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路紅 李燕飛
摘 要:勞動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勞動被機器和新技術取代。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其重點不但在于知識的學習,更在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以及勞動素養,以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勞動教育重視實踐環節,教育內容相對于依賴理論教學的學科更直觀、更豐富。文章對農村小學的勞動實踐活動展開探究,以期助力落實勞動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勞動素養;農村小學;種植活動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農村小學種植活動與勞動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207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路紅(1977—),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中心學校。
李燕飛(1983—),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第二初級中學。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是因為先輩們的辛勤勞作,才生產和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小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因此,以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勞動水平,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勢在必行。具體而言,小學可以開展種植等實踐性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經歷植物生長的過程,感受種植的樂趣,并養成勞動習慣,形成勞動意識,變得更加獨立自主。
一、農村小學生勞動素養培養現狀
在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的勞動教育備受重視。然而,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部分學校認為學生應以主科學習為重,勞動活動會耽誤學生學習,因此未設置勞動課程,或是勞動教育浮于表面,在培養學生勞動素養方面實效性不強。還有的教師和家長對勞動存在偏見,認為勞動活動占用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是一種浪費。此外,部分學校的勞動課程內容過于單調,缺乏創新,通常是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組織學生清掃校園,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其實,農村小學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但是這些優勢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現代化教育方式與課程的融合度較低[1]。
二、培養小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具有求知欲強、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點,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需要從小做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是很有必要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健康成長并且擁有健全人格,具備一定的素養能力。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就是為了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遇到錯誤及時改正,養成良好習慣。
三、開展勞動素養培育活動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智力發育
小學生還處于身心發育的初級階段,勞逸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思考,堅定內心想法,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從而能夠實現健康成長。同時,勞動是一種很好的連接方式,可以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增強學科的實踐性,以更直觀生動的形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與相應的知識。學校設置一些勞動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開展種植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在戶外動起來,還能幫助學生認識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與生長環境,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這些知識是在課堂中學不到的,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深入思考,促進學生大腦發育[2]。
(二)使學生明白勞動的價值
一些學生缺乏勞動的經歷和經驗,難以理解勞動的價值,在學習關于勞動的文章等內容時,不能深入感悟其主題思想,甚至還有一些學生受到負面思想的影響,認為勞動人民地位低,對其抱有歧視的態度。對此,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如開展種植活動等,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勞動的價值,體會勞動的不容易,轉變思想,更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三)堅定學生的意志
勞動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生的人生經歷有限,本身的意志力相對薄弱,而學生在進行勞動的過程中,需要有堅定的思想信念和意志力,才能夠順利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取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因此,學校開展勞動素養培育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大有裨益。這一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和品質的形成,還能增強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意識,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四、培養小學生勞動素養的策略
(一)優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學生年紀尚小,最常接觸的人除了教師、同學,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觀察和學習。因此,在培養孩子勞動素養的過程中,父母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可以在家里帶領孩子一起做家務,讓孩子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碗筷、自己洗漱等,以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3]。父母也要和學校多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況,配合學校教育工作,并不斷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勞動氛圍
學生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里,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如班級內可以選舉勞動委員,配合學校安排每周進行一次勞動檢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勞動評比,營造全員勞動的氛圍;學校還可以組織以“我愛勞動”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能夠體現自我價值,從而更能在勞動中感到快樂,自覺自主地參與勞動。
(三)開展校內外勞動實踐
俗話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充滿活力,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可以在大自然中充分汲取成長的養分,因此,學校可以多安排戶外勞動實踐活動。以種植活動為例,學校可以開辟一片土地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嘗試種植蔬菜或水果,并在班級責任田前插上本班的立牌,每個同學都要參與活動,悉心照料自己種植的植物,參與松土、澆水、施肥等勞動過程,并收獲勞動成果,感受自食其力的樂趣與勞動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校內的、課堂上的勞動內容始終有限,因此,學校除了關注校內的勞動實踐,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校外勞動實踐。例如,學校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參與一些有意義的社區勞動[4]。又如,學校可以在適宜的時間組織學生到果園采摘水果,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植樹節時參與植樹活動,以此使學生愛上勞動,全面發展。
(四)明確勞動教育目標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在新時代以及新課改背景下,勞動教育的目標有所改變。在傳統思想觀念下,勞動教育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勞動,但是新時代下的勞動教育是一種全方面、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教育,具有多重意義。恩格斯說過,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在社會發展和人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校要引導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所在,并明確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教育目標。
(五)延伸教學內容
在小學教育中,各個學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學校要把握這個教育契機,有機整合學科內容,延伸勞動教學內容,并在多學科中滲透勞動思想和理念,讓學生在良好的勞動氛圍中學習成長。此外,在社區實踐活動中,通過將勞動與生活相聯系,學生能夠更自然、更真實地感受到勞動的應用價值。勞動的教育是素質的教育,勞動的培養也是素質的培養,在現代社會,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終身發展的能力和優秀品質。勞動不只是一種良好的習慣,還是生活的能力,學生在參與勞動活動的過程中,能將學到的知識延伸運用于其他領域,服務于自身成長。
(六)設計多樣實踐活動
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勞動是生活中常見的行為,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農村小學必須探索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走進校外的大型種植基地,認識現代化的勞動技術與機器,學習先進的種植方法,以真實體驗激活學生內在發展動力,從而使學生更順利、更有序地進行校內種植活動。
五、如何進行種植活動
種植活動是培養學生勞動素養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農村小學組織種植活動可參考以下路徑。首先,學校要在種植活動開始之前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種植活動,什么東西可以種植。雖然身處農村,具備良好的種植實踐條件,但仍有一些學生對于種植的知識了解甚少,不清楚植物的種植方式,因此,讓學生掌握好種植的基本原理,對勞動的順利開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讓學生提前認識不同農作物的種子,了解如何給作物松土、施肥,出現天氣變化時應如何保護作物,出現蟲害時應如何處理等。其次,學校要提前準備好種植活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植物種子、鐵鍬、化肥、灑水壺等,為學生順利開展種植活動提供保障。最后,教師要在此過程中發揮好引導作用,不僅要教授學生正確的種植方式,還要讓學生做好記錄,如每天觀察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記好作物發芽、開花等重要變化節點,并在取得勞動成果之后做好總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種植活動,體會勞動的樂趣。種植是一個長期的活動,在這一實踐活動期間,學生可以增進與同伴、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能夠主動與同伴交流培育心得。在種植過程中,通過記錄作物生長情況,學生感受到植物的生長變化,發現自己動手做比看別人做更開心、更快樂,還能收獲到許多實踐知識[5]。
結語
培養小學生的勞動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用好農村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的勞動教育優勢,讓學生以此為契機學會如何進行新領域的學習,得到嘗試新鮮事物的勇氣,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對于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勞動不僅能夠讓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堅定理想信念,從而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
[參考文獻]
徐德亮,湯永潔.基于項目化學習培育新課標勞動素養:以“擬太空種植艙”項目為例[J].平安校園,2022(9):69-71.
董媛.在種植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美術素養[J].新課程,2021(22):161.
徐佃偉.利用種植園地活動提升幼兒勞動素養[J].新教育,2022(25):85-86.
楊薇.小學生勞動素養培育策略研究:基于種植課程的教學研究[J].教師博覽,2022(21):87-88.
張凱.在勞動中提升學生素養:以“居家種植”活動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2(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