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波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應該朝著“提質增效”的方向轉型,這就需要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能夠深入解讀“雙減”政策的內涵,并結合相關理論,制定符合初中學生學情的作業布置策略,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業鞏固知識以及實現發展.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經驗,對“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望能夠充分發揮作業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為初中數學作業布置指明方向,需要朝著“提質增效”的方向轉型,具體可以通過減少作業數量,縮短作業時間;精選作業內容,提高作業質量;豐富作業形式,增添作業趣味等策略,讓初中數學作業更有目標、更有質量、更有吸引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相關概念與理論
1.1 “雙減”政策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雙減政策實施與服務的主要對象,旨在降低其學習壓力,主要是減輕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具體包括:(1)對作業量以及作業時長進行全面壓減,讓學生作業負擔真正降低;(2)注重課后服務水平的提升,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3)堅持從嚴治理,對校外等相關培訓行為進行規范;(4)注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內部獲得良好的教育教學.
“雙減”政策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即:提質增效、全面發展.同時,五項管理中的作業管理指出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應該將其作為指引,對作業布置策略進行優化,以期望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1].
1.2 最近發展區理論
該理論提到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可能發展水平之間本身就有一定差距.學生在獨立活動過程中,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實際水平,通常就是“現有水平”;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潛力,通常是學生未來可能發展的水平,這之間的差距便是最近發展區.教學需要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起重視,為學生合理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挖掘其潛力,使其能夠超越最近發展區朝著更高的水平發展;同時,以此為基礎,朝著下一個發展區不斷邁進.
最近發展區也存在于初中數學教學之中,需要教師采用策略引導學生構建最近發展區.首先,可以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知識;其次,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之后,為學生提供具有難度的知識;最后,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學生持續構建最近發展區.
“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策略必須要從學生的學情入手;同時,找準最近發展區也必須掌握學生的學情,因此“雙減”政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結合可以為作業布置策略改革指明方向.此外,班級學生存在差異性,意味著最近發展區的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布置作業,盡量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材料,才能幫助學生獲得發展[2].
2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策略優化的意義
2.1 強化師生情感
教學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雙減”政策以及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內涵,對作業布置策略進行優化,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學習壓力.對于優化之后的作業,學生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對于教師的看法也會有改變,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理解、體諒,使得師生情感發生變化,可以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對于農村鄉鎮中學而言,深厚的師生情感更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意識,因此初中數學可以抓住“雙減”之機遇,對作業布置策略進行優化,讓學生改變對作業的態度以及感受教師的用心,將能夠提升作業完成效率與質量.
2.2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鄉鎮中學的學生基本來自農村,一部分走讀及一部分住校,其中留守學生比較多.留守學生由于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相對于普通學生,他們的心理更容易出現問題,例如,厭學、焦慮、抑郁等.身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抓住“雙減”政策之機遇,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學情,掌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現狀,以此為基本依據,對作業布置策略進行優化,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當學生能夠體會到進步的成就感時,必然會更加主動積極投入學習,從而實現全面發展[3].
3 “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3.1 減少作業數量,縮短作業時間
初中數學作業題型較多,包括拓展題、基礎題等,而且不同題型在難易程度方面也有差異.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了解班級學生的完成作業的實際情況,并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進行預估,然后合理控制各種題型的數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而且能夠從不同角度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考核.
例如 在教學“勾股定理”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題型:(1)關于勾股定理概念的填空題,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2)計算題,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兩條邊的長度,求第三條邊的長度,讓所有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鞏固所學知識.合理控制各種題型的數量,學生做起來便會得心應手,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3.2 控制課后作業的總量
“雙減”政策追求“提質增效”,作業總量需要合理控制,不僅要減輕作業負擔,而且要讓學生在合理范圍內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提升.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很多學生的自覺性不足,所以教師可以將作業選擇權交給學生,布置套餐式作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還能夠讓作業形式更加豐富.
例如 在教學“相交線”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嘗試布置套餐式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套餐1:嘗試利用思維導圖將今天所學的知識繪制出來,體現重點與難點;套餐2:自主設計與相交線概念有關的填空題并完成;套餐3:自主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整理與相交線有關的練習題并完成.學生自主選擇套餐,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適中,達到“雙減”的目標[4].
3.3 兼顧個體差異,設計層次作業
新課標指出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思維模式、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為了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并掌握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學習方法,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對學生個體差異引起高度重視,以此為依據,設計層次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通過了解班級學生學情,將學生合理分層:(1)A類學生,即基礎知識牢固,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作業布置包括少部分基礎題與能力題,更多是促進他們挑戰提高題等難度較高的題型;(2)B類學生,即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需要完成基礎題與能力題,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挑戰更難的題型;(3)C類學生,即基礎知識比較差、學習興趣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需要督促這類學生完成基礎題,從基礎知識入手幫其鞏固.設計層次作業,不僅可以讓學困生產生興趣,而且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挑戰高難度題型.
關于層次作業的設計,有時一個題干便可以實現“分層”:
例如 如圖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別在邊AD、CD上.
基礎題 (1)當DE=CF時,求證:BE=AF;
(2)當AF=BE時,對BE、AF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
能力題 (3)當E、F分別為AD、CD中點時,AF、BE相交于點G,連接CG,求證CG=AB.
提高題 (4)設AB=1,DE=CF,AF、BE相交于點G,連接DG,求DG的最小值.
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對應的作業,既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又能夠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信心.關于分層作業講評,倘若基礎題正確率達到90%以上,那么就不需要講評,可以將精力放在能力題、提高題.課堂上為學生呈現相關例題,鼓勵學生扮演老師進行講解,因為在講解的過程中可能會暴露一些思維缺陷,這樣教師便可以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解題能力.
3.4 豐富作業形式,增添作業趣味
3.4.1 知識梳理型作業
初中數學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考慮到初中學生學情以及學習規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抽絲剝繭,對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對知識框架進行完善,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加深印象.學生若能將復雜的數學知識梳理清楚以及把握重難點,便能夠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為知識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了解學生作業情況,特別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對什么知識存在誤解,可以調整教學計劃,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 在教學“旋轉”相關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歸納知識點.具體從旋轉的定義、類型、性質、中心對稱的定義等方面入手,以“文字+圖片”的方式呈現,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加深印象.
3.4.2 能力發展型作業
“雙減”政策讓學生從繁重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夠解放手、腦、眼、嘴、時間以及空間,實現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簡而言之,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能力發展型作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其思維、技能均能夠得到發展.能力發展型作業通常是開放的,例如:“請大家用所學知識,對旗桿高度進行測量,說明測量過程,寫出測量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完成,A組采用的是影子法;B組采用的是標桿法;C組采用的是鏡子法.不同小組采用的方法不同,充分體現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同時,大家互幫互助,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以及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5].
4 結語
綜上所述,作業布置是一件專業、復雜、系統的工作,需要廣大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不能只關注教學,更要關注作業布置與作業評價.“雙減”政策全面實施,學校教育開始全面回歸本位,家庭教育也開始回歸生活,特別是學生的成長開始回歸天性.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抓住機遇而努力,以作業為切入點進行改革,體現作業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秀芳.“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路徑[J].福建教育,2022(05):40-41.
[2]魏雪梅.“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作業設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4):94-96.
[3]韓錦平.“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差異化作業設計探索[J].數學之友,2021(06):57-58.
[4]季金莉.“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多樣化的課外作業設計分析[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12):36-38.
[5]黎云國.“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研究,2021(3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