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擁
【摘要】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進一步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主張注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生成過程,讓學生在學科活動參與中積累經驗、鍛煉思維.正是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提出以及推廣備受重視,將其運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數學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本文首先概述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與特征,又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重點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
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書本中包含的學科基礎知識,正確地解答習題,還要求教師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能力、道德品質,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近20年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想要實現這一育人目標,憑借教師的理論講授是遠遠不夠的[1].雖然,近年來教育改革有所成效,大多數教師開始嘗試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但由于受到中高考壓力的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度不高,合作方式單一化,合作學習只是在新授課中能夠見到,教師對合作學習指導不當,導致學生的合作學習形式化嚴重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需要一線教師探索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方案,讓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巧妙地融合于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促進“教”與“學”效果的提升.
1 小組合作學習概述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以團隊為主要形式所開展的學習活動.與傳統的學生獨自學習不同,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師生、生生交流基礎上,教師根據不同課型設計的合作教學環節,教學評價以小組為單位,能夠起到鼓勵學生學習、調整學習氛圍、強化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
小組合作學習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其一,目標原則.基于小組合作學習下設計的課程教學活動,需要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促進教學目標達成,如必備的學科知識目標、關鍵能力培養目標等等.
其二,互動原則.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即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要為學生提供適宜交流的環境以及有利的交流平臺.
其三,以生為本原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小組建立的主體,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實現課堂教學模式從“權威講解”到“探究學習”的過渡.
其四,評價原則.認識到評價是促進良性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評價中應意識到組內成績是全員努力的結果,并非一人之力,應根據小組成員在課堂中的表現、收獲到的成果為依據進行綜合評價,以小組合作競爭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2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2.1 準備階段——小組組織與任務布置
2.1.1 小組組織
在社會依賴理論中表明,積極依賴可以產生促進性互動,帶來積極的結果,相反則會帶來消極的結果[3].合理的分組是促進性互動發生的前提,也是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實施的重要條件,教師應重視分組問題,盡可能地發揮出組內、組間的積極依賴、促進互動作用.目前,大多數教師采取按座位分組的方式,雖然可以節省一定的分組時間,但是卻存在較為嚴重的隨意性與不科學性,不利于后續的高質量合作學習,為了激發合作學習成員的促進性互動,需要教師在合作學習小組建立中考慮到學習者的性格特征、思維結構、學習水平、家庭教育情況等諸多因素,堅持異質分組原則,并保證組間整體的認知水平大致相同,組內成員可以在合作學習中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其次,搭建的合作學習小組需要做到責任到人,在保證每一名學習成員都能夠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的同時,還要做到合理地分配組內角色,如組長、匯報員、數據記錄員、監督員等,采取輪流擔任的制度,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中獲得各樣的體驗,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鍛煉.例如,在擔任組長的時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組織與協調能力,形成集體榮譽感,在數據記錄員的職位上,可以鍛煉學生的數據記錄以及整理能力.
2.1.2 任務布置
維果茨基認為,學習是建立在現實生活實踐以及生活經驗基礎上的,學習的本質就是在不同情境中完成社會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合作學習任務的布置中應聯系生活,從生活中選擇學習內容,創設生活化或社會化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產生親切感[4].其次,在合作學習任務布置中,應把握好難易度,避免因為任務難度過高或過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教學為例,在此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三條邊、三個角之間的對應關系,學會利用三條邊、三個角判斷三角形全等,教師可以讓合作學習小組分別研究一個邊、一個角、兩個邊、兩個角等情況,指導學生通過畫圖、實驗以及反向證明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又如,在“勾股定理應用”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螞蟻怎樣走最近?”的合作學習任務,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2.2 實施階段——合作討論與教授技能
2.2.1 提出問題
在以往的合作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處于盲目地學習狀態,雖然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總體的學習任務,但是大部分學生并不明確合作學習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什么,從而導致合作學習效果差.對此,需要教師在合作學習的實施環節中通過提問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討論的話題,在問題討論中思考運用哪些知識點,如何運用已知推導得出所求答案,小組成員達成共識,讓合作學習明確且具體.
例如 以“一元二次方程”部分的教學為例,要求學生在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之后,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較為復雜的應用題,為了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欲望,教師可以提出如下的問題:(1)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有哪些?想要解決問題,還需要使用哪些條件?(2)它屬于我們學習過的哪一類問題?
(3)若這類題你曾經做過,回想一下當時你是使用什么方法解決的?(4)如這類題你沒有做過,你能和同伴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嗎?(5)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若是通過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解答問題,需要找出等量關系,你找到了嗎?(6)請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說一說你解答方程的過程是否規范?(7)你們和老師的答案是相同的嗎?請重新審視你們的解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了多個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先閱讀分析問題,在經過小組討論、歸納總結中,明確合作學習的方向,在逐個問題的引導下,鍛煉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
2.2.2 教授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教授合作技能,促使學生掌握有效合作學習的方法,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分享學習成果、處理分歧意見,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在合作學習技能的講解中,首先帶領學生通讀一遍題目信息,從中梳理出關鍵信息,使學生保持清晰的、理性的思維,再組織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比較問題,學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類似的問題,從比較分析中明確數學問題之間存在的聯系,最后分解問題,能夠在教師的引導或者同伴的幫助下完成后續的學習任務,并在合作學習成員的相互影響下,總結出一套系統的解題方法,強化學習能力.
例如 以“弧長及扇形面積”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從已知的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入手,思考弧長是如何計算的?在問題的討論中小組成員會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例如:“圓的周長公式和弧長計算有什么關系?”“我們可以將周長看成是多少度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如何表示1°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能夠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得出扇形的面積公式”“弧長及扇形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二者之間的區別在哪里?”由此,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提問、回答,在互動學習中解決疑惑,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認識到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理解、傾聽、交流、質疑、歸納等多種合作技能.
2.3 評價階段——多元評價與全面發展
2.3.1 多元評價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公平、客觀且科學的評價是極其必要的,有效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信心,促使學生對下一次的合作學習產生期待,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樂趣,收獲成就感[5].但是,我們發現在目前的絕大多數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為了方便、節省時間,而普遍采取簡單的評價方式,評價語言也極為簡潔,只是對集體學習效果做出了簡單的評價,卻忽視了個人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從而影響了評價的教學功能發揮.對此,需要教師摒棄單一教學方式,嘗試實施多元主體評價模式,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自我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同時肩負起評價與被評價的雙城角色,真正地將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引領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合作學習轉向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合作學習,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多元評價中提升學習興趣、學會自我反思與完善.
在多元評價中為了讓學生做到公平、客觀的評價,提升評價的針對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參與合作學習的情感與態度”“獲得和提供信息的技能”“請求幫助和支持的技能”“引導和阻止的技能”“自控與協調的技能”“異議與概括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從高到低依次為5分、4分、3分、2分、1分,促使學生在多元主體評價中全方位地認識自我.
2.3.2 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以促進學生的長久發展為出發點,以推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不僅關注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還要關注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各項表現,如將“自主”“合作”“傾聽”“回應”“展示”等納入評價體系之中,根據每一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打分,通過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學生的成長,將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身上,可以促進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弱項或者是不足之處,能夠在今后的合作學習中著重地發現弱項,這樣既可以保障教學評價內容的全面性,也進一步地促進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對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3 結語
總之,數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學好數學是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有效工具,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更為積極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合作互動中產生學習興趣、拓展數學思維、鍛煉合作能力,因此需要教師積極地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策略,發揮出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整體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任虹玲.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參謀,2019(04):163.
[2]姜有燁.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23):98-99+102.
[3]許文倩.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233-234.
[4]卜曉娟,滿在法.初中數學教學“小組合作、當堂評測”模式構建[J].現代教育,2021(03):39-42.
[5]張志梅.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亞太教育,2022(0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