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校企合作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在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與就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了校企合作在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培養中的意義和形式,并探討了校企合作的優勢和存在問題,以期為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理論基礎,進而促進學生就業。
關鍵詞:校企合作;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畜牧獸醫專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國畜牧業正從傳統的小規模、分散的生產方式向現代的大規模、集約的生產方式轉變,畜牧業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效益不斷提高,畜牧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作用日益凸顯。另一方面,我國畜牧業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的制約、動物疫病的威脅、動物福利的關注、國際競爭的壓力等問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方法、標準等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以適應畜牧業的發展需求和社會的期待。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使其能夠在畜牧業的各個領域和崗位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就業前景和就業質量,使其能夠在就業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適應力,進而實現自身的價值和發展。
一、校企合作在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校企合作是指高等院校與用人單位之間進行資源的交互,將企業的運營機制和崗位需求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通過協調、互動和分享等長期合作模式達到高校人才培養成果與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無縫對接的目的[1]。校企合作在畜牧獸醫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意義。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還能促進學校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使學校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校企合作,高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培養出符合實際需求的高素質畜牧獸醫人才,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校企合作促進了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提升,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可以在實際生產環境中了解畜牧業的生產流程和技術要求,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第二,校企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為將來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礎,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第三,校企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企業員工密切合作,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夠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校企合作的形式
(一) 校企共建專業或實訓基地
高校和企業根據行業需求和專業特色,共同制定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學方法等,實現專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對接。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共享優秀資源,建立校企共建式特色課程,提高了教學質量[2]。高校和企業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建設實訓基地或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技能培訓、創新創業等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將行業標準與專業教學對接,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持[3]。
(二) 校企聯合培養人才
高校和企業通過簽訂協議,確定合作目標、培養方案、管理機制等,共同參與學生的招生、教學、實習、就業等環節,實現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協同。聯合培養對創新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4]。
(三) 校企合作開展科技創新
高校和企業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科技需求,共同開展科技項目的申報、研發、轉化等,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董成立等表示行業高校應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開展校企科技合作,提升創新能力。石油行業高校應結合關鍵技術,研究歷史發展、優勢條件和困難困惑,提出集成創新、融合創新和系統創新的對策建議[5]。高校和企業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問題,共同提供咨詢、培訓、評估、監測等社會服務,提高社會的公共福祉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創新和豐富,為高校和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雙贏的效益,也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也需要根據不同的行業、地區、學科等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需求。
三、校企合作的優勢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與企業等社會主體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的合作活動,是實現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旨在將高等教育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以培養出更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校企合作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一) 資源互補
學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而企業則具備實踐經驗和專業的技能知識。通過校企合作,雙方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例如,學校可以利用企業提供的設備、場地、項目等開展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企業也可以利用學校的科研平臺、師資隊伍、學生資源等開展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6]。
(二) 人才資源
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和實習生,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同時,企業也能為學校提供實踐機會和行業專家,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例如,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精細化、專業化的人才全周期培養模式,包括課程設置、實習安排、就業指導等;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習崗位、實訓課程、職業規劃等,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7]。
(三) 提升品牌形象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和教師。同時,企業也能通過與學校的合作提升其社會形象和聲譽,增加其市場認可度和信任度。例如,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展示其教育質量和學生成果,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展示其企業文化和社會價值,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8]。
(四) 技術創新
校企合作有助于促進技術轉移和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雙方可以共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效益。例如,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將其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增加其科研收入和社會貢獻;企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引進學校的先進技術和人才,解決其技術瓶頸,增加其技術投入和創新產出[9]。
四、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但校企合作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校企合作的主體地位不明確
校企合作的主體應該是高校和企業,而不是政府或行政部門。政府的作用應該是制定政策、提供支持、監督管理,而不是直接干預或指導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和方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過多地介入校企合作,甚至強制性地安排合作項目和合作對象,導致校企合作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不能充分發揮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10]。
(二) 校企合作的機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管理制度、評價體系、激勵約束等機制,以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和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存在制度缺失、政策不落實、管理不規范、評價不科學、激勵不足、約束不力等問題,影響校企合作的效果和質量[11]。
(三) 校企合作的水平不高
校企合作的水平主要體現在合作的深度、廣度、高度和密度等方面。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主要表現在合作的內容比較單一,多為學生實習實訓、教師進修培訓、技術咨詢服務等,缺乏對課程開發、教學改革、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合作的范圍比較狹窄,多為地方性、行業性、單點式的合作,缺乏跨區域、跨行業、跨層次、網絡化的合作;合作的層次比較低,多為技術層面、操作層面的合作,缺乏戰略層面、制度層面的合作;合作的密度比較稀,多為間斷性、臨時性的合作,缺乏長期性、穩定性的合作[12]。
(四) 校企合作的效益不明顯
校企合作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教育效益等方面。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還沒有形成明顯的效益,主要表現在合作的投入產出比不高,合作的成本較大,收益較小,風險較高;合作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影響力較弱,品牌效應不顯,社會責任不強;合作的教育質量不高,教學模式較單一,教學資源較匱乏,教學效果不理想。
五、校企合作機制的構建
為了提高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構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是至關重要的。校企合作是一種通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以培養出更具競爭力的專業人才的方式。
(一) 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和企業之間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以確保雙方的合作能夠持久發展。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制定合作計劃,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合作的目標和預期成果。通過長期的合作,學校和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優勢,不斷優化合作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目標與企業的需求相符合。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學校和企業應充分考慮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將企業的需求和期望融入到方案中。同時,學校和企業也應共同制定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方案,以確保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二) 加強實踐教學和實習基地建設
畜牧獸醫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實踐操作來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學校和企業需要加強實踐教學和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經驗。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實習基地建設來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水平,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
(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畜牧獸醫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和企業應該共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企業可以提供實踐經驗和技能培訓給教師,學校可以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定期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的交流合作,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校企合作機制的完善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 加強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
學校和企業之間還可以加強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通過科研合作,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等,提高雙方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時,學校和企業也可以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活動,共同探討畜牧獸醫專業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趨勢等議題,促進學術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玉,張烈平,李海俠.研究生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大眾科技,2018,20(01):99-101.
[2]易欣,王興,李煜晗.基于虛擬教研室的校企共建式礦井熱害防治課程建設[J].科技風,2023(19):87-89.
[3]賈慶萍.校企合作融媒體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思路及運行機制探究:以山東傳媒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3(28):145-148.
[4]陳璐璐.中核集團:校企聯合培養定向生的路徑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22(06):21-22.
[5]董成立,左利云,單寶來.淺析行業特色高校開展校企科技合作提升創新能力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9,17(36):138-139.
[6]趙藝.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推動校企深度合作[N].石家莊日報,2023-08-26(02).
[7]曹水蓮,柳佳剛.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經濟師,2023,(10):209-210+262.
[8]李興佳,李守,鄒皓羽.搭建造“星”平臺校企雙向奔赴[N].河南商報,2023-07-03(A02).
[9]宋耀輝,李金,高琴,等.校企合作視角下高職院校服務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2023,22(12):9-15.
[10]張飛霞.校企協同育人背景下財政學專業實踐教學經驗與反思:以長青學院為例[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31(02):86-91.
[11]卓紅.成都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22.
[12]范小平,李揚,侯景軍.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下校企合作的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40):164-165.
基金項目: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畜牧獸醫專業(群) 新形態教材開發”,項目編號:ZI2021100105;2023年度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研究課題“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就業研究”,項目編號:2023-ZJXH-28。
作者簡介:王海棚(1986-),男,安徽蕪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與職業教育。
(責任編輯 董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