本土民族文化不了解、缺乏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建設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讓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有效融入鄉土資源,既能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傳承本土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提升美術教學實效均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小學美術教學中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開發的可行性,筆者對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上林縣、來賓市等市縣部分鄉村學校306名美術教師結構情況、影響教學成效因素、本土民間美術資源了解使用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至表5。
從表1、表2可以看出,在鄉村學校的美術教師群體中,兼職、轉崗教師達到37.58%,超過問卷教師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有52.29%的教師認為改善教學最大的阻礙是自身專業知識欠缺、教育教學理念陳舊,超過被調查教師的半數。由此可見,在這些地區,小學美術專職教師嚴重缺乏,美術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兼職、轉崗教師的美術專業水平、專業技能與專職美術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表3、表4、表5的調查數據顯示,對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非常了解的教師占比不到8%,絕大部分教師對廣西本土美術資源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能在日常教學中將本土民族美術知識與美術教學相融合的只占33.01%。雖然有超過59%的教師嘗試進行本土美術資源的開發,但效果很好的不到25%,還有40.85%的教師缺乏這方面的嘗試。這說明在美術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利用不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發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很有必要。
二、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的開發路徑
(一)構建資源共享云平臺
在資料收集過程中,筆者發現國內美術教育的資源共享平臺(或者說網絡平臺)偏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論構想上。很多時候,許多城市學校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只局限于當地城市或本校區使用,無法做到美術教育資源共享。這對中小學美術教育和一線教師而言是一種資源浪費。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決定依托我校集團化辦學的優勢,組織天桃實驗學校五個校區的美術骨干教師,以“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建設路徑的研究”為題進行課題研究(該課題已成功立項為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課題組充分運用現代網絡平臺,依托學校建立的群暉Synology NAS數據備份資源存儲器中的多人寫入、多文件夾多文件頻繁讀寫的功能,整合、優化優質美術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具有廣西本土民族特色的小學美術教學資源庫,并通過課題微信公眾號、教學QQ群等途徑將資源存儲器賬號分享到城鄉學校的美術教師當中。
課題組構建的“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云平臺”包括教師資源庫和學生資源庫兩大板塊。教師資源庫涵蓋教學教案、教學課件、教學微課、學習資料、集團大教研等五個小板塊,學生資源庫包含學生作品、美術活動、線上畫展等三個小板塊。教師們通過Synology NAS賬號進入云平臺,就能下載優質的美術教學資源,還可以通過云平臺或微信公眾號反饋使用中遇到的問題。課題組根據教師的使用反饋定期優化資源庫。資源庫云平臺的構建,實現了美術教學資源共享,彌補了鄉村兼職或轉崗美術教師在備課、教學中的專業短板,促進了城鄉美術教師教學水平、城鄉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二)細化教學資源包
課題組以桂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為基礎,梳理出與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有關的課程35節,并將這35節課按美術學科的課程內容“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進行分類(如表6),然后進行資源包制作。
為了方便鄉村美術教師(特別是轉崗教師)日常教學使用,每課又按教學過程進行細分、制作和打包。以《別具一格的民居》為例,資源包包括的項目如表7。
由表6、表7可知,課程資源包覆蓋美術學科四大學習領域,按課堂教學流程細分制作教案、教學課件、微課、導入視頻、評價作品視頻、學生作品等530多份美術課程資源,彌補了鄉村一線兼職教師或轉崗教師在備課、講授中的專業短板。這樣一來,鄉村教師在美術教學時“畫不得法”“說不清楚”的困境就迎刃而解。
(三)以“城鄉共贏”理念設計鄉村學校特色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方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十九章第六十條指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為了使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能為更多鄉村美術教師所用,我校課題組始終秉持“城鄉共贏”的理念建設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
在廣西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教授文海紅的指導下,我校課題組深入鄉村地區采集資源,訪談民間藝人,參觀地方博物館,深挖民族地區的鄉土文化,如壯族三月三歌節、賓陽炮龍節、柳州三江的風雨橋、融水苗族蠟染等;對廣西民族地區文化資源和地方鄉土資源進行調研考察,設計鄉村學校特色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方案,包括與鄉村學校簽訂協議,成立城鄉美術校本特色課程研究小組;制訂城鄉美術校本課程編寫計劃,將廣西本土民族資源融入課程,編寫城鄉美術特色校本教材及教案,修訂城鄉美術校本教材及教案,形成城鄉美術校本課程。
課題組以城鄉美術課程共研共建的方式,深入鄉村學校,將鄉土文化融入日常美術教學,使鄉村學校能使用《歡樂的民族節日“三月三”》《銀閃閃的飾品》《自己動手做浮雕——門環》《廣西藝術名師黃格勝》《廣西雕塑名師石向東》等一系列具有廣西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美術課程,提升美術教學水平。
除了為鄉村學校提供美術教學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包,課題組還在資源庫的“網絡學院”板塊增設了美術新課程標準、專家理論講座、全國優秀比賽錄像課等資源,為鄉村美術兼職、轉崗教師的自主學習提供強大助力,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有效促進城鄉美術教育均衡發展。
三、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在鄉村學校的推廣方式
建設廣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的出發點是實現優質資源共享。課題組依托網絡平臺小學美術教學課程資源庫,將新媒體與小學美術課程發展相融合,增強鄉村美術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課題組每年與兩所鄉鎮學校結成城鄉教研共建單位,定期開展培訓、交流、展演等活動,著力在鄉村學校推廣優質美術教育資源。為了推廣“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廣西少數民族美術資源庫”成果,我校課題組劉李瑩、艾旻、李燁媚等老師多次赴南寧市興寧區三塘鎮中心小學、南寧市上林縣象山小學、南寧橫州市六景鎮啟航學校等鄉村學校,開展教育教學交流活動。
以課題組李燁媚老師到農村學校執教的示范課《自己動手做浮雕》為例。該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課堂教學以門環浮雕為主題,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門環的造型特征,欣賞不同的仿銅門環浮雕作品,讓學生了解浮雕的藝術特色,體驗雕刻材料的特性;學會用泥土或彩泥,使用揉、搓、壓、刻、卷、捏的技法塑造一件門環浮雕作品。考慮到農村學生對浮雕的基礎知識并不了解,開課伊始,李燁媚老師通過資源庫的欣賞視頻資料包,引導學生欣賞具有廣西特色的門環,讓學生了解門環式樣和圖案蘊含的寓意,掌握浮雕的基礎知識。在授新課環節,李燁媚老師通過微課示范講解超輕黏土的特性和門環的制作方法。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層次清晰,特別是資源包中關于門環文化的視頻、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學生的創作熱情高漲,創作出許多漂亮的門環作品,同時體驗了浮雕制作的樂趣。
為了更好地提升鄉村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水平,課題組將天桃實驗學?!八徒虙煦^”學?!蠈帣M州市六景鎮啟航學校作為廣西少數民族民間資源庫成果重點推廣實驗點。課題組教師與實驗點學校的美術教師共同圍繞“小學美術教學中廣西少數民族美術資源的應用”這個主題進行教學實踐。實驗點學校的蘇喬艷老師執教小學五年級《銀閃閃的飾品》一課,在備課時利用資源包中的教案、課件等授課資料快速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課中則利用資源包中大量精美銀飾的視頻,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濃厚興趣。微課的應用使學生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迎刃而解。
課后,課題組成員與實驗點學校的美術教師、部分上課學生進行了教學交流。執教教師蘇喬艷認為資源包對其課堂教學幫助很大。她在使用美術資源庫的過程中明白:備課不只是備教學材料、備教學過程,更重要的是備學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方法;要學會利用資源包里的微課解決教學技法上的短板,使學生通過微課迅速掌握銀飾品制作的方法,制作出漂亮的銀飾作品。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蘇喬艷老師一改往日只展示一些學生的作品的做法,在評價學生作品的同時引導學生從用色、構圖等方面去分析作品,從而培養學生學會使用美術語言進行欣賞評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睆V西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可以幫助城鄉小學美術教師解決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彌補教材缺乏配套教學資源的缺陷,為小學美術教學提供了優質課程資源,有效提高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通過課堂實踐和教學交流,筆者深深地感受到資源庫里的教案、課件、微課等資源是促進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的一種有效手段。下一步,如何繼續深入挖掘本土民族美術資源,完善資源庫成果,助力鄉村美術教學提高效率,將成為課題組重點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尹少淳.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3]劉南一.當代廣西少數民族美術教育[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
[4]李穎.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220-221.
[5]楊芳.淺談民間美術資源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產生的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9):42.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廣西城鄉小學美術教師共同體建設路徑的研究”(2023C428)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園(1971— ),廣西南寧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美術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