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優化學生的學習模式,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當前的重點難題.在當前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模式也要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點做出適當的改變.本文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深度學習概述,闡述深度學習對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討深度學習在課堂中的深化策略,希望能對相關研究做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1 初中數學課堂深度學習概述
初中數學課堂活動中的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充分滲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結合教學內容制定更深層次的教學環節.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多種教學手段,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活動氛圍.在此基礎上,在數學課堂中創設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探討性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習能力[1].
2 深度學習對初中數學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深度學習教育理念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學也迎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層面主要體現在教學發展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提升課堂效率的方法,調整教學模式,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點進行深入教學研究,從而達到開展深度學習的最終目的.
挑戰層面集中于教學改革上.深度學習的實施也為初中教學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不但要求教師要掌握實時創新課堂的理念,還要保證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以深度學習核心理念為主要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模式,最終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積極性.
3 深度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深化策略
3.1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深度學習教育背景下,有效的溝通互動是順利開展數學課堂的前提.課堂互動由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兩部分組成.
針對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及課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在課堂中尚未掌握的知識點.另外,教師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會發現學生對于課堂的建議,這也有助于教師及時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整改教學環節.而課題探討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知識水平處于同等層次,所以在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時可以更容易理解對方的思維,共同提高學習質量,最終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2].
教師在開展深度學習模式時,首先要完善教學總結評價方式.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總結,更應該重視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評價總結.如果在教師進行教學時,學生對于教學模式提不起興趣,那就需要教師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只有教師自身擁有不斷創新教學環節的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深度教學目標[3].
3.2 在數學課堂活動中開展深度教學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能夠進行主動思考是開展深層教學的重要前提.因為學生在自主學習數學知識時,總是由某個問題展開思考的,而且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的時候,能使思維有更深層次的擴展,邏輯思維能力也會隨之增加.對此,在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活動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經驗以及認知程度來制定活動內容,不斷創新一些具有深層次并且包含啟發性的數學活動問題.
例如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多樣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查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圖形圖片,并且展示在多媒體上,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感,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最終在學生喜歡的數學活動當中滲透深度學習理念[4].
3.3 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大膽提問是深度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在教學中先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繼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而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營造一種開放、合作的學習氛圍,要求學生向同學或教師提出他們在課堂上不理解的知識點,并且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帶著批判性的目光.
例如 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教師首先要對本班學生學習認知程度有一定的掌握,部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在教學引導階段要有足夠的耐心.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進行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三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從而充分吸引學生興趣,然后拋出問題“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嗎?”拋出問題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基于數學學科的特殊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能夠更加高效地發散學生思維.小組內不同學生對于同一問題的切入點可能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互相探討過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針對理解較慢的學生,教師要提前準備好不同三角形的卡片讓學生進行測量,繼而得出結論“雖然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但并不是所有三角形內角和都是90°+45°+45°”.
一方面,教師在應對學生的提問時應采取積極、熱情和嚴肅的態度,結合教材內容嚴謹認真地考慮學生的提問,在學生提出優秀的問題時及時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得到肯定的喜悅,增強提問的意識以及積極性,最終達到開展深度學習的目的[3].
另一方面,雖然主動探究式學習模式是學生提升成績的主要手段,但是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教師特別重視:一是在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掌握學生與同伴間的合作溝通能力以及資源合理利用;二是在條件合理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更多地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機會,適當地擴大學生探究的空間和時間;三是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生進行“探索”和自身給予“示范”之間的區別;四是教師要格外注意在探索活動中成績不理想,表現不突出的學生,并且“對癥下藥”尋找他們問題的根源,然后積極尋找對策引導其重新樹立自信心[5].
3.4 在教學中設計情境教學模式
在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對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設情境教學模式,以“數學來自生活”的核心理念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將數學能力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例如 在“有理數的加減法”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用溫度計測量室內溫度,得知室內溫度為19℃,而由于冬天較冷的原因測量得出室外溫度為-3℃,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正數和一個負數.那么我們若是想知道室內外的溫度差應該怎么做呢?這時學生就會因為教師所設立的情境產生興趣,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探究.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都能接觸這一情境到,所以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輔相成,擺脫了學生對于數學課堂乏味、無趣的印象.
3.5 借助信息技術創新課堂環節
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數學課堂更感興趣,會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加主動.因此,為了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激發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興趣,教學中應逐步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的知識會越來越廣泛,思維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會更容易理解數學課堂中的內容,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會更加牢固.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增強多媒體的使用頻率,借助多媒體將復雜的知識點轉化為更容易理解的具體內容,解決長期以來教師口述難以講清的情況,讓數學課程不再枯燥.
另外,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聊天軟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把不理解的數學知識整理好發到郵箱或者微信里,也可以建立班級群,讓學生們共同思考,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最后,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合理的前置性教學方案.比如,每節課前,教師可以拍攝一段微視頻,拍攝內容可以是課堂上即將講解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往教學中難點的詳細講解,并將視頻上傳到QQ或聊天群,然后讓學生自己下載進行課前預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前置性學習方式,還能讓學生擁有提前預習的學習意識.學生在上課時也可以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6 利用教材完善課堂教學內容
在深度學習教育理念背景下,數學教師要重新認識教材的價值,并利用教材內容完善課堂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養成.
例如 在蘇教版七年級下冊“同底數冪的乘法”課堂教學中,這一章節的內容是在“有理數的乘方”和“整式的加減運算”之后編排的,教師要明確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編排的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素質教育要求,進行本章節知識的教學.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教師還可通過對以前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與新知識有機結合,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
3.7 通過問題設計引發學生開展深入探索
在數學課堂中,為了達到深度教學的效果,教師就必須設置一系列相關數學問題,引發學生不斷深入探索,而這也是促使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主要原動力.在課堂中,通過教師設計的相關教學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強化自身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間接提升其學習能力.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探究性討論問題,讓學生在不同類型問題的引導下開展思索與分析,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積極性以及探索欲望.最終在問題的引導下,促使學生形成發現問題并積極自主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由此達到開展深度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 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內容時,為了能夠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有效凸顯出來,教師可以在學習之前通過二元一次方程組為學生設計相關問題:一根毛線的長度為40cm,那么將毛線的首尾相連接,變成一個正方形,那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這時學生就會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在這一問題解決后,數學教師可以進行二次提問:那假如再用這根毛線圍成了一根長方形,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為多少呢?通過這一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學生討論過后有效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公式.通過這一教學手段,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對于這一教學內容的深刻印象,達到教學效果最大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師應該重新創設貼合初中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內容,逐漸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根本上解決學生實際學習問題.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開展獨立探究和深入思索,啟發學生把掌握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以此達到對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最終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敏.基于學生經驗的初中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課例研究[J].新智慧,2021(16):81-82.
[2]張黎.深度學習,讓“教”與“學”真正發生——淺析在初中數學課堂實現深度學習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0(35):60-61.
[3]李娜.深度學習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提出教學實踐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21.
[4]潘婷婷.淺析促進初中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提升策略[J].知識文庫,2022(03):133-135.
[5]梁建玲.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培養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