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榮
摘 ?要: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因此教師需要解決學生寫作的難題,重視積累寫作要素的“量變”過程,開啟寫作經驗的“質變”階段,靈活運用“循序漸進”的積累方式,科學評價,促進學生在寫作中的“自我激勵”。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日程月累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盡管學生每天都使用語言交流,卻害怕寫作文,遇到“無處著手、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難題。其實作文寫作是一個慢慢積累、逐步提升的過程,既有語言要素的積累,又有寫作手法和表達手法的積累。小學作文教學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和從一元到多元的作文寫作積累體系,讓寫作不再是難題。
一、積累寫作要素的“量變”
小學生寫作文無秘訣可言,也無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積累,完成“量變”,才有可能實現“質”的飛躍。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做好字詞句子、寫作手法、作文結構、作文類型等內容的積累。
(一)積累字詞句子
字詞句子是作文寫作的基本要素,學生要掌握一定的字詞句子數量,才能在寫作文時信手拈來,運用起來游刃有余。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建立積累筆記本,謄抄好詞好句。
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頭腦中儲存大量字詞,在作文寫作中可以信手拈來,下筆如有神。
(二)積累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在一篇小學生作文中,如果能巧妙運用多種寫作手法,會極大增添作文的色彩。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等。對寫作手法的積累,要結合教材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運用幾種常用的寫作手法。比如表達方式中的記敘、抒情、描寫等;比喻、比擬(擬人、擬物)、排比和夸張等修辭手法;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直抒胸臆等表現手法。
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積累方式,可以采用謄抄、摘抄的方式形成書面積累材料,也可以通過誦讀、背誦和泛讀等方式領悟寫作手法的精妙用法,不斷培養語感并能熟練運用。學生對寫作手法的積累,能為作文寫作增添色彩,變換多樣的寫作手法,突出文章寫作的精妙。
(三)積累作文結構
作文的結構就好像一個建筑物的框架。一篇好的作文要求結構合理、安排有序,體現作者的清晰思路,便于讀者領會文章各部分內容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作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不同的文章結構,指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選擇適合的文章結構,保障文章結合合理,線索清晰流暢。
(四)積累作文類型
作文類型包括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等,作文的類型不同所要求的寫作方法就不同。在日常的學習中,小學生要注意積累不同的作文類型及對應的寫作方法。記敘文要記敘一件事情,一般通過記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把一件事講清楚。
在小學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分析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注重積累,抓住作文的類型特點,緊扣文章確定的中心,寫出符合類型要求的作文。小學生對作文類型的積累,能有效保障作文寫作時不跑題、不偏題,能夠準確把握作文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二、積累寫作經驗的“質變”
小學生日常寫作練習是積累寫作經驗、提升寫作水平的必要訓練。學生可日常摘抄記錄的好詞好句、文章類型等作文要素,要通過寫作訓練轉為為精彩的文章或者片段,實現“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一)三步練習法
三步練習法是將小學階段分為低年級段、中年級段和高年級段,每一個階段有相應的寫作鍛煉的要求。第一步在低年級段,寫作內容以“寫話”為主,從最開始的每日一句話,逐步增加到每日三句話。
第二步在中年級段,寫作內容為“寫片段”,要求學生針對某個主題寫一個片段。第三步在高年級段以“寫日記和寫作文”為主。一般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或長或短記錄自己的感想感悟;每個周末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教師可以給定題目,也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
(二)感悟拾遺法
好的作文源于真切的感悟。學校里每天發生的事、公交車上的見聞、一本好書、一部電影等,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值得思考與感悟。這點點滴滴的思考與感悟,正是寫好作文的堅實基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有了這些真切的感受,用筆記下來便是最好的文章。
一是鼓勵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對身邊的人和事,多觀察多思考,多問為什么、怎么樣。二是鼓勵學生做一個記錄者。每個同學準備一個便于攜帶的小本子,將自己的感悟隨手記錄在自己的“拾遺本”上,日積月累,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的拾遺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感悟越來越深刻。由原來的不知道怎么寫,到后來下筆如有神,這就是寫作訓練中積累的經驗。
三、積累方式的“循序漸進”
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過程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沿著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時間順序,通過建立摘抄本積累“物化”素材,通過廣泛閱讀積累語感,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一)建立摘抄本,積累“物化”資料
摘抄本是學生從小學入學后就應當盡快設立的專門抄寫本,專門收集日常學習或者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感悟感想、精彩的寫作手法和巧妙的文章結構等。
1. 摘抄內容。摘抄內容主要來自小學教材和課外讀物。一是小學語文課本,其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以人教版為例,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收錄的文章和古詩都具有代表性,在字詞的運用、中心思想的表現、文章結構的安排等方面蘊涵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和情感融為一體。在“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日積月累”欄目,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妙詞佳句、優秀段篇。二是課外讀物,課外讀物包括教師推薦讀物和學生自選讀物。教師推薦讀物一般是結合語文教學或者作文教學,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以鞏固提高某一種文章類型或者寫作手法。在學習了說明文的寫作手法后,教師要給學生推薦幾篇說明文的文章,便于學生進一步鞏固說明文的寫作手法。
2. 摘抄方式。摘抄方式包括兩種:一是沿著時間順序隨手摘抄。二是設置不同的專欄分類摘抄。隨手摘抄是指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好的內容隨手摘抄在摘抄本上,不分類別與種類,一股腦地記錄下來。這種摘抄方式隨意性強,什么都可以記錄;效率高,可隨時隨地完成;便于溫故知新,有時間翻翻看看,回憶自己的閱讀經歷。分類摘抄是在照抄本中設置字詞專欄、文章結構專欄等不同的欄目,每一類內容放在不同的欄目中,便于歸類比較。比如設置季節專欄,包括春夏秋冬個部分,每部分記錄了相應季節的字詞、寫法等;在說明文專欄中,記錄了移步換景法、說明介紹法和環境襯托法等不同的說明文寫作手法。
(二)開展廣泛閱讀,積累“非物化”語感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為閱讀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措施。語感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和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讀書百遍,其意自現”說的就是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意義。把別人的東西,變作自己的東西,把外部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就能下筆如有神了。
1. 建立每日閱讀制度。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如在一年級鼓勵學生每天閱讀10分鐘。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有限,閱讀內容可以是繪本,也可以是有聲書。小學中高年級主張每日閱讀時間不少于30分鐘。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內容慢慢過渡到文字書籍或者文章片段。
2. 建立每日朗讀制度。鼓勵學生在每日閱讀時,發現好詞好句、精彩的段落,要大聲朗讀,能背誦或者默寫更好。大聲朗讀的時間一般在低年級安排在5分鐘左右,中高年級安排在8分鐘左右。朗讀可以很好地培養語感,做到出口成章,妙筆生輝。“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 每日閱讀內容學生自選和教師推薦結合。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每日閱讀以教材為基本的閱讀資料,因為絕大部分教材內容要求背誦。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內容要從教材走向課外讀物。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名篇或者有代表性的文章作品,也可以讓學生自選。有的小學自編了課外閱讀的小冊子,里面收錄了不同類型的優秀文章,教師統一要求每天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時間。在節假日學生不在校的時間,鼓勵學生到書店自選讀物,自行安排閱讀內容。
四、積累評價的“自我激勵”
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采取激勵措施,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勵的措施有多種,作文講評、作文評比和摘抄本的評比等都是常用的激勵學生寫作積極性的辦法。
(一)作文講評
小學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小學生作文的批閱工作,對學生在寫作中的進步要用批語點評,肯定學生的優秀表現,激勵其更加努力。對有代表性的好作文,要開設專門的作文講評課。作文評講對小作者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學生獲知自己的作文被教師當作范文在課堂上點評,是非常榮幸的事情。講評作文的方式要有所創新,可以是教師講評,也可以學生小組內互評;可以全批、眉批,也可以面批。但應該注意的是,無論選擇何種評閱形式,都要注意用激勵性語言,這樣才能使學生消除對文章的畏難情緒,樹立其自信心。評語不僅針對文章內容進行評價,同時也要用真情對學生進行鼓勵。
(二)作文評比
作文評比是在學生中開展的作文寫作競賽,一般按照年級來劃分不同的組別。
1. 班級內評比。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的差異,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進行競賽,設名次和獎級,進步快的、作文有特色的,都分別給予獎勵,最后把班上的佳作張貼在“作文專欄”,并加上作者簡介和教師的評語。這樣,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們的寫作興趣也就與日俱增。
2. 校級評比。在全校范圍內,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組織一次校級作文比賽,參賽者自愿參加。校級評比一般以年級為組別。設低年級組、中年級組和高年級組,設記敘文、說明文和散文等不同的類別,學生自主投稿,學校成立評比小組,組織專業教師進行評比,設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新秀獎。學生作品可登榜公布,也可以編輯成優秀作文集,印發給學生。作文評比既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感受參與的樂趣;也可以讓獲得獎勵的同學收獲榮譽,起到自我激勵作用;還能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章,以便吸取他人的優點,提高作文能力。
(三)摘抄本展示
摘抄本是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重要材料,記錄摘抄的方式各不相同,好的摘抄本分類明確,常記常用,成為學生練習寫作的重要參考。而有的學生摘抄本記錄潦草混亂,對寫作幫助不大。
基于這種情況,為了鼓勵學生認真摘抄,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摘抄本評比活動,讓學生觀摩優秀的摘抄本,提高摘抄本的質量和實用性。比如,開展校級摘抄本展示活動。每學年組織一次校級摘抄本評比活動,優秀摘抄本全校展出,學生自行參觀翻閱,借鑒好的摘抄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花寧.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J]. 新課程,2022(08):138-139.
[2]劉晶峰. 讀書萬卷,妙筆生花——試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積累的作用[J]. 課外語文,2018(16):56.
[3]王愛睿. 素材積累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 新課程,2022(01):15.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