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武
摘 要:“雙減”政策的核心要求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此教師需要設計高質量的作業,以此實現減量增質的作業設計目標。文章以初中英語學科為研究對象,首先概述了“雙減”政策的內涵,接著總結了符合“雙減”政策要求的作業設計原則,最后詳細論述了初中英語教師要立足于口語作業、實踐作業、延伸作業的設計,推動課堂教學進程、充實課后時間、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策略,從而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學習和自主成長的契機。
關鍵詞:初中英語;“雙減”政策;作業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8-012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42
作業是一切學科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推動教學進度的關鍵,是學生查漏補缺的支撐。因此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比較重視對作業的設計和運用。而要想提高作業的運用價值,最關鍵的是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讓學生通過盡量少的作業訓練實現盡量高的練習成效,這一要求也是“雙減”政策的核心追求,是落實好減負增效“雙減”政策要求的關鍵舉措。
一、“雙減”政策的概述
2021年,國家制定并實施了“雙減”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將學生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半p減”主要指的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從而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自由成長的機會,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但并不是單純減少作業量的意思,而是多布置一些高質量的作業,借助高質量的作業,來取得比過去題海戰術多得多的成效。正因如此,“雙減”政策對教師的關鍵要求是優化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質量,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高質量的作業實現高效率的學習,從而實現減負增效的改革目標。
“雙減”政策的落實具有積極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加強作業設計,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來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開展有益于成長的實踐活動。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好各學科專業知識,而且能夠使德育、體育、勞動教育得到很好的提升,由此實現了綜合素質的培養。二是可以推動教育的公平性。按照“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要求,教師要能促進班級所有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傳統“一刀切”的作業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根據“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的要求,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個性化情況設計出分層作業,保證每一層級的學生都能有適合自己的作業,由此推動教育的公平性。三是可以給予學生愉快的學習時光,“雙減”政策制定的初衷就是讓學生不再被作業和校外培訓所束縛,而是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可以愉快地成長,讓學生能感受到成長的歡樂,而不是周而復始地進行作業練習、復習鞏固。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
只有讓學生置于課堂主體地位,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也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需要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充分調研學生對作業形式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明確學生遇到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還需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立足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與被理解,這樣設計出的作業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二)形式多樣性原則
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避免形式的單一和單調。首先單調的作業形式會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沒有興趣參與教師布置的作業訓練。其次單一的作業形式無法滿足多種教育目標,很多教育元素無法融入作業之中,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多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作業,包括口語作業、實踐作業、多媒體作業、親子作業、角色扮演作業、游戲化作業等,將教學任務與合適的作業形式結合起來,從而實現較高的作業設計效果。
(三)目標充實性原則
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作業設計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多重發展需求,包括英語專業知識和學科核心素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充實作業內容,將多種發展內容全部融入作業中,以此實現多重作業目標。初中英語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中涵蓋的多種目標,以及學生在作業中的所思所獲,據此合理設計作業,以保證能夠兼容多種教學目標。通過這種類型的作業設計,學生通過少量題目就能夠實現較多目標,充分體現了“雙減”政策的核心要求。
(四)難度分層性原則
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嚴格落實好分層作業設計要求,保證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完成適合自己的作業,避免“一刀切”和“大鍋飯”。在分層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英語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結合這些因素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的層級,然后設計出相應層級的作業。設計分層性作業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基本方式,也是對學生實施針對性訓練的關鍵之舉。教師對于設計出的分層作業還需要建立上下貫通渠道,以保證較低層級的學生有向上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從而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內容趣味性原則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設計的作業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教師要在作業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以提高作業的趣味性,以此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英語學科的知識體量比較大,再加上缺少社會語言環境,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科學習不感興趣,也因此初中英語成為很多學生的短板。如果教師設計的作業沒有趣味性,就會讓學生產生英語學習枯燥乏味的感受。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加強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讓學生不再將完成作業訓練當成一種負擔,而是將其當作一次充滿歡樂的探究之旅。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注重口語作業設計,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初中英語學科最大的特點是“說”,這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最主要目標,這一點與傳統“唯分數論”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有著本質的區別。“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多設計口語類作業,引導學生多說、善說、會說,以此實現初中英語學科的關鍵教學目標。教師所設計的口語作業要滿足趣味性、多樣性的要求,不能僅要求學生背誦,也不能固守于同桌之間的單一對話,而是要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多設計豐富多樣的口語作業。首先要豐富口語作業的形式,例如角色扮演類作業,這種形式能夠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惟妙惟肖地進行模仿,以此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和語言駕馭能力。再如主題演講類作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合適的主題作為演講對象,精心準備演講稿,并制作配套的背景視頻或者音樂,從而使學生在演講過程中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力量,體會到演講的感染力,這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靈活運用,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膽識,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再如表述類作業,也就是讓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書籍的中心思想用英語表達出來,并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培養學生對英語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語言邏輯素養。由此可見,豐富多樣的口頭作業,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駕馭英語語言,從而有效實現“雙減”政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核心要求。
例如,在講解“My names Gina”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認識到英語表達的美妙,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講解結束之后,給學生布置口語表達作業。作業的主要內容是模仿教材內容,仿寫一篇介紹自己成長、愛好、夢想的作品,然后在課堂上用英語表達出來。通過這一作業,學生不僅能夠對本課知識點有深入理解,而且能夠增強英語口語表達的勇氣和信息,樹立英語表達的信心,這對于學生高質量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口頭作業的時候,還可以將其與寫作作業結合起來,這些作業中不但有和教材同步的單詞聽說訓練,還有不同類型的測試題目,據此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英語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強實踐作業設計,增強學生英語知識應用素質
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要能通過作業質量的提升和課堂教學的優化,幫助學生完成高質量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在課后就不需要參加各種培訓班,而是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但是課后實踐并不是讓學生毫無目標地玩耍,而是有計劃、有方向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完成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為了幫助學生規劃好課余時間,開展好實踐活動,初中英語教師要加強實踐類作業的設計,引導學生在放學回家之后,能夠自主完成教師設計的實踐類作業,從而能在生活實踐中積極應用所掌握的英語知識,以此實現學以致用的作業設計目標。教師在設計實踐類作業的時候,要避免單純的題目訓練,而是要能結合具體的活動,將促進學生英語知識應用素質培養的要求及內容融入作業之中,這樣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英語學科綜合素質的培養。
例如,對于“Id like some noodles”這一課的教學,為了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學會用英語交流自己喜歡的食物,并且能充實學生的課后生活,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道實踐作業。作業的主要內容是放學回家之后與父母一起烹飪面條,或者做一道家人都喜愛吃的美食。在整個實踐作業中,學生需要用英語向父母描述面條制作過程,與父母用英語交流美食對于愉悅生活的意義,這樣就在豐富多樣的實踐作業中,創設了良好的親子互動氛圍,并且讓學生充分掌握了英語知識的運用技巧與方法,也能規劃好學生的課余時間,從而實現“雙減”政策要求的減負增效的改革成效。
對于實踐類作業,英語教師在設計的時候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規定好方向即可,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完善,多加入一些自己喜歡的元素,多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充實和推進,這樣的實踐類作業才能得到學生的支持,學生也才能在完成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與能力。
(三)優化延伸作業設計,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初中英語屬于人文類學科,知識體量巨大,教師僅僅依靠教材難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也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多設計延伸作業,作為學生突破教材和教室桎梏的重要舉措,讓學生在延伸作業中認識歐美國家的風土人情,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使其體會到作品中的德育教育力量,從而實現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延伸作業一般作為常規作業的補充,也可以作為問題鏈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此作為常規作業的拓展或者深入。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延伸作業要立足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需要,在滿足學生英語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實現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整個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提前研究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然后通過延伸作業,讓學生深入理解重難點知識,并且有效吸收這些知識點中蘊含的核心素養,從而在推動教學進度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對于“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這一篇課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立足基礎知識,為學生設計延伸作業,以幫助學生理解城市整潔背后的助人為樂精神和環境保護的意義。作業設計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教師要將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挑出來,作為延伸作業的設計基礎,以幫助學生在延伸作業的幫助下高效理解重難點知識。其次教師要讓學生閱讀環境保護類題材的英文作品,讓學生全方位了解個體如何參與到環境保護中。最后教師應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出對這篇作品的中心思想的理解,以此實現學生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學生積極爭做環保小志愿者。這樣通過這一道作業,就能夠實現多重教學目標,這也是“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的根本性要求,充分實現了減負增效的作業設計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延伸作業的時候,不能一味追求拔高和拓展,整體作業設計必須要立足基礎知識,在專業知識中融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專業知識,也能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在這種作業的支撐下,課堂教學才能夠又好又快地推進。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實施給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提出了較高要求,通過高質量的作業訓練代替傳統的題海戰術,能夠將學生從作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生有更多可以自主學習和自由成長的機會。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堅持以生為本、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內容充實、有趣生動等原則,在具體設計的時候要多立足口語作業、實踐作業、延伸作業的設計,突顯英語學科教學的根本,實現學生專業知識的高效學習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高質量培養。
參考文獻:
[1] 谷和平.“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1).
[2] 高紅榮.基于“減負增效”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新課程,2021(25).
[3] 唐紅梅,馬智慧.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和實施[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43(07).
[4] 孫慧芳.初中英語作業布置如何“減負增效”的有效性探究[J].校園英語,2021(23).
[5] 張穎.減負增效提質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校園英語,2021(15).
[責任編輯 康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