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郝懿行《爾雅義疏》引金石證《爾雅》的特色

2023-06-23 13:21:15王其和,岳曉玲
現代語文 2023年5期
關鍵詞:比較

王其和,岳曉玲

摘? 要:郝懿行的《爾雅義疏》是清代疏證《爾雅》的代表作之一。據統計,郝懿行在疏證《爾雅》時引用了90條金石文字材料。《爾雅義疏》引用金石材料多為以聲音 通訓詁、破通假、辨字形和校勘經注。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在疏證時亦引用金石文字材料,兩者既表現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又體現出不同的治學特色。邵氏引金石疏證的體例,對“二重證據法”具有開創作用,而郝氏在引用金石材料時,其闡述更加精審,能夠利用金石文字與傳世文獻之間的形、音、義關系進行詞義疏證。

關鍵詞:《爾雅義疏》;《爾雅正義》;《爾雅》;金石材料;比較

金石文字不僅是研究歷史和文化的寶貴資料,也是文獻語言研究的寶庫。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郡國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1](P317)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指出:“唐人講小學,常引到秦刻石,《說文》‘攸字下有‘秦刻石繹山文攸字如此的話,和《說文》詞例不合,也是唐時校《說文》的人所附記。(‘也下說‘秦刻石也字,亦后加。)”[2](P41)南宋學者朱熹的《詩集傳》,開始利用鼎彝銘文證《詩經》成語,可見,金石研究早已為校勘經史服務。金石有益于經史研究是顯而易見的,故清代學者稱金石學為“佐經術”。清初,顧炎武、朱彝尊等人標舉經世致用之學,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方法影響了清代金石學與小學的發展。乾嘉考據學派承其學術旨趣和治學理念,利用金石材料來進行小學研究,并成為乾嘉時期金石學研究的學術潮流。郝懿行作為乾嘉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訓詁學家,擅長考據之學,在疏證《爾雅》時引用了許多金石文字材料作為訓詁語料。本文擬對郝氏的《爾雅義疏》(以下簡稱《義疏》)對金石材料的運用進行分析,并將它與邵晉涵的《爾雅正義》(以下簡稱《正義》)征引金石材料的特點等加以對比,探討郝氏與邵氏利用金石證《雅》的內容、特點的同異,并從這一視角對兩者作出簡要評價。

一、郝懿行與金石學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號蘭皋,山東棲霞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郝氏著述頗豐,《爾雅義疏》是他歷時十余年所撰,成為清代疏證《爾雅》的重要著作之一。此書向為雅學研究諸家所重,與邵晉涵的《爾雅正義》合稱清代疏證《爾雅》的“雙璧”。郝氏在疏證時大量引用碑銘、石經等金石文字材料以破通假、釋字義,為求一字之義而薈萃古今,旁征博引,有意識地將金石文字材料運用于訓詁實踐中,以傳世文獻和金石材料相互印證,充分體現了其治經有據的學術理念和深厚廣博的知識儲備。

除《義疏》之外,《郝氏遺書》中的其他注疏中也曾引用金石文字材料。如《山海經箋疏·中山經》:“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郝懿行案:“秦《嶧山碑》及漢印篆文‘大夫都作‘夫夫,則二字古相通也。”[3](P4878)《山海經箋疏·海內北經》:“祙,其為物人身,黑首、從目。”郝懿行案:“魑魅,漢碑作‘?祙。”[3](P4945)郝懿行利用《嶧山碑》來證明“大”與“夫”二字古相通,利用漢碑“?祙”來解釋“祙”為“魑魅”之“魅”。郝懿行自言不擅長金石考訂,也并無金石文字專著,縱觀郝氏其他著述,所引碑文等金石文字材料的數量遠不及《義疏》,究其原因,一方面,郝懿行在《義疏》上著力頗多,其生平涉獵甚廣,對金石文字持以包容接納的態度,對金石材料的引用展現了乾嘉時期在雅學注疏實踐上運用新史料和新語料的學術自覺;另一方面,邵晉涵在疏證《爾雅》時就注意到對漢碑、唐石經的運用。李嘉翼認為:

“將金石文字材料運用于《爾雅》的注疏實踐,是《爾雅正義》的創舉之一。邵晉涵采用的傳世文獻與文物綜合釋證的方法,開啟了王國維‘二重證據法之先河。”[4](P199)邵晉涵對金石文字具有獨特的見解,并將它應用到《爾雅》注疏中,這無疑對《義疏》的體例和內容產生了一定影響。

二、《義疏》引金石文獻材料的情況與功用

據我們統計,郝懿行《義疏》引金石證《雅》材料共有90條,包括漢碑、漢石經、魏碑、魏石經、唐石經、鼎銘、摩崖石刻等。具體來說,《義疏》引用碑銘材料最多,共計63條,其中,征引漢碑數目最多,共有57條,主要有《平都相蔣君碑》《山陽太守祝穆后碑》《劉熊碑》《袁良碑》等。引用石經材料共計21條,其中,征引漢魏石經較多,共有15條;征引唐石經較少,共有5條。此外,《義疏》還引用鼎銘5條,引用摩崖石刻1條。從《義疏》對具體字詞形、音、義的分析來看,郝懿行引用金石材料的具體功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破通假

郝懿行在《又與王伯申學使書》中云:“竊謂訓詁之學,以聲音文字為本,轉注假借各有部居,疏通證明,存乎了悟。”[3](P5238)《義疏》說解詞語,重在疏通字詞之間的形、音、義關系,破假借而使字詞組成詞族。在疏通形、音、義關系時,郝氏大多都是利用碑文與傳世文獻之異“形”與同“義”,作為以聲音通訓詁的語料證明,從而為破假借服務。比如,《釋詁》“哉,始也”條,《義疏》:“哉者,‘才之假音。《書》云‘往哉汝諧,《張平子碑》作‘往才汝諧;是‘才‘哉古字通。”[5](P1)郝氏利用傳世文獻與碑文異文,證明“哉”為“才”之“假音”。《黃侃手批爾雅義疏》則云:“疏‘哉古文作‘才。”[6](P28)這是說“才”為“哉”之古文。《說文解字·才部》:“才,艸木之初也。從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1](P122)羅祥義認為,“‘才字在甲骨文中多用作介詞、動詞、連詞等,在金文中‘才的用法也與甲骨文中相似”,“出土先秦文獻中未見‘才用如‘艸木之初的辭例”[7](P49)。由此可見,《說文解字》對“才”字本義的解釋不能盡信。《說文解字·口部》:“哉,言之間也。從口聲。”[1](P26)段玉裁認為,“言之間歇多用哉字”[8](P101)。“哉”字上古屬精母之部,從“口”,表示與人講話有關,讀“”聲,它“最早見于西周金文中,到戰國金文、簡帛文獻中也略有所見,大量出現于傳世古籍中”[7](P48)。在先秦時期,“哉”字當是專門用來記錄語氣的語氣詞。“才”與“哉”字都有“始”之義,從本義上看,“才”與“哉”并無直接關聯;從語音上看,“才”字屬上古音從母之部,“哉”字屬上古音精母之部,兩字疊韻。就此而言,郝氏疏“哉”與“才”通,當屬語音上的“假音”關系,這無疑更為確切;而言“才”為“哉”之古文,則似有不妥。又如,《釋言》“舫,舟也”條,《義疏》:“《說文》云:‘舟,船也。《釋名》云:‘船又曰舟,言周流也。通作‘周。《詩》‘舟人之子,箋:‘舟當作周。漢修《堯廟碑》云‘委曲舟匝、《韓敕后碑》云‘舟口墻域,并以‘舟為‘周。”[5](P304)郝氏引碑文以“周”為“舟”的情況進行分析,認為兩字通假,“周”屬章母幽部,“舟”也為章母幽部,兩字同音,又有文獻與金石材料互證,“周”與“舟”當是通假關系。

(二)辨字形

傳世文獻與碑文材料之異,可以根據字“義”而更好地疏通字“形”之間的關系。郝懿行利用碑文之異文來疏通異體、省文、訛誤、古今字等字形關系。疏通異體,比如,《釋詁》“疆,垂也”條,《義疏》:“《爾雅》釋文:‘壃,字又作畺。經典作疆,假借字。按:‘疆、畺同字,非假借字。‘疆省‘弓即為‘壃,又省‘土即為‘畺,故《詩》‘萬壽無疆,《白石神君碑》作‘萬壽無畺。”[5](P196)郝懿行認為,“疆”“畺”是異體字,說明了“疆”通過部首簡省為“畺”,又舉《詩經》與碑銘印證其異體形式。又如,《釋詁》“遐,遠也”條,《義疏》:“《楊統碑》‘文懷徦冥,又‘徦爾莫不隕涕,《繁陽令楊君碑》‘徦爾僉服,皆以‘徦為‘遐也。又《凅長田君碑》以‘為‘遐,《侯成碑》以‘為‘遐,是又‘假‘徦二字之變體也。”[5](P60)郝氏利用碑文異文疏通了“”“”二字為“遐”字的變體,“遐”又與“徦”通,使字成族。疏通字形省文,如《釋詁》“恪,敬也”條,《義疏》:“恪者,又通作‘愘。《魯峻碑》云:‘敬愘恭儉。《帝堯碑》云:‘若不虔愘。《魏修孔子廟碑》云:‘追存二代三愘之禮。”[5](P144)郝氏通過比較“恪”與“愘”的字形差異,明確了“恪”為“愘”之省文。疏通字形訛誤,如《釋詁》“蒐,聚也”條,《義疏》:“鄭注:‘春獵為獀。《魏大饗碑》云‘周成岐陽之獀,亦作‘獀字。蓋‘獀即‘搜也,隸書手旁、犬旁形近易淆,俗師不曉,因致斯訛。”[5](P106)郝氏認為,鄭注中的“獀”即“搜”字,而此處之所以會出現“獀”字,是因為隸書偏旁相近易混,俗師不曉,致此訛字。疏通古今字,如《釋詁》“余,我也”條,《義疏》:“今文作‘予,必知古文作‘余者,《隸續》載魏三體石經《書·大誥》云:‘余惟小子。《晉姜鼎銘》云:‘余惟嗣朕先姑君晉邦余不辱妄。石經、鼎銘皆古文,作‘余,即知作‘予者為今文矣。”[5](P82)這里郝氏利用鼎銘的時間來判斷“余”為“予”之古文,而不是假借或異體關系。

(三)釋字義

《義疏》主要是對《爾雅》進行詞語疏證、考釋名物等,郝懿行也利用金石文字材料來釋字義,并與傳世文獻互相驗證。比如,《釋詁》“竺,厚也”條,《義疏》:“竺者,《說文》云:‘厚也。從竹聲。《平輿令薛君碑》云:‘遘此竺旻。”[5](P157)這里郝氏通過征引《說文》與碑文,來解釋“竺”之“深厚”義。又如,《釋言》“寬,綽也”條,《義疏》:“綽者,《說文》云:‘緩也。《晉姜鼎銘》有‘綽綰眉壽之言,即綽緩也。”[5](P406)郝氏引用《說文》與銘文,來解釋“綽”字有“緩”之義。再如,《釋詁》“令,善也”條,《義疏》:

“令者,‘靈之假音也。省作‘霝。董逌《廣川書跋》載《叔孤鼎銘》有‘霝終之文,《鼎銘》亦曰‘霝始霝終,‘霝訓為‘善,猶言善始善終也。”[5](P22)郝氏首先說明“令”與“靈”字之間具有假音關系,接著疏通了“霝”為“靈”字之省,然后又以銘文“霝始霝終”訓為“善始善終”,最終推導出“令”有“善”之義。這里既有破通假,又有辨文字,還有釋字義,三者互求,是對形、音、義的綜合考察與分析。

(四)明校勘

郝懿行也通過金石文字材料來進行文本校勘,包括校衍文、校倒文,但數量不多,校勘條目僅三例,分別為校石經衍文和校宋本《爾雅》之倒文。校衍文,如《釋鳥》“冬鳸,竊黃。桑鳸,竊脂”條,《義疏》:

“唯唐石經重出‘桑鳸,竊脂一句于‘冬鳸,竊黃之下,蓋校書者妄意羼入,唐后諸本俱仍其誤,亟宜刊削。”[5](P877)郝氏參考傳世文獻,校正唐石經重出“桑鳸,竊脂”一句。校倒文,比如,《釋言》“華,皇也”條, 《義疏》:“郭注《釋草》引此作‘華,皇也,此釋文亦先‘華后‘皇,石經及宋本并同,今本誤倒作‘皇華,邵氏《正義》及臧氏《漢注》辨之是矣。”[5](P406)郝氏參考石經,校正今本“皇華”為“華皇”之倒文。又如,《釋親》“宗族”條,《義疏》:“宋本此二字進 在前,非,今從唐石經改正。”[5](P459)郝氏利用唐石經校正了宋本總言“宗族”的前后位置。

從《義疏》利用金石材料進行疏證的條目數量來看,以聲音通訓詁、破通假的數量最多,辨字形次之,釋字義、明校勘的數量較少。郝懿行撰寫《義疏》的主要目的是:“于字借聲轉處,詞繁不殺,殆欲明其所以然”[9](P10070),從此書引用金石材料條目的數量來看,顯然是達到了這一目的。

三、《義疏》與《正義》引用金石材料之比較

邵晉涵在疏證《爾雅》時十分重視金石材料的運用。據李嘉翼研究,邵晉涵《正義》引用金石證《雅》材料共計50條,涉及西周、東周銅器銘文、漢碑、漢石經、魏碑、唐石經等。其中,引漢碑材料最多,共計21條,主要有《平都相蔣君碑》《山陽太守祝穆后碑》《張平子碑》《司隸校尉魯峻碑》《冀州從事郭君碑》等,彝器銘文7條,漢石經1條,魏碑2條,唐石經15條等[4](P200)。總的來看,兩書在引用金石文字材料方面有同有異,在利用金石材料進行闡發時亦各有長短。

(一)兩書引用金石材料之同

《義疏》與《正義》引用金石文字材料的共同點,主要體現在所引材料和金石材料在行文注疏時的布置方面。就兩者所共同引用的金石文字材料來說,在《爾雅》同一訓釋條目下,引用相同金石材料共計13條,其中,征引相同碑刻之處有8條,參考相同石經之處有5條。《義疏》與《正義》共同征引的碑銘及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

就金石材料在行文注疏時的布置來說,《正義》與《義疏》均將金石材料置于傳世文獻之后。此時古文字雖然逐漸成為顯學,重要的金石文字著作也開始出現,但仍然可以窺見清中期訓詁學家的治學理念,相對于傳世文獻而言,他們對待金石文字材料的態度無疑要保守一些。

(二)兩書引用金石材料之異

《義疏》與《正義》引用金石材料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引用數量、在《爾雅》中的篇目分布、引用金石材料的偏好、引用目的、利用金石材料進行闡釋等方面。

就引用金石材料的數量而言,《義疏》征引金石材料共計90條,《正義》共計50條。就金石材料在《爾雅》中的篇目分布而言,《義疏》對碑銘與石經材料的引用集中在《釋詁》《釋言》兩章,又以《釋詁》引用最多,共有61條;其次為《釋言》章,共有17條,其余章節則引用金石材料較少。相比而言,《正義》引用金石材料在各篇中的分布則較為均勻,《釋詁》《釋言》《釋訓》《釋天》等篇目皆有涉及,同時,各篇引用條目的數量差距并不懸殊。

就引用金石材料的偏好而言,郝懿行更側重于引用漢魏時期的碑銘與石經,邵晉涵則偏向于引用漢碑與唐石經。需要指出的是,邵晉涵所引唐石經存在一定疑問,如《釋丘》“外為隈”條,邵晉涵言“唐石經及宋本俱作‘鞫”[10](P626),嚴元照則指出:“宋本吾弗知,石經固作‘隈也”[11](P327-328)。郝懿行認為,這里是“后寫石經作‘鞫”[5](P638)。可見,邵晉涵所言“唐石經俱作‘鞫”,仍有待商榷。邵晉涵在引用金石文字材料時,都置于先秦兩漢時代背景下,這體現出邵氏在疏證時已具有歷史發展的觀念;郝懿行繼承并發展了這種治學方法,將漢碑和漢魏石經作為首選,這使得郝氏在注疏《爾雅》時可以較好地利用相關材料來疏通證明,而不必過多考慮金石材料的時代因素對行文體例的影響,在利于行文的同時也增強了結論的可信性。

就引用目的而言,二者所引碑銘和石經的側重亦有所不同。在利用金石材料時,邵晉涵多是以唐石經來進行校勘,包括校衍文、脫文、倒文、誤字、異文等。比如,《正義·釋畜》篇末總題云:“唐石經及宋本俱篇末總題六畜,監本無之,蓋脫文也。《左傳》疏云‘《爾雅》于馬牛羊豕犬雞之下題曰六畜,是孔穎達所見本有之,今據補。”[10](P1072)邵氏參照唐石經,判定監本“六畜”二字脫文。又如,《正義·釋草》“蕭,萩”

條:“‘萩,監本誤作‘荻,唐石經作‘萩,今改正。”[10](P795)《正義》利用唐石經,校訂監本“荻”字之誤。《義疏》則引用漢魏石經條目甚多,以漢魏石經探求破假借、以聲音通訓詁。比如,《釋言》“矧,況也”條,《義疏》:“‘兄既通‘況,又通‘皇。《書》云‘無皇曰,漢石經作‘無兄曰。是皆音同假借字耳。”[5](P393)《義疏》引漢石經證“兄”和“皇”字為假借關系。又如,《釋言》“逸,過也”條,《義疏》:“逸者,通作‘佚。《說文》云:‘佚,佚民也。《論語·微子篇》作‘逸民。又‘夷逸,漢石經作‘夷佚。”[5](P294)《義疏》引漢石經證“逸”與“佚”通。在引用石經以校勘脫文、誤字等方面則數目較少,僅有3例,這在上文“明校勘”中已經提及。

邵晉涵側重考異和糾謬,多以唐石經來進行校勘,利用碑文時多訓釋詞語,陳述碑文與所釋條目之異文關系;郝懿行則側重考辨,利用漢魏石經來探求分辨古今字或通假字、假借字。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差異,與兩者的注疏目的、治學原則和參考底本均有一定關聯。邵氏主要是為“審定經文,增校郭注”[10](P2),郝氏則是為破解邵氏“聲音訓詁之原,尚多壅閡,故鮮發明”而發[9](P10070),這種注疏目的和治學原則的差異,無疑會對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郝氏在注疏行文時,對材料的使用多服務于其“發明聲音訓詁之原”的著書目的。邵氏所用底本,李嘉翼認為是“明監本”[12](P97),而章昱帆考證邵氏所用底本相當復雜,可能是在康雍乾三朝經過數次修改的遞修本,該本的特點是:“在其遞修的過程中,不僅沿襲了原本承自閩本、監本的誤字,而且還增入了毛本的誤字以及新誤字”[13](P191)。由于底本舛錯較多,因此,邵氏在注疏時,不免要將更多精力放在底本校勘上。《義疏》則以宋本為底本,因底本訛誤較少而更專注于字詞的注疏上。

在利用金石材料進行疏證時,《正義》與《義疏》都注意到了具體字詞的形、音、義關系。《正義》對于金石材料的引用和行文體例,在《義疏》中有一定沿襲,如《釋鳥》“冬鳸,竊黃。桑鳸,竊脂”條、《釋

言》“華,皇也”條、《釋親》“宗族”條,均與邵氏《正義》在訓釋語句上有較多重合,當是郝懿行參考了《正義》的校勘訓釋。同時,《義疏》總體上對語言現象的揭示和闡發更為精到,對于字與字之間的語音關系也更為重視。茲舉二人引用相同碑文進行闡發的例子以相對照。比如,《釋詁》“哉,始也”條,《正義》對“哉”

與“才”關系的說明是:“古文‘哉俱作‘才”[10](P18),

《義疏》則重點闡明“哉”與“才”之間“假音”的語音關系[5](P1),無疑更為確切。又如,《釋詁》“林、烝,君也”條,《正義》引用了《平都相蔣君碑》“于穆林烝”,對于“林”“烝”二字連用這種語言現象,邵氏認為是“漢人知宗《雅》訓也”[10](P21);《義疏》指出,“以二字連文,其義與單文同也”[5](P4)。郝氏則發現了這種客觀的語言現象,即由同義、近義語素構成的復合詞,復合詞的語義與兩個單個詞的詞義相同,這種揭示更有利于啟發人們去歸納相似的語言現象。

四、余論

需要指出的是,郝懿行在利用碑文進行疏通證明轉注、假借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他有時僅憑借碑文異文關系來歸納總結,而疏于對音韻的細致分析,因此,存在著濫用音同、音近和聲轉的現象。比如,《釋詁》“咨,此也”條,《義疏》:“‘咨者,與‘茲音近同字通。《魏孔羨碑》云:‘咨可謂命世大圣,千載之師表者已。‘咨即‘茲也。”[5](P202)郝氏從碑文異文的“形”與“義”的關系出發,認為“咨”與“茲”音近字通。實際上,“茲”屬古精紐之部,“咨”屬古精紐脂部,聲紐相同,韻部脂之不通,當屬濫用音同、音近。又如,《釋詁》“茂,勉也”條,《義疏》:“茂者,‘懋之假音也。又‘懋建大命,漢石經‘懋作‘勖。‘勖‘懋聲相轉也。”[5](P77)此條引漢石經說明“勖”

“懋”的用字情況,并推斷兩字的關系為聲轉。《說文解字·力部》:“勖,勉也。《周書》曰:‘勖哉,夫子!從力冒聲。”[1](P293)段玉裁注:“按:‘勖古讀如‘茂,與‘懋音義皆同。”[8](P1215)段玉裁則是從歷時視角來看待“勖”字古讀的。“冒”字的上古音為明母幽部,與“懋”同聲同韻,段玉裁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可見,郝懿行在利用金石材料和傳世文獻來互證文字的形與義、使之系聯為詞族時,有時因疏于對聲韻的細致分析而導致結論有失嚴謹。

關于《正義》《義疏》孰優孰劣的問題,學界觀點并不一致,大致可以分為三派。一派認為邵勝于郝,如梁啟超云:“郝氏于義例絕無新發明,其內容亦襲邵氏之舊有十六七,實不應別撰一書。”[14](P218)黃侃也持這一觀點。一派認為郝勝于邵,張之洞、章太炎等均持這一觀點。還有一派持折中觀點,如許維遹云:“邵氏上卷,差可與郝氏比肩,而郝氏下卷,便駕乎其上。是以邵、郝兩家各有所長,不可偏廢。”[15](P21)如果僅從兩書利用金石材料進行疏證這一角度進行評價,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兩者所處的時代局限,不能苛求古人,兩書各有所長。可以說,邵晉涵具有充分的金石學和小學學術自覺,注重利用金石材料糾正版本訛誤,他對于金石材料的使用具有開創作用。郝懿行則繼承了這種“二重證據法”,并襲用了邵氏的疏證體系和部分金石材料,同時,從為雅學研究服務角度出發,郝氏還提升了金石材料對注疏的利用價值,使得清代《爾雅》有了更詳盡、更注重漢字形音義關系的注疏,更便于人們梳理漢字同源關系,建立漢語詞族系統。郝氏通過金石文字語料來分析辨別假借字、異體字,也對方言用字及俗字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馮勝利曾對乾嘉學者劃時代的發明與貢獻進行了探討,并指出乾嘉學術的語言研究具有科學屬性[16](P89),郝懿行有些金石材料與傳世文獻的互證,也服務于乾嘉“理必”的“凡……皆”等模式的推理,他在所引金石材料前后不乏判斷推理之言,如“凡聲同之字古多通用”[5](P3),“是皆以聲為義也”[5](P114),“凡言‘悠者,俱思而兼遠”[5](P136)等,這些都是體現郝懿行“理必”觀念的重要語料。

總之,我們不能否認“后出轉精”這一學術現象,在利用金石材料進行漢字形音義關系闡釋、語言術語的使用和語言現象的說明方面,《義疏》不僅貫徹因聲求義原則更加徹底,而且疏證詳贍,確乎更勝一籌;同時,我們也決不能忽視邵晉涵引用金石材料證《雅》的開創作用。因此,從引用金石材料為雅學研究服務角度來看,兩者實際上是處在一個統一體中,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正如有學者所言,“它們將清代《爾雅》研究推向了高潮,在清代雅學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7](P49)。

參考文獻:

[1][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唐蘭.古文字學導論[M].濟南:齊魯書社,1981.

[3][清]郝懿行著,安作璋主編.郝懿行集[M].濟南:齊魯書社,2010.

[4]李嘉翼.論邵晉涵《爾雅正義》中的金石證[J].江西社會科學,2010,(11).

[5][清]郝懿行.爾雅義疏[M].王其和,吳慶峰,張金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7.

[6]黃侃.黃侃手批爾雅義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6.

[7]羅祥義.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8][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許惟賢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9]趙爾巽,等.清史稿[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0][清]邵晉涵.爾雅正義[M].李嘉翼,祝鴻杰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7.

[11][清]嚴元照.悔庵學文[M].清光緒間湖城義塾刻湖州叢書本.

[12]李嘉翼.邵晉涵《爾雅正義》評介[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13]章昱帆.簡論《爾雅正義》經注文本的校勘原則及其所據版本問題[A].彭林主編.中國經學(第二十九輯)[C].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14]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4.

[15]許維遹.郝蘭皋夫婦年譜[M].北平:清華學報單行本, 1935.

[16]馮勝利.乾嘉“理必”與語言研究的科學屬性[A].《中文學術前沿》編輯委員會.中文學術前沿(第九輯)[C].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17]王其和.清代雅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6.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o Yixings Erya Yishu(《爾雅義疏》) Citing Gold and Stone to Prove Erya(《爾雅》)

Wang Qihe1,Yue Xiaoling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2.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Hao Yixings Erya Yishu(《爾雅義疏》)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Qing dynasty to verify Erya(《爾雅》).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Hao Yixing cited 90 inscriptions of gold and stone in his commentary on Erya(《爾雅》). The Erya Yishu(《爾雅義疏》) often uses sound to explain, break through falsehoods, distinguish shapes, and proofread and annotate scriptures, citing materials from gold and stone. Shao Jinhans Erya Zhengyi(《爾雅正義》) also cites materials from epigraphy in his commentary, which not only exhibits certain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flects different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The style of Shaos citation of gold and stone has a pioneering effect on the “dual evidence method”, while Haos citation of gold and stone materials is more carefully elaborated, and can use the morphological, phonetic,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ld and stone characters and passed down literature for word meaning elucidation.

Key words:Erya Yishu(《爾雅義疏》);Erya Zhengyi(《爾雅正義》);Erya(《爾雅》);gold and stone materials;compare

猜你喜歡
比較
從小說到電影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32:19
吳昌碩和黃牧甫篆刻藝術比較
村上春樹《1Q84》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比較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57:19
孔子與荀子文質觀比較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47:37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比較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欧美精品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亚洲视频在线网|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jizz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在线第二页|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www.狠狠|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在线啪|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91精品网站|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 福利视频99|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最黄视频|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1在线中文|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亚洲第一区在线|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99热亚洲精品6码|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99一级毛片|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日韩| 午夜影院a级片| 欧美日本中文|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91激情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高清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