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人才考核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近年來素質教育提倡追求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后,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實踐能力是檢驗人才的重要標準,二者相結合能夠體現一個初中學生是否具備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前景,因此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學階段,培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以初中物理為視角淺析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初中物理教學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在教學當中理論作為實踐的總結,能夠從概念出發用物理化語言為學生解讀復雜現象;而實踐作為理論的驗證,能夠從直觀視角詮釋物理概念,二者相輔相成構成了物理知識結構.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教師需要從理論出發,結合實踐以多元視角解讀知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和創新實踐素養得到發展.但是,就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來看,教學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
1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模式單一
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離不開多元的知識解讀,但是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是習慣采用“照本宣科”的理論式灌輸,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保證教師無死角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當知識解讀的路徑變得單一后,教學會失去趣味性,也沒有足夠的思考空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對物理知識產生屬于自身的個性化想法,會長期局限于教師所教的知識體系當中,難以衍生出新的想法和思維意識,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物理思維的發展,阻礙了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塑造.
1.2 學生學習地位被動
學生學習地位被動的狀況是傳統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地位不平等.就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來說,大部分的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都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基本上主導了課堂45分鐘的時間,學生很少有機會表達個人的意見和學習想法.在這種教學實情下,學生習慣了接受教師“加工后”的知識,容易形成“惰性思維”,對傳授的各類知識缺少個人理解.如果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少會跳出教師教學的知識結構進行創新,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師的思維解決問題,在這種學生主動性不強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的思維難以得到成長,教師也不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收取有效的教學反饋,致使教學模式一步步脫離學生學習習慣和認知實情,阻礙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素養提升.
1.3 教學缺乏實踐環節
想要提升學生的物理創新實踐能力,那么實踐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物理作為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適當的實踐練習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夠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教會學生知識運用的方法,但是在傳統教學當中,大部分的教師都忽略了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實驗演示的知識當中,教師都運用“口頭”語言表述代替,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不明晰,且缺乏實踐操作過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思維難以延伸,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且缺乏探索過程,會使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大幅下降,不利于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習慣,當學生失去了思維積極性,那么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自然無從談起.
2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2.1 結合實驗探索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實驗作為理論的支持依據,通過實驗來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記憶再好不過.在物理實驗進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直觀的物理實驗觀察知識得來的過程,還能夠通過動手操作積累經驗,養成嚴謹科學的學科態度,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就需要通過多元化的實驗設計,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通過搭建多元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角度積累知識,深入了解物理知識本源,發現個人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學會知識運用的方法,以此來推動學生的能力成長和思維進步.
首先,教師要重視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情境設計.情境設計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感受,加之初中物理大部分的知識源自于生活當中,教師如果能夠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創造知識傳輸的環境,那么就能夠有效地降低理解難度,拉近物理知識和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更加容易汲取到知識的重點,加速學生內化過程.
例如 在學習關于“浮力產生條件”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當中常用的器材進行實驗,像塑料瓶、易拉罐、乒乓球等,運用簡單的實驗器材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過程,讓學生的思維能夠主導知識的驗證過程,鼓勵學生通過個人想法解決生活化問題,這樣學生能夠擺脫教師的束縛,發揮個人的思維和想法,有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質發展.
其次,教師要善用趣味性的物理實驗.因為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興趣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引導作用,是學生積極性和動力的源泉,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意味著其積極性的上升,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當在實驗過程中多添加趣味化的元素,可以指導學生自制一些實驗探究器材,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戶外的數據收集、分析,對教材中的物理現象進行生活化運用等,將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行具象化轉化,以此來提升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激發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速度.
最后,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展示實驗的機會.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一些課題化的自主實驗來讓學生之間形成競賽,而后讓小組輪流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當學生化身成課堂活動的參與者、主導者,學生間的想法能夠進行碰撞,思維會得以交流,能夠促進學生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形成更加全面的物理認知,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2.2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因為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主導的課堂中學生的壓力較大,個性化思維和創新意識很難得到發揮,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環境的創造,要給予學生開放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探究知識本質,并且學會知識運用的方法.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學習的路徑來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體系,將新舊知識進行串聯,讓學生能夠在討論交流當中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進而促進實踐能力、探索能力的強化.
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激發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組間能力構成差異來分別發揮個人的優勢,通過物理教材當中一些單人難以完成的實驗來拉近小組間學生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不斷交流來激發出彼此的創新實踐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實驗來一次次驗證物理規律的正確性,以此來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在傳統的驗證試驗當中,學生通過按部就班的實驗來驗證物理規律的正確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僅僅作為實驗的操作者進行“流程化”體驗,在其中沒有任何表達自主想法的機會,遇到問題也只能夠求助于教師,個性化思維和創意意識很難得到激發.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驗,來幫助學生改變這一困境.
例如 在學習“摩擦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實驗的基本方法告訴學生,但是影響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實驗的場景,可以由學生自行決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性實驗,通過集思廣益來解決實驗當中遇到的問題.在這種探究活動中,學生的實驗很難一針見血地解決問題,需要學生合作、設計、改進實驗來一步一步達到目的,而隨著實驗的深入,學生能夠逐步地將所學到的知識全部引用到探究活動中.這種探究性自主實驗會隨著學生知識儲備的增加、探究經驗的積累,最終形成一種獨特的學科思維和想法,自主思維的提升意味著學生的探索能力變強,教師也可以適當放權,在后續的教學當中鼓勵學生主導課堂,以小組探究為主要形式進行探究實驗.這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思維和創新意識能夠得到發揮,并體會到創新探究的成就感,學習自信心能夠得到強化,對學生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2.3 重視課外拓展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課外拓展學習是學生在課后進行二次學習的自主學習,它可以讓學生脫離教師進行自我能力鞏固,解決課堂當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在課外拓展學習當中,學生有著高度的自主權,能夠以自身的思維為主導,學習自身感興趣的知識內容,教師如果能夠在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當中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那么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課外拓展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探究的主體,在教師的任務驅動下需要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一系列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能力能夠得到盡情的發揮,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不重視課外拓展學習的習慣,對課外拓展學習進行重點設計.
例如 教師可以開展課外物理小實驗,因為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受到課時的影響以及課堂場地的限制,很多實驗操作無法在課堂當中進行.另外,還有一些物理結論可以用多種實驗方法進行驗證,課堂上教師能夠展示的方法有限.物理學科的這種特性,其實就給予了教師開展課外拓展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把這些實驗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生活化方法去驗證物理教材當中的一些結論.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記錄實驗過程、實驗數據、實驗結果,在課堂上收集學生的這些實驗記錄,集中進行處理展示,而后通過學生的拓展實驗來分析物理知識,這樣能夠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同時,學生在自主設計實驗進行課后拓展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擺脫了課堂和教師的限制,其思維能夠更加活躍,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可能促使學生創新出一些新型的實驗方法,這對學生物理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以學生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就是指學生以課外發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比如“彈簧測力計測力的時候,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測量結果不一樣?”很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集中進行探究,對知識進行遷移和重組,在二次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產生新的學習體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實踐探索能力.同時,課題研究需要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串聯,也許當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但是在后續的學習中找到了解決辦法,就可以將新舊知識連接產生新的解決路徑,優化學生知識結構.通過這種課外拓展學習,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物理學習過程,加強學生創新探索積極性,讓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得到明顯的發展和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運用自主思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雪霞.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8),2020(81):94-96.
[2]朱群生.關于初中物理實驗探究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