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 吳梅青 鄧陽勇
摘 要: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格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備受關注。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課堂觀察等形式調研了高職院校技術類專業課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狀況,了解教師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認知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探索了提升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技術類專業課教師 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 提升策略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大量涌現,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低科技含量的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向高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和生產方式轉變,人才需求也發生顯著變化。[1]如何培養適應新生領域和產業類別勞動特點的技術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當前生產方式和工作性質的變革,對高職院校技術類專業課教師隊伍的技術素養,特別是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提出了挑戰。技術類專業課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術知識、技術實踐能力、技術態度和情感素養,還必須具備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具有對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技術問題做出準確判斷、適當決策、有效解決的能力。同時,高職院校要對學生廣泛實施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養成教育,實現人才培養從“經驗本位”走向“方法本位”,從“技術適應”走向“技術創新”,從“一專一能”走向“一專多能”。[2]
一、高職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
關于技術思想和方法、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已有不同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其加以解釋,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形成一個權威的或統一的定義。技術起源于人類工作生活的需要,人在開發技術的過程中,總會持有一定的思想去設想它,會持有一定的方法或遵循某種規律、原理去實現它,這些就是技術背后涵蓋的思想與方法。[3]本文認為,技術思想和方法是人們在技術實踐中對技術所蘊含的理念、觀念,分析和解決技術問題的方式、方法的概括,也是技術主體在技術實踐中思考與解決技術問題的方式、方法,是技術的精髓和靈魂。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是個體經過長期技術學習和實踐之后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能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加以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綜合品質,反映了個體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掌握、運用和評價的總體水平,是衡量一個技術人員技術素養的核心尺度。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突出表現為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內涵與范圍、層次的認知,在技術課程教學中將技術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技術知識和技能,用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去統領技術知識和技能,以及在技術應用中運用技術原理分析問題、采取技術手段處理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強調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技術知識和技能素養水平,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極少關注,基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技術素養培養在人才培養實踐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為此,我們就高職院校中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進行了一系列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通過分析調研數據,對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總體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遷移和運用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了較為系統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對提升技術類專業課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二、高職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調研
(一)調研設計與實施
調研綜合采用了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觀察(教學聽課)三種形式,通過實地或網絡遠程的方式,面向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院校,涉及電子信息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中醫康復技術、醫學檢驗技術等18個專業技術工作類別的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發放調查問卷600份,訪談50人,聽課40場,收到有效問卷 591份,訪談、聽課記錄202條。問卷設計分為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認知程度、技術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在技術實踐中的有效運用,個人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水平評價、個人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提升情況等七個部分的相關問題共28個,每個問題有4個選項,分單選和多選題;訪談的問題主要涉及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對教師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意義;課堂觀察主要考查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是否融入了技術思想和方法,是否引導學生理解并內化技術思想和方法。受邀對象對問卷和訪談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做出了真實而誠懇的答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調研結果及分析
1. 技術類專業課教師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認知表現
調研發現:33.3%的教師表示技術是有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內涵及特點,了解其意義,認同其價值,認為技術思想和方法已內化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優化自己的思維方式,能夠列舉或解釋自己從事的專業技術領域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并梳理其中存在的各種關系。如電路設計要合理平衡成本、體積、功耗等指標,在滿足性能指標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結構簡單、合理實用;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建立相應的文件夾分門別類存放與管理網絡信息;程序設計采用“自頂向下、逐步細化”及模塊化的設計;等等。
43.4%的教師表示聽說過技術思想、技術方法,但對它們的內涵了解不多,認為它們是哲學上的概念,沒有關注過,但愿意深入學習、探究專業技術領域的思想和方法。
23.3%的教師承認對技術思想和方法感到陌生,對其內涵、結構、特點缺乏認知,平時只關注技術知識和技能,認為學好知識和技能就可以了。
顯然,約2/3的受調查者對技術思想和方法僅有一些模糊的認識,重視程度也不夠,甚至存在認知偏差。究其原因,當前教育比較重視基礎教育,重視學科思想和方法、科學思想和方法,輕視技術教育,忽視技術素養,技術相對科學與人文精神地位缺失,導致部分教師對專業技術思想和方法缺乏認知、探究的意識,甚至產生認識偏差。
2. 技術思想和方法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有效融入和滲透
主要考查基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教學理念的貫徹、方式和方法的落實,優化教學目標,充實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及完善教學效果的情況。
58.4%的教師對在技術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技術思想和方法持積極態度。其中,38.4%的教師表示課程教學中有效融入相關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如技術產生和發展脈絡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技術的整體框架,與技術設計、管理、試驗和產品制作相關的原理性知識(如系統科學、控制理論、結構力學、設計美學等)[4],認為有效融入技術思想和方法是技術類專業課教學的必經之路。20%的教師表示過多地關注技術的具體內容,技術思想和方法少有恰當體現,以后會加強。
30.6%的教師認為技術思想和方法比較抽象,高職學生大多傾向于學習技術操作性、程序性知識,對在教學中有效融入技術思想持消極態度,學生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形成只能在工作實踐中慢慢去體會和把握。
11%的教師表示由于不清楚什么是技術思想和方法,沒有思考過在教學中融入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問題。
數據表明:在技術課程教學中,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有效融入不普遍,沒超過40%,近30%的受調查者認識上存在較大的偏差。在訪談和課堂觀察中筆者也發現,教師以技術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典型職業活動的介紹、學生模仿訓練為主要教學任務,沒有有意識地去探究和把握技術知識和技術實踐中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究其原因,職業教育過分強調就業教育,忽視學生適應技術進步、社會發展及終身學習需求。事實上, 技術的思想與方法才是技術的靈魂,是技術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將技術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去統領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和學習。因此,技術類專業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挖掘技術知識和技術應用中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深刻領會其內涵,深刻認識和研究其教育價值,努力提升自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根據技術思想和方法來確定教學目標,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領悟、幫助學生把握,并由此內化為自身的知識,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全面養成和可持續發展。
3. 技術思想和方法在技術實踐中的有效運用
高職技術類專業課教師的技術實踐活動包括實驗、實訓、實習指導和社會技術服務。
在實驗、實訓、實習指導中,28.4%的教師認為自己能透過具體操作將技術的基本原理,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如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掌握技術操作、技術設計的標準、對同種用途技術的優選。教師通過各種程序、規則、方法及技巧等讓學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和“為什么這樣做”。48.4%的教師認為對技術活動所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沒能引起重視,即使有也只是抽象地講給學生聽,直接地灌輸給學生,而不是在具體過程中培養,讓學生探索、嘗試和挖掘。28.4%的教師基本上就是按照實訓教材指定的內容完成實訓教學,沒去關注技術的思想和方法。
在社會技術服務中,20%的教師表示憑借技術經驗解決技術問題,沒去想技術思想和方法;52.5%的教師表示重視技術學習,了解技術設計常用規范和原則,并在實踐中貫徹。27.5%的教師表示重視技術思想的比較、技術方法的優化,實現技術創新。
顯然,大部分教師在實驗、實訓和實習指導中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重視不夠,存在“重技輕德”現象,從技能層面教技術,局限于對職業活動中典型工作任務的機械模仿,偏離了技術實踐的培養目標。究其原因,廣大教師沒能把握住技術實踐的培養目標,技術思想和方法意識淡薄。訪談結果和教育觀察也顯示,教師較少在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點化,學生缺乏對技術實踐中思想和方法的認識和領悟。在社會技術服務中,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意識有所提高,教師在技術信息獲取、技術現象的觀察理解、技術事實的分析判斷方面表現較好,但在技術經驗的聯想和使用方面存在差距。
4. 技術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0.5%的教師認為養成了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能夠自覺運用技術領域中的系統、平衡、控制、流程、結構、優化、標準、算法、模型、仿真、試驗、模塊化等思想和方法來分析處理日常生活事務,適應以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21.2%的教師認為在日常生活事務的處理、問題的解決方面可能不自覺地運用到了技術思想和方法,但這方面的意識欠缺,尚未成為自覺行動,主動性不強。55.2%的教師認為日常生活中事務的處理、問題的解決主要靠生活經驗,與技術思想和方法無關。上述結果表明,多數教師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處于無意識的水平,僅有一些零散而較膚淺的認識和思考,所以,運用技術思想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主動性不強烈,幾乎不能將技術思想和方法熟練遷移,應用到日常生活。
5. 個人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水平評價
44.5%的教師坦誠自己缺乏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系統學習、探究、內化和運用,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水平不高,在教學實踐中不能自覺、有效融入技術的思想和方法開展教學,運用技術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遷移應用到日常生活。有27.9%的教師表示具備一定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能運用技術的思想和方法解決技術課程教學、技術實踐中出現的技術問題,能從正反兩方面看待技術,對新技術的信息保持關注。20%教師重視專業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研究,具備客觀面對和使用技術的良好習慣,清楚技術的好處和風險,善于搜集新技術信息。
6. 個人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提升情況
調查數據表明,有44.5%的教師認為隨著技術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個人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也將得到較大的提高,通過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系統學習、探究和運用,可提高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水平。32.5%的教師認為初步掌握了提升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方法,思想和方法內隱于技術知識和技術活動中,需要教師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探究來發現和領悟。22.5%的教師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沒有主動去提升的計劃。
綜合分析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廣大技術類專業課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水平不高。具體表現為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認知不深,在技術知識和技術活動中探究和挖掘、在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有效融入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遷移和運用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參與度不高、能力不強,影響教師自身專業成長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適應技術創新發展,順應技術教育發展趨勢,培養技術應用型、創新型人才,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廣大技術類專業課教師加強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認識,提升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并將其成為必備的基本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廣泛融入技術思想和方法。
三、技術類專業課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提升策略
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提升需要學校、教師協同發力,從技術思想和方法意識培養、內涵領悟、價值認同、提升機制、應用環境、激勵制度等方面構建提升策略。
(一)堅持以教師為本,引導教師自主發展
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養成是一個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協同增進的過程,比技術知識、技術能力的習得更為復雜,是個體在技術實踐中通過主動研習和實踐,從領悟到理解、到內化再到運用等途徑獲得的。該過程不僅需要外在動力如學校、社會、學生等因素的推動,更需要教師內在驅動力的指引和敦促。
一是樹立正確的技術觀。技術觀是關于技術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5]教師必須增強技術意識,深刻認識技術的本質、地位、作用和價值;必須具備對專業技術領域知識和技能的深入思考、透徹理解和掌握,從而去領會、去挖掘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將其有效融入教學過程中;必須合理駕馭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技術觀念,實現技術觀與教育理念的結合與同步運用,樹立全新的、與時俱進的、科學的技術觀和教學觀。[6]二是加強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學習與理解,掌握探究和挖掘的方法。技術思想和方法分為哲學層面、一般層面和具體層面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它源于具體的技術知識和技術活動,是具體技術知識的概括與提煉、內在本質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內隱性,需要我們通過對具體的技術知識和技術活動的探究,才能將其挖掘出來。[7]首先,教師通過技術知識的學習,對蘊含其中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產生感性認識。其次,在工學結合、頂崗實踐、技術創新、技術研究等技術學習與運用過程中進行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體驗,進一步感受、領悟并內化,在應用中進行驗證和發展,加深理性認識,把握其精髓。[8]三是掌握遷移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方法,具備運用到技術課程教學、技術應用實踐和日常生活的素質和能力。四是強化技術哲學、技術社會學、技術倫理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促進教師內在技術精神的養成,避免急功近利,過意追求技術知識與能力的外在體現,將職業技術能力與內在技術精神的養成統一起來。[9]通過上述四個環節,實現“操作層面的技術—方法層面的技術—思想層面的技術”的合理過渡過程,建構與完善技術知識結構,形成技術思想和方法體系。
(二)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常態化教師技術學習、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提升機制
教師專業發展是師資隊伍建設永恒的主題,是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進入新發展階段,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迅猛,職業崗位需要的技術技能不斷升級,技術類專業課教師一方面要具備滿足技術課程教學、適應崗位工作要求的技術知識、實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專業技術的思想和方法,以適應技術的變革和創新。為此,高職院校要把提升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放在重要位置,作為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務實的態度開展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提升工程。
一是要強化教師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的學習,了解技術的起源和發展,熟悉技術如何生成、學習、改進、管理和決策,對技術理論、技術特點、技術設計、技術工具、技術操作規程和技術產品的應用有全面、理性的認識,具備技術實踐能力,特別是掌握技術背后所蘊藏的思想和方法,形成跨學科的復合型知識與技能結構。針對教師專業技術類型,院校可邀請技術專家、技術行家進行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講授專業技術領域的技術新理念、新思維和新方法,展示技術課程、技術知識和技術實踐中所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讓廣大教師掌握探究、挖掘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方法與策略,具備對技術進行判斷、鑒別、選擇和付諸行動的能力,從意識上、心理上接受和采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和遷移,養成對待技術工作的理性態度。
二是搭建“工學結合”“頂崗實踐”“技術服務”
“技術研究”等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發展平臺。提升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必須讓教師親歷技術設計、試驗、制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并為之提供綜合運用技術原理、實踐技能體驗技術工作實際的機會,“工學結合”“頂崗實踐”“技術服務”“技術研究”等途徑就是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養成的必要途徑。通過“工學結合、頂崗實踐”,廣大教師可以了解企事業單位對技術人員技術知識、技能及技術素養的要求,在技術操作過程中、在對技術運用的試驗、反思中加深對技術原理、操作技能的理解,體驗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形成對技術思想和方法優化技術操作的理性認識,實現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提高。通過“技術服務、技術研究”,廣大教師可以經歷技術產品的研發過程和更新換代體驗技術創新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在專業技術應用、專業與通用技術的融會貫通以及多項技術的運營與管理上積累工作經驗;在技術風險的評估與選擇上認識技術的兩面性,樹立科學判斷、合理規劃、利益平衡的技術選擇和開發能力;深入技術哲學領域,探求技術開發與應用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對公民生活的利弊的分析。[10]
三是倡導“崇尚技術、求實求新,精于設計、善于發明”的技術至上精神,踐行“技術自強,技術人生”的教育思想,營造“學技術、練技術”的學習氛圍,促進“嚴謹務實、精益求精、尊重技術”的技術態度養成,使技術教師在技術知識、技術能力和技術品質三個方面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11]
(三)強化技術思想和方法教育理念,豐富技術類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內涵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遵循技術人才培養、成長規律,優化課程體系,將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置于課程教學的核心位置,將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培養融入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崗位要求、質量標準中。在教學目標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全面梳理課程中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納入各教學項目、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內容中,引領學生領悟、內化技術思想和方法,以技術思想和方法優化技術知識、操作的教學、學習和實踐。在教學內容上,高職技術類課程內容涉及生產、生活、管理中多種常用技術,教師不僅要教授當前已有的技術知識, 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的變化,聯系職業工作實際要求,充分挖掘提煉、概括總結出教學內容中反映技術特點、產生和發展脈絡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不能局限于對現有技術知識的傳授和對技術操作的訓練,應有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融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通過上述明確的教學要求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強化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意識、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重視,在技術類課程教學實踐中具備發展“技術性、高等性”意識,適應“技術性、高等性”要求[12],自覺培育和提升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水平,實現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教學相長。
四、結語
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標志,也是高職技術類專業課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它不僅為廣大教師技術原理的教學、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思路和方法,也為技術實踐、解決技術問題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培養和提升教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以及教師本人共同努力,需在教師主體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廣大教師應積極順應技術時代發展要求,加深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認知,加強對技術思想和方法教育價值的研究,強化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的養成,樹立正確的、全面的技術觀,更好地適應高職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楊秋月,鄭青.高職院校學生技術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路徑選擇——以9省市13所高職院校為例[J].職教論壇,2021(3):127-133.
[2] 朱德全,熊晴.技術之器與技術之道:職業教育的價值邏輯[J].教育研究,2020(12):98-110.
[3] 胡熙妍.挖掘技術背后的思想與方法——高中信息技術復習課變革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學習(中),2012(2):79-81.
[4] 閆超明.新時期高中通用技術教師素質培養的路徑[J].基礎教育研究,2019(15):30-31.
[5] [6] 馬磊.如何從內在驅力方面提升通用技術教師技術素養[J].華夏教師,2017(20):9.
[7] 高茹.技術課程中的技術思想和方法及其價值分析[J].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版),2009(3):5-8.
[8] 孫建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實踐探討[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66-68.
[9] [11] 馮雯雯,趙璞.卓越計劃下高等技術院校大學生技術素養現狀調查及建議——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48-51.
[10] 肖加平.高職院校學生技術素養的培養路徑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35-37.
[12] 吳娟.高職技術類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技術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職技術類專業課教師技術思想和方法素養研究” (2021JJ6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