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璐


【摘要】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將多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解題思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物理問題.本文闡述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解題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并以題例為基礎分析初中物理解題中教師對思維導圖的運用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物理;解題教學
初中物理解題中應用思維導圖,學生需要在思維導圖上自主構建思維框架和連接各個知識點,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物理知識[1].
1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解題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將物理知識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梳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層次關系.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物理知識[2].
2初中物理解題中教師對思維導圖的運用方案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解題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梳理思路,整理知識點,找到解題思路.舉例來看:
例1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行駛了10s,求汽車行駛的路程?
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首先,畫出一個大的中心節點,并寫上問題的關鍵詞“物體運動問題”.
在大節點下,畫出兩個子節點:“已知”和“待求”.
在“已知”節點下,列出已知的物理量:“汽車速度:V=20m/s”“運動時間:t=10s”.
在“待求”節點下,列出需要求解的物理量:“汽車的行駛路程”.
接下來,在“已知”節點下,畫出一個子節點“公式”,列出適用于該問題的物理公式:“運動位移公式S=Vt”.
在“待求”節點下,畫出一個子節點“解答思路”,列出解題的基本思路:“將已知的物理量代入公式中,求解待求的物理量.”
例題1的解題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答案:汽車的路程為:S=Vt=20×10=200m.
例2一輛電動自行車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運動了30s,牽引力為20N.求電動自行車在這段時間內:
(1)通過的距離;
(2)牽引力做的功;
(3)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首先,畫出一個大的中心節點,并寫上問題的關鍵詞“物體位移與做功問題”.
在大節點下,畫出兩個子節點:“已知”和“待求”.
在“已知”節點下,列出已知的物理量:“汽車速度:V=10m/s”,“做勻速運動”,“運動時間:t=10s”,“牽引力:F=20N”.
在“待求”節點下,列出需要求解的物理量:“汽車的行駛距離S”“牽引力做的功W”與“牽引力做功的功率P”.
接下來,在“已知”節點下,畫出一個子節點“公式”,列出適用于該問題的物理公式:“路程S=Vt”“做功公式W=Fs”與“功率公式P=Wt”.
在“待求”節點下,畫出一個子節點“解答思路”,列出解題的基本思路:“將已知的物理量代入公式中,求解待求的物理量.”
解題的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
答案:
(1)通過距離
S=Vt=10m/s×30s=300m;
(2)牽引力做的功
W=Fs=20N×300m=6000J;
(3)牽引力做功的功率
P=Wt=6000J30s=200W.
例3如圖3,已知木箱A重G=400N,工人用F=75N的拉力,將木箱從斜面底部勻速拉到頂端.斜面長s=4m,斜面高h=0.5m,求:
(1)斜面的機械效率;
(2)所做的額外功;
(3)木箱與斜面間的摩擦力.
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首先,畫出一個大的中心節點,并寫上問題的關鍵詞“物體斜面運動受力與做功問題”.
在大節點下,畫出兩個子節點:“已知”和“待求”.
在“已知”節點下,列出已知的物理量:“木箱重:G=400N”,“拉力:F=75N”,“斜面長:s=4m”,“斜面高h=0.5m”.
在“待求”節點下,列出需要求解的物理量:“斜面的機械效率:“所做的額外功:W額”與“木箱與斜面間的摩擦力:f”.
接下來,在“已知”節點下,畫出一個子節點“公式”,列出適用于該問題的物理公式:
η=WW=GhFs×100%,
W總= W有+W額,W=Fs與P=Wt.
在“待求”節點下,畫出一個子節點“解答思路”,列出解題的基本思路:“將已知的物理量代入公式中,求解待求的物理量.”
解題的思維導圖如圖4所示.
答案:
(1)斜面機械效率η=W有W總=GhFs
=400N×0.5m75N×4m×100%≈66.7%;
(2)所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Fs-Gh=300J-200J=100J;
(3)木箱與斜面間的摩擦力:f=W額s=100J4m=25N.
參考文獻:
[1]安霞.巧用思維導圖優化初中物理課堂[J].文理導航(中旬),2023(01):40-42.
[2]陳輝.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22(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