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琴
摘要: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英語單元教學中,能夠將英語知識的相互隸屬關系與層級表現出來,學生在思維導圖制作的過程中,能夠自主完成單元知識的整合與構建,得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思維導圖的應用已經成為英語單元教學組織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將探究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單元教學中應用的途徑。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單元救學
單元教學是一種以主題為引領的教學模式,在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具體主題意義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英語感知、體驗、學習、表達與交流,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而思維導圖能夠以導圖形式展示英語單元內部知識的聯系,是一種可視化的教學與學習策略,在輔助學生進行思考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英語單元教學中積極的現實意義。因此,廣大英語教師必須對思維導圖在英語單元教學中應用的途徑進行探究,切實推進高效英語單元教學課堂的構建。
一、應用思維導圖開展單元詞匯學習
詞匯是英語單元學習的基礎,只有熟練掌握英語詞匯才能保障英語單元教學的實際效益。但是,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死記硬背是單詞教學的主要形式,大多數學生在詞匯學習過程中難以通過思維的發展掌握單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寫作也相對不順暢。而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英語單元詞匯學習中能夠推進單元英語單詞的整合,使學生能夠針對具體單詞進行思維的發散,并進行單詞網絡的構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夠準確記憶單元詞匯,還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鞏固所學詞匯理清同一單詞的多重含義、明確相似單詞的不同之處,保持學生英語單詞記憶的系統性與邏輯性”。例如,在圍繞“Wheredidyougoon vacation?”一單元開展詞匯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構建,讓學生在單詞學習中能夠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切實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教師首先要進行主題中心詞的確立,然后圍繞主題詞進行延伸拓展,最終進行英語知識網絡的構建,有效加深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
二、應用思維導圖組織單元語法學習
語法是英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英語語法學習的開展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英語語法進行整體把握,確保語法知識的系統性使學生能夠調動內部脈絡清晰的語法系統中的語法知識組織英語寫作、進行表達交流。但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難以對語法知識進行整體把握,語法知識相對分散。而將單元教學應用到英語語法教學中能夠通過構建完善、系統的語法體系降低語法知識的理解難度,使英諾語法知識點能夠一目了然。因此,教師要強化思維導圖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用思維導圖對英語單元內的語法知識進行直觀呈現,強化學生語法知識的整合與建構,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教師在圍繞“Where people have robots?”一單元組織語法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開展語法學習,以“will”為中心進行英語語法知識的拓展,讓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熟練掌握“What will something be like?"“Wil there be...#“Someonewill...”句式的用法,掌握“willbe”語法要點,學會一般將來時的應用方式,提升英語語法學習的實際效益。
三、應用思維導圖優化單元寫作學習
英語寫作是英語知識應用的重要形式,在檢驗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寫作教學的開展需要學生全方位調動英語詞匯知識與英語語法知識,并將自身的情感、觀念與態度以英語的形式進行呈現。因此,教師在組織單元寫作教學時,可以強化思維導圖的應用,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得到寫作基本知識的豐富,掌握確定寫作中心、串聯寫作要點與如何生動表達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依托思維導圖掌握語句變換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寫出內涵豐富、語言流暢、表達規范的英語作文。例如教師在圍繞“Imgoingtogtudycomputerscience”這一主題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讓學生明確利用一般將來時表達即將要做的事情的具體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掌握英語寫作要點,切實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人,單元教學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教師要認識新課改背景下開展單元教學的積極意義,明確思維導圖是企業英語單元教學的重要形式,在立足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強化思維導圖在單元教學中的應用,組織學生夯實英語單詞、熟記單元語法知識、理清單元文章脈絡,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敏.利用思維導圖架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百科論
壇電子雜志,2020(23):1123
[2]沈晶晶.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單元知識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一一以譯林版英語七(上)《Unit 1 Friends》單元設計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2 (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