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當前藝術類中職英語口語教學存在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過少、英語口語教學內容與專業結合不夠緊密、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過于單一等問題,提出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的對策:成立學習小組提高學生詞匯量,切合學生專業編寫校本教學用書,采取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及奏樂演唱法等多樣化教學方法,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
【關鍵詞】藝術中職 英語口語 中職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1-0130-04
藝術是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為了促進文化交流,廣西藝術類中職學校的學生經常到新加坡、阿爾及利亞、不丹、印度、澳大利亞、法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展示美麗中國,講述精彩廣西。同時,南寧市也每年都舉辦廣西—東盟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如2020年首屆廣西文化藝術周在南寧舉行;2021年東盟文化藝術節、東盟青少年藝術嘉年華在南寧舉行。在這些活動中,廣西藝術類中職生是文化藝術交流的主力軍,參加演出后不可避免要跟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接受外國記者的采訪,甚至向他們介紹我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節目。目前,英語仍然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學生在與外國友人交流時,大多數情況下要使用英語,因此以口語交際為教學目的的英語教學在藝術類中職學校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讓專業訓練繁重的藝術類中職生在有限時間里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當前藝術類中職英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藝術中職學校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少
近年來,職業教育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藝術類中職學校也不例外,但多數藝術類中職學校招生時都重專業考核輕文化考查,導致招進來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特別是英語水平很低,直接表現就是詞匯量少。特別是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專業,比如戲曲、雜技、民族舞蹈等,招生對象是小學畢業生,這些學生中的一部分來自廣西偏遠山區,這些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不足,英語課開得少,導致學生英語詞匯量少、底子薄、發音不標準。加上長期以來,藝術類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一直采取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詞匯教學一直采取簡單機械的記憶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懶惰”的學習方式,沒有興趣主動學習英語詞匯,更別提達到《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中詞匯部分規定的最低詞匯量要求。
(二)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結合不夠緊密
傳統的中職英語口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都難以滿足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發展要求,特別是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結合不夠緊密。《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明確,中職英語總體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其中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都是關于社會服務、環境保護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和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專業基本沒有直接聯系。職業模塊雖然包括求職、職場禮儀、服務安全等內容,但是跟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的專業關系不大,雖然學生畢業時候能用到一些,但是這些內容對藝術類、中職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離他們還有點“遠”。而口語教學方面的內容主要是自我介紹、個人興趣愛好、簡單的方向指示、簡單的商品詢問和交易、點餐、醫療預約等,缺乏與藝術專業相關的交際情景,要想讓藝術類中職生達到向外國友人介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節目的水平,這些教學內容無疑是實現不了的。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藝術類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特別是口語教學,職教特點不夠突出,存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情況,大多數教師上課照本宣科,借助PPT或板書依照教材的思路講授知識點,播放配套音頻文件并要求學生誦讀。對學生“說”方面能力的培養,基本都是教師帶著學生讀,不管學生能不能實踐、懂不懂運用,只要求學生依樣畫葫蘆地進行相似的對話練習或問答練習,對那些連對話練習都完成不了的學生則降低要求,學生能跟讀完整就算完成任務,課后也沒有給學生布置與英語口語有關的作業或練習。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很難參與到語言交際活動中。教學評價方面,多數藝術類中職學校沒有單獨對英語口語教學進行考核評價,通常將之與閱讀、語法、寫作等知識點一起進行考核,而且采取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居多,英語口語所占的比重較小,甚至有些藝術類中職學校根本沒有對英語口語教學進行考核評價。對英語口語教學進行評價的學校往往也只看重期末考試,不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這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困惑,阻礙了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上進一步發揮積極性、主動性。
二、改善藝術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成立學習小組,提高學生詞匯量
針對學生詞匯量少的問題,英語教師可以在學生入學后第一次課上利用“不背單詞”App對學生進行詞匯量測試,根據測試成績指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遵循“強帶弱”的原則,五人為一組,然后分三個階段進行詞匯學習。
第一階段先利用“不背單詞”App強化義務教育階段應掌握的單詞。利用“不背單詞”App設置每天學習的單詞量,并教會學生掌握“艾賓浩斯七步記憶法”,對所學的單詞及時進行復習鞏固,學習小組組長每天檢查本組成員打卡情況。每周在班級開展一次單詞背誦比賽,每周比賽的內容盡可能變化多樣,比如單詞聽寫、根據語境猜詞義、“你畫我猜”游戲、“方格填詞”游戲等,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參加比賽,通過比賽再次鞏固記憶,在比賽中提高學習英語單詞的自信心,繼續堅持學習。
第二階段選擇適合中職生的英文歌曲進行教學。聽英文歌曲、學唱英文歌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觸英語。如Try to Remember、You are My Sunshine、Lemon Tree等,都是非常適合中職生學習的英文歌曲。這些英文歌曲中有很多學生需要掌握的詞匯,教師可以根據歌詞進行詞匯的講解。教師講解詞匯后,再讓學生學唱,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而且英文歌曲中通常有很多單詞是重復的,通過反復歌唱,學生就能牢牢的記住重復的單詞,并且記憶深刻。比如歌曲Lemon Tree中“I wonder how,I wonder why”,“wonder”反復出現,加上教師之前已經重點講解過,學生很難再忘記。這些英文歌曲大多節奏歡快,充滿了積極的能量,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在閑暇時間都忍不住哼唱,這樣一來,學生相當于無意識中對英語單詞又進行了一次記憶。
經過前兩個階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單詞,增加了詞匯量,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這時候進行第三階段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第三階段主要是針對校本讀本的英語詞匯進行學習和記憶。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常接觸的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詞匯入手。以雜技專業為例,英語教師先將平時與雜技專業學生生活學習訓練相關的英語詞匯的圖文形式用PPT展示出來,如雜技訓練場、訓練時使用的道具,以及雜技專業相關的術語等;其次,請專業教師配合教學,在訓練場板塊分區以及道具旁邊都貼上中英文的牌子,讓學生平時訓練時都能看到這些英語詞匯,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讓學習小組組長協助教師定期檢查學生掌握詞匯的情況。
以上三個階段可以讓學生在專業訓練繁重的有限時間里提高詞匯量,為英語口語學習打下基礎。
(二)切合學生專業,編寫校本教學用書
由于傳統的中職英語教材涉及的內容與藝術專業關系不大,使得英語口語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結合不夠緊密。藝術類中職學校可以結合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寫校本教學用書,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情景中進行英語口語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廣西藝術學校為例,校本教學用書可以分為對話和短文兩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Warming up、Reading and Vocabulary、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 and Answer)、Key Sentences和Discuss and Share五個步驟,對話部分包括觀看壯劇、觀看彩調劇、逛畫展、聽劉三姐主題歌曲、觀看民族舞蹈、觀看雜技表演、主持節目等相關場景,短文部分包括壯錦、銅鼓、京劇、“壯族三月三”活動、傳統民間舞蹈、中國雜技、中國傳統山水畫等相關主題,所有話題都與廣西藝術學校學生專業學習、參加的各種藝術活動比賽和表演等緊密相關。考慮到大部分中職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詞匯量少,與專業相關的詞匯量更少等問題,校本教學用書編寫應重點涉及專業相關的英語術語,比如藝術家、劇場、演出、服裝、燈光效果、音響、節奏、節拍、雜技表演、壯錦以及各種劇種等,每篇課文都要有詞匯的重點講解,同時附上相關的圖片,整本教學用書后面還應有詞匯匯總,以方便學生翻閱查詢。教師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也不能局限于普通教室,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地把英語口語教學課堂放到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授課,比如專業訓練教室、劇場、畫展、播音室等不同場景。
(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藝術類中職學校英語教師應該明確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不是升學,而是為了讓學生在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時能與外國友人進行基礎的溝通交流。因此,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奏樂演唱法等)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可以在一節課中使用一種教學方法,也可以幾種方法相結合,使英語口語教學更有趣味性,以提高學生練習口語的積極性。
1.情境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結合
情境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結合,即教師在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教學情境前提下,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角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進一步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設定具體情境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角色化教學,如給舞蹈專業學生講授校本教學用書第五課Dance Show,內容如下:
Betty:What do you think of tonights dance show?
Sam:Great,very beautiful dance.But whats that pole?
Betty:We call that Bian Dan.Its a kind of tool that Zhuang people use for farming.
Sam:Oh,I see,they wore beautiful Zhuang costumes.What are they beating?
Betty:Zhuang people use Bian Dan to beat rice,thats what they did in the ancient times.The dancers are following the rhythm to beat,moving around like they are working.
Sam:Its full of strength.Whats the point of this dance?
Betty:In order to relieve from hard works of farming,and to show their love to the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Sam:So this is where its charm lies.
這篇課文是一組觀看竹竿舞的表演節目后,對舞蹈表演相關內容進行討論的對話。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到熟悉的場景,觀看自己表演的竹竿舞節目,然后分為兩大組,以問答形式或按角色輪流進行跟讀。熟讀以后,學生以問答形式進行兩兩自由朗讀,通過多次變換角色,在教師創建的情境下自由交流。接著,教師重點講解詞匯和句式,讓學生掌握“In order to...”“Whats the point of...”“this is where its charm lies.”等重點句式,在此基礎上設計相似的情境,讓學生用角色扮演法練習這節課的內容。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再觀看另一個舞蹈表演視頻或者現場表演一段舞蹈,之后,學習小組先討論怎樣設計相似的對話,然后派代表兩兩進行表演,介紹剛才觀看或者表演的舞蹈,最后教師進行點評。這一節課通過情境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情境下獨立思考,學生既要充分運用課文所學到的詞匯和重點句式并遷移到新的對話,又要根據對話扮演的角色運用所學的語言技能,既達到學習課文既定知識的目的,又擴展了知識范圍,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
2.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給雜技專業學生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時,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學生平時訓練雜技技巧的照片和視頻進行模擬講解,讓學生掌握與雜技相關的重點詞匯和句式。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兩人為一組,其中一人負責表演,另一人負責用英語介紹。學生帶著任務查閱相關資料,組織好三到五句的英文介紹,接著把英語課堂移到訓練場分組進行介紹。比如介紹空中綢緞的小組,一名學生表演,另一名學生進行講解:“This is a silk in the air.It needs two pieces and each of pieces is very long.We need a lot of core strength to show our skills on the silk....”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要求教師布置的任務必須與學生的專業息息相關,讓學生帶著任務、帶著專業自豪感去組織英語對話。在這樣的任務驅動教學中,直觀的實物、學生的表演等都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使學生在真實的、豐富多彩的交際情景中進行英語學習,增強了學生主動開口用英語交流的內驅力,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3.奏樂演唱法
演唱法可以在藝術類中職學校任何一個專業的英語口語教學中使用,校本教學用書中短文部分的內容都與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的專業相關。英語口語是語言輸出,想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就必須在輸出之前有一定的語言輸入。因此,校本教學用書中的短文部分都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只有大量背誦與專業相關的英文表達,學生面對外國友人時才能比較輕松地介紹自己的藝術專業及文化特色。但是,背誦對藝術類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藝術類中職學校的優勢,讓學生在熟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打節拍或者即興演奏的方式邊奏樂邊唱出來。比如在給學生講授校本教學用書短文部分第四課“Folk Song Fairs”時,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配上廣西著名歌唱家黃春燕老師演唱的《趕歌圩》的旋律,打著節拍把它唱出來,特別是旋律的高潮部分正好對應短文中的這句話:people will dress on their national costumes and take part in the folk song fairs,they sing together to pray for good weather and harvest。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旋律重復pray for good weather and harvest這個短語,既符合歌曲在高潮中重復表達情感的需要,又能讓學生更容易記住pray for等相應的短語,這樣一來,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就把短文輕松地背下來了。
(四)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傳統的筆試難以全面測試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改革教學評價方式,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以往的教學評價大多以筆試為主、口試為輔,而今可以變為以口語為主、筆試為輔,筆試僅作為口試的補充,并且口試部分成績應該占80%、筆試部分占20%,筆試部分重在對與專業相關的詞匯和重要句型進行考查。此外,評價應該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并且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可以占到總成績的70%。大部分中職生尚未成年,大多數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不足,想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英語,英語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表現,在口頭鼓勵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表現。教師除了平時布置口語練習任務,還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的搶答、情境對話、角色扮演,課外參加英語歌曲歌唱比賽、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短劇表演、英語演講比賽等的表現作為平時成績,讓學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獎勵。另外,在70%的平時成績中,可以用20%對學習小組進行評價,以促進小組建設和學生個體的同步發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更能激發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內驅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客觀準確地測評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綜上所述,藝術類中職學校英語教師應創設學生熟悉的英語口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大膽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專業,更讓新時代的藝術類中職生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在與外國友人交際中,能自豪地用英語介紹自己表演的節目、介紹廣西地方特色文化、介紹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把中國充滿底蘊的民族藝術推向全世界,彰顯大國形象,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于英語口語交際的藝術中職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GXZZJG2021B15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書雯(1986— ),廣西平南人,碩士研究生,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研究。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