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金
【摘要】在“雙減”教育政策出臺后,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得到極大程度地降低。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言,許多學生在初次接觸過程中難以快速掌握,而傳統教育下更多地是要求學生以練習題目來鞏固知識,這讓不少學生對英語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雙減”政策下,小學階段英語課堂教學同樣要求教師積極地探尋有效落實“雙減”教育政策的教學形式,并在此教育基礎之上,不斷地提升授課質量,迅速優化當前小學英語教學效果,以減輕壓力、提高學習質量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高效英語課堂中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英語?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082-03
一、前言
“雙減”政策中最重要的便是“減”,而“減”主要包含兩點:其一,減輕學生在授課之余的作業負擔;其二,減少學生在除校園以外的課外培訓的負擔。而在“雙減”教育政策實施以后,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通過應用有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強化學生在學習英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助力于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英語學科成績進步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教師除了需要轉變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之外,也需要在課前課后為學生布置的學習安排進行創新,以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為方向進行作業設計,為學生增質減負,否則將難以達到減負、提質的教育目的。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由于英語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次接觸的語言類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期間,更多地愿意采用以單項傳輸知識的形式,從而讓學生加深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通過更為全面的知識傳輸來深刻掌握英語知識。但是,在新課程教育改革實施中,要求教師落實“雙減”教育政策,但短時間內一些教師對于教學思想和知識傳輸形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改正。這便要求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期間,應當基于相關教學策略加以教學形式改革創新,設計更為合理的教學環節,以此來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更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不僅如此,小學階段英語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執教能力,為學生在課堂教學期間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使得學生得以處于主動狀態去接納知識,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使得學生在進行英語知識學習期間能夠掌握知識之間的橫向關聯與邏輯性[1]。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是幫助學生打下堅實學科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而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其知識運用程度取決于平日里在該學科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程度。由于教材中所涵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較為有限,且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大范圍地進行知識概括,導致教材中的知識偏向于碎片化,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難以將其進行整合,使其串聯,致使整個課堂教學呈現出模式化和表層化教學現狀。因此,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當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以及渠道,將這些瑣碎分布的英語知識點進行融合,并在此基礎上適當地擴充一定的教育素材,以此來整體提高當前小學階段英語教育資源利用效率,使得學生能夠在更為具有關聯性與邏輯性意義之下的英語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后學業負擔。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通過課堂導入,創設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由于其注意力難以高度集中于課堂教學內容之上,因此,教師若想要快速地召回班級整體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就必須要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展前進行課程導入,良好的導入過程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教學期間同樣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為學生進行情境創設,并在此期間為學生介紹本次所需要學習的重難點知識,進而激起學生對于本次課堂開展的好奇心理[2]。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以聲音、圖像或是較為簡短的視頻動畫開展教學,使得學生在視聽教學氛圍中,能夠快速地將自己的思維過渡至本次課堂主題環節中。其次,教師圍繞著所學課程核心內容,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作為教學實例素材,構建學生更為熟悉且貼近于生活的課堂情境,使得學生快速融入教學中。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Days of the week為例展開教學,在listen and flow這一板塊,學生們通過圖片中的對話可以了解到:“教師在向學生們詢問,你們每周都做些什么?戴眼鏡的小男生回答說他在每個星期一都會升旗,穿粉色裙子的小女生是每周二都需要進行線下課,而穿黃色襯衫的女生則表示自己會在星期四的時候在操場上跳舞。”這時,教師需提出問題中“What do you often do every week?”中“often”是什么意思,從而讓學生明白,“often”對應的“every”是表示經常循環往復的意思,使學生能夠意識到,這一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指每一個星期都會進行的事物,而并非特定某一天去進行的。結合教學內容基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周必須要進行的事來開展的活動課程,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積極性。這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基于圖片中問答的形式,利用過往所學單詞來用英語談談自己每周必須要做的事情,完成課堂導入環節,展開正式教學,使得課堂效率得以提高。
(二)設置教學問題引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其目的都十分單純,只要能夠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那么就會基于對這門學科的濃厚興趣來進行知識深度探索。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期間,培養學生學科興趣,不僅可以為學生日后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更是能夠使得學生保持這份熱情的同時,盡自己最大可能探索知識, 開拓思維能力,并從中收獲更多有利于綜合能力發展的英語技能。在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多以單元主題的形式為學生呈現知識點,每單元所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更為偏向于生活化,所涉及的多種內容更多來源于學生生活中的親身經歷,這對于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有著重要推進作用。但是,學習英語這門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會練習,更是需要學生深刻地掌握英語運用技能,培養學生思維慣性,使學生在進行英語交流過程中,同樣也可以如同漢語母語一般自如。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在教師所設環環相扣問題引導之下,不斷地加深對于英語知識的探究深度,也能培養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敏感程度,使得學生通過串聯英語語法之間關系來連接語言邏輯[3]。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2 Cleaning Day為例展開教學,教師首先帶領學生進行最基礎的listen and flow這一板塊,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簡單地了解到片段中的教師所為學生提出的要求是什么?提出的日期是什么?對每一位學生所分派下去的任務又是什么?學生在進行聽力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在英語聽這一板塊的重點信息提取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遵循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順序來進行聽力內容分析:It is Friday是星期五的意思,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確定日期。Let?蒺s clean our classroom確定事情是打掃教室。Julie, Lily, Wang Tao和Sally分別分配的工作是打掃桌、椅、窗戶和門,這些學生都能夠快速地提取信息,但是在Yang Ming這里犯了難,這時,教師可以反復帶領學生進行聽力訓練,讓學生細致分析原來Yang Ming is standing on a chair, he i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意思是Yang Ming站在凳子上擦黑板。
四、基于“雙減”教育政策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設計口語交際作業
為了能夠更為有效地落實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的“雙減”教育理念,作為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就需要設計更為高效的英語作業,從而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復習鞏固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4]。這便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過程中,深刻地把握本次課堂授課期間的教學重點,精簡地為學生進行作業內容設計,從而使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不僅如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雙減”教育政策要求以及英語聽、說、讀、寫四方面教學需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過程中,同樣也應當充分考慮現階段學生英語實際掌握范圍和運用能力水平,從而開展創新型教學作業設計,有效地培養學生自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綜合能力。其中開展口語交際作業形式,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更是能夠幫助學生改善題海戰術所帶來的學習壓迫感,使學生得以更為輕松地完成英語作業。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hopping為例進行作業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本單元中part a和part b兩個部分的音頻跟讀,并讓學生在深刻理解含義后自主選擇,是進行與主題相關的短文對話自擬創作并配音,亦或是朗讀教材中原本的故事情節。設置這種開放性作業形式,更是凸顯出了口語表達的本質意義,使得學生敢于以英語形式傳遞自身想法。而一時之間難以圍繞該主題設置情境進行短篇故事概述的學生,則可以直接依照課本中的內容進行練習。同時,教師在布置作業期間也需要為學生準備相關專業音頻,使得學生根據音頻中的形式模仿其發音和語氣語調,進而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這種多種形式的英語作業設計,更是能夠凸顯出英語作業實踐性和趣味性。
(二)設計合作型作業
在“雙減”教育政策之下,小學階段英語教師不僅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和高質量的課后作業,更是需要注重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過程中,不應當僅局限于書面紙質作業設計,同樣也可以開展一些具有較強實踐探究性意義的作業形式,并發揮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的重要教育意義,以此來提高學生在校期間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5]。同時,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內,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來進行英語重難點知識突破,這對于學生在課后進行知識鞏固,加快學習進步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有效地減緩學生課后學業負擔,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探索問題,拉近學生之間關系,而當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能夠及時向教師進行求助,教師當堂為學生進行知識解答,能夠使學生對相關不理解的英語知識有更為深刻的印象。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8 Summer vacation為例進行作業設計,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作業完成,能夠有效發揮組內學生之間的相互帶動作用,激勵更多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組內學習和作業完成中來,從而有效地提高英語作業時效性。而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先結合教師所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并根據暑假這一單元主題進行聯想與設計,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分享,本小組組內成員在探討過后對于自己暑假如何規劃以英語表達形式做出總結,并為大家講一講自己小組中每一位成員是從怎樣的角度來規劃自己的暑假安排的:有的成員想要去外地旅行,因為對于當地的景色或是建筑物有著強烈好奇心;而有的成員想要在暑期學習一項技能,從而擴充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有成員想要在假期時間通過進行自主學習來提高綜合成績。學生組內分工合作,互幫互助,不僅能夠降低學業壓力,更是能夠讓學生之間互相影響,互相調動起學習積極性。
五、總結
隨著教育理念革新以及“雙減”教育政策提出,越來越多學校和教師重視起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教學方向,以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后作業來幫助學生減緩學習壓力。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認清當前教育形式,通過開展針對性教學策略,樹立正確教學觀念,轉變教師自身教育思維,增強師生之間互動,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全面落實“雙減”教育政策,提升學生小學英語學習實效性。除此之外,英語教師在授課期間也應當充分了解“雙減”教育政策的內涵和實質,設計更為符合當下學生發展和政策要求的英語作業內容和形式,從而更好地推動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艷霞.“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22(26):178-180.
[2]宋雯霞.“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教學的減負增效[J].基礎教育論壇,2022(10):20-21.
[3]沈亞琳.基于“雙減”政策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J].校園英語,2022(10):112-114.
[4]范桂婷.“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路徑[J].校園英語,2022(37):147-149.
[5]陳靜怡.“雙減”與小學英語作業有效設計研究[J].校園英語,2022(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