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企業中的財務風險管理的重點,是防范內部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從而防止造成財務及生存危機,促進企業長遠穩定發展。而內部審計是企業財務防范的主要構成,通過內部審計防范財務風險,不但能夠切實預防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還能夠通過審計自身的特征及優點,使財務風險得到化解與控制。根據國內企業的內部審計開展情況,分析怎樣發揮內部審計的效果,促使財務風險管控的增強,能夠進一步防范財務風險,有利于最后達到企業目標。
關鍵詞:內部審計;財務風險;管控策略
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績。因為國內經濟形勢的持續變化,新常態理念持續深化,很多企業都面臨著新機遇和挑戰逐漸增加,新常態思想建設效果持續提高,我們國家內部審計起著日益重要的效果。開展財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時候,經科學恰當地進行內部審計,不但可以促進財務風險管控水平的提高,確保內部資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對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概述
1.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定義
內部審計是對企業中經濟活動和財務收入的合規性、獲取經濟效益進行評價與監督的活動。內部審計是為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達到經營發展目標,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經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是企業規范經濟活動的重要措施。在企業發展規模不斷拓展下,內部的企業涉及范圍越來越廣,發展期間面臨的風險數量與類型持續增多,企業為預防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開展風險管控工作,有目的性地處理風險,風險管控還包含風險管控制度、策略和有效規避風險出現的措施。風險管控是為推動企業長久穩定發展的內部運行環境,切實避免企業經營的風險。
2.財務風險的特征
企業在運行發展期間,面對諸多風險類型,風險為企業造成的后果也比較嚴重,企業發展中經常會出現財務風險,其具備下面幾個特征:首先是客觀性,財務風險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并非憑空出現或消失的,企業在經營期間會由于管理不當,或是人員操作不規范等原因引發財務風險,企業僅能經過相關的風險應對策略來實施處理管控,財務風險不會自動消失,未及時有效地處理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后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企業進行財務工作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財務風險,風險管控人員需預先識別管控財務風險,以最大限度減低風險造成的不良影響。其次是變化性,財務風險是跟隨企業的經營持續變化的,并且財務風險極易受外界經濟環境的干擾。最后是損失性,經濟損失及財務風險屬于一體,財務風險會使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為減少損失,企業就會進行風險管理。如果內部財務風險失去控制,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管理和經濟,甚至會造成企業無法順利運行,因此在企業運行期間應加強對財務風險控制的注重程度。
二、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控制的關系
近幾年,企業的財務風險逐漸突出,這些風險均是因為企業的內部管控產生了問題,這就要求企業加強內部的審計工作,促進風險管控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并且根據現階段情況來分析,企業在進行風險管控工作時,審計工作發揮著管理和監督的效用,能夠切實確保內部資本在良好的環境中順利運轉,不管是工作模式或者思維形式,都可以發揮積極的風險管控作用,現階段,內部審計已成為企業經濟運作的主要環節。因此,對內部審計而言,開展積極有效的建設,可以更好地促進內部創建科學可行的風險管控體系,從而使企業更好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總而言之,對我們國家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而言,可以把風險管控和內部審計進行有機結合,如此才可以促進企業更好地開展各項經濟活動,所以,這即為內部審計和風險控制之間存在的邏輯性。
三、當前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
當前,企業在經營發展期間面對很多的風險,具體表現在下面幾點:第一,財務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不高。財務部門是企業內部的重要組成,財務工作者應可以在根源上防控風險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管控能力和綜合素質不高,例如一些企業缺乏財務人員,有些人是新入職的,也有調用其他部門的,其不是特別熟悉財務工作,致使在工作中無法及時明確財務風險,并實施全方位管控。第二,企業財務與戰略規劃及具體狀況相脫離,并且管理者對企業的經濟利益比較注重,忽視了財務風險,雖然業績會得到迅速提高,但財務風險未得到及時有效的管控,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第三,企業的投融資活動風險顯著。企業在開展投資活動前,未能全方位分析投資項目,造成投入的資金由于項目不成功而被占用,開展融資活動期間,沒有全面考慮企業的具體要求,經過借貸形式來獲取資金,造成負債的增多,資金運行產生問題,引發資金風險。第四,財務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工作缺乏有效監管,工作人員忽略了對整個經營過程的監督管理,缺乏風險應對方案,導致無法及時防控財務風險。
四、內部審計的職責
1.監督職責
企業內部審計具備較強的監督職責,對各種財務活動發揮著很好的監管效用,同時可以積極預防企業當中潛存的風險問題。通過內部審計的監管職責,財務管理者能夠根據財務風險商業活動的實施情況,開展科學恰當的管理控制,同時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管控方案,促進財務風險管控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落實于財務風險管控中的所有環節,各環節都需進行內部審計,對審計人員而言,在建立科學恰當的財務監管目標的同時,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將內部審計的監管職責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內部審計可以對經營目標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2.評價職責
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時常表現出連鎖反應,一個部分產生風險,隨后別的部門也會產生風險,導致企業面臨各種挑戰和困境。內部審計工作體現出了顯著的評價職責,可以獨立分析內部的財務風險問題,通過科學恰當的評價,確定誘發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從而充分消除風險隱患。因為內部審計工作涵蓋了很多部門,根據某個層面來看,其有助于企業財務工作者更加精準地確定風險點,就算是極小的風險點,依舊可以精準找到,確保更好地規避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因為內部審計工作者從事多方面的風險管控工作,對內部的財務風險把握更加全面、充分,根據此項工作的評價職責實施恰當規避,確保財務風險管控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五、內部審計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的作用
1.內部審計的財務風險戰略評估作用
當前,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企業,在經營發展期間勢必會面對各種投資和融資的風險,在這樣的狀況下,倘若可以全面貫徹實行內部審計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者就能夠采用原本的財務發展戰略和相應的風險因素評估手段、評估指標,準確評定企業當前進行融投資活動的風險等級。具體來說,于內部審計管理形式下,企業管理者在建立籌資戰略時,必須全方位分析企業今后的發展趨勢和投資項目的后續開展情形,然后根據這些數據建立出恰當可行的資金配置方案,從而來確保所有資金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運用,從而降低戰略財務風險的發生率。
2.風險識別評價預警作用
內部審計工作者根據當前的財務經營管理情況,落實好檢查與甄別工作,將內部審計的評價預警和風險識別功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精準確定內部財務經營工作中潛存的風險問題,同時針對企業具體狀況,建立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把潛存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為確保內部審計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者應增加風險預警,在提高風險管控效果的基礎上,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率。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工作時,融資及投資風險都是日常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內部審計期間制定的風險等級,主要根據運用的財務經營戰略及風險因素進行建立。比如,財務籌資時,風險評估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應根據實際的經營管理狀況,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籌資戰略,確保內部資金配置更加恰當,資金籌劃與配置工作都應預先進行,確保資金配置時產生的風險問題獲得更好的應對。籌劃資金時,審計工作者應實施科學規劃,確保內部籌資工作更加規范。在確定籌資立項的同時,審計工作者應進行恰當規劃,根據規劃期間產生的問題,對籌資行為進行積極引導,確保有效控制內部的籌資風險。內部審計工作者還應準確評價財務經營管理項目,確保企業現階段出現的財務風險問題得到妥善處理。
3.顧問和咨詢的作用
審計工作者應充分運用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全方位掌握企業的組織架構,進行內部審計的時候,企業必須落實好咨詢服務工作,例如,企業領導與管理者對某一期望值太高,強烈希望可以投標成功,而內部審計工作者覺得這一項目存在巨大風險,非常不利于企業迅速發展,不批準通過,但是企業管理人員拒絕了審計人員提出的建議,這時審計部門應給董事會匯報這種狀況,通過最高領導開展協商工作,獲取最后的結果,確保企業的總體效益。
4.內部審計可挖掘財務風險要素
根據現實角度來看,經過內部審計所獲取的結果,是財務管理者在配置資金的過程中需參考的關鍵性依據,只有企業進行恰當有效的內部審計工作,才可以更好地降低市場風險的發生率,促進市場發展和企業經營戰略之間適應性的提高。比如,開展經營管理工作的時候,倘若企業沒有進行有效的內部審計活動,那財務管理者在配置資金時,就會把市場長時間發展目標當作重點投資目標,并且在后續經營管理期間,就算產生運營問題,也不會調整資金運作模式,僅僅單純采用資金周轉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在這樣的狀況下,企業資金無法在短時間中順利回流,從而大幅度增加資金漏洞和壞賬問題的發生。而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就會充分挖掘企業在經營發展期間產生的財務風險,同時把風險問題扼殺在搖籃中,防止企業產生更嚴重的財務問題。
六、規避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措施
1.完善企業財務內部審計職能
對企業中的內部財務審計體系進行不斷優化,使得審計工作者在工作期間有章可循,防止違法違規問題的產生,以此促進企業更加長遠有序的發展。應定期組織內部審計工作者參與培訓活動,最大限度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另外,需要維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安排專人進行監督管理,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應維護財務內部審計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和話語權。
2.采取適當的內部審計措施
企業在實際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應選用恰當有效的審計措施。各部門也應保證工作的協調性,對碰到的問題制定并實行處理方案。針對企業的具體狀況達到審計模式的多樣化,選用并落實科學可行的內部審計程序及措施,提出科學的內部審計報告。
3.積極運用先進的內部審計方法
現階段,我國已步入信息化時代,瞬變性是其顯著的特征,從而造成財務作弊方式體現出更明顯的隱蔽性。開展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過程中,把風險當作導向開展風險審計,對企業來說,能夠恰當合理的運用這種審計形式。對于這一形式而言,通過專業管理風險當作前提,同時開展有機結合,從而對企業風險進行全方位監管控制。經運用這種審計形式,經企業經營環境引入審計工作當中,充分探究潛存風險問題,對有限的審計資源進行有效集中,盡量使其全處于易出現風險的范圍內,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恰當采用風險評估機制,最大限度控制審計風險的出現。總之,對管理者來說,應及時分析和管控風險,將其當作切入點,給審計效果提供堅實保障,在這一前提下,恰當運用系統手段,對審計證據進行有效整合,全方位管控潛在的審計風險。
4.積極構建與完善會計審計法律制度
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法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在建立審計法律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審計法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對審計結果,和其形成利益關系的工作會產生很大影響,對此應特別注意。經采用獨立的審計法規,把實現審計目標當作關鍵標準,從而制定出和國家審計準則有關的內部審計制度,把具體職責落實到所有審計工作者身上,將審計準則當作依據,要求相關人員嚴格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從而更好地保證審計工作的開展質量和效果。一些人員提供虛假信息,對此應嚴肅懲處,在根源上杜絕此類行為的出現,較大程度上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率。
5.加強內部審計,使各項經濟合同有效履行
開展各種項目前,應要求各個部門科學評估項目風險,對相關重點事宜應充分體現在合同當中,防止因為合同問題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另外,應制定合作企業信用評估體系,選取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與勞務企業實施專業分包以及勞務分包,同時簽署規范性和專業性較強的分包合同,確保各種經濟合同獲得有效履行。
6.提高審計人員理論水平及業務能力
內部審計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技能,對工作的開展效果與質量具有直接影響。所以,企業領導需重視對審計工作者的再教育及專業培訓,進一步加強其職業道德及業務能力。另外,在各大企業積極運用金蝶eas管理系統的情況下,審計工作者應做到與時俱進,最大限度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功能,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
七、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開展現代化建設期間,落實好財務風險管控可以為企業可持續長遠發展夯實基礎,而實施內部審計工作可以有效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企業領導和相關工作者應充分意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大限度發揮出內部審計的效用,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為企業長久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薛亞楠.企業內部審計的優化路徑[J].商場現代化, 2022(24):116-118.
[2]趙慧雪.新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控制的具體策略探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22):175-177.
[3]房磊.由內部稅務審計降低企業稅務風險的策略[J].財會學習,2022(18):130-132.
[4]李莎.營銷渠道模式變革下的財務風險評價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2(10):78-83.
[5]王雨默.解析企業內部審計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活力,2022(10):145-147.
[6]王彩虹.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審計優化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22(30):120-136.
作者簡介:賈茜(1974.09— ),女,漢族,河南省焦作市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