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優化發展和創新改革指引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也應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首先反思傳統英語聽說作業的弊端,論述了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聽說作業設計的意義,再從學生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出發,探究了教學過程中英語聽說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聽說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吳斌,福建省福州市光明小學。
對學生而言,英語作業幫助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并進行自我檢測。對教師而言,英語作業提供反饋,反映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英語作業無疑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英語作業的設計應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通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完善課堂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課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從而進一步提升思維深度和文化素養。
一、小學英語聽說作業的意義
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重視讀寫練習,忽視聽說訓練,聽說作業總是布置為聽錄音跟讀課文或背誦課文等形式。機械枯燥,缺少多樣化和創新性。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降低,從而進一步影響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眾所周知,英語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綜合運用。其中聽和說是學習語言的基礎。正如嬰兒學習母語的過程,在大量的聽和模仿的基礎上,逐步開口說話并進行語言的交際運用。因此聽和說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幫助學生逐步培養語感,促進口語交際水平的發展。小學是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聽說的學習和訓練極為重要。課堂的時間有限,可以通過布置課后聽說作業,促成學生大量的有效的聽說,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從而構筑英語學習的基礎。基于此,圍繞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聽說作業的設計進行深入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二、小學英語聽說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依托情境創設,讓英語聽說作業“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英語,生活中處處可學英語。英語聽說作業的“生活化”即教學做合一,要求教師加強聽說作業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描述身邊的事件,表達自己的觀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依托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地在真實環境中感知、學習、訓練,同時鼓勵學生認真聽、大膽說。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逐漸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發展跨文化交流能力,進一步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1.圍繞單元主題,創設情境。新課標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我們可以利用單元主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設計聽說作業的內容。如學習“Food”這一單元時,可以布置相應的聽說作業,學生互相介紹自己喜歡以及不喜歡的食物,“I like...”或“I don't like...”,表達飲食喜好與個人情感,進行自由的交流與分享學習完Unit5“Parts of the body”這一單元后,讓學生用英語向父母或朋友介紹身體各個部位名稱及其功能,和家長一起學唱英文歌Body Song,做身體部位操,在唱唱跳跳的愉快氛圍中實踐語言;學習完Unit6 Clothes這一單元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句型詢問其他同學所穿服裝的類型以及他們的服裝尺碼,運用語言的同時也增加同學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友誼;學習完Unit7“Weather”這一單元時,學生掌握了天氣的習慣表達,讓學生收聽央視英語頻道的天氣預報節目并做好記錄,開展“優秀氣象播報員”活動,讓學生輪流播報天氣情況。這樣的英語聽說作業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對語言的交流產生興趣,并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應用和靈活遷移。
2.借助信息技術,模擬情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為英語聽說作業提供便利的平臺。以前教師常受語言環境限制,真實生活中的英語聽說素材有限,學生缺少語言實踐的機會。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軟件、小程序等,這些線上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情境,增加了學生的聽說實踐機會。教師可以合理、創新地利用網絡資源,結合課內知識,布置線上聽說作業。例如,英語趣配音軟件擁有大量主題情境的英語電影、歌曲、動畫等素材,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布置配音作業,定期評選“優秀配音演員”。又如,一起作業軟件擁有海量分級繪本,學生完成繪本聽讀后,智能系統識別語音自動打分,學生的成就感倍增。教師也可以在教師端查看學生完成情況并給予及時反饋與評價。
通過線上線下的緊密配合布置聽說作業,不但能夠激發學生聽說的興趣,提高作業的實效性和可控性,而且讓語言生活化,讓學生進行有實際意義的聽說交流,也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二)立足活動設計,讓英語聽說作業“實踐化”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即發揮語言的實踐功能。教師要牢記“學用結合,課內外結合,學科融合”的原則,秉承“在實踐中運用”的理念,通過布置實踐性聽說作業,把學生從書本的語言知識帶領到更廣闊的真實世界中。
以“Daily activities”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學生對文本語言有所把握之后,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活動,布置聽說作業:同學們,你們關心了解自己的家人嗎?你的家人生活作息規律嗎?請根據表格內容,調查家人的生活作息時間。調查表格如下:
作業要求:請學生應用所學語句“When do you get up (have breakfast...)?”,向家人提問,調查并記錄家庭成員的作息時間,然后用英語向全班同學匯報。如“My father gets up at 6:30 a.m.” 等。再讓學生組織小組討論如何安排時間和做好自我管理。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在聽和說的應用實踐中內化所學語言,促進思考和表達,也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小組內開展調查結果的討論活動,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以“Planning a trip”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題是制訂旅行計劃,課后可以布置相關的實踐性聽說作業。結合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讓學生分組討論“Where will you go on National Day? Who will you go with? How will you go there? How is the weather in ...? What will you do in...? ”等,學生可以發散思維,提出各種各樣的有關旅行的問題,適當應用信息化手段自主探究,制定屬于自己的特色旅游計劃,最后在課堂上展示并講述。學生在討論制訂計劃的過程中,充分使用語言進行交流、表達、獲取信息,再整理歸納,最后呈現和展示成果,真正做到了學用一體。
(三)關注思維啟發,讓英語聽說作業“深度化”
《論語·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核心素養下的英語學習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因此在設計英語聽說作業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學思結合,啟發學生深度思維,鼓勵學生走進英文經典,如分享英文詩歌,介紹著名的英文小說或電影等,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風俗習慣,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和認同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例如,在教學 Unit 7“Christmas”之前,教師可以將預習作業布置為查找網絡信息,了解圣誕節的來歷、故事、歌曲以及風俗習慣等,并用英語與同學們分享圣誕節(可以是關于食物、禮物、歌曲、圣誕老人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這樣的聽說作業讓學生感知理解外國文化,學習對西方國家優秀文化的鑒賞,幫助學生形成開放、平等、尊重的文化品格,進而提升文化素養。
在教學完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視頻,對比并思考中西方兩大節日的區別,可以用圖片、表格、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如表1、表2),并和學生分享。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提示輔助,引導學生獲取、梳理相關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和簡單的評價,從而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發散創新,思考總結后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
通過這樣的聽說作業,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創造性。在分享作業成果時,學生不僅了解、體驗西方文化知識,也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更加堅定了中華文化的自信。
在教學Story Time部分的繪本故事時,課后教師不妨鼓勵學生大膽思考,自由創編。請學生以繪本故事為基礎,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展開聯想,延伸故事情節或者改編故事結局,分小組分角色進行排練并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學習故事、深入故事到超越故事,從感知、理解到遷移創造,獲得閱讀體驗的同時,不斷激發出創新性思維,提升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
(四)利用分層設計,讓英語聽說作業“自主化”
傳統的英語聽說作業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內容、要求、難易度統一化。然而學生由于內在條件和外部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差異,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也必定存在差異。那么 “一刀切”作業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而另一部分學生“消化不良”。長此以往,英語學習變得機械化,被動化,學生對英語逐漸失去興趣,作業也變成了額外的負擔。
核心素養下的英語聽說作業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樹立“彈性”的意識,通過分層設計作業,讓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與自己水平相匹配的作業,力求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的果子,從而獲得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在布置聽說作業時,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有不同難易度的層次性作業。
三個等級的聽說作業難度和要求逐級提高,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選擇,這樣就能保證每個學生順利完成聽說作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師布置英語聽說作業時,還可以設計成“必選題”和“可選題”兩種類型。“必選題”是基礎的聽說訓練,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和技能;“可選題”是課外的聽說拓展,重在應用和創新,幫助學生開闊英語視野,提升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供學有余力的孩子自主選擇,進行挑戰學習。
英語聽說作業通過分層設計,關注了學生的統一性,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既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到了不同學習層次的需求,作業的彈性化和人性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能。
三、結語
在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聽說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應該緊跟新課標的精神,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方式等學情因素著手,注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語言,讓英語學習更加“接地氣”;在活動中實踐語言,用所學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創造性思維,讓語言激發思維,用思維帶動語言,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利用科學合理的分層設計,不但面向全體,而且關注個體,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能力,收獲自信與成就,從而達到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曉蘭.借“作業”之東風 揚英語之風帆:淺談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20(2):56-57.
[3]楊彩虹.基于核心素養目標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探究[J].讀天下(綜合),2020(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