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我國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手段等諸多方面都在不斷完善,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升。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反饋手段,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文章在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以及學習評價的作用進行闡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習評價體系構建的有效策略,期望能夠更好地打造快樂而高效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2-0008-03
引 ?言
教學理念的變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更為精準地制訂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習慣予以培養。由此可見,
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極為重要。每年選擇地理學科
的學生不少,但是諸多學生對地理的學習都缺乏方法,地理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固,因此地理學習的效果比較差。由此可見,注重高中地理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建立,也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
發展[1]。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
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科目,地理不僅涉及諸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還有很多需要學生詳細理解的內容,包括一些邏輯推理和圖表分析等。目前,高中地理在文理分科中屬于文科,選考的人數相對較少,但是諸多選擇理科的學生在分科前的地理成績還可以,對地理也比較喜歡。而針對新高考而言,單科選擇地理的人數則比較多。由此可知,地理學科還是比較受高中生喜愛的。不過,高中地理的知識內容具有一定難度,并不是完全可以通過自己以往的常識積累便可以學好的。很多高中生在地理知識學習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問題都有所差別,對此,教師應區別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對高中生學習的評價便顯得尤為重要,應當予以高度重視[2]。
二、高中地理學習評價的作用
(一)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內容的反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展開學習評價,能夠更為有效地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全面掌握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學習的情況。
(二)有利于開展針對性教學
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課堂教學看似是統一的教學過程,學生接受的知識內容都是相同的,但是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會有所差異,例如,部分教師會代幾個班級的課程,在這些班級中,學生整體的接受程度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此時,教師便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授課,而是需要依據學生的課堂具體表現等對授課的內容和順序等進行調整。由此可見,高中地理學習評價體系的建立,在增進教師對學生了解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進一步制訂教學計劃,
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促進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3]。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越來越重要,教師也會在教學中逐漸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部分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還會出現很多微小的問題,學習的習慣以及方法還有所欠缺,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而通過建立高中地理學習評價體系,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全面了解。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便會選擇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和特殊性問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統一或者有針對性地解決,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高中地理學習評價體系的有效構建策略
(一)選取學習評價指標
評價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想構建快樂而高效的課堂,教師也應注重學習評價指標的妥善選取。教師只有選取合適的指標,才能更進一步發揮學習評價的作用。對此,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學習評價指標選擇的全面性。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給予學生全面、綜合的建議,這樣才能夠發現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所有問題,使學生全面認知高中地理知識體系[4]。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除了要關注學習成績這一個學習評價指標外,還應將預習情況、課后復習情況以及課堂互動情況等因素作為學習評價的重要指標,這樣才能給予學生全面的反饋。例如,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前會對一些地理知識進行提問,包括高中地理常識,像“七大洲”“四大洋”等,也包括同一單元中已經講解過的內容,像“產業區位因素”中講解的農業區位因素和工業區位因素等,然后進行服務區位因素的引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課前提問中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記錄,然后根據課堂提問情況形成具體的教學計劃,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策略,這其實是對學生評價指標的全面選取和應用。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注重學習評價指標選取的適當性,要在合適的時機利用不同的評價指標來評價。例如,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主要選取的評價指標便應當是學生的預習情況,而在課程開始了一段時間后,最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則應當是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包括在課堂上的互動情況。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設定、學習方法的應用以及學習思維素養的培養等諸多方面,這樣才能夠選取合適的評價指標,也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
(二)加強課前預習情況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諸多教師都會關注學生的預習過程,在每節課結束時會提前告知學生下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為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課堂教學時間比較有限,而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對課堂內容有大致了解,以更好地跟上教師的節奏,而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評價。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整體預習效果予以反饋,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例如,在對環境與發展的地理問題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周圍環境的照片,分析環境存在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詢問學生“你認為周邊的環境情況是否良好?”“你認為我們生存的環境產生了哪些變化?”以及“你認為環境為什么會遭到破壞?”等問題。這樣,教師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構建快樂而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還能夠更有效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予以評價。另一方面,學生的預習形式往往比較多樣,有些學生會通過查閱資料來進行預習,有些學生會通讀教材進行標注預習等,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態。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學生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如“地球為什么是圓的?”“氣壓帶和風帶有什么區別?”等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予以評價,進而建立完整的學習評價體系。
(三)注重學習過程評價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才是其學習質量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上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況。一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與自己或其他同學的互動情況。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對課堂涉及的一些地理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又如,教師在書寫板書的時候也應當注重學生筆記的完成情況,尤其是高中地理的板書往往會涉及大量的圖形和表格,教師可以在課下收取學生的課堂筆記進行檢查。通過學生記筆記的詳細程度以及筆記內容的分類、標記等,教師也能夠大致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的質量。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應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根據學生的神態和動作等,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例如,部分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地理概念時,會表現出比較迷茫的神情。此時,教師便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神態,對復雜的概念進行更為詳盡的解釋,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推動學習評價體系的完善,提高學習評價的有效性,為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奠定重要基礎。
(四)完善課內外學習的綜合評價
在當今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下,高效課堂的構建越來越重要,學習評價作為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因素,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然而,
實施基于課堂教學的學習評價并不代表只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也會對教師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對此,教師在構建學習評價體系的同時,還應完善課內外學習的綜合評價。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情況評價。此時,教師可以構建課后學習平臺,在平臺上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監督,使學生也能夠在平臺上實時反映自己遇到的問題。在防止學生積壓問題的同時,教師也能夠構建一個更完善的評價體系。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注重課后復習效果的反饋與評價。通過課后復習的評價,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學習評價體系,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
(五)豐富學習評價方法
教師除了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方法也需要不斷豐富。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通過信息技術,教師能夠更加清晰地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數據變化,也能夠通過數據之間的對比,更精準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可以錄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課堂互動情況以及課后復習情況等綜合信息,采用賦分的形式來進行統計。計算機系統能夠通過對應的算法直接計算出學生的平均分數,還能夠對學生的平均分數進行排名。此外,在每節課完成以后,教師都可以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實時更新,系統也會進行實時計算,這樣教師便能及時且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深入班級中了解學生的情況,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或者聆聽學生的語言表達等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完善高中地理學習評價體系,構建快樂且高效的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主題班會活動,以某個地理話題為主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通過仔細聽學生的發言,能夠更加精準地判斷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通過觀察和聆聽,也能夠發現一些學生在心理和性格上存在的問題。又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組織學生進行地理場景的情景演繹,如“問路”能讓學生深入地理場景學習。這樣能夠給予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
結 ?語
學習評價體系是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效果等諸多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價。這種評價不只體現在學生的試卷上,還體現在學生日常學習的方方面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綜合反饋的作用,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構建快樂而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教師應注重教學中學習評價體系的有效構建,不僅要注重學習評價指標的選取、學習評價方法的完善,還應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和課內外整體學習情況的評價,并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同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對比,得到更客觀、更真實的評價內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劉晨.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D].南寧:南寧師范大學,2020.
周鑫.全球勝任力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構建[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20.
劉魯佳.深度教學下的高中地理課堂評價體系研
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9.
王高飛.基于課堂教學的高中地理學習評價[C]//
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2019:445-446.
基金項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課題“高中地理課堂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QG1451-3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紅娜(1983.10-),女,福建南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南安市新課程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