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是語言交流的基礎,詞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平時的單詞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使用單調的教學方法,就難以讓學生對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學生也會容易忘記課堂上學到的單詞,更難以在語境中理解并運用單詞。但是,教師如果另辟蹊徑,將諺語引用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諺語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諺語大多有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諺語大多有一定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直觀思維;諺語大多朗朗上口,節奏感強,易于學生朗讀和記憶。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諺語;詞匯教學
作者簡介:李微微(1985—),女,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到,小學生需要掌握600—700個單詞和大約50個習慣用語,這說明了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做的就是改進教學方法,使用有趣的方法讓學生記住并運用英語詞匯。常見的英語諺語里就包含著大量小學生應當掌握的英語詞匯,因此,教師可將諺語引入詞匯教學中。大部分諺語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常常由幾個詞組成一句朗朗上口的句子,能表達豐富的內涵,說明道理,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師將諺語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能促進他們的精神成長。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諺語的策略分析
(一)自主探討解疑惑
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電腦搖號的方式來抽取學生的學號,讓他們背課文。有一次,某教師所教授的班級里,一名學號為10號的女生連續三天都被抽中了,當她的學號再一次出現在大屏幕上時,教師忍不住對她豎起大拇指,夸贊道:“Wow,you're a lucky dog.”沒想到,這名女生竟然大哭,其他學生也吃驚而又疑惑地看著她。原因是這名女生并不知道教師說的這句英語諺語是什么意思,以為教師是在罵她,產生了誤會。在雨后的課間,雨下得很大,該教師和學生一起在陽臺上看雨,學生都不禁感嘆:“好大的雨啊!”教師也發出了一句感慨:“It rains cats and dogs.”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后,周圍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看著教師大笑了起來,并說:“這也太夸張了吧,雨再大也不會下貓和狗啊。”他們的這句話讓教師哭笑不得,但教師也因此了解了學生對英語諺語缺乏了解的現象。
基于此,教師以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為契機,開展了有關英語諺語的探索活動。作業的內容之一是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確定“You're a lucky dog.”和“It rains cats and dogs.”這兩句諺語的意思,并弄明白其背后的文化知識。作業內容之二是要求學生在弄懂上述兩個英語諺語的基礎上,再搜集兩個與dog或cat有關的英語諺語,在第二天的課堂中與大家交流。在第二天的課上,張同學第一個發言:“對于‘You're a lucky dog.這句話,如果大家以漢語的思維來解釋,就會覺得這是罵人的話,其實它表達的含義為‘你是一個幸運兒。在日常的生活中,盡管狗被當作人類忠誠的朋友,但在漢語里面與狗有關的詞語往往帶有貶義,但在英語語境中,與狗相關的表達往往是褒義的。”張同學剛說完,王同學站起來說:“在西方國家,狗不僅可以表示人,還可以用來形容天氣,比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這句話就是表示傾盆大雨。關于這句話,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在17世紀,英國的地下排水系統還比較簡陋,只要一下暴雨,地下排水溝里就會污水橫流,甚至有時還有死掉的貓狗被污水沖出,于是流傳了這句諺語。”王同學說完,還有其他學生補充道:“這個短語在挪威的文化中還有其他的表述,人們認為貓是可以影響天氣的動物,在神話故事中,駕著風暴而來的女巫據說就是貓的化身,而狗則是風暴神奧丁的隨從,是風的象征,所以用‘It rains cats and dogs.來形容雨下得很大。”基于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都利用各種資源探究了這兩句英語諺語的意思,也挖掘出了其背后的文化現象,這不僅能促使他們感受英語諺語的趣味性,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
發言環節結束后,學生開始在小組里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其他關于dog和cat的諺語。教師驚訝地發現,其原本只要求每個學生搜集兩個諺語,可是幾乎所有學生都搜集了不止兩個諺語,有的搜集了十多個甚至幾十個,如“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A cat has nine lives.”“Cats hide their claws.”。學生精彩的表現實在出乎教師的意料,他們意猶未盡,甚至感嘆:“怎么就下課了,我們還沒說完呢!”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將諺語融入詞匯教學這一做法,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教師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方式進行的,促使學生自主發現諺語的趣味性。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發現諺語能進行更精彩的表達。在融入諺語開展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主地探討,自主地發現,再自主地運用。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師如果直接將一些諺語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記憶,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就難以真正掌握單詞。教師讓學生先自己去查找諺語的含義,再自主去找尋使用同一意象的諺語,就給了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探究機會,這有助于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適時滲透助積累
教師若想真正發揮諺語在詞匯教學中的作用,僅僅靠一節課是難以實現的,但如果每天都專門開設一節課給學生學習諺語也是不現實的。基于此,教師應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適時滲透英語諺語,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和句子。《閱讀新視野》是一本英語課外讀物,里面的故事短小有趣,富有哲理,每個單元后面都有四五條跟單元主題相關的諺語。這些諺語不僅能幫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還能作為課內知識點的延伸。在講完《閱讀新視野》里的故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地去讀一讀每一個故事后的諺語,而后進行詳細的講解。
英語諺語往往像chant一樣,重復著其中的某一個單詞,讀起來十分順口,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like”一詞時,教師可以借用諺語“Like for like.(以牙還牙。)”來幫助學生鞏固單詞“like”,這種簡單的重復與那種單純地讓學生讀幾遍的做法不一樣,不會讓學生感到厭煩,反而會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利用諺語中某些詞語讀音相近或詞形相似或相反的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單詞。例如單詞“hot”和“pot”的字母“o”的發音相同,教師可借用“A little pot is soon hot.(壺小水易熱。)”這句話讓學生對比“hot”和“pot”這兩個單詞。又如,在教學單詞“need”時,教師可以用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見真情。)”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拓展生詞“indeed”。諸如此類的教學例子很多,教師只要用心,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諺語,就能幫助學生通過英語諺語學習單詞,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除了運用教材中的故事和新詞教學滲透英語諺語,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在課下的師生交流中適當滲透英語諺語。對此,教師可以參考如下教學案例。
某次早讀課,教師提前十分鐘到教室,教室里只有少部分同學,師生便進行了如下對話。
生:Good morning, Miss Li.
師:Good morning.
生:You got up early today.
師:Yes. The early bird can catch the worm.(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接下來,教師因勢利導,將諺語融入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舉例: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The year's at the spring,and the day's at the morn.(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歲月不待人。);等等。
教師這樣巧妙應用諺語,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句掌握能力,還能讓他們認識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發揮諺語的育人作用。
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積累得多了,他們的詞匯量就越豐富,在需要應用的時候,就有素材可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個教學環節和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將諺語滲透進與學生的對話中,讓每一次滲透都能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積累。
(三)多樣活動促運用
當前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存在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即教師若單純地讓學生默寫單詞,他們基本能寫得出來,但是在具體運用中,學生可能錯誤百出,用詞不當,或沒有將單詞的形式與時態、人稱等聯系起來進行靈活的調整。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詞匯運用意識,培養他們的實踐運用能力與遷移創新能力。對于英語諺語,教師也要給學生充分應用的機會。對此,筆者開展了一些活動來為學生提供應用諺語的機會,如背誦諺語比賽,要求學生制作關于諺語的手抄報或卡片,玩“一站到底”游戲,開展“中英文諺語對對碰”“你說我猜”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強化和鞏固所學的單詞和諺語。在“一站到底”游戲中,筆者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組為四個學生,讓他們排好隊并在規定的時間內輪流說出所積累的諺語,出現錯誤或有小組成員卡住即為挑戰失敗。最后,筆者對能堅持到最后的小組進行獎勵,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在這樣的實踐之后,筆者發現學生更加期盼英語課了,班上掀起了一陣學英語諺語的熱潮。有的學生買了關于英語諺語方面的書籍,有空就拿出來看;有的學生用本子摘抄了許多英語諺語,時常朗讀;有的學生在和教師、同學交流時有意無意地用諺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運動會中,當本班選手輸掉比賽的時候,有人在黑板上寫上“Never say never.(永不言敗。)”以此來勉勵他。讓筆者感到驚喜的是,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也能巧妙地運用諺語。比如,在寫到以“My dream”為主題的文章時,有的學生會用上“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No pain, no gain.(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諺語;在寫到主題為“Holiday plan”的文章時,有的學生會用上“A goal without a plan is a wish.(沒有計劃的目標只是一個愿望。)”“Planning is good.Doing is better.(有計劃是好事,但有行動更棒。)”這樣的諺語。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多樣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詞匯,主動學習諺語,激發他們運用諺語的興趣,幫助學生將學習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
二、教學反思
學生從不了解英語諺語,到隨著學習的深入能靈活使用諺語。筆者歡喜于他們的變化,感嘆于他們的成長,一路思索著感悟著,有諸多的感悟,也有諸多的啟發。
(一)眼界要寬,格局要大
教師的眼界要寬一點,格局要大一點。小學英語教師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教材上,考什么就教什么,這樣的應試觀念太狹隘了,不利于學生發展。教師如果把眼界放寬一些,格局放大一點,就會看到學生更多的發展需求,也能看到學生的優點和長處。教師不能把教育教學變得蒼白無趣,除了教授給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于詞匯教學,教師要關注的是學生的長遠發展,不是只讓他們默寫與記憶課本上的詞匯,還要讓他們學習更多靈活有趣的詞匯和句子。諺語教學是詞匯教學的一部分,大部分諺語可視為重要的英語短語,其語法結構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教師將諺語有計劃地滲透給學生,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基。
(二)巧妙引導,共同成長
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教師如果對學生的錯誤不屑一顧,或一味地批評諷刺學生,那么,錯誤就不能發揮其激勵學生的作用。教師如果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總結錯誤出現的原因,那么,就可以將錯誤變為幫助學生進步的“亮點”。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巨大的,但是,若是沒有正確與適時的引導,他們的學習潛力也難以被激發出來。基于此,教師在諺語教學中要不斷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與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結語
將諺語運用到小學英語的詞匯教學中,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詞匯量。此外,英語諺語中有大量鮮活的、富有生活特色的表達,這些都是小學英語詞匯學習的重點。教師將諺語融入詞匯教學中,不但能為教學增添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提升英語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高英.小學階段英語諺語教學對學習興趣影響的探尋研究[J].校園英語,2020(49):143-144.
趙曉宇.讓諺語為小學英語教學插上彩色的翅膀[J].福建教育,2018(5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