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盛桂賢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通過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英語文化節以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為載體,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學英語、用英語的快樂。而解讀學校英語文化節方案,反思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具體分析英語文化節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核心素養的目標達成度,從而采取有效措施讓英語文化節助力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英語文化節;校園文化;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黃超(1987-),男,江蘇淮安人,淮安市天津路小學,教務處副主任,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生在讀;盛桂賢(1979.12-),男,江蘇漣水人,淮安市天津路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本科。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決定和制約著學校發展的水平和質量。校園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各部分自成體系,又圍繞主題而生。校園文化并不是各部分簡單的相加,而是基于一個主題、圍繞一條線生發開去。學生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體,英語學科作為校園文化的實踐基地,在學科科學有效實施基礎上的學生發展是良好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目標指向。新課標強調,教師應基于一定的課程目標,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和實踐性問題為內容,本著“學用結合、課內外結合、學科融合”的原則,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學習從書本引向更廣闊的現實世界。除了英語課堂教學,英語文化節也是英語學科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英語課堂學習的外延和延伸,是培育學生學科素養的沃土。
一、“運河之冬”英語文化節活動開展背景
(一)校園文化深耕的需要
我校崇尚古老的“運河文化”,秉承“幸福教育,和諧成長”的辦學理念,堅持立文化樹風尚、謀特色促和諧。近幾年,我校致力于校園文化建設,堅守兒童立場,關注兒童實際需求,舉辦“運河之春”讀書節、“運河之夏”體藝節、“運河之秋”科技節、“運河之冬”英語節,開展兒童與閱讀、兒童與體藝、兒童與科技、兒童與英語等主題實踐活動。特色明顯的課程穩穩地搭建起兒童成長的基石,激發每個兒童個性選擇、體驗、創造的熱情,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英語文化節圍繞辦學理念,通過系列實踐活動,挖掘主題資源,努力豐厚校園文化積淀。
(二)英語課程內涵的需求
英語課程承擔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色教育教學任務,作為英語課程重要補充領域或實踐場域的英語文化節同樣需要在課程標準指導下開展。新課標對課程內容六個要素的學習范圍和學習要求進行描述時提到“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學習主題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英語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確定任務及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與探究,綜合運用英語和其他課程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拓展并加深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認知與體驗”。
(三)學生素養提升的要求
英語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是英語課程實施的終極指向。作為英語綜合實踐活動重要形式的英語文化節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學生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河之冬”英語文化節活動方案解讀
為高效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提高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同時為加強學生的儀式感教育,創設多維的校園英語環境,深度建設多彩校園文化,我校自2013年以來,一直堅持在每年冬季舉辦校園英語文化節。下文筆者將通過分析我校2021年第九屆“運河之冬”英語文化節活動方案以及總結我校圍繞英語文化節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解讀如何通過系列英語特色活動,將其建設成為我校“運河文化”實踐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的重要建設陣地,以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以執行區教研工作計劃為契機,以英語課內外閱讀為依托,以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為抓手,以校園英語文化節為平臺,充分發揮好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讓英語學習有趣多元,以實現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雙重目標,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二)活動原則
1.服務教學原則。英語文化節旨在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對全體師生進行一次生動活潑的英語教學,英語知識普及與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進而對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以及校園文化建設有實質性幫助。
2.主體性原則。英語文化節能否成功,取決于全校包括英語教師在內的所有學科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精神,是否能積極參與到活動籌劃、組織與落實的各個環節中去。活動開展以后,更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廣大教師要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各式各樣的英語文化活動:擅長口語的可以參加英文詩歌朗誦;喜歡表演的可以參加英語短劇表演;愛好畫畫的可以參加英語繪本畫的創作……這一系列活動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廣大師生主觀能動性與自主創新意識及能力的發揮。
3.精品性原則。英語文化節的各項活動,各年級及相關人員要在廣泛動員、普及的基礎上強化精品意識,即所有成果的展示必須體現高質量、高品位與創新精神,切忌敷衍了事、粗制濫造。因此,整個活動安排策劃要精心、組織要嚴謹、把關要嚴格,力求所推出的作品與開展的活動能真正體現高雅、健康、生動、創新、提質的要求。
4.責任制原則。英語文化節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大型活動,涉及的領域、年級及人員眾多。為確保英語文化節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就必須按照科學分工的原則,實行項目責任制。教研組及年級所有與英語文化節有關的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研組的總體方案,各司其職,發揮特長,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任務。
(三)活動宗旨
人人參與,享受過程,體驗快樂,激發興趣,多元發展,促進提升。
三、英語文化節以綜合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
2022年4月,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頒布,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英語課程應充分發揮教學提示的作用,挖掘單元育人價值,通過語言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這些也都在指引著英語文化節的設計理念和活動實施原則,下文以我校第九屆“運河之冬”英語文化節為例,具體闡述如何通過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科文化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讓校園文化更具特色,讓學校的英語教學更加有效,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等英語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
(一)英語文化節讓“運河之冬”更加絢麗多彩
我校第九屆“運河之冬”英語文化節以“愛英語,更愛我們的祖國”為主題,旨在用英語傳播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用英語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本屆英語文化節歷時一個月,于11月8日在全校升旗儀式上啟動開幕,12月1日下午閉幕式匯報演出后落下帷幕。在歷時一個月的英語文化節中,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樣的英語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融字母創意設計、單詞描繪、繪本制作、書簽設計等手工制作活動以及英文歌曲、短劇表演等才藝展示活動于一體。
1.手工作品展彰顯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結合學生的學段及能力特點,在不同年級開展了分門別類地活動。三年級學生從課本出發,開展“I love my family DIY”創意作品設計,用英文和繪畫來介紹自己的家人;四年級學生圍繞所學單詞進行創意單詞制作以及新年賀卡設計;五年級學生結合課外繪本資源,以英語繪本為素材制作思維導圖;六年級學生則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結合教材內容制作保護環境主題的英語海報。另外,還特別舉辦了優秀學生手工作品展,將經過初選、復選、終選出的優秀學生手工作品做成12塊精美的展板,擺放在學校門外宣傳區以及校內運河文化長廊入口區,供所有家長、學生和教師欣賞和學習。
2.匯報演出體現學生英語活動收獲。12月1日下午,在劇院舉行了精彩的英語節閉幕式暨匯報演出,英語歌舞、情景劇表演、寓言故事、英文脫口秀、英語趣配音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三至六年級的學生以精彩紛呈的英語節目展示了自己學習英語的快樂狀態,匯報了自己在英語節文化活動中取得的成績,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展現著“運河娃”的朝氣蓬勃。閉幕式上,對在系列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了頒獎。來自兩個校區的三至六年級學生帶著精彩紛呈的節目閃亮登場,體現了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愛,對于英語文化的求知,對于英語世界的探索,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英語文化節讓“運河娃”更加陽光自信
自2013年以來,學校連續7年獲得區英語文化節評比“優秀組織獎”,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活動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鍛煉了自己的思維品質,升華了自己的文化意識,增強了自己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多的“運河娃”在豐富多彩的系列英語文化活動中不再拘泥于課本,拓展了自己的知識視野,發現了自己的特長,啟迪了自己的智慧,變得更加陽光自信。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中感受和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興趣,提升英語聽、說、讀、寫、演能力,在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中樹立自信,努力學好英語、用好英語,借助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借助英語傳遞中國力量,做一名優秀的新時代好少年。
(三)英語文化節讓“運河文化”更具國際視野
我校校長連續兩屆受邀參加江蘇省中小學校長國際交流與協作會論壇,為學校的國際化交流與發展描繪藍圖并指明方向。2016年,澳大利亞哈卡維小學西蒙副校長受邀訪問我校,并與我校簽約,結成國際友好學校。我校曾在暑期組織部分師生出訪澳大利亞,與哈卡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和生活,體驗異域文化風情。2018年11月5日,哈卡維小學約翰遜·李校長訪問我校。2019年9月19-23日,西蒙副校長再次率該校師生團來我校進行為期5天的訪學交流。在參觀與交流的過程中,對我校學生的英語風采嘖嘖稱贊。這一切都與英語文化節的扎實開展有著必不可分的聯系。“運河之冬”英語文化節的成功舉辦,營造出濃厚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成為我校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是我校踐行“中國人、運河情、世界觀”國際協作交流精神的集中體現,成為展示我校多彩運河文化的“第八道彩虹”。
四、實踐反思
我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創建濃郁的校園英語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的英語風采在英語文化節的多彩舞臺上盡情展現,促進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理念必須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須指向生活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最終通過他們的所言所行所思彰顯出來。從這個角度而言,反思我校的英語文化節,活動范圍還不夠廣泛,局限在英語教師和三至六年級學生,只有更多師生積極參與到英語文化節的活動中才能最大限度擴大其影響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改變教師的課程觀,充分挖掘英語活動的育人價值,最大限度發揮英語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陣地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邢成君.校園文化建設如何從理念到實踐[J].人民教育,2019(6):60-62.
[2]張道明. 校園文化建設須厘清的五個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7(32):4-6.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