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 要:專項運動技能教學設計應注重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制訂素養指向的學習目標,立足大單元結構化設計教學內容,從核心素養角度確定重難點,設計“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流程,以學生發展為本,反思課堂教學通過討論和分析,幫助一線教師把握專項運動技能教學設計方向,促進教學設計能力提高。
關鍵詞:核心素養;專項運動技能;教學設計;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5-0057-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按課程目標水平對應設計,其中,專項運動技能安排在水平二、水平三和水平四進行大單元學習,并提出六個維度的總體內容要求。這些新的設計和要求,對于體育教師來說,無論對認知還是經驗都是新的挑戰,促使體育教師沿著新的設計內涵革新教學設計,促進課堂教學變革,加速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以核心素養培育為教學設計導向
教學設計是教學實施的藍圖與描繪,既關乎課堂生命力,又關乎學生學習活力和效果。教學思想被稱為教學設計的靈魂,確立以核心素養為教學設計導向,既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更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需要。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專項運動技能教學設計,需要設計者深刻領會和精準把握核心素養,以豐富教學設計各個元素和各個環節的內涵。
二、制訂結構化的核心素養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與歸宿。《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總目標和水平目標等構建了目標體系,致力于通過完善目標引領學生,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構建目標體系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標志之一?,F如今,將核心素養細化為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目標,成為教師教學設計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制訂體育與健康學習目標要考慮整體性、連續性、層次性基本要求。概括講,就是目標制訂結構化。這種結構化的要求,在大單元教學設計目標制訂中,顯得更加重要,是大單元教學目標制訂的依據,也是要求。
事實上,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對制訂單元教學計劃表現相對不夠重視,導致單元計劃中的課次學習目標較為隨意。具體存在目標針對性和操作性缺失、結構化體現得不充分等問題。過程決定結果,由于單元中課次學習目標制訂不用心,致使在具體實施時“推倒重來”重復勞動。如果這種前松后緊的習慣不改變,大單元教學目標就很難形成結構化的課時目標群,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掌握和提高教學技能是教師成長的標志,既要用功制訂好大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次學習目標,又要用心做好課次目標的推敲和修復。因為預設大單元課次學習目標不可能完全與現實教學匹配,所以需要不斷修復、調整。為此,制訂學習目標應做到以素養為導向,以結構化為形式,只有將學習目標制訂好,且三方面齊頭并進協同作用,才會實現在復雜學習情境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立足大單元結構化設計教學內容
專項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立足于讓學生系統、整體、結構化學習,吹響了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進軍號”。從教學內容角度,大單元教學是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重要舉措,大單元與小單元教學的主要區別是,前者走向整體和結構化,后者走向單一和碎片化。具體來說,教學設計選擇教學內容,從每一節課來講,既要思考自身結構化,又要思考其在大單元中的結構化。結構化教學要減少單一項目教學,設計組合動作,創設情境體驗,以獲得對運動項目結構的完整體驗。單元結構化要思考某一知識、基本技術、組合動作和戰術等以及在大單元中承上啟下的作用。
另外,大單元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學內容整體性。要依據學生身體生長發育特點、運動基礎、體質狀況、興趣和需要等整體設計教學內容,實現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相對完整的某一運動項目知識和技能的目標。如水平四九年級籃球教學,大單元內容構建既要選擇籃球運球、傳接球、投籃、移動、卡位等基本技術,又要選擇傳球與運球、傳球與投籃、運球與投籃等組合動作[1],以及傳切、掩護等戰術和比賽?;A知識、基本技術、組合動作和比賽應用是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主流,深刻認識并不斷在設計中思考和調整,逐步達到教學內容合理化和結構化。
四、從核心素養全角度確定重難點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指出,真正的體育學習不僅是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學會從身體的視角感知、維護和發展自己,提高自身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逐步形成穩定的運動價值觀[2]?;诖?,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設計的重難點,由“單一指向動作技術”轉向“核心素養全角度”,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邏輯,也符合《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理念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的精神表達。提高學生解決體育與健康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并非不學知識與技能,因為知識與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礎,不是能力也不是綜合能力的代名詞。如果專項運動技能教學重難點指向動作技術一個維度,那么就犧牲了核心素養的其他維度。為了實現從過分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向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轉變,在進行專項運動技能重難點確定時,無論單元還是課時,都要盡可能地圍繞核心素養培育的三個方面進行,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五、設計“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流程
教學設計的重點是設計教學流程,其中包括課的學習活動順序、各部分內容框架和活動、教學組織和教學法選擇、安全預案和教與學要求、學習評價、場地器材和媒體使用等。這些要素在核心素養培育導向和大單元教學要求下,整體思考、設計、體現在教學流程中,應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思路。
(一)豐富課的結構內涵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結構一般由開始、準備、基本和結束四部分組成。每部分被不同教材定義有相同或不同的內容、要求、組織和活動。這種較為穩定的課的結構,是圍繞“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完善結構、融入思想、提升效果的設計過程。開始部分一般設計常規教學,為豐富內涵應注重學生學習情緒的調動,建立安全意識,強化學習目標。學什么、練什么、賽什么、達到什么程度,要用精煉語言表明,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準備部分一般設計熱身活動,為豐富內涵應以活動內容與學習內容建立關聯,形成結構驅動,以健康行為為切入點。基本部分是實施一體化的主體部分,“學”的設計要有指導和互動,“練”的設計要賦予充足自主空間,“賽”的設計要匹配情境,活化知識和技能運用。結束部分則要指導學生學會對自我的學習總結,強化生活運用,延伸至課外和校外。
(二)設計一體化學習活動
設計學習活動應以主題為引領,體現“學、練、賽”一體化,并做到橫向關聯,縱向遞進。每節課由活動組成,是活動的集合,活動設計離不開情境,其中,生活情境、已有經驗情境、有關聯和可遷移的其他運動情境都可以成為活動設計的有效素材,如“青蛙跳荷葉”與立定跳遠,“老鷹捉小雞”與靈敏性,“金雞獨立”與平衡,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與足球擲界外球等。
(三)設計保障因素
有效教學源于設計和實施,其中,教學組織、場地器材、安全預案、評價和媒體使用等是保障因素。在核心素養下進行專項運動技能教學設計,也要考慮這些因素。因為有效教學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前提,所以設計應將這些保障因素有機融合到“學、練、賽”一體化中,使其各盡其能,為課堂提質增效,協同發揮作用。
(四)設計教學節奏
教學節奏是由“學、練、賽”實施表現出的節奏,從學生學習心理角度設計“學、練、賽”節奏,要給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尊重。如三者的時間、容量、難度、快慢和強度等的合理安排,要與學生體育學習認知能力、運動基礎、學習狀態、學習習慣等存在的差異結合起來思考。如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要給足自主練習時間,滿足其展示和比賽的心理。反之,對那些身體素質差、接受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的時間相對長些,不要過早進行展示和比賽。諸如此類的心理因素,教師要做足學情功課全面了解,并作為設計教學流程的參考,這樣才能設計好教學節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
六、以學生發展為本反思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教學反思成就教師發展。追溯教師發展,事實上,是在成就學生發展的同時獲得自身發展,也就是教學相長。從教學設計角度追溯教學反思,過去以“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反思的居多?,F如今,在核心素養下應以學生發展為本進行反思。這種超越知識與技能而聚焦人的反思,尤其在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的初期,顯得格外重要。因為核心素養賦予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新要求、新變化不可能一步落實到位,需要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發現問題,調整設計,逐步走向科學化、合理化的過程。
以學生發展為本,發展指向整體而非單一,教學反思也是如此。諸如上述核心素養培育視域下教學設計提出的思考問題都是反思點,最為重要的是反思者要端正反思態度,擁有改變的勇氣,這樣才能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初心和使命去洞察課堂。反思各個方面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核心素養要求及學生身心特點和需求,進而做出教學設計改變。教學實踐證明,高質量的教學反思要突出重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核心,反思才能走向深度,擁有反思智慧,助推教學設計走向高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季瀏,鐘秉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