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濤
摘? 要: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新要求,要不斷創新教學過程,著力培育學生的創新素養,促進知識和技能本位向素養和運用本位的優化發展。通過梳理“創新素養”的內涵、特征,以體育課堂教學實踐為立足點,探索形成一條指向“創新素養”的“二維”“三學”“四入”實踐路徑,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徑。
關鍵詞:創新素養;體育課堂;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5-0059-03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都需要強大的創新能力來支撐。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不斷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是新時代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梳理“創新素養”的內涵、特征,立足體育課堂教學實踐,探索一條指向“創新素養”的“二維”“三學”“四入”實踐路徑,構建協同培育保障系統,驅動學生學習與創新素養的培育,尋求更具有特色的獨特發展路徑,為高質量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一種新思路、新路徑。
2021年12月17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全面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資源,系統推進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建設。”[1]其中把學生的創新素養培育作為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必然要求。稷下小學立足“養心教育”理念,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哲學,以課堂全面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育“創新素養”是新時代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需求
(一)“創新素養”是學生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必需
新時代學校體育要求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創新素養的培育是學生逐漸提高社會適應性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能夠不斷打造學生創新人格的形成、創新思維的發展及創新實踐的開展。根據小學段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在培育階段主要以創新意識的培養為主,加強學習的廣度和興趣的多樣化發展以及自我探究意識的培養。
(二)“創新素養”是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必需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使創新素養的培育能夠貫穿到整個課堂教學和各類體育活動中,將課堂打造成與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相結合“因材施教”的課堂,使學習成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不斷感受創造性體驗的過程。
新時代的體育課堂要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學生的學習和技能掌握為主要主線,以創造性思維訓練展開一系列的探究式、情景式、主題式等教學形式和活動。并積極開展生活化、項目化、情景化等的學習,通過讓學生切身體驗到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樂趣,鼓勵學生大膽去嘗試探索并審慎求證,實現從“教”向“學”的根本性轉變,做到“以學定教”,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合適的不一樣的創新素養發展機遇。
二、“創新素養”的研究現狀及內涵、特征
通過對“創新素養”的有關文獻進行檢索梳理,發現國內外對創新素養的構成要素和表現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對創新思維的研究最為廣泛。華萊士(Wallace)認為創新思維形成的階段是交叉融合的;吉爾福特(Guilford)認為創造性思維主要包括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托蘭斯(Torrance)將創造性思維細分為流暢度、靈活性、原創性、精細度等四個范疇;林崇德認為創造性思維是人們對知識經驗高度概括后的外在表現;胡衛平提出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辯證統一過程[2]。
創新素養主要是創新知識、創新思維、創新態度或品格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主要涵蓋創新人格、創新道德素養等在內的創新品格,以及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在內的創新能力[3]。它是人類的一種新穎、獨特的有意義的活動,而創造性思維是一個關鍵組成因素,是發散思維和重組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高度結合的結果。它更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表現出了探索性、求新性、綜合性等特征[2]。
綜合有關研究,認為對創新素養的理論研究和培養策略都有涉及,但更深入的實踐性研究不足。本研究主要立足學校體育課堂的教學實踐,以發散思維、操作思維、重組思維等創新思維為主要培育目標,使學生能在課堂中不斷去主動思考與開拓新思路,逐步培育學生的創新素養。
三、指向“創新素養”培育的小學體育課堂實踐
指向“創新素養”培育,稷下小學立足體育課堂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二維”“三學”“四入”的實踐路徑。
(一)“二維”視角分層教學
1.橫向維度:“STEPS”步驟法則
“STEPS”步驟法則是英格蘭足球協會(FA)指導足球訓練的理念,具體內容有空間(Space)、任務(Task)、裝備(Equipment)、人數(People)、安全(Safety)共5個要素(表1)。
在實際足球訓練中,教練員針對隊員或球隊現實問題和具體情況,通過各種訓練要素的不同組合,階梯式地組織教學,通過進階難度鞏固基本技術、發展技能。通過改變5個要素中的某個要素或多個要素,增加或降低訓練的難易度. 通過進階難度提高隊員技能,逐步過渡到比賽中技能的合理運用。
2.縱向維度:運動技能形成規律
運動技能是人們在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技術動作的能力,是在大腦皮層主導下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的肌肉動作。它分為閉鎖式運動技能和開放式運動技能,其形成過程經過泛化階段、分化階段和鞏固與自動化階段三個階段(表2)。
運動技能從開始學習到熟練掌握有一個有機過程,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如何從泛化階段盡快過渡到分化階段是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分化抑制建立得越快越精確,運動技能掌握得越快。橫向的發展與縱向的遞進,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體育分層教學中是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因素(圖1)。
通過圖1可以看出,在橫向的最基礎層面安排了同一練習內容的3個不同要求(低、中、高)的練習方式,其要求是練習1<練習2<練習3;在提升層面安排了2個不同強度(低、高)的練習內容,強化層面安排的是實景(有規則)運用技術的比賽。在縱向的“梯形臺階式”練習形式上,是一個不斷向上提高的練習,從單一的技術練習到組合技術和實景運用。
(二)“三學”更加自主,享受樂趣
學習過程是一個學生和教師以及同伴,學習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定的素養,開展從開始到結束的學習過程。指向“創新素養”的體育課堂,需要通過詳細的規劃和引領,讓學生在學習技能過程中不斷開發思維,并在此過程中享受到樂趣。
1.備學:創新學習準備
學習開始的準備活動是整個學習過程必需的,是一個學生和教師“雙向”的準備活動過程。學生要做好心理準備,減少因準備不足帶來的學習興趣度降低、目標達成度不高的現象發生。在體育課堂開始之前,利用“微課前置”的方式把需要所學的內容推送給學生,通過課前學習能把自己的優勢和困惑認識清晰,對課的整個學習任務計劃等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也能創造性地對課堂有一個構思,為更好地在課堂中參與學習、獲得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奠定基礎。教師要嘗試通過“游戲”等有趣味性的活動,提供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情景,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準備過程中來,充分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合學:探索學習進程
過程性的學習可以對整個的知識領會、鞏固與運用,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運動技能學習的表象認知有一個思維發散和整合的過程。在“合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生活的場景或預設一定的情景,并能夠把問題進行串聯,為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發展打造一座“橋”,逐漸讓學生能夠在問題中形成思維建構,體驗到“螺旋式”學習帶來的課堂樂趣。
3.后學:實踐家庭作業
課堂學習之后的自我反思是在追求知識和技能鞏固運用的再內化,通過“天天跳繩”等App平臺推送體育家庭作業的形式,督促學生進行完整的反思過程。教師做好家庭作業的設計和監控與評價,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再深化,家長做好監督和督促,也可參與親子類項目,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技能和鍛煉習慣的養成。這段“后學”時間是賦予學生自己感受運動體驗的權利,在反思學習中,能夠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為新一輪的學習體驗做好基礎。
(三)“四入”學習保障,形成志趣
創新素養是一種思維高度發展和融合過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控制,為形成持久的思維形成,需要建立協同保障機制,持續為思維養成提供動力。
1.情境導入:鏈接生活,激發興趣
體育課堂教學的情境導入,需要有生活中的人物、情節等有關情境,包括“冬奧會”等實際發生的大事件,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的情境來設計,讓學生在學習中伴隨著問題,與現實生活的場景相吻合,進而提高學習與問題解決的思維建構過程。情境的貫穿需要有一個清晰的主線,形成“導入—學習—鞏固”的良性循化發展,始終讓學生在情境生成中體驗運動學習帶來的樂趣。通過這種有機構建,不斷刺激學生思維養成,加深對學習內容的體驗,能夠更好地進行技能的掌握。
2.問題植入:思維鏈條,體驗樂趣
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所設情景的情況,選取適合學生自己的問題,形成良好的活動設計,并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的問題,師生共同形成問題鏈,使學習不斷進入新的良性循環。問題的設計要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并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繼續體驗成功的樂趣,形成問題的“提出—探究—解決”的過程循環,不斷提供思維養成的良好土壤。
3.教具助入:創新教具,提升志趣
教具的助力介入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在知識的習得、思維的建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借助教具可以有一個可視化的學習體驗,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自制了“可移動身體目標靶”(圖2)“足球顛球輔助器”“足球腳內側踢球矯正器”(圖3)等教具,并已經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教具也可以由學生進行創造性地設計,在課堂學習中運用自己制作的教具來輔助自己學習,學生的學習動力瞬間提升。這種教具的可視化,使學生自主制造教具和獨立使用教具,都能夠使他們頭腦并用、全身心的投入,繼續在探究中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4.平臺互入:多元評價,收獲悅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教育形式已經在學校中普遍得到運用,而“AI+體育”的教學形式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很重要的一個資源運用。體育課堂中利用平臺進行微課前置、課后的體育家庭作業布置和評價及課堂中的運動表現及時反饋“seewo班級優化大師”平臺。在平臺上可以進行學生同伴之間的評價和比拼,也可以進行家長和教師、學生和教師的及時互動,充分調動思維構建的機制,打造以運動表現和健康意識養成的多元性評價,讓學生繼續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樂趣。
四、結語
學校秉持“養心教育”理念,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為根本出發點的優質體育課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為中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構建了以“STEPS步驟法則和技能形成規律”的二維視角分層教學形式;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思考和嘗試,形成了“備學、合學、后學”為主要途徑的學習方式;以鏈接生活的情景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問題式的課堂融入體驗樂趣,借助教具提升學習志趣,家校共育的AI智能平臺收獲樂趣,建立了協同培育保障機制。今后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繼續以“二維”“三學”“四入”實踐路徑為基礎,進一步細化“二維”要素、豐富“三學”形式、完善“四入”機制,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新時代學生創新素養培育體系建設的意見[EB/OL].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1/12/29/art_11990_1029698.html.
[2]甘秋玲,白新文,劉堅等.創新素養: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之三[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2).
[3]師保國,劉霞,余發碧.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創新素養內涵及其落實[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