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由于缺乏有效方法的指導,高中英語文本解讀存在淺層化、碎片化的現象,教學活動的設計思維含量低。在貫徹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背景下,本文結合新教材閱讀課,聚焦文本解讀,針對議論文體裁文本進行教學設計,理論結合教學實踐,使學生通過宏觀上分析文本結構,微觀上感知文本內容,并在讀后階段通過遷移和創新檢驗文本解讀的效果的方式對文本進行多維解讀,旨在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優化教學流程,培養思維品質,提高閱讀質量。
關鍵詞:文本解讀; 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劉慧敏(1978.02-),女,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能力和水平。其培養目標是學生能夠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提供的文本信息量豐富,其中的語篇以特定的文體結構和表達方式滿足了提升思維品質的要求。文本解讀是對語篇文本進行“解構”的過程,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培養人文素養的途徑,同時也是通過概括、梳理、整合等方式訓練學生思維的主要手段。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調動語篇知識儲備,破解語篇材料的邏輯結構、敘事方式和銜接手段,才能夠徹底理解文本。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語課堂還是注重淺層次的語言知識積累,忽視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實際上是掩蓋了思維上存在的困惑,缺乏以提升思維品質為目標的文本深度挖掘和解讀。教師應根據高中生的認知方式和情感體驗,優化文本解讀,創建學用一體的高品質思維型閱讀課堂。本文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2“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閱讀課教學片斷為例,嘗試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維文本解讀方式助力思維品質的提升。
二、多維度解讀文本的閱讀教學設計
本文取材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的“父母與子女關系”話題,是一篇關于青少年在成長時期與父母之間不斷產生矛盾的議論文,文本呈現了沖突的共性特征,客觀地分析了矛盾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建議,幫助學生理性認識青春期身心發展及“代溝”現象。
(一)宏觀解讀文本模式,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Fast reading部分要基于語篇,明確邏輯思路。鑒于議論文的邏輯性強,論據和結論之間存在內在聯系,解讀議論文文本要先提煉論點,然后分析論據是怎樣為論點服務的,語篇整體意識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觸類旁通,在自主閱讀時也可以激活同類型語篇圖式,在頭腦中勾畫出議論文的框架結構。教師從“問題-解決”型議論文基本模式入手。通過思維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的繪制,使學生在課堂上迅速理清楚作者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的主旨大意,為后續深入分析語篇搭建了腳手架。在概括語篇類型的過程中,有效地推動了學生思維邏輯性的發展。
【教學片段1】
文本結構是作者布局謀篇的重要手段,是支撐整個文章的骨架部分。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五個段落的主要信息,學生按要求找到每段的主題句并歸納段落大意,每個討論組再請一位學生用關鍵詞(common、physical changes、mental needs、communication、all right)來概括段落大意。文本結構分析幫助學生迅速了解文本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從全文的高度來整體理解語篇,培養其語篇分析和概括能力,根據段落的功能分析此文本的整體組織模式,這樣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語篇文本的結構模式。思維導圖的繪制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行文思路,梳理文章的脈絡,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Q1: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structure of it.
Q2: Generalize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 in any way with each paragraph.(Para1 Introduction;Para 2 Cause 1;Para 3 Cause 2;Para 4 Solution;Para 5 Introduction)
【設計意圖】
新課標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劃分語篇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語篇的宏觀構成要素包括語篇的類型、語篇的格式、段與段的關系以及語篇各部分與主題的關系。讀者只有把握文章的基本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段落之間的連接以及文章的謀篇布局,更深入地解碼文本,形成篇章解構能力。準確把握文章的內涵。所以教師要立足語篇文本整體,在讀前分析文本的體裁,讓學生頭腦中形成結構圖式。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可以迅速捕捉到相應的信息,在短時間內還原作者的布局謀篇意圖。同時,這種思維導圖式的板書設計可以使思維可視化,助力學生提煉重要細節,促進了對文章整體脈絡的把控。
(二)微觀解讀文本內容,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語篇中各成分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包括微觀結構特征和宏觀結構組織。語篇的微觀結構包含句子內部的語法結構、詞語搭配、指代關系、句子信息的擴展方式等。Intensive reading 部分要求學生深入語篇,學習“親子矛盾”相關表達。議論文通常的寫作方式就是直線型,即提出觀點,然后陳述,最后總結。但是句子的信息擴展方式是屬于語篇微觀組織的內容,所以在賞析語言特色的同時,要找出語句微觀銜接,使學生在微觀結構分析的基礎上學習詞語的搭配,指代關系的定位等。在此教學環節教師讓學生自主分析、概括信息,之后再進行歸納整合。
【教學片段2】
文本的第二、三兩段是并列結構,分別從生理和心理方面闡述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對第二、三兩段進行分析,并指導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信息,通過對比信息展開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解讀(如下圖)。
任務1:Analyze paragraph 2 cause 1(physical changes) and locate 4 examples.
● height? ● voice? ● weight? ● spots
任務2:Analyze paragraph 3 cause 2( mental needs)and locate the 3 stages .
●Childhood? ●Adolescence? ●Adulthood
【教學片段3】
語言是語篇的微觀要素之一,指導學生賞析語篇詞匯,句子特點,個性化的文體特色,以此討論語言表達的適合度,通過解讀文本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推斷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理解文本中隱含的深層意圖,拓展思維的空間。
任務1:How does the writer introduce the topic? Why do the author use three yes-no questions in the beginning?用三個并列的疑問句引出懸念,使讀者帶著好奇心繼續探究。
任務2:Underline the linking words/phrases for giving con-trastive ideas and come up with some other linking phrases.根據“On the other hand”,學生可以迅速找到與之相對照的另外一點。同時,教師鼓勵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列舉出更多的表示轉折關系的銜接詞,有利于發現文本中句子之間嚴謹的邏輯和論證推理關系。(Linking words/phrases for giving contrastive ideas:instead of;rather than;on the contrary;contrary to what many people may assume ...)
【設計意圖】
在語篇中作者會運用詞匯銜接、邏輯關系銜接等方式使文本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張獻臣認為,閱讀時要尋找語篇標記詞,按照語篇表層的邏輯線索快速而準確地獲取語篇意義。所以學生如果能夠在分析文本時從詞到句對文本進行微觀上的解讀,通過銜接詞匯迅速找到句與句之間的銜接信號,則對于提高對整體文本的理解以及提高對英語的敏感度都有很大幫助。
(三)設問解讀文本主題,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After-reading 部分是教師通過遷移和創新活動檢測學生對語篇的解讀。任務的設計超越語篇,遷移到實際生活。批判性思維活動是憑借生活常識、背景知識、語言知識和智力判斷等,在文本情境中進行獨特而富有深度的閱讀體驗與表達。思維的批判性在于質疑、求證的態度和行為,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問題,對看到、聽到、讀到的事情進行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等。從文本的思想層次進行解讀,使學生在討論、評判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把握文本的主題,而且還訓練了思維的批判性。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標題,學會利用標題讀前進行預測,讀后進行文本解讀檢測。
【教學片段4】
通過對文章主線進行梳理,教師基于主題的建構來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評價等小組合作活動實現對文本知識的內化和檢測,通過設計換位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與父母溝通交流,理解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Q:1. The magazin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eenagers remain a contradiction.Do you feel the same way or not ?
Q:2. What stresses do the parents have to cope with? How do they influence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設計意圖】
提問是開展批判性閱讀的重要手段。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在分析文本時從被動地接受信息變成主動地進行思考。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問題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再現文本要表達的信息,關聯性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從而提升文本解讀的深度。在閱讀關于親子矛盾的描述性信息之后,對信息進行獲取與整合,思考如何能盡可能地避免青春期親子沖突,對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與推斷,從而深入理解主題意義。圍繞語篇的情感主題完成從讀前預測到讀后的評價,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認識問題,以對文本主旨的解讀為抓手,巧妙地使學生聚焦文本理解的同時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同時對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表現力進行評估,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結語
文本解讀和思維品質密不可分。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提高思維含量的契機無處不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應該停留在對文本表層意思的理解上,應該從整體層面對文本進行多維解讀,宏觀分析結構,微觀解讀銜接,從解構文本到對比分析。以文本的篇章結構做為支架,問題作導入,梳理文本信息,實現讀者與文本的互動。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體會文本的內涵,還有助于學生利用文本反思生活,提升其思維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能力向英語核心素養的轉化。
參考文獻:
[1]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11-1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陳宇博.指向提升思維品質的英語說明文文本解構教學:基于語篇組織模式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英語學習,2020(10):59-63.
[4]程曉堂.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J].國外外語教學,2005(1):8-16.
[5]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6]陳則航,王薔.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5):1-5.
[7]張獻臣.加強英語語篇教學提高英語閱讀效率[J].課程·教材·教法,2009(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