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實踐
1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和發展背景
1.1概念
所謂智慧圖書館,是指在傳統圖書館引導下,將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人其中形成的產物,是感知智慧化和數字圖書館服務智慧化的綜合體。通過建立數字圖書館,能夠實現數字文獻資源的長久保存,提高資源使用效率[1]。而智慧圖書館也就是在數字圖書館背景下進行轉型升級,把數字圖書館日常的各項數據資源和用戶需求進行結合,關注數據獲取和分析,強調數據資源使用,探究怎樣結合數據分析進行決策處理,讓有限資源得到高效使用,滿足不同客戶的實際要求。
1.2發展背景
圖書館進入智慧時代是發展歷程賦予的光榮使命,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2021年是圖書館界的智慧元年,有四個重要標志。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3月發布)將“智慧圖書館”首次寫入國家政策。二是“全國智慧圖書館建設體系”正式提出。三是在圖書館“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圖書館“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智慧轉型戰略。四是2021年“智慧圖書館”進入圖書館學界熱點研究主題前列,圍繞這一主題召開一系列學術會議,《智慧圖書館探索與實踐》一書于2021年11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圖書情報專業期刊開始集中發表這一主題論文。
2浦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智慧化建設
2.1總分館體系建設布局
浦東圖書館建設區、街鎮、村居三級總分館服務體系,包括街鎮分館36家,主題分館12家,主題書房7家,主題閱讀空間3家,農家書屋301家,館外延伸服務點410家,共769家。總分館提供標準化服務,開展聯動閱讀推廣。
2.2總分館體系中智慧圖書館的實踐應用
當前,浦東圖書館已建成的智慧圖書館項目包括:浦東圖書館網絡系統、浦東圖書館公眾服務系統、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RFID自助借還書系統、蘇州嘉圖自助共享書柜、辦公協同系統、浦東圖書館點書系統。總分館體系智慧化建設是以已建成的浦東圖書館網絡系統為基礎而開展的,重點使用網絡系統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浦東圖書館公眾服務系統包括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數字閱讀APP等多種在線服務人口,提供數字閱讀、信息發布等功能;RFID自助借還書系統、圖書館集群管理系統為讀者及館員提供智慧化服務,RFID自助借還書系統目前僅覆蓋浦東圖書館本館和部分街鎮分館。蘇州嘉圖自助共享書柜目前已開通兩個服務點,前灘濱江文脈園和富薈商業廣場,無人值守,支持支付寶信用辦證及借還。辦公協同系統現在為館內辦公系統,所有館內辦公需求都在該系統內進行。浦東圖書館點書系統為浦圖“你點書我買單”定制的點書后臺,方便館員根據線下讀者的需求完成線上采購。
3實踐應用中發現的問題
3.1缺乏統一管理
業務和服務流程管理片段化,業務數據分散在各個應用中,對讀者到館情況、書籍借閱、數字資源使用、各類活動參與等方面無法進行有效的統一數據收集和分析,無法對讀者行為和需求進行深入探查:所有服務、活動的關鍵性指標都是各部門按季度、按年提供報表,無法提供實時、動態數據。對公共文化做出的決策主要基于各部門平時工作的經驗,缺乏具體的數據統計和分析支持手段。
3.2系統分散數據分割
館內存在兩套圖書管理服務系統.Interlib及市圖一卡通Horizon兩套系統相互分離,相對獨立;部分區域的讀者數據和借閱數據無法實現多卡互認。目前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統中,市圖一卡通系統負責本館(三樓、四樓普通閱讀服務)與街鎮分館日常借閱;Interlib集群管理系統負責本館五樓、六樓及“主題分館+020”線上借書。數字圖書館APP、微信公眾號、浦圖網站等,多套業務訪問系統、多種認證方式相對獨立,數據尚未融合,無法實現用戶一站式訪問,需要單獨登錄和認證,用戶體驗差。
3.3數字資源分散孤立
浦東圖書館現有各類數字資源分布于官網、微信公眾號、浦東數字資源APP、小程序等不同平臺,資源檢索存在障礙,且不支持浦東新區各街鎮館的資源發布。浦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有本館自建特色資源、購買的商業數據庫、電子書資源等,用戶訪問查找資源時需分別到數百個不同數據庫提供的網站或移動服務門戶上搜索,不能通過統一的人口直接檢索到所需資源,體驗差且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資源的使用情況也無法有效及日寸獲取,難以為采購決策提供參考。
3.4總分館協同管理能力不足
浦東全域為“三級+多元”的發展模式,包括直屬分館,街鎮分館,行業合作的主題分館及主題書房;已建成街鎮分館36家,主題分館12家,主題書房7家;規劃在2025年底建成街鎮分館50家,主題分館20家。實踐中,浦圖總館的服務尚無法充分延伸到各分館和社區,閱讀推廣活動受空間局限,總館和分館不能充分共享活動資源。在36家街鎮分館、12家主題分館、7家主題書房中只有4家實現了RFID智能化管理,其余仍沿用掃碼模式,遠落后于東部地區縣級圖書館智能化配置水平,無法實現自助借還和自動防盜預警。此外,在總分館的組織管理和館員發展工作上,尚未形成一體化的協同管理效應,不利于充分發揮所有分館和基層館點館員的積極性和專業性。
4浦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智慧化建設設想舉措
4.1建設目標
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初級階段目標是完成從數字圖書館到智能圖書館的轉型:中級階段的目標是完成從智能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的進化:高級階段的目標是完成從智慧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體系的布局[2]。致力于實現全域閱讀數據化、閱讀學習個性化、協同管理精細化、服務體驗智能化的發展目標,不斷完善浦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浦東文化一體化建設、營造“社會公眾終身教育的大課堂和信息服務基地”,為浦東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持。
4.1.1技術推動
打造服務精準、業務協同、應用智能、運營可視、數據統一、安全可靠的浦東智慧閱讀平臺數字化發展底座,為建設和健全能夠覆蓋浦東全域的智慧閱讀體系建立基礎支撐條件。主要包括:基準數據由“在館”向“在架”過渡,打造多維數據推薦引擎助力導覽,借閱更加精準;打破系統孤島,突破空間局限,實現信息充分協同,建立面向浦東全域的活動閉環管理新模式:AI賦能地方文獻數字化和知識管理挖掘,幫讀者發現更多閱讀價值,助館員提升績效;通過數據場景一圖展現,指標可視一網統管,實現浦東閱讀態勢實時把握、輔助分析管控科學決策;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通過數據融合和統一認證,實現一碼通行,消息統一發布,資源統一訪問;加固安全保障,由靜態檢測、被動防御型向“智能化、自動化、動態化”的主動安全閉環管理轉變。
4.1.2文化推動
通過圖書館多元文化空間的虛實交互與智慧升級,構建普惠、多元、開放、互動的特色閱讀新空間,為公眾提供內容豐富、服務智能、管理高效的線下閱讀學習空間資源及體驗。主要包括:通過技術手段優化,打造無障礙、自助式數字資源獲取能力;通過信息體系升級,豐富活動交流空間配置和功能選擇能力:通過地方資源挖掘,提供特色的數字影音研究成果綜合展示:通過智能場景設計,提升數字化沉浸式互動閱讀體驗效果。
4.1.3模式推動
打造15分鐘閱讀服務圈,建立以浦東圖書館為核心的浦東全域線上線下一體化閱讀服務體系。主要包括:街鎮分館RFID智能化管理體系全覆蓋,實現通借通還;實現資源共享、協同采編、統一檢索;三級分館為節點020線下網絡覆蓋,預約取書,線下還書;實時人流統計,人員分析和館內熱點區域分布。
4.2建設內容
建設一個中心、兩大基礎平臺和四個應用的系統,補足短板。
4.2.1一個中心
一個中心即浦東公共圖書館數字總分館資源共享中心,中心主要為圖書館各業務系統提供數字資源服務,包括自建數字資源和采購數字資源的管理。為便于整體用戶訪問和圖書館管理員統一管理,設計要求前端統一展現,后端數據統一管理。針對不同的數字資源來源,由業務層統- API共享中心提供不同的接口調用,將復雜的業務層從用戶端和管理端抽取出來。建設資源中心,作為整體資源平臺的核心平臺,打通紙質書、電子書、期刊、多媒體信息等資源,提供統一的資源相關操作功能,包括資源的預訂、第三方電子資源接人、其他館的資源對接、資源閱讀等。按API共享中心架構設計,將資源操作服務化,提供統一平臺進行管理,方便各業務系統對資源的操作標準化,流程化,可管理、可運營。目前和超星公司合作的數據中心網站已在建設中,未來可期。
4.2.2兩個平臺
一是精準讀者服務平臺,實現遠程預約,通過構建多元便利的訪問機制,實現各主要應用系統的一站式人口,助力通借通還,遠程借閱,遠程辦證;支持無卡借閱及自助式無卡數字閱讀。二是協同業務管理平臺,進一步打破空間局限,提升資源分配的均衡度,建立浦東區域內完整的總分館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知識共享、采編管理、資源調撥、設備運行、物流配送、活動資源等精細化、一體化管理。
4.2.3四個系統
一是活動管理系統。通過發布活動可以實現活動的報名、參加,報名活動到館后可以進行簽到、取票,包括多方式簽到(定位簽到、掃碼簽到、身份證簽到),提高活動管理效率。二是讀者流量分析系統。對圖書館的用戶進行出入實時不間斷統計、區域統計、總分館統計、任意時間統計等操作,并可通過大屏幕展示各個區域實時數據、分析圖以及館內熱點的效果圖,在標準環境下,具備較高的統計精確度,能夠提供實時、直觀、準確的人流量數據。通過數據與服務數據相結合,為圖書館的管理與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基礎及分析依據,實現圖書館總分館的智能化、精準化人流量管理。三是薦書系統。結合PC客戶端、微信APP、微信小程序,對讀者而言,通過手機終端足不出戶便可以輕松獲取所需信息:管理員在業務系統后臺即可處理薦購信息,節省人力與時間成本,豐富圖書館讀者薦購服務的功能與內容,薦書系統完全從讀者的角度采購圖書,提高圖書采購質量,提高圖書采購工作的針對性,完善館藏的有效途徑。薦書系統對接電商書商,實現讀者在網站、手機上選書下單,電商快遞送書上門,圖書館買單,還可以支持支付寶信用辦證相結合,提高辦證率。與讀者書店現場選書現場下單方式相結合,效率更高,讓讀者在家躺平了也能收到自己要的書,直接做到風雨無阻。四是手機借書系統。由手機端軟件(微信公眾號)、自助借還機軟件、館員工作站軟件、24小日寸還書機軟件和安全門組成,主要實現的功能是為讀者提供更為方便的手機端借書功能,利用已經普及的智能手機解決館內高峰時期借書排隊的現象,快捷且方便,配合自助借還機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包括24小時自助借閱柜對接芝麻信用系統,實現芝麻信用符合要求可免押金免辦卡成為浦東圖書館讀者:對接圖書館現有業務系統,設備內所有借還數據,同步到圖書管理業務系統;信用借閱柜后臺保留讀者還書時的監控視頻,實現讀者還書視頻查看功能。此外,讀者可通過以下幾種身份驗證授權借書:支付寶掃一掃:信用授權驗證:刷身份證驗證;刷讀者卡驗證;人臉識別驗證。
綜上,浦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智慧圖書館建設要通過數字化裝備及系統升級,協同構建圖書館線下智慧服務空間(智慧書房、嘉圖自助借書柜、RFID館員工作站、無人值守自助借還機),引領創新,實現圖書館多元文化空間的虛實交互與智慧升級,為公眾提供內容更加豐富、服務更加智能、管理更加高效的線下智慧化閱讀學習空間及專項應用,以深化提升全域公共文化設施的智慧化服務能力,更好地適應基層群眾對數字化和智能化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智慧時代,圖書館界必須從戰略上認識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重大意義。智慧圖書館建設不僅關乎圖書館的長遠發展戰略,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延續,是圖書館轉型的必然,而且也是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戰略要求,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起著關鍵和引領作用。圖書館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在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科學應用新技術與新理論,大膽開拓創新,勇于實踐探索,開辟圖書館事業與時俱進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