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芬



【摘 要】 浙江省象山縣培智學校秉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尊嚴地生活”的辦學理念,努力辦黨和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在“文化育人、活動樹人、實踐立人”的發展戰略引領下,學校立足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與多元需求,通過重塑向尚環境、開發多彩課程、深化家校社協同等舉措,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 培智學校;立德樹人;育人方式
【中圖分類號】 G764
浙江省象山縣培智學校創辦于2011年9月。作為縣域內唯一一所公辦特殊教育學校,學校秉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尊嚴地生活”的辦學理念,努力辦黨和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在“文化育人、活動樹人、實踐立人”的發展戰略引領下,立足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與多元需求,積極探索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育人方式方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重塑向尚環境,強化育人功能
杜威說過:“要想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變了,他也就自然改變了。”校園環境是育人的隱性課堂,對陶冶師生情操、美化心靈、啟迪智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設計以“象”為原型的吉祥物,取名“向向”和“尚尚”,寓意向上尚善。“向向”和“尚尚”瑯瑯上口,極具象山地方特色,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吉祥物參與校園大型活動,如運動會上,她是領隊;每月一次的向尚少年評比,她給學生頒獎;開學第一課,她寄語同學們,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和明星。
學校將吉祥物形象全方位融入校園環境建設,如校園里有各式各樣的“向尚”育人墻,“你多試幾次一定可以的”“你的笑容真燦爛”“你真是阿姨的小幫手”等個性化的表揚語迎面而來,時刻給學生帶去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各班教室里的“向尚”育人墻張貼了本班表揚語,并用圖示的方法提醒學生在不同場合該怎么做,更好地規范學生行為,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率,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學校還有“向尚”果園、“向尚”菜園。“向尚”果園里栽種了極具象山特色的“紅美人”“象山青”及枇杷、桑葚等15種果樹。“向尚”菜園種植了時令有機蔬菜,一律包干到班,人人有任務。豐收后將水果、蔬菜拿到附近菜場售賣,既培養了學生的種植技能,也讓他們體驗豐收的喜悅。“向尚”舞臺深受同學們喜歡。每周升旗儀式后師生表演向尚情景劇,展示傳統美德和當代文明規范等。如尊老愛幼、光盤行動等情景劇,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其中的道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向尚”舞臺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品牌項目。
二、開發多彩課程,豐富育人載體
課程是育人的關鍵載體,學校課程體系的構建,始終以育人為核心,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根據“樹立自信,學會自理,特長+技能”的培養目標,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校本課程個性化開發”,著力建設“向尚課程”(見表1)。
像“向尚”自理課程,每個學期初,學校組織各班評估學生現有生活能力,明確每班每月一項生活自理技能學習目標。采用“以生活為核心的單元主題教育模式”,把生活適應課、勞動技能課作為核心課程,在其他學科中融入生活自理和勞動技能教學,并在學校一日常規和例行活動中進行強化。月末將學生習得的生活自理技能拍成視頻,交由學校考核小組考核,強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管理。學校制訂了《勞動能力成長冊》,分為自理小達人、家事好幫手、學校小管家、自立小公民4個板塊,分別涉及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簡單生產勞動等內容。這些目標通過“班級每月一項技能考核”來完成,使學生較好掌握未來生活必備的勞動技能和生活技能,成為“會自理”的“向尚”少年。
像民俗實踐課程,民俗文化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象山擁有豐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如以“魚拓”“竹根雕”為特色的手工文化,以“象山開漁節”“石浦元宵節”為代表的節日文化。學校將民俗文化融入活動課程,構建“課堂教育+創設情境+實踐感悟”的基本框架,讓學生在每周一次的社區實踐課中,學習了解家鄉的民俗文化,培養他們對家鄉的自豪感,做家鄉文化的傳承人。
像游戲化康復課程,為特殊學生提供康復服務是學校的基礎性工作。學校以凱伯的知覺-動作發展理論為依據,以兒童粗大動作發展階段的幾個關鍵期為主線,參考知覺-動作評量表(特教版),逐項設計集趣味性與功能性于一體的游戲化康復課程。學校在校園空地上設置了“知動小迷宮”“知動小池塘”等課余活動區角,開展跳房子、開合跳、蹲走等活動項目。除了利用每天大課間40分鐘進行密集性訓練外,課余時間讓學生自主在區角內進行游戲活動。學校還將菜園打造成花園式“知動基地”,圍繞學生感知運動訓練重點,設置小道、溝渠、秋千、獨木橋等,讓學生在體驗勞動快樂的同時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有效促進他們身心康復。
三、深化家校社協同,凝聚育人合力
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長和社會多方參與。學校制訂了《勞動能力成長冊之家庭篇》,設計了以家務勞動為核心的新型家庭作業。班主任每周下發周末家庭勞動任務卡,提請家長督促指導,并將勞動過程拍成視頻發給老師,由老師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同時,學校組織開展家庭勞動教育系列活動,評選“向尚”勞動家庭,讓家長們互相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有效發揮全員育人的能動作用。學校95%的學生都是住宿的,我們認識到寄宿制學校具有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習得生活技能、行為規范的優勢。因此,我們讓保育員成為學生的生活導師,每學期訓練每個學生掌握2—3項生活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舉止。保育員將學生每個月的表現拍成視頻,提交學校考核小組考核。考核結果與保育員保育水平鑒定、工作績效掛鉤。這樣既減少了保育員過分包辦的情況,也實現了每個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廣泛的成長性支持環境,學校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搭建社區志愿者平臺,為學生提供日常支持。去菜場買菜時,有商戶指導特殊兒童挑選和購買;乘坐公交車時,有志愿者提醒他們上下車……區域內的居民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象山縣培智學校教職員工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將積極探索新時代實踐育人新領域新賽道,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縣培智學校,31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