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伍拉·麥麥提阿卜杜拉 李旭韜
[摘 要]依法治國背景下,加強我國公安法制人才隊伍的建設是實現國家法制化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法制人才隊伍,必須加大人才素質培養。為此,要加大對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格局和思想認識,保持與黨和國家的發展步調相一致。這是公安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期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當前,部分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仍存在不足,學校領導和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和投入有所不足、課程思政教學未能彰顯公安教育特色、課程思政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實踐教學活動所占比重較小等問題亟待改善,導致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本文以程思政教學的意義為切入點,指出當前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公安院校肩負著培養立場堅定、作風優良、道德水平高的公安人才的重任,相關人才培養效果受到課程思政教學的影響極大,如果課程思政教學沒有落實到位,將無法保證公安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因此,公安院校必須要充分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價值以及具體工作開展中可能遇到的阻礙,不斷從探索和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制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案,以培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人才為根本目標,切實加強頂層設計,優化課程體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完善教學管理與督導評價機制,從而全面落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公安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
課程思政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在課堂教學期間,必須以完善的教學體系為指導,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貫穿公安院校各專業學科課程教學,實施對學生全方位、全過程、全面性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忠誠于黨、一心為民、嚴于律己的公安人才。與此同時,在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期間,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學生成長成才的個性化需求設計課程思政教學計劃,促使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到一起,傳遞正確的政治思想,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公安院校專業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進而嚴格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為公安隊伍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1]。
1.2 是公安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
在法治化社會建設過程中,公安人員作為主要執法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人員代表的是黨組織和國家機關的意志,將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嚴厲打擊損害黨、國家、群眾利益的行為,維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而公安院校是培養公安人才隊伍的重要場所,在新形勢下,要明確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積極實施課程思政改革,提高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性,滿足公安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在思政教育內容中融入時代精神、先進文化、黨章黨紀,保持學生群體思想的純潔性,引導學生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勇于承擔時代和社會賦予的責任,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投入學習中,致力于成為合格的公安人員,為國家和人民奉獻終身。
1.3 是新時代對公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公安人才培養的重要指導思想,給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公安院校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以及相關理論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把握新時期對公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加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創新,憑借課程思政三全育人功能,達成公安人才培養目標。在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中,相關教師要重視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積極實施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拓寬思政教育陣地,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塑造學生群體鋼鐵意志、優良作風和使命擔當。發揮黨的政治建設對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打造高水平的公安人才隊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效開展。
2 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和投入有所不足
長期以來,專業技能教育受到了公安院校領導及全體教職工的高度關注,而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無論是學校領導、教師還是學生,對于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都稍有不足,導致課程思政教學的落實面臨重大挑戰。原因在于學生參與的各類考核中都沒有將思想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職業精神納入考核標準,公安院校始終將幫助學生就業視為終極任務,所以無暇顧及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脫節現象較為嚴重。此外,公安院校在課程思政教學方面的投入力度較小,硬件設施型號落后,功能不全,師資隊伍整體素質較低,均不能夠滿足新時期課程思政教學需求,使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2.2 課程思政教學未能彰顯公安教育特色
公安院校的特殊性決定了課程思政教學應該體現出鮮明的辦學特色,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以培養合格的公安人才,為法治化社會建設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而服務。這就意味著在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中,堅決不能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隨意降低思政教育標準[2]。可是目前我國公安院校思政課程所用教材與普通高校通常是同一版本,思政教育內容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主,這是對社會公眾的基本要求,并非公安人員的道德準繩。運用不符合公安人才培養標準的教材,導致公安院校學生思想愈發懈怠,道德責任和使命擔當意識得不到強化,課程思政教學的落實情況堪憂。
2.3 課程思政教學手段較為單一
雖然公安院校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已經引入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技術,然而相關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不強,只是運用多媒體呈現教材中的內容,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學生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參與度較低,思維不活躍,很難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無法利用思政教育理論指導實踐,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公安院校教師的教學資源整合能力較弱,不能夠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有效整合從各個平臺獲取的思政教育資源,教學資源的呈現手段過于單一,致使學生對思政教育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入,嚴重制約了學生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職業素質的協同發展。
2.4 實踐教學活動所占比重較小
實踐是檢驗思政教育理論的有效途徑,是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組成。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使公安院校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合理應對各類復雜情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的政治信仰和無私無畏精神投入紛繁龐雜的警務事務中。可是從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現狀來看,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嚴重不均,實踐教學活動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中占據的比重較小,考核指標不全,缺乏經費、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影響了實踐教學活動的穩定開展,不利于學生政治素質、道德素質、職業精神的培養。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流于形式,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已然勢在必行。
3 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優化措施
3.1 更新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要想實現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必須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導向,確保學校領導及各專業學科的任課教師能夠積極更新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優化將有據可循。首先,學校領導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應當提高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視度,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上日程,建設完善的保障機制,從制度、技術、資金層面滿足課程思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需求。其次,利用宣傳、培訓等方式,增加全校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的認知,主動加強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促進學生素質、知識、能力的融合發展,將鑄警育魂、立德樹人貫穿公安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最后,公安院校要將培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列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將專業學科課程教學目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公安教育目標予以統一,整合公安院校全體部門、領導和教師的力量,爭取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全面落地,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3]。
3.2 加強課程思政教學的頂層設計
以往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不佳的關鍵原因就是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不緊密,制定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案不合理。破除傳統窠臼的有效措施為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黨組織的領導,將黨的先進思想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方案,為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提供指導依據。一是各專業學科課程的任課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鞏固課堂這一思政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向學生展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聯系,督促學生任何時刻都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學好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不忘強化自身思想防線。二是公安院校黨委、各級學院及相關職能部門要統籌學校資源,科學分配職責,保持步調統一,形成整體合力,共同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方案設計工作,并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予以嚴格落實,促使學校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4]。三是強化黨委的領導地位,依托黨的政治建設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激發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發展動能,為公安人才的全方位、全過程培養奠定基石。
3.3 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為了最大程度彰顯公安院校的特色,培養學生的警務實戰能力,使學生能夠堅持本心不動搖,以國家利益和群眾利益為先,公安院校要積極加強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建設,發揮各專業學科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弘揚公安文化,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公安院校可以按照模塊的形式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將所有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型,必修課程根據各專業課程自行安排教學內容和課時,傳授學生公安工作的專業知識,訓練學生的辦案能力;除此之外,加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軍事理論課、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之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選修課則包含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黨史國史、職業素養等課程,徹底筑牢學生的思想防線[5]。在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選取方面,公安院校要基于公安人才培養要求,選擇符合我國歷史發展及國情現狀,能夠體現公安工作特色的教材,引導學生堅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勇敢面對公安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困難,不怕吃苦、自強不息、勇于奉獻。
3.4 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
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深化思政教育理論,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科學路徑就是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促使紅色基因鐫刻入心,增強學生對黨的忠誠度,堅定政治信仰,讓公安院校學生在公安工作中能夠有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6]。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方法如下。一是對比分析法,指的是對同一時間不同國家及不同時間同一國家的歷史文化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深度思考,使學生能夠以史為鑒,并從中外文化對比中形成強大的文化自信。二是,案例教學法,通過對公安工作中的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在分析思考過程中,梳理自身知識結構,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強化工作作風,從而提高綜合能力。三是信息化教學法,教師在課上課下利用信息技術保持與學生的密切交流,獲悉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推送合適的思政教育資源,能夠大幅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率。四是體驗式教學法,帶領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理論的體驗,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實現課程思政教學陣地的延伸,強化公安人才培養實效。
3.5 加強教學管理與督導評價機制建設
健全完善的教學管理與督導評價機制能夠為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促使相關職能部門擔負責任,優化公安院校教學資源的配置與利用,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達成貢獻最大力量。一方面,公安院校立足于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及公安人才培養要求,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科學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作為優化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及公安人才培養方案的依據。另一方面,公安院校要健全教學質量督導評價機制,教學管理部門利用日常檢查、教學評比、質量監控等手段,了解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情況,與既定規劃和目標加以比較,分析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不佳的原因,敦促相關部門更新工作模式,主動參與和配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并為那些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表現卓越的人員發放獎勵,調動全校教師自我優化及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公安院校必須要高度重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落實,更新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將課程思政教學規劃與公安人才培養方案相協同,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銜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完善教學保障機制,從而促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穩步有序地開展,得到全校領導和教師的大力支持,培養政治素質過硬、道德水平較高、專業能力強的公安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馬順成. 新時代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 警學研究,2022(6):112-120.
[2]張慧聰. 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公安教育,2022(8):70-73.
[3]張汝錚. 公安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路徑探索[J].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21,42(5):114-116.
[4]黨德強. 公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 貴州警察學院學報,2021,33(2):125-129.
[5]祖拜旦·艾尼瓦爾. 公安院校推進“課程思政”教學路徑分析[J]. 大學,2020(46):82-85.
[6]李媛,陶辰.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思考[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4(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