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馬靜

摘 要:歷史文化名村是融合地域特征、歷史價值、民族特色和鄉土文化的傳統村落,是當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不可忽視的物質和精神資源。見證晉東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山西省陽泉市大陽泉古村,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被城市包圍,成為“城中村”。以旅游促發展為其既定發展戰略,卻未能形成理想的局面,保護和發展均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運用空間句法,通過軸線分析、凸空間分析等方法,對大陽泉古村的功能布局、空間結構等進行宏觀和微觀的空間量化分析。研究發現,大陽泉古村新舊建筑交匯區的公共性、空間滲透性較強;大陽泉街北側垂直街巷軸線性不明確,通透性較差;傳統院落空間主體公共性弱,可達性較差。據此提出解決策略,為推動大陽泉古村旅游發展做出探索。
關鍵詞:空間句法;城市型歷史文化名村;大陽泉古村;空間形態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計劃項目“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家裝電梯及小區環境整體提升設計研究”(HNJS-2020-K03)研究成果。
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的通知》,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工作進一步部署,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已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對傳統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研究日益受到關注。
城鎮化迅速擴張的過程中,一些村落淪為“城中村”,這些“城中村”因區位環境的特殊性以及保護發展過程的復雜性,在規劃過程中面臨各種困境。而其中的問題在加入了歷史建筑保護的因素后變得更為復雜。傳統村落在被迫進入城市體系后,不僅物質空間、社會人文環境、經濟產業發生變動,建筑遺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也面臨巨大挑戰[1]。
大陽泉古村是晉東地區典型的城市型歷史文化名村,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保護、發展和旅游轉型等問題亟待探索。對于大陽泉古村的發展困境,筆者試圖引入空間句法這一空間計算語言[2-3],以山西大陽泉古村的空間形態特征、功能布局、空間結構等為切入點,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量化分析村落的空間形態,為傳承和弘揚山地傳統村落獨特的空間形態及促進古村落的旅游開發提出有效策略。
一、大陽泉古村空間形態要素
(一)整體風貌
大陽泉古村地處華北平原與汾河平原之間,位于山西省陽泉市西南部,是目前山西省陽泉市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其曾是商賈古道,是官商往返的關隘要地。2010年7月22日,古村被評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陽泉古村在獅腦山余脈,環列崗巒,北倚黃土北嶺,南俯義井河,西望巍巍獅腦群峰,東臨溪水。在大陽泉古村衛星地圖的基礎上進行選址研究,發現其與古代理想的布局有很高的相似性[4],其整體風貌集中體現了古人對村落自然環境、整體規劃的認知與塑造。
(二)村落街巷
大陽泉古村有“一橫八縱”之說,以主街陽泉街為橫軸、八條縱巷為骨架,形成魚骨式結構交錯排列的格局。其從西向東依次有獅腦山主峰、西閣、西槐、西五道廟、廣育祠、東槐、東五道廟、東閣。廣育祠是村落軸線的一個中點,也是村落的活動中心。陽泉街串聯起主要公共建筑,形成公共生活軸線,現在村民一般稱其為古城陽泉街[5]。
(三)傳統建筑
明清兩代,隨著村落規模的不斷擴大,村落主街陽泉街已成為鄉土文化、商旅來往、民俗融合的重要場所。主街上排列著諸如廣泰昌糧店、大生堂藥店、永慶城雜貨店、同心園茶店等著名商號,大廟、義學堂、牌樓、閣樓、古槐等也都錯落有致地分布于此。大陽泉古村現存的歷史建筑多為明清時期所建,以清代商號宅院為主,密集有序。村落中金元時期的歷史建筑達到了0.28%,明清時期的歷史建筑則達到了26.66%??梢?,村落中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筑眾多。民居以單層住宅為主,街巷布局和建筑立面符合當地氣候特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富有地域特色,體現了當地傳統民居特色。
二、大陽泉古村發展面臨的問題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村,大陽泉古村古建筑遺存豐富,文化價值較高,但其發展面臨著傳統保護與旅游開發兩方面的問題。古村經過了整體開發改造,并且已經進行了一些旅游經營,但由于整體改造規劃不夠完善,旅游環境還存在一些問題。另外,盡管國家對其中的古建筑進行了保護,但其大多分散在街巷內,缺乏系統銜接,導致游客整體游覽不夠便利。旅游開發未能達到預期的商業效果,也難以保護文物本身。大陽泉古村傳統歷史建筑及街區保護還面臨著資金不足等困境。
通過調研,發現大陽泉古村缺乏完善的整體規劃,村內道路通達性和滲透性較差。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其周邊城市交通通達度越來越高,城市內部道路與鄉村道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于村民和古村的旅游開發來說,道路不夠通暢是一個重要限制性因素。因此,對城市型古村街道進行改造,提高其與城市間的互通性是發展古村旅游的重要任務。因此,從空間形態入手,提高古村交通通達性迫在眉睫。
三、基于空間句法的空間形態研究及提升策略
時至今日,空間句法在量化分析城市結構、空間潛力等方面的作用仍較大[6]。筆者試圖運用空間句法,從宏觀和微觀視角出發對大陽泉古村的空間形態進行分析研究。
(一)宏觀視角——基于軸線分析的傳統村落研究
1.整合度研究
整合度是空間句法中衡量各種空間要素離散和聚集程度的一個概念,其強調空間系統中任一元素到其他元素的距離,衡量了一個空間作為目的地吸引到達交通的能力。大陽泉古村的整體整合度平均值為0.661,最大值為0.917,最小值0.479。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傳統的街市商業逐漸衰落,但是隨著古村大力開發旅游產業,新的商業模式興起,村落整合度逐漸提高,但整體商業屬性和整合度仍有待提高。
2.協同度研究
空間句法中的另一個概念為協同度,是指空間系統的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的線性關聯程度,將其運用在大陽泉古村中,能夠反映其局部空間與整體空間的整合度。大陽泉古村協同度為0.394,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的線性關聯度較低,局部街巷空間形態難以較好地融入整體空間。
3.可理解度研究
空間句法中,可理解度可以衡量從一個空間所看到的局部空間結構,是否有助于建立起整個空間系統的圖景,即能否作為其看不到的整個空間結構的引導,能夠衡量人們對空間的感知程度或空間的辨識度,值越大,空間越容易被感知。大陽泉古村可理解度為0.192 895,表明大陽泉古村局部空間結構形成整體空間認知的作用較小。人們對村落空間的感知程度低,空間辨識性較差[7]。
4.連接值研究
空間句法中,連接值指的是系統空間中與某一軸線直接連接的節點個數,代表人們在該軸線的視覺寬度。大陽泉古村連接值的平均值為2.545,最大值為9,最小值為1。其北部的新建筑區域較為整齊,與周邊城市聯系密切,對周圍空間影響力較強;在南部陽泉街傳統民居區域內,整體軸線以東西橫向為主要趨勢,連接值較大。古村高連接值的軸線基本位于新舊建筑交接處。由于古村道路多為自然形成的村落小道,曲折且不連貫,相交時多產生“Y”“T”型路口,空間滲透性較差,整體接連值較小。
5.選擇度研究
空間句法中,選擇度表示在整體空間系統內任意兩個單元空間之間的最短路徑所需經過的次數,可以衡量一個空間所具有的吸引交通的潛力。大陽泉古村北部有幼兒園等公共建筑,也分布著魁盛號、魁和祥、張家圪臺等歷史建筑。相較于村落南側傳統街巷,此區域公共性更強,適合游客、村民等集散活動,吸引力較強。
(二)微觀視角——基于凸空間法的民居建筑研究
凸空間分析法是指將實際的空間轉譯成由凸空間組成的系統,通過軟件建立凸空間模型來進行研究的方法??蛇\用該方法對魁盛號建筑內部空間進行研究??⑻柺堑湫偷臅x東地區二層四合院式住宅建筑,位于大陽泉古村北側。采用空間句法的凸空間分析法建立模型,根據空間的平均深度、全局整合度、連接值三個指標,分析空間使用便捷度、可容納人流量等,以為晉東地區院落空間的保護與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通過運用凸空間法,得出魁盛號建筑內部空間集成度排列:過云廳>十三間過廳>窯院廂房=戚房>祠堂>正房>橫暗窯。其中,祠堂的可達性較差,但這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另外,祠堂南側中的窯院能容納較多人,公共性、滲透性較強,前院、中院、東配院、入口等作為連接空間的樞紐,整合度也較高。
(三)傳統村落發展策略
通過對大陽泉古村進行宏觀和微觀視角下的空間形態分析,為傳承晉東地區山地傳統村落獨特的空間形態及促進城市型古村落的旅游開發提出有效策略(表1)。
宏觀視角下,從街巷尺度分析,村落集中區域主要為大陽泉古村北街和南側大陽泉街。北街新舊建筑交匯,公共性、空間滲透性較強。南側大陽泉街商鋪集聚,是村民集聚停留的公共區域,在東西軸線上橫向發展。大陽泉街北側垂直街巷活力不足,且空間通透性較差。在村落開發保護規劃中,要優先保護原有建筑街巷的尺度、肌理和風貌,運用插入式空間的方法,增強街區容納度與吸引力。
微觀視角下,從傳統院落空間形式分析,魁盛號建筑公共性較差,其中祠堂及東西正房窯洞的可達性較差,而祠堂南側窯院能容納較多人,公共性強??蛇m當增強祠堂至南側窯院及后院的空間滲透性,從而增加魁盛號建筑主體的公共性。
四、結語
筆者采用了空間句法這一空間計算語言,運用合理的數值分析方法,對山西大陽泉古村的空間形態進行了宏觀和微觀的定量分析,為建筑、街巷的改造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為繼承和發揚晉東山區城市型傳統村落獨特的空間形態,促進其旅游開發,提出有效的策略。以“城中村”為代表的被城市現代建筑包圍的空間,不應成為城市發展的局限,而應是城市所在地域文脈的延續。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并在推動城市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彧,史文正,王金平.城市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實施評估方法研究:以山西大陽泉村為例[J].中國名城,2020(9):79-86.
[2]陳丹丹.基于空間句法的古村落空間形態研究:以祁門縣渚口村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7(8):29-34.
[3]席麗莎.基于空間句法理論的聚落街巷界面研究:以京西爨底下村和薩爾茨堡老城區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3(10):17-20.
[4]王力恒.歷史文化名村風水格局研究與保護策略初探:以大陽泉歷史文化名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4(5):88-93.
[5]薛林平.大陽泉古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5-6.
[6]希利爾,斯通納,秦瀟雨.空間句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凱文·林奇紀念演講[J].城市設計,2018(2):6-21.
[7]王月濤,宋婧雯,薛濱夏,等.基于空間句法的歷史城市“孤島效應”改善策略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21(4):99-107,2,37.
作者簡介:
馬濤,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學院碩士研究究生。研究方向:建筑空間環境與城市設計。
馬靜,博士,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建筑空間環境與城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