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王喜 蘭文蘭
[摘 要]根據現代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形勢,“產教融合”的教育理念由此產生,并且在各種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獲得廣泛的應用,其主要的目的是將產業與教育結合在一起,培育現代化高素質的人才。采用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不但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充足的實踐機會,還可以使學生的專業能力獲得真正的強化。本文以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為背景,在探究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對其所具備的重要意義、存有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并且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項目名稱]2022年哈密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基于產教融合的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的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ZY-2022Y03)。
[作者簡介]吳倩,女,陜西大荔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王喜,男,安徽濉溪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蘭文蘭,女,新疆哈密人,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產教融合指的是將產業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將優質的企業資源運用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之中,設立符合產業需求的專業,創建完備的課程系統,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讓產業和教育相輔相成、相互推動。然而在當前階段,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育與產業的需求難以實現有機的結合,人才培育的質量亟待提高,如何進行深層次的產教融合,一同培育出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等院校和企業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1 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意義
實施產教融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并且幫助學生增強其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力,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育過程中,高校不但需要讓學生具有扎實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還需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靈活的應用,并且可以進行實踐與創新,而進行實踐的過程就是學生深化對理論知識理解的過程。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過程中,高校還需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創造能力,單純依靠理論教學難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進行實踐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創新意識的發展與強化,繼而擁有更加優良的專業技術技能。除此之外,這種培育模式對于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也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充實并拓展教師在實踐方面的認識與了解,使其更加高效地開展專業課程知識的教學,并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融合在一起,有效強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及成效,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將其與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而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與強化,將學生培育為更加優質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1]。
2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中的問題
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革與優化,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育過程中仍舊存在許多問題及弊端。
2.1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供需無法保持平衡
隨著各種新型產品及技術的產生,新型的產業也在持續興起,再加上新政策的頒布與實行,使得傳統的制造行業慢慢向高端的智能制造行業轉型。新興產業的產生及舊產業的轉型升級,對人才的培育供給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改革與發展。而人才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又會推動產業結構的改善與優化[2]。人才培育的供給側與產業的需求側難以保持長久的平衡,存在供需錯位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專業設計不合理,難以滿足新形勢的需求。由于互聯網及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廣泛運用,傳統的產業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比如,隨著傳統行業的轉型及改革,許多實體店慢慢被網店所取代;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等支付形式對傳統的金融行業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由于時代與科技的持續進步與發展,新興產業的出現、產業的改革與轉型、產業架構的優化成為常態。在這種全新的發展形勢下,一些高等院校的專業長時間未發生改變,或者調整節奏難以跟隨時代的發展,導致企業難以引入專業對口的人才,或者需要耗費較多的成本對新入職的人員進行再次培訓。因此,人才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其二,課程系統落后于產業的發展,教學案例過于老舊。一些課程系統的創建通常存在不完備、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等問題,在課程體系中缺少對人才創新創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培養;課程體系的創建缺少產業及企業的參與,教學的內容及實際案例無法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企業的工作人員更是無法直接加入教學過程中。其三,人才質量較低。由于培育條件不充足、專業設置不合理、課程體系不完備等問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育質量不高。所培育的學生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較為薄弱,缺乏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難以符合新時期企業的要求[3]。
總而言之,現階段供需錯位的主要原因就是產教融合停留在表面,企業無法參與專業的設置、課程體系的建設等工作,教學內容及教育方案過于老舊,學生無法有效學習與掌握企業的新型技術、工藝及產品。因此,為了讓人才的培養供給側與企業的需求側保持長時間的供需平衡,產教融合勢在必行,強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進而培養優秀人才。
2.2 不具備充足的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條件
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條件不充足是阻礙人才培育質量優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不夠完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各種能力的培育與強化主要借助實踐教學的開展[4]。但是一些高等學校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不夠完備,對于實踐基地的建設,大部分是由學校獨自進行的,企業無法加入進去,這容易導致實踐教學的使用設施與現階段企業所運用的主流設施不統一;而校外的實踐基地數量較少,實踐教學的內容過于老舊,教學案例的設計也無法符合形勢的需求。其二,“雙師型”教師團隊的組建力度不足。想要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就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但是大多數高校的任職教師都是在畢業后直接走向教師崗位,這些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但在實踐經驗方面較為匱乏。且高校內聘用的校外兼職教師不多,所以在教學案例的設計及教學環節的參與度都不高。其三,相關制度的制定亟待完備。當前階段,與產教融合有關的政策雖然對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育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但是有關政策的指引力度、宣傳力度不足,有一些企業不了解這種人才培育的模式,無法積極地參與其中。產教融合人才培育的實行制度、考評制度都需要加以完善,一些企業在人才培育過程中表現得無從下手,尤其是在財政支持力度有限的背景下,更是表現得較為迷茫,即使在完成了工作后,也無法清楚了解工作的成效。另外,針對學校而言,其缺少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管理制度,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長時間得不到強化,教學質量無從優化,學生缺乏自動學習的意識,難以收獲理想的學習成效[5]。
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策略
3.1 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校企協作設置專業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校企協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舉措。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并根據這些需求調整和設置專業。這樣,學生畢業后就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從而增加就業機會、拓寬職業發展空間。在校企協作中,企業需求是關鍵。學校應該與當地龍頭企業聯系,建立合作關系,共同設置專業。這種合作應該是雙向的。學校應該根據企業的需求設置專業,并邀請企業代表參與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這樣可以確保所設置的專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校企協作中,行業協會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行業協會代表了一定領域的企業和專業人士。通過與行業協會合作,學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相關行業的需求和趨勢,并根據這些信息調整和設置專業。此外,行業協會還可以提供行業認證和資格考試的支持,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認可度。同時,校企協作設置的專業應該具有地區產業的特點。這樣可以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夠滿足當地產業的需求,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這也可以幫助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促進產業發展和人才培育。
3.2 整體設計全新的課程系統
學校應根據有關企業的重點崗位,對其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進行分析,再整體設計課程系統。為了讓設計的新課程體系可以更加符合企業的具體需求,企業需要參與人才培育的整個過程,持續改善課程的體系,開發實際的教學案例,一同豐富教學的資源,并負責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實際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在進行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更需要在頂崗實習的時候發掘企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設置實踐內容,有效強化學生的實戰能力[6]。
3.3 創建人才培育的平臺
其一,建設“課堂產業化,產業課堂化”的實踐基地。將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作為模板創建實踐實訓教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實際的教學案例,完成“課堂產業化”;與核心企業強化聯系和合作,共同創建校外的實踐基地,為學生創建第二學習課堂,完成“產業課堂化”。學生借助在“雙化”實踐基地的訓練,能夠用最快的速度發展為企業的正式員工,完成從畢業到工作的良好銜接。
其二,組建“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強化總體的教學質量。優質的教師團隊是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學校應完善教師資源的培訓系統,讓學校內部的全職教師借助進入企業進行鍛煉的機會,強化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將全新的工藝、技術及產品加入實際的教學案例中,真正落實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有效預防教學偏離企業的發展。而且,學校還可以聘用一些具有資質的企業精英做兼職教師,負責實踐教學部分。為了保障教師素養的持續強化,學校和企業需要共同建設人才資源庫,推行互相聘用兼職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完成學校與企業工作人員的雙向流動。
其三,完備人才的培育政策。當地政府應創建完善的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有關政府部門的指引作用,進而有效增加財政方面的投入,保障學校與企業兩方的合法權益,強化校企雙方一同參與人才培育的動力。深層次改善人才培養的實施細則及考評制度,明晰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育中需要承擔的職責,對實際的合作形式及操作問題進行指導,繼而推動產教融合理念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并且保障高素質人才的培育效果。同時,需要創建“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管理制度,繼而強化教學的成效以及人才培育的質量。
3.4 深度實行產教融合,幫助學生建立工匠精神
現階段,高校教育的發展開始轉變方向,追隨產業發展的步伐,繼而為學生設計當下與其相符合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與產業的發展方向慢慢靠攏,更加高效地培育現代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過程中,除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需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質、職業技能、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培育,為學生創建優良的培育環境,并與產業的發展情況相結合,進而改善與優化培育的內容及形式,使得學生能夠全方面地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針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過程中的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問題及不足,相關人員需要積極地對其進行分析與探究,以“產教融合”為基礎,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促使高等院校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充分滿足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推動企業獲得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侯新穎,李建.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創新[J]. 江蘇商論,2022(10):123-127.
[2]張玲艷,邱水才. 新工科背景下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產業創新研究,2022(18):184-186.
[3]劉麗軍. 1+X證書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8):148-150.
[4]張日桃. 新時期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 才智,2022(22):166-169.
[5]葉君,李朝獻. 高職院校以產教融合強化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實施策略[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4):33-35,47.
[6]楊榮玲,趙祥杰,趙玉萍,等.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2(6):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