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黃植功

摘要: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要“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1]。網絡的不斷升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隨時隨地可進行學習的線上學習環境,破解了傳統課堂需要在特定時間、地點進行的局限性。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傳統課堂的優勢,應運而生的混合式學習結合了傳統課堂和線上學習的優勢,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為核心、教學情境真實開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強化學生的實際問題處理能力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混合學習與項目教學法融合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兼顧傳統課堂和線上學習的優勢,助力中職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實現高質高效學習。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項目教學法 ;中職;課堂教學
一、中職《常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介紹
《常用工具軟件》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技能課。通過學習使學生能掌握計算機系統管理與維護、虛擬機、特殊文檔編輯與格式轉換、翻譯工具、網絡管理與數據傳輸、即時通信、信息安全、云辦公、數碼產品及移動設備連接和數據傳輸、多媒體信息處理、平面設計信息處理等常用工具類軟件的應用技能。該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眾多的工具軟件更新換代比較快,需要定期更新教學內容,教學中要注重從實用的目的出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提升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整體水平,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來應對工作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教師以傳統教學為主,學生學習自主性低
大多數教師在課堂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上機操練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割裂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被動的模仿練習,對所學知識只是不斷重復操作,缺乏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的鍛煉。在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方面,仍然采用平時成績加筆試的形式,教學評價由教師一人完成,缺少學生的自我評價,同時也忽視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傳統教學方法日復一日,會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消耗殆盡,課堂如一潭死水,不利于教學相長。
(三) 學生學習準備不足
在中考分流的背景下,大部分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為“考試失敗者”,他們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缺乏正確的學習習慣,自律性低。這些學生經過多年筆試成績測驗不佳的不斷打擊,逐漸產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習得性無助感,當面對教師采用傳統方法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他們對“聽課”絲毫沒有興趣。多年的筆試考試失利,讓學生產生自卑又渴望被關注的心理。雖然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很喜歡動手操作。
二、混合學習融合項目教學法模式建構
(一) 混合式學習
網絡的不斷升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隨時隨地可進行學習的在線學習環境,破解了傳統課堂需要在特定時間、地點進行的局限性。當然在間接經驗的教授方面,傳統課堂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怎樣統籌傳統課堂和在線學習的優勢,最早在企業培訓領域有人提出混合學習一詞。本研究采用何克抗對混合學習的定義,“所謂 B-Learning 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2]。混合式學習把傳統學習和在線學習結合在一起,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形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合適的時間采取恰當的學習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中職學生既要學習理論知識又要學習操作技能,混合學習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前組織學生預習、交流討論,在課中能與學生面對面溝通及時答疑,課后可以線上對教學進行補充。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在混合學習情境中不斷從已有知識經驗建構新知識,并且把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二)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最早由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學生克伯屈提出,強調讓學生“從做中學”,要求課堂以活動性和經驗性的課堂活動為主,摒棄傳統的課本導向。項目教學法屬于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該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主動學習取代傳統的被動學習,使學生在不斷的建構中學習知識技能,提高課堂效率。諸多專家和學者對項目教學法進行研究,其中劉曉靜認為,項目教學由內容、學習共同體、活動、情境和作品五大要素組成[3]。1.項目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量力性教學原則。2.學習共同體。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分組原則為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學生在學習小組完成自學和合作學習。3.項目活動。主要是指學生為達成項目結果而進行的學習準備活動。活動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4.項目情境。能讓學生興趣盎然、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5.項目作品。項目結束前,學生提交項目要求的作品。
《常用工具軟件》是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結合本門課程的特點及混合式學習和項目教學的相關理論,同時參考學生的實際學習準備情況,本研究對于《常用工具軟件》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主要以線上學習為主,對于實踐內容以線下項目教學法為主。
三、混合學習融合項目式教學在中職《常用工具軟件》課程的應用
本文選取《常用工具軟件》中“生成二維碼-草料二維碼”部分來展開混合學習融合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括三大部分:前端分析、活動與資源設計、教學評價設計[4]。
(一)前端分析
1.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研究以中職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他們在中小學階段學習過信息技術課程,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接觸過部分計算機應用軟件,對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學生基本是中考分流的“失敗者”,他們對單純的知識點學習自我效能感低,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候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點設計項目任務。
2.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了解二維碼概念、分類及常見二維碼;②了解二維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③知道草料二維碼的功能;④掌握利用草料二維碼的操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①通過線上學習二維碼基礎理論知識,培養自我學習的意識;②通過項目學習,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操作能力,學會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感受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②在項目學習中,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問題探究能力;③在二維碼安全問題討論中,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二維碼的用途、草料二維碼的功能。
難點:草料二維碼生成二維活碼的操作。
4. 教學環境分析
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線上自主學習,并對學習內容進行自我測評和問題討論交流。線下項目教學主要在學校計算機機房進行,同時利用學習通平臺輔助教學活動,保證項目教學的有效進行。
(二)活動與資源設計
教學資源包括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線上資源主要有和課程關系緊密的視頻資源、微課、教學PPT、學習任務要求、知識思維導圖、典型網頁鏈接、課堂需要的任務說明書和素材文件等。線下資源有配套的《常用工具軟件(第7版)》教材、相關參考資料以及相關的知識內容材料等。通過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常用工具軟件》的課程相關知識,為了給學生品質更高的學習幫助和學習體驗,教師按時對教學資源進行刪減、新增。本部分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具體內容見表1。
(三)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包括線上部分和線下部分。線上評價內容包括:課前線上發布的預習任務完成度及測驗成績、線上簽到、線上討論的活躍度、同學之間的互評、自評、提交作業的質量。線下評價內容包括:課堂參與積極性程度、組內討論頻率、組內互評分數、組內任務的完成度。按評價主體分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按評價方式分線上評價、線下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整個評價過程貫穿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的現代教育評價理念。
(四)應用小結
第一,主要解決了學生對理論知識聽課缺乏興趣、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線上資源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課前的線上學習實現了分層教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學習線上資源和測驗實現知識的學習;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討論減少了對課堂時間的占用,更高效學習;課后學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對本項目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第二,解決了課堂中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學生在作品完成過程中掌握草料二維碼生成二維活碼的操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第三,融入課堂思政元素。在作品交流過程中學習他人的優秀部分,不斷反思提升自我;在交流過程中思考討論使用二維碼的注意事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
四、結束語
混合式學習實現了傳統課堂與在線學習的優勢互補,具有以下優點:1.學習指導方式靈活。教師既可以課上集中解答學生在疑問留言區的問題,也可以線上或線下解答個別學生問題,實現關注全體學生的同時對個別學生輔導,有利于因材施教。2.學習資源豐富??梢栽谄脚_發布課前預習清單、視頻、電子圖書、課堂實錄,為學生課內學習、課外學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3.學習方式靈活。學生可以在隨意的時間地點線上自學與交流,同時可以在課上系統學習。4.師生互動增多。學生可以在課堂或者線上和教師進行交流,利于師生溝通和學生思考。5.方便學生復習。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建構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線上內容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積極復習。項目式教學“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5]。混合學習融合項目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與技能學習,打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豐富了學習資源,實現多元評價、過程性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課教學提供了教學實踐參考。
作者單位:徐月 黃植功 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參? 考? 文? 獻
[1]中國政府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22-7-22.
[2]何克抗.從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03):1-6.
[3]劉曉靜,王明磊.基于項目學習要素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09):30-32.
[4]戈貞玲,石連栓,趙笑瑜. 混合教學模式下中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設計[J]. 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 2022,18(04):177-180.
[5]崔月嬌. 微課支持下的項目教學法在職中計算機課程中的實踐——以職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 現代職業教育, 2018(10):174.
徐月(1987-),女,山東臨沂,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通信作者:黃植功(1970-),男,廣西田東,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