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珂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對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政策落實過程中應將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根據其基本學情設計出個性化的教學活動,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課后作業是檢驗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也能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受“雙減”政策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師應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出發,優化課后作業設計,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還能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樂趣,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創新設計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行,要求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和作業負擔,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對課后作業形式與內容的改進,培養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避免無意義的機械性任務,必須保證作業的整體質量,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發揮出作業的最大價值;第二,在設計作業時應秉持層次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不同難度和數量的任務,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能力范圍內進行練習.此外,還應以單元整體視角為切入點,從多個維度綜合規劃作業內容,以此保證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質量.
1 初中數學開展單元作業設計的必要性
數學單元作業設計需要以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為主要依據,對各個課時的內容進行調整,從單元視角出發設計各小節的任務,發揮出查缺補漏、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效果[1].數學單元作業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利于強化教師的專業素養,充分保證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首先,學生在完成單元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及時鞏固本單元的重難點知識,發現自身存在問題的地方,以便于日后與教師進行針對性溝通,在實踐中對所學內容形成全新的理解,建構知識體系,以此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其次,學生的作業成果是學習效果最直接的反饋,教師在批改單元作業時能夠了解他們的掌握情況,總結出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做出調整,進而幫助學生夯實薄弱點,強化基礎知識的應用技能,也在無形中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最后,設計單元作業能讓師生雙方共同取得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方式以及作業難度等多個方面,為自身積累了充足的教學經驗,有利于提高課后作業的實效性.
2 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路徑
2.1 認真分析數學單元教學內容
數學單元作業由教學內容、作業框架以及設計作業三個環節構成,分析單元教學內容是設計單元作業的必要前提,只有深刻掌握本單元教學內容才能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課后作業.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分析單元學情.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通常以分析課時學情為主,每學完一課就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分析,導致最終的結果不具備整體性,片面的學情分析會影響單元作業的質量.基于此,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從整體的角度系統分析班級同學的個體差異,針對薄弱項布置針對性練習,考慮到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難度上的劃分,為深度學習理念的落實奠定基礎.
例如 以方程的學習為例,初中階段學習的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貫穿整個初中階段,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教學時,要從單元的視角,注重這些方程的概念、解法、應用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為例,初中生已經對有理數和簡易方程等內容有所了解,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本單元起始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對方程單元學習進行架構,也可以對本單元的研究內容進行整體架構.本單元的研究內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具體應用這三個板塊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才能靈活應用于實際問題中,體現出知識的整體性和聯系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它解決實際問題.明確以上內容后,教師可以嘗試構建單元作業的框架,為學生制定合理的作業內容,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的教育目的.
2.2 嘗試建構數學單元作業框架
在詳細分析過單元教學內容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嘗試構建單元作業的框架[2].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掌握各個課時講述的具體內容,利用知識點的關聯性將它們整合在一起,進行整體的分析,保證單元作業內容的全面性.同時還要滲透數學思想,遵循學科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在掌握學生基本學情的前提下設計單元課時作業和跨課時作業,以此完善單元作業框架.課時作業是按照單元內某個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的任務,跨課時作業是打亂教材編排的順序,根據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完整版任務,以開放性和實踐性作業為主,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
例如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標系”為例,本單元共分為位置的確定和平面直角坐標系兩大部分,通過對臺風中心位置移動的路徑引出感悟物體位置的方法,而后借助學生熟悉的情境介紹平面直角坐標系,并將簡單的圖形應用其中,用點的運動來描述運動后圖形的位置.第一課時需要用到比例尺和地球儀,引導學生在親自操作中感受物體位置的變化,作業設計的內容可以以實踐為主,能夠準確地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第二課時重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設計作業時將圖形和坐標結合在一起,順利解決動點問題,而后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豐富資源進一步感受坐標思想,以此發展空間觀念.明確以上信息后,教師可以嘗試構建單元作業框架,將兩個課時整合在一起,注意控制作業的數量和難度,使學生增強對直角坐標系的了解和應用.
2.3 開展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
2.3.1 明確單元目標
單元作業目標的確立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單元內各個課時的聯系,是明確作業內容的必要保障.原始的初中數學作業通常以一概而論的形式呈現,即全班同學完成相同的任務,目的是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忽略了明確單元目標的重要性,也沒有重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無法發揮出作業的最大作用.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身份,根據他們的基本情況進行設計,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系統地制定課后作業,并對課時作業目標和跨課時作業目標有明顯的區分.其中課時作業更加注重反饋成果,而跨課時作業則以拓展延伸為主,強調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對單元目標有清晰的規劃,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3].
例如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4章“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為例,單元整體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正整數冪的乘、除運算性質,能用代數式和文字語言正確表達這些內容,并熟練地應用于運算中.讓他們對單項式乘(或除以)單項式、多項式乘(或除以)單項式以及多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有全面的了解.使學生會推導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知道公式的幾何意義,并利用它進行乘法運算.此外,還要注意單元作業目標的層次性,為了滿足各個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設立不同難度的作業目標,爭取讓每個人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展開練習,凸顯明確單元目標的重要性.
2.3.2 單元作業內容
數學單元作業內容應根據單元作業目標和課時的安排進行統籌分析,將教材和配套練習題結合起來,為學生呈現高質量的課后作業.單元作業內容的設計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選編習題.教師應注重知識點的具體應用,以夯實基礎位置,找到選編習題的切入點.題目的類型是多元化的,很難面面俱到地涵蓋所有題型,但可將知識點進行分類即可,把相同類型或存在某種關聯的知識點創編成習題,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第二,分析習題.教師要綜合考慮題目的難度、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學生的數學水平,還包括題目是否與知識點匹配、參考答案是否詳細、與單元作業目標是否一致等多個方面,并提前預估整體花費的時長,以此滿足雙減政策的要求;第三,組織習題.將選編和分析過的題目有計劃地重新組織,構建系統性的作業板塊,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有效地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9章“一次函數”為例,教師針對函數及一次函數的概念可精心設計以下作業:(1)小張準備將平時的零用錢儲存起來,現在已經有50元,從現在開始每個月存12元,寫出小張的存款數M與從現在開始的月份數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2)媛媛每天做5道數學課外練習題,寫出她所做題目的總數y與練習天數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這是較為簡單的習題,還應設置綜合性題目考查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下列函數中,哪些屬于一次函數,哪些屬于正比例函數?(1)面積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與這邊上的高h(cm);(2)長為8(cm)的平行四邊形周長L(cm)與寬b(cm);(3)食堂原有煤120噸,每天要用去5噸,x天后還剩下煤y噸;(4)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行駛的路程s(千米)和時間t(小時).通過單元作業的設計讓學生理解了函數的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在不同難度的任務中使全班同學都能獲得提高,并且有效減輕作業負擔,符合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
2.3.3 作業反思及評價
在設計完單元作業后,教師應全面地思考是否涵蓋了單元內所有知識點,重難點部分是否突出等問題,要善于反思,進而保證單元作業的質量[4].如果發現作業中缺少部分知識點對應的習題,應在第一時間加以補充,若是作業內容出現偏離目標的情況,要及時改進,重新選編習題.同時還要嚴格控制它們的難度,過于簡單的內容無法讓學生保持專注,過高的難度又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會對數學學科產生抵觸的情緒,不利于日后長遠的學習.
對于單元作業評價應秉持多元化的原則,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審批者,而是讓學生采用自評和互評的方式,讓每個人對自己都能有清醒的認知.此外,教師在評價時還應注意學生間的差異,不將作業結果作為點評的唯一標準,而是從他們的基礎水平、學習態度以及聽課狀態等方面入手,以激勵性點評為主,先針對表現優異的部分進行表揚,而后指出問題所在,通過批改的結果讓學生知道自身的不足,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修改,再進行二次審批,直至所有習題全都正確.在多元化的作業評價中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時也發現自身有待改進的地方,促進數學水平的提高[5].
3 結語
基于單元整體視角下初中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主要分為明確單元目標、設計單元作業內容以及作業反思和評價三個關鍵環節,以學生的基本學情為切入點,根據單元整體的重難點知識合理設計作業內容,有效減輕初中生的作業負擔,同時還能通過多元化的作業形式調動他們對數學學科的研究興趣,在實踐中提高基礎知識的應用.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單元視域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創新研究》(課題批準號:2022YB127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亞康.初中數學分層作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
[2]趙建華,張璐.初中數學多元化作業優化布置措施探究[J].中國教師,2020(S1):171.
[3]劉達,蔡莉娜.初中數學作業分類設計與實施策略[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09):59-63.
[4]王華.基于課標與學生認知特點的初中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5]雍鴻雄,李旭東,張江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研究[J].新課程.2022(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