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摘? 要】文章對基于“雙減”的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展開背景進行了簡單的說明,并強調了“雙減”政策指導下推行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價值與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雙減”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展開路徑與策略,包括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保證各個課時的教學具有整體性與層次性、依托評價多元化實現教學評價體系的系統建立、重點關注作業設置的層次性與整體性,以期實現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升級,并達到“雙減”目標。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依托單元整體教學的展開,能夠減少重復性訓練,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促使“雙減”中所提出的“減負增效”目標成為現實。因此,在推行小學英語教學改革期間,應當圍繞“雙減”展開單元主題教學。
一、基于“雙減”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展開背景分析
“雙減”政策強調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切實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性任務,圍繞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進行教育良好生態的構建,助推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為了實現“雙減”目標,并達到新課改提出的強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必須及時展開對教材以及課標內容的深入性分析,推行基于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的單元教學,整合教學規劃,提升教學設計的層次性。
二、基于“雙減”的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展開價值與必要性分析
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展開能夠實現“教學評做”的一致性,為踐行“雙減”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多將關注點聚焦于學生的英語成績,但是并沒有將助推學生個性化發展放在重要位置,這樣的教學模式與“雙減”理念相違背。而在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中,強調對“教學評做”合一的教學方法,相比傳統小學英語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踐性更強,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水平的提升,依托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與綜合應用能力,促使因材施教成為現實,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從這一角度來看,綜合“雙減”理念展開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有著極高的現實價值,在當前教學改革大背景下,該教學模式的更新與推行也極為必要。
三、“雙減”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展開路徑與策略探究
(一)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為了迎合“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設計與實踐期間,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對英語課堂教學和多功能優化,切實結合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展開實現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強化培養與提升。
例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5“Seasons”的教學期間,可以創設話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對話,讓學生了解到四季的天氣以及不同季節里人們的活動是不同的。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和操練,使學生從初步感知理解對話到朗讀上口,再到最后的熟練運用——表演對話,層層遞進,很好地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也實現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體驗。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資源整合,觀看視頻介紹四季天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于不同季節天氣以及不同季節里人們的活動的相關知識,再水到渠成地進行閱讀拓展學習。教師采取分層閱讀活動,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分享交流,讓學生了解四季氣候變化,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及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再通過前置性作業的展示,小組合作介紹四季氣候及不同季節里人們的活動,讓學生能夠真實、豐富的就本節課的目標話題進行輸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整個教學實踐中,教師采取分層閱讀活動,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亮點;在課前布置前置性作業中突破了難點,讓學生提前預習了解四季氣候,為新授課以及后面的綜合語言輸出奠定了基礎;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源進行對話和拓展閱讀的學習,優化了課堂教學。
(二)保證各個課時的教學具有整體性與層次性
在一個英語單元內,包含著大量教學內容與知識點,并不能在一節課內完成教學,勢必將整個單元劃分為多個課時進行講解。在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視域下,為確保學生能夠將不同課時內講解的知識點與內容相串聯,最終達到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重點保證各個課時的教學具有整體性。同時,在“雙減”視域下,為了能在保證單元主題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降低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難度,避免產生較大的英語課堂學習壓力以及厭倦感,還要切實保證各個課時的教學具有層次性,利用各個課時的層層遞進與相互銜接的安排與教學實踐,拓展學生的思維,逐步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從而獲得更理想的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4“Drawing in the park”的教學時,可以將整個單元教學規劃設定為五個課時,切實圍繞相同的主題,即“I can see beautiful things. I can do interesting things. I can enjoy colourful life. ”(我能看到美麗的東西。我可以做有趣的事情。我可以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展開各個課時的教學,切實保證五個課時教學有整體性、層次性、拓展性。其中,在第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繪本導入情境park,通過幾個主干問題逐層梳理文本,邏輯清晰。在第二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自然拼讀法幫助學生復習背誦單詞,突破難點。演唱歌曲時,教師鼓勵學生替換單詞,創編新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也為最后的問答活動進行鋪墊。在第三課時與第四課時,教師可以將“peep show”(西洋景)這一主題情境貫穿全課,并通過一本自然拼讀臺歷,教給學生背誦單詞的最優方法。在第四課時中,教師還可以引入繪本A hats trip,并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跟著這頂帽子去許多有趣的地方,也在文本中滲透核心句型。在第五課時,教師可以設定“暢游景區”(景區可以設置為區域內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的情境,首先引導學生“Find beautiful scenery”,即“發現絕美風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三個小標題,即“I can see”(我能看見)、“I can find” (我能找到)以及“I can sing”(我能唱歌), 用不同的活動操練復習了句型“What can you see?”(你能看到什么?)。接著,帶領學生“Explore the enjoyments”,即探尋樂趣所在,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示出學生在自然景區里進行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在真實情境中復習句型“What can you do? ”然后,設置“Experience amazing trip”活動,即漫游夢幻奇境,融合繪本A hats trip,通過幾個問題,即“What can you see? ”(你能看到什么?)、“Which place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歡哪個地方?)、“What impress you most?”(什么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提出與思考,把課堂還給學生,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出。最后,設置“Share our moments”環節,即分享歡樂時刻,設計checklist, 從四個方面為學生進行具體清晰的寫作指導,引導學生描述自然景區內的風景、樂事、自己的感受,并關注書寫的正確性,完成自己的游記,希望大家都能“Have fun in the park.”(在公園里玩得開心。)。另外,在課的最后,自然引出本節課的情感“Enjoy colourful life.”(享受多彩的生活。),實現情感升華。
(三)依托評價多元化實現教學評價體系的系統建立
整合形成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建立起更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其中,形成性評價聚焦于課堂教學期間的觀察與檢測,依托競賽、游戲、提問等方式展開教學,同時結合相應活動的展開結果對學生近一段時間內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檢查,結合生生互評與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綜合得到形成性評價結果。終結性評價聚焦于書面作業、單元小測驗,對學生近一段時間內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評價時,無論是師生自由交談、新知傳授還是句型操練,教師應當盡可能地促使學生體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實現對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狀態的保持與維護。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與表揚,還要切實參考教學內容落實對操練形式的變化與調整,避免學生在單一的操練形式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枯燥無味,調動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表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達到進一步強化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效果,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性作用。
(四)重點關注作業設置的層次性與整體性
1.明確單元目標,落實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在進行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期間,教師要切實參考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將教學語篇劃分到具體課時,利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定位各課時在整個單元中的活動層級,為有層級地開展教學做好指導。同時,要重點圍繞核心素養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單元作業目標和課時作業目標,通過表格信息的梳理,自查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各要素的情況和單元作業目標與單元教學目標的對應落實情況。最后,制訂單元整體作業,用項目式活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的機會。對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而言,其不僅能夠考查學生完成單元學習后所達到的核心素養水平,而且有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保持并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更有助于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反思,將評價結果應用到進一步改進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成效上,落實“教—學—評”一體化。
2.明確學生學習能力,落實梯度作業設計
充分考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差異,設計梯度作業,結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設定分層作業,讓學生能夠主動完成作業,以此推動學生整體實現英語能力水平的提升。
另外,教師在設計單元教學作業期間,還可以通過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使所學知識在學習理解、應用實踐中遷移創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語。另外,借助學習評價單進行自評、互評和師評,總結學習收獲,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展開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推動學生逐步形成分類的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綜合“雙減”視域下展開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有著極高的現實價值,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該教學模式的更新與推行也極為有必要。實踐中,需要重點把握教學安排、作業設計的層次性與整體性,并整合推行形成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以此實現小學英語單元主題教學的升級。
【參考文獻】
[1]許麗萍.“雙減”背景下基于主題意義引領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與優化[J].名師在線,2022,(34):4-6.
[2]方燕.“雙減”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思路[A].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二)[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2:47-51.
[3]劉琴.“雙減”背景下“教學評做”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實踐[J]. 小學生(上旬刊),2022,(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