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落腳點,做好該項工作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社會各界對立德樹人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和要求,即立德樹人不再是班主任或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是要將立德樹人與各個學科有機融合在一起,挖掘學科中的德育元素,讓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感受德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文章將以初中化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該學科中如何完成立德樹人任務。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化學;德育教學
化學包含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內容,理論與實踐的高度整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科研態度、科研精神等,同時初中化學知識中還包含諸多育人素材,可以有效發揮德育教學作用,立德樹人的任務也能更好落實,這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顯然是有較為積極促進作用的。
一、立德樹人的內涵
在對立德樹人概念進行追根溯源時,可以發現其誕生歷史悠久,是我國歷代教育所共同遵循的理念,《左傳》中就明確指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才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最后是有知識,有理想,著書立說。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立德樹人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但是其本質追求依然是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人才時以德育為先。
德育是貫穿教育教學活動始終的內容之一,傳統的教學認知中多是將德育劃分到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及道德教育等學科的范疇。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模式及方法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德育不再局限于上述學科,而是要求在各個學科中都滲透德育知識,豐富德育形式,進而將學生培養成遵紀守法、熱愛祖國,且具有社會公德、責任感的優質人才,使他們在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展現自我作用與價值。
二、立德樹人在初中化學德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如上文所述,立德樹人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各個學科都需要積極主動滲透德育方面的知識,化學這門學科也不例外,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立德樹人在初中化學德育中的滲透并不理想,其具體情況如下。
(一)學生的配合度不足
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萌發,此時學生的叛逆心強,他們的內心可以說是非常迷茫和矛盾的,一方面,許多學生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做主,主宰自己的人生,對教師及家長的說教十分反感,認為這些道理自己都懂,不需要教師及家長反復耳提面命,學生對教師及家長所傳播的德育觀念有強烈的抵觸之情。另一方面,初中生的生活經驗并不豐富,他們長期待在校園內,對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認識相對比較粗淺,不具備成熟的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觀,自我認知與外部實際認知之間存在鴻溝。學生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表現,導致他們在化學課堂上對教師德育知識傳播的配合度較低,比如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學生不愿意積極配合,甚至會因為微小的矛盾發生爭執,導致德育效果不佳。
(二)德育內容融合不足
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立德樹人任務,那就需要深入融合德育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德育對自身成長發展的重要性,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各項工作,保證德育知識能夠真正根植于學生內心深處。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現如今,初中化學教學中德育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就在于化學與德育的融合不夠深刻。化學這門課程中包含諸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公式等,這些內容都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背誦學習,除了理論知識,化學還包含大量的實踐內容。如果教師要使初中化學德育質量最優化,那么就需要深入挖掘化學這門學科中值得挖掘的德育元素,然后因材施教做好相應教育教學工作。但實際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思維并沒有根本性轉換,即在教學中關注的依然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自身對德育的理解認識不夠全面,其中部分教師認為德育對教學的促進意義不大,其是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的責任,與自己的關聯性弱,花費過多時間在化學課堂上講解德育知識,會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缺乏科學合理的德育教學評價
化學德育教學是否高效,后期有哪些地方需要進行優化和調整,這些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重點思考的內容,只有做好相關工作,才能更好地展現化學德育的作用,使學生在思想觀念及專業學習兩方面都獲得高質量發展,達到1+1>2的效果。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現如今,初中化學德育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不完善的地方相對來說較多。學校及相關部門在對化學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沒有將德育內容納入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不夠全面,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對德育的重要性理解認識不足,學生的學習配合度相對來說較低,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化學德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難以及時有效改善。
三、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化學德育教學滲透策略
(一)以基礎知識教學切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想使德育知識更好地滲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性認識和看待世界,那么教師就需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培養,合理運用唯物辯證教學法,引導學生科學地學習化學知識。初中化學教材所涉及的知識較廣,對解決各類生活問題、豐富學生知識體系有重要促進作用,同時教材中也有大量值得挖掘的德育素材。而要做好該項工作,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挖掘其中有哪些值得挖掘的德育元素,并將這些元素與化學課程融合在一起,促使德育真正融入化學課堂的各個環節。
如在講解“混合物、純凈物”方面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明確教學這部分知識目的是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德育知識滲透。如在實際生活中是以混合物居多的,沒有絕對的純凈物存在,教材上所提到的純凈物指的是包含雜質相對比較少的物質。在此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靈活捕捉純凈物與混合物的概念特點,從世界上客觀事物角度著手,讓他們明確世界上并不存在非常完美、絕對性的自由,對任何事物都不能從單一方面看待,而是要多角度分析,正視不完美,以提升學生德育素養。
(二)以探究性學習進行延伸,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團結協作是當前社會所提倡的精神,結合我國社會發展現狀來看,正是在團結協作精神的指引下,我國才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并屢次度過危機,使國家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對初中學生來說,擁有團結協作精神可以使他們更好地解決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讓自身獲得更好的發展。化學課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們學會分工協作,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
如在講解“粗鹽的初步提純”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小組學生分工協作,準備學習素材,根據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完成初步提純工作。在此過程中,小組學生可以分別充當記錄員、操作員、管理員等,在探究學習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反饋自己的學習收獲,點評合作同學的優缺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路上許多知識的獲取并非是由自己獨立完成才能實現的,而是要積極主動與他人合作,這樣可以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合作的作用與價值,在營造良好化學學習氛圍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創新化學德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
長期以來,化學德育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比如,許多教師都是簡單地應用說教式滲透德育知識,學生對這一學習模式感興趣較低,配合效果不如預期理想。為了有效解決該問題,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滲透德育知識時,教師還應當積極創新德育教學形式,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他們明確化學學習對自身及社會發展產生的促進作用。如化學教材中“緒言”部分內容,傳統教學中教師基本上不會關注,認為其對學生的化學學習影響不大,是否教學都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結果。但實際上,“緒言”中也有諸多值得進一步挖掘的內容,其對學生了解化學歷史和德育知識的滲透等均有重要促進作用。“緒言”是對整本教材的總結和歸納,其會對化學歷史進行系統性概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緒言”內容進行仔細的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上一些著名化學家在探索與化學知識有關的內容時付出了哪些努力,比如說可以給學生講解居里夫人發現鐳的故事,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科學嚴謹的態度,明確學好化學知識,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四)開展有效的化學實驗,有效滲透德育知識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驗中的德育元素眾多,如其有助于學生化學科學精神的形成,可以促使學生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學習和探索化學知識,并且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化學知識學習活動。因此,在化學課堂上教師還應當積極組織開展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到化學的價值,真正愛上化學這門課程。
比如,在教授“空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先進行實驗演示,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并反思自身實驗與教師的演示之間存在哪些差異,靈活拓展學生的實驗探究思路,提升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體會實驗對自己探究化學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對待化學及其他知識的學習必須擁有嚴謹的態度,如果自己在實驗時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將會影響最終的實驗效果,明確究竟為何科學家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會反復進行探究。
(五)做好化學德育評價工作,優化教學質量效果
評價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滲透德育知識時,教師還需要及時對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時不能只是從某個角度出發,而是要堅持全面客觀的原則,并且需要堅持動態化評價,在獲取評價結果之后,要及時對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彌補,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積極主動予以優化和改進,使德育效果最優化。
總之,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在我國傳承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初中化學與的德育有機融合,可以賦予德育全新的生機與活力,并使化學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化學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精神,引導學生在未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郭秀芳.初中化學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2(22):59-61.
[2]李章平.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數學德育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30):58-61.
[3]錢雪.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J].試題與研究,2022(7):168-169.
[4]蔣彩云.化學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22(4):68-71.
[5]郝繼龍.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化學完善德育功能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