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林 程周平 嚴雅萍 周炯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傳染性疾病的焦慮狀態以及所采取的行為措施,從而有效的輔助人們做好心理調適,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展。方法:利用問卷星和線下訪視的調查方式對于人們對疾病的焦慮狀態進行調查。選取傳染性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時間節點,調查人們對于傳染性疾病的焦慮程度和所能采取防范措施進行詢問,用以調查人們的心理狀況。結果:在傳染性疾病初期,人們對于傳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識和措施是最完善的。隨著傳染性疾病的發展,在傳染性疾病的繼續擴大和持續遷延的情況下,人們的防范意識和措施越來越薄弱,甚至完全無視傳染性疾病發展。結論:呼吸道傳染病對于全世界的人類健康是個重大的威脅,在未有效控制傳染性疾病之前,希望大眾能對于傳染性疾病的基本狀況能有效了解,使得傳染性疾病的防范和控制能有效。
【關鍵詞】傳染病;焦慮;心理狀態;防范
A survey on the measures and psychology of the public to deal with the epidemic
KONG Linlin, CHENG Zhouping, YAN Yaping, ZHOU Ji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xiety and behavior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to help people to adjust their psycholog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s: the anxiety state of people about disease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off-line interview.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people were asked about their anxiety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 and what they could do to prevent it. Results: early i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People’s awareness of and measures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the most comple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fectious disease, People’s awareness of and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re becoming weaker and weaker, even ign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clusion: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a major threat to human health worldwide. Until the infectious disease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t is hoped that the general public can effectively understand the basic status of infectious disease, to make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ive.
【Key Words】Infectious diseases; Anxiety; Psychological state; Prevention
古往今來,傳染性疾病的存在一直都是威脅著全世界人類身心健康的重大問題[1]在人類通過積極采取防御措施,以及促進疫苗的研發[2]等多種方式使得傳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病毒變異型多,傳播方式簡單多樣,傳染性疾病一直遷延無法得到根本解決。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相關的傳染性疾病,同時根據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主觀判斷,從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有效的引導大眾采取積極的心理應對傳染性疾病,熟悉傳染病的傳播方式,從而有效地進行干預。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調查利用問卷星和線下問卷對351位被調查者進行了3次問卷調查。3次調查的時間分別是2020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2020年12月10日—2021年1月19日以及2022年1月10日—2022年3月15日。
1.2 方法
(1)問卷內容: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信息,對傳染性疾病的關注度、傳播途徑和防范措施的了解以及對于傳染性疾病狀況的焦慮程度,對徹底消滅傳染性疾病的認知程度。(2)被調查對象對于傳染性疾病的心理通過焦慮自測量表(SAS)進行評定。SAS采用4級評分法,用于評估被調查對象的主觀感受。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調查一共收回問卷374份,剔除資料不全,虛假數據資料者23份,共得到有效問卷351份。其中,第一次收到問卷172份,第二次收到問卷126份,第三次收到問卷53份。其中女性230份65.53%,男性121份34.47%,年齡從18~60歲,文化程度為小學6年級以上,見表1。
從表格可知,在對傳染性疾病的防護措施中,女性與男性相比,各種防范措施的使用比例更高P<0.001。其中,男性防護以戴口罩為主,女性則以戴口罩和消毒劑為主。與非疫區人群的防護措施相對比,疫區人群各種防護措施的采取率更高P<0.001。手衛生仍是人群的關注盲區,對比其他防護措施,采用率低。文化程度與傳染性疾病防范措施的采取是正相關的,文化程度越高采取的防范措施越多樣,手衛生的使用和關注度更高。年齡與傳染性疾病防范呈負相關,年齡越大,選擇使用的防護措施越有限,對于防范措施的采用率越低。
對比人群焦慮情況,利用SAS進行自評,結果發現男女在對待傳染性疾病焦慮程度而言,男性的焦慮評分(39.83±1.37)分,女性評分(36.64±0.81)分,對比發現,P=0.047,t=2.129,95%CI(0.486~6.334),男女的焦慮程度有統計學差異。對比發現,疫區人群焦慮評分(46.76±16.42)分,非疫區評分為(35.54±11.58)分,對比發現,疫區與非疫區的總體均數存在統計學差異(P=0.01,95%,CI7.07~15.39,t=3.430)
目前針對各種傳染病我們開發了疫苗[2],使用網絡大數據利用計算統計了可能存在風險的各個區域[3],但是如果人群的響應度不夠,仍舊無法達到有效控制并消滅傳染性疾病的目的。
已有的很多研究針對傳染性疾病期間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心理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醫護人員尤其是奮戰一線的醫護更容易引發焦慮[4]。有針對性的人群研究相對比較局限,但是也是最廣泛采取的研究手段。在恢復正常生活后,我們每個人日常所能做的事情也尤其重要。因此對于大眾普遍能采取的措施進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普及教育更顯得尤為重要。
在傳染性疾病開始階段,人群會出現普遍焦慮,并同時會采取各種嚴格的防范措施。因此,一定程度的焦慮是有益于人們對于傳染性疾病的關注和防范,從而能有益于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女性在采取各種防范的時候采取的防范措施種類更多,而且依從性更好,但是,男性相對于女性更容易陷入焦慮,這一結果與其他研究[5]中的不一致,焦慮程度越高,心理彈性越好的人往往有更好的依從性,應對傳染性疾病的措施會更積極;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相對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有較好的防范意識和使用更多的防范措施,文化程度過高和過低的人群相對于文化程度中等的人群,焦慮程度較低。不同的年齡階段的患者對于傳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識和措施對比發現,中青年的措施最佳,老年人更容易陷于焦慮。
參考文獻
[1] 妥佳,張偉力,趙增,等.找準重點風險鎖定重點監督-傳染病防治分類監督綜合評價[J].中國衛生, 2019(5):55-56.
[2] Raposo Vera Lucia.Defensive Medicine and the Imposition of a More Demanding Standard of Care[J].The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2019,39(4):401-416.
[3] 沈卉研,黃倩,李振坤,等.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分類監督綜合評價模式的SWOT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5):17-19.
[4] 蘇曉玲,王玲,牛婧娜,等.利用大數據信息指導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監督管理工作[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1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