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軒
摘 要:食品產業供應鏈環節多、流通周期長、產業關聯廣,縱向和橫向上都具有多個維度,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了便利。然而,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的提高,食品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企業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小,風險防范能力也隨之變弱,難以靠自己的信用來獲得高質量的信貸,從而導致了企業經營效率的下降,導致我國的食品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供應鏈金融的興起給傳統的食品企業帶來了新的融資模式,同時也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與籌資戰略,因而有必要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來探討食品企業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食品企業;發展模式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Foo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HAN Yuxu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00, China)
Abstract: The food industry has many supply chain links, long circulation cycle, wide industrial connections, and multiple dimension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which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supply chain finance.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cost, the profit space of food enterprises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the business scale of enterprises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the risk prevention ability is also becoming weaker.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high-quality credit by relying on their own credit, which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he business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s a result, Chinas food enterprises are generally facing financing difficulties. The rise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brought a new financing model to traditional foo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and financing strateg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foo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foo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model
1 供應鏈金融視角下我國食品企業融資現狀
1.1 供應鏈金融的概念
供應鏈金融是以核心企業為主體,整合和控制物流、資金、信息流,通過成本分析、財務管理等方法,對資金的獲取和利用進行了系統性的優化。供應鏈金融必須建立在實物供應鏈的基礎上。金融服務機構既要關注重點企業,又要根據實際的交易,為供銷企業提供融資優惠,實現真正的以供應鏈為導向的金融系統,再以融資的方式加強整個供應鏈。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財務管理于一身的業務和過程,它把買賣雙方的買方、賣方、第三方物流、金融機構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用供應鏈物流盤活資金,同時用資金拉動供應鏈物流的作用[1]。
1.2 我國食品企業融資現狀
(1)當前我國的中小型食品企業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我國的食品企業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面臨著兩大難題:①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于傳統的融資方式對融資對象的要求極為嚴格,中小食品企業在經營規模、資產質量等方面都很難達到銀行的要求,也不能為其提供相應的抵押物;②因為融資成本太高,從上述問題來看,即便是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其融資成本也遠高于普通中小食品企業所能承擔的范圍,這給食品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困難[2]。經過實際調查,一家擁有1.5億元資產、銷售額超過5 000萬的食品企業,向一家銀行申請1 000萬元貸款,其融資成本必須在10%以上,而且必須有55%的擔保。雖然這一情況并不常見,但是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食品企業的融資成本相對較高,而審計費用的復雜性也會使整個融資成本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融資方式將增加食品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而侵蝕最終受益。
(2)當前我國的食品供應鏈金融有其自身的優勢。①食品企業自身具有較長的產供銷環節,其產品從農產品到原材料的運輸、加工到銷售,都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②我國的食品企業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具有良好的信用環境和信用基礎,其經營風險和違約風險相對較小,易于獲得銀行的資金扶持,從而可以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益。然而,食品供應鏈金融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同樣需要面臨傳統融資所擁有的各類風險,如生產、供應、銷售等。食品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地減少資金流動中的風險,同時也可以減少成本。前者是對金融機構而言,后者是針對食品企業而言,綜合效應是提高融資效率而最終達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3]。
2 供應鏈金融視角下食品企業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
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地解決食品企業的融資難題,有效地整合上下游的資源,促進企業的資本、信息的流動,為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無限的活力。而供應鏈金融在食品行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①食品企業信貸風險分散。目前,我國的食品工業發展勢頭很好,但是大部分企業的生產和運營都還處在初級階段。由于企業規模較小,信用分散,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導致整體的信貸風險上升,從而間接導致了融資困難。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央行扮演著連接上游與下游食品企業的中心角色,將單一的、無法控制的風險轉化為可控的風險,以分散和轉移信貸風險。因此,從風險評估的視角將分散的食品生產企業聯系起來,可以更好地兼顧企業的風險承受力和盈利水平,以降低食品企業的信貸風險[4]。②解決食品加工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銀行以金融信息為基礎,以獲得融資貸款為主,但是由于缺少第三方的參考資料,導致銀行很難對其進行評估,進而導致了信息不對稱。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評估對象由單一的企業向供應鏈上的企業集團進行評估,評估指標不再限于企業的收益與風險,而是將其納入對供應鏈中各企業的交易行為的評估之中,從而使評估更為科學、綜合。同時,利用自身的業務優勢,將自身的財務信息及時反饋給銀行,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小食品企業的運營情況,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其融資效率[5]。
3 供應鏈金融視角下食品企業發展模式探討
在上文敘述的基礎上,下文對食品企業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期通過運用供應鏈金融的運作邏輯來進行融資方式的創新,從而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融資方式,保障食品企業的健康發展。在食品產業鏈的上游,主要以食品生產和粗加工為主,具有規模小、實力弱、周期性、季節性賬期等突出特征。而在中游,以商業、流通為主,其業務分散,物流倉儲與運營風險也較高。下游以商超、批發零售為主,具有良好的抗風險能力,融資能力強。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型在食品企業的供應鏈融資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相對于其他行業,在縱向和橫向上都有著更加寬廣的產業鏈條,使得其在供應鏈中的財務空間和價值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1 采購規范化
供應鏈金融視角下食品企業發展模式的建成,必須從加強與現有供應商之間的聯系入手。我國的食品企業要從傳統的供應商競爭機制為主的管理方式向穩定的、合作的、雙贏的供貨商關系轉變。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供應商管理體系,供應商基本信息、資質、編號、審批、分類、級別、地區以及行業等信息均可在一個系統中進行細致的查詢,以實現供應商的規范化管理。同時,該系統還可以對供應商的信用、效率、價格、質量、利潤以及業績等進行多維度的統計與評價,使供應商的準入條件得到優化,使供應商的篩選更為科學、合理,從而達到優勝劣汰的目的,有效地降低采購成本。
3.2 需求規劃建設
從技術上講,需求規劃并非供應鏈實踐的一部分,但是在供應鏈金融視角下,食品企業發展模式需要進行需求規劃,對原材料和產品之間的關聯進行詳細了解。因此,供應鏈管理人員應對生產計劃進行審核,并與期望的要求進行比較,并作出相應的調整。此外,食品企業也應當制定類似的計劃,以應付突然增加的訂單需求。如果出現此類情況,企業可能仍要利用相同的資源來補充,而非替換現有的工廠和雇員。
3.3 倉庫管理的信息化
對于現有的存貨(包括成品和半成品),食品企業必須準確地了解并隨時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而傳統的單憑人工操作的倉庫管理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紙質的數據單據受時間和外在因素的限制、倉庫信息的交流與共享、紙質信息的丟失以及庫存積壓,不僅會影響到倉庫的執行效率,還會導致管理方式跟不上食品企業發展的步伐。而WMS倉儲管理系統可以使倉庫的管理信息化,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將倉庫的入庫、出庫、調撥、盤點以及庫存等功能集成到系統中,設置庫存商品的最大、最小庫存量,實現庫存預警機制。針對存貨的出庫模式,可以采用“先進先出”和“后進先出”的方法,根據商品的價格走勢和市場情況,進行客觀的選擇,從而有效地避免由于市場因素造成的損失。
3.4 供應商備援
在供應鏈金融背景下,供應商備援是構建食品企業發展模式的關鍵。部分食品企業雖然已找到合適的供貨商,但單純依賴一個供貨商來維持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對企業的運行十分不利。食品企業應該將現有的所有合作伙伴的供貨能力記錄存檔,并且向現存的供貨商提出書面文件,以表明他們的業務規模和轉產能力,包括轉移生產地點和轉產其他材料的能力,然后與可以生產與主要供應商相同或相似產品的其他多家供應商建立關系,尤其是業績最高的存貨單元。這些供應商應該分布在不同地區,否則可能會因為某些地區供貨中斷而影響到食品企業在整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和銷售。在制定計劃之后,食品企業應該對備用供應商進行周期性的審查,以保證供應商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所需的零件和原料,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增加生產。
3.5 資金鏈優化
目前,我國的食品行業正由要素驅動向資金驅動、創新驅動發展,大規模的食品加工將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但在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使其難以發展,從而使其經營陷入困境。因此,企業可以從內外資源的角度,打通供應鏈金融的內部過程,加強核心企業、融資機構、第三方平臺和整個產業鏈企業之間的數據和模塊的對接。整合企業的內部經營和市場的需求,整合生產、銷售、庫存各環節,將有限資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通過金融服務后端化、綜合化和柔性創新相融合,實現供應鏈融資的流程優化,解決信息、效率、資金流通等問題,打破營運資金由財務部門集中管理的傳統局面。科學、合理地制定企業發展策略,確保企業的規模與資金的平衡,平衡企業的資產和債務比率,實行有利于企業的盈余分配,實行多存多減,以增加企業的資金儲備。如果企業盈利能力強,經營穩定,也可以通過融資的方式實現企業的迅速發展。
4 結語
近幾年,我國的食品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由于技術落后、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使得食品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并且經營規模不大,對風險的抵抗能力也很差,很難依靠自身的信用來獲取優質貸款,使得運營效率逐步降低。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出現,為我國食品行業的傳統融資方式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式和融資策略,能有效解決食品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文章針對目前我國食品企業融資的實際情況,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對食品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運用供應鏈金融的運作邏輯,創新食品企業發展模式,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融資模式,保障我國食品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延軒,周子元,趙曜.供應鏈金融視角下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7):100-101.
[2]盧連富.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民營企業融資策略研究:基于通遼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視角[J].北方金融,2020(2):13-18.
[3]覃少蕾.供應鏈金融對農業供應鏈治理影響探究[D].北京: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22.
[4]李菁,潘永昕,郭雯婷.農業供應鏈金融構建模式研究:基于甘肅藍天馬鈴薯淀粉加工企業的案例[J].甘肅金融,2022(1):54-58.
[5]董悅祺.食品供應鏈中斷風險對組織績效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