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惠 張利平
【摘 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無論何時,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正當建黨100周年,退役軍人事務部于今年正式開通烈士尋親公共服務平臺,公布烈士尋親線索,幫助更多客死異鄉的英烈們找到“回家”的路并了解和認識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里,那些戰士們身上所散發的值得我們深思和發揚的精神品質。對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引言
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這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百年,更是用勇氣、智慧、力量創造的百年。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最絢麗、最壯美的篇章。
一、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現狀及問題
(一)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現狀
鄂南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一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開展革命斗爭活動的重要區域。在漫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山始終是鄂南地區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在這塊紅土地上,曾建立過7塊革命根據地、8個縣級以上黨組織,鄂東南和湘鄂贛邊區黨政軍機關曾駐扎境內數年之久。小小通山英勇無畏,小小通山忠義擔當,10萬余人投身革命,為開天辟地的中國革命作出了不朽貢獻。
紅色物質文化有私立鎮南中學的創辦。私立鎮南中學是現在鎮南中學的前身,創辦人是畢業于漢口博學書院的李兆庚。李兆庚是西坑潭人,受五四運動新文化影響,拿出全部家財創辦這所初級中學。紅軍星火之地——通山三寶村;1927年“八七會議”后,鄂南秋收暴動中在咸寧地區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
同時還有17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分別是鄂南烈士陵園;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紀念館;何功偉故居及烈士陵園;咸寧錢氏英烈紀念館;嘉魚縣革命烈士陵園;簰洲灣鎮98抗洪紀念館;簰洲灣鎮98抗洪烈士陵園;赤壁市烈士陵園;赤壁市金峰紅色教育基地;羊樓洞烈士陵園;通城秋收暴動紀念館;陳壽昌烈士紀念墓;王佛炳烈士故居;通山縣烈士陵園;冷水坪紅色教育基地等多個優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紅色精神文化私立鎮南中學的創辦,不僅傳播了科學與民主思想,更為通山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革命的啟蒙與興起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正因如此,在短短3年間,通山發生了兩件在鄂南、在湖北、在全國有著影響的重大事件。
(二)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問題
文化挖掘不深入:鄂南紅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義的時期,有著濃厚的歷史感,在鄂南紅色文化的傳播中定位并不是特別明確,無法展示出鄂南地區獨特的紅色文化魅力,鄂南地區的紅色文化大多數以單一、局限、固定的形式存在,由于對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的挖掘不是特別深入,挖掘能力欠缺,導致鄂南地區紅色文化并沒有很好的保護與傳承,同時在傳播過程中所呈現的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不夠清晰不夠全面。
保護體系不健全: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涉及到相關部門廣具體方面多,紅色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工作出現溝通和銜接不到位的問題,沒有具體部門負責這項工作,不能及時對發生的問題情況進行解決,導致對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責任沒有落實,影響保護與傳承效果。
傳承渠道單一化:目前的鄂南地區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單一且粗放簡單,很多優秀的文化不能呈現人們眼前,如:在紅色教育基地和博物館只能聽講解員文字版的講述,無法抓住人們的眼球及好奇心,減少人們想繼續升入了解的興趣。
文化呈現不新穎:鄂南地區紅色文化沒有很好的與當地的產業相結合,現傳播還是以講解員講解為主,文化呈現形式過于單一化,無法使更多的人了解鄂南地區紅色文化。
二、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意義
(一)提升地方紅色文化傳承價值
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是孕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之源,也是我們中華兒女站上世界舞臺的臺階。首先,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是人民的紅色文化、人民的紅色精神,人民在推動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人民的需要才產生了優秀的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同時也正是因為時代的需要,共產主義才會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發展壯大。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源于我們生活,深深植根于社會實踐之中,在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中不斷推陳出新,適應著不同時期國家與時代的發展,而這也正是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至今仍需要加強推廣與傳承的意義所在。其核心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貫穿于整個紅色精神,有著濃厚的愛國情懷。其次,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是時代發展的“萬能鑰匙”,是寶貴的財富,從時代的發展中衍生出來,又在國家危急時刻拯救國家于水火之中。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精神內核,是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不竭動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前行,探索,創新。最后,發揚鄂南地區紅色文化,挖掘鄂南地區紅色精神財富,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對促進國家的發展起到了推動與鞏固的作用。
(二)填補高速發展下人民的精神空缺
在經濟社會不斷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不斷高漲,這樣使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作為正能量的地方紅色文化,便于把控鄂南地區紅色文化正確發展的方向,有利于更好地滿足鄂南地區人民群眾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需求。我們大力傳播弘揚優秀傳統的紅色文化可以正確引導青年大學生的“偶像觀”“榜樣觀”將關注點擺正,明白真正該崇拜的是為祖國作出奉獻的烈士英雄們。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紅色文化是值得我們引以自傲的,激發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對紅色精神的致敬,在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近。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
(三)實現紅色文化的多元價值
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中蘊含著許多潛在的多方面價值,其中革命歷史價值是最突出最重要的,黨領導開展革命歷史斗爭中的歷史進程是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中形成的主要革命產物。傳承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的同時也是傳承我黨光榮燦爛的紅色革命文化中重要一步。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鄂南地區的紅色文化價值日益提高,保護與傳承是實現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多元價值的最有效手段。
三、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相關對策
(一)賡續紅色基因,推進教育傳承
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豐富,受時代的影響,我們要大力賡續紅色基因,將紅色文化遺產與鄂南地區教育相結合,以廣大的青少年為教育傳承的目標對象,同時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重要的價值。激發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對紅色精神的致敬,在思想上積極向黨組織靠近。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
要將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的傳承全面融入教育事業中, 可從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課程教學中,將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包含的種類豐富,在各種學科中都有運用的價值,以美術課程為例,剪紙作品是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校本開發的角度來進行傳承,將剪紙這門藝術表達的形式融入到美術學科課程中,讓廣大青少年學生體驗剪紙的樂趣的同時學習了解鄂南地區紅色文化,將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融入美育,是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力點,發揮鄂南地區審美藝術價值,紅色革命精神。這樣通過教育提升了廣大青少年對美的認識,對美的理解,對美的欣賞,還有創作美表現美的能力,藝術是美育中最典型的形態,在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在實踐活動中,將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融入到校外實踐活動中,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實踐活動是教育的一種形式,有著主題明確,參與性強等優勢,并不是讓學生一味的在校學習課本知識,而是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歷史,了解紅色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重要作用。
(二)依托新興媒介,創新傳承文化
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傳播方式固定單一有必然的關系,在“互聯網+”時代下新興媒介的出現為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承有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播、傳承有了新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抓住機遇,創新鄂南地區紅色文化傳播的新方式。
在“互聯網+”的時代下,隨著火爆的短視頻,app等出現,傳播速度飛快,瀏覽量點擊率日益猛增,創新傳播紅色文化的形式,以微博、微信、微視頻等app緊貼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創設學習鄂南地區紅色文化話題與短視頻結合,做創意類的短視頻平臺,抖音短視頻在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如紅色文化歌曲,紅色主文化題舞蹈,紅色文化主題藝術作品,在傳播中具有價值,也可以抖音平臺的賬號,上傳紅色文化遺產短視頻,這樣不僅推動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播速度還提升了傳播人數和傳播范圍。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在各個行業應用范圍廣,結合新興多媒體技術,建立體驗式互動式性的平臺,強調“參與感”“體驗感”,運用當代的高科技手段,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音頻圖像相結合、借助虛擬現實技術VR等來呈現還原歷史革命故事,增加生動性、直觀性。
(三)深掘紅色文化,打造“紅火產業”
鄂南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我們要進行整合資源,深挖紅色資源,優化紅色文化,豐富紅色文化。據了解當代人喜歡旅游,我們就可以將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將鄂南地區旅游業相結合,將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作為旅游業的一項目,不僅支持了旅游業還可以讓更多人的親身到達紅色文化基地,參觀舊遺址,博物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基地。人們能夠在旅游的同時,學習了解鄂南地區紅色文化,旅游業與紅色文化的傳播相輔相成,同時可以打造鄂南地區紅色文化情景劇,為游客呈現真實生動的情景演出,增加鄂南地區紅色文化傳播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與文創產業相結合,以鄂南地區紅色文化遺產發展為主題,推出相應吃穿用行的紅色文創產品,在服飾方面可以印有一些紅色代表的T恤,帽子,帆布包等,在生活方面可以推出書簽,雨傘,擺件等,也可以與旅游業相結合,做出一系列鄂南地區紅色文化獨有的文創產品,供旅游的群眾來購買。
(四)弘揚紅色文化構建保護體系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且獨有的精神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資源,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保護與傳承下去。鄂南地區紅色文化在保護與傳承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是需要進一步落實處理。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因此各部門要健全相關紅色文化保護機制,保證落實到位。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和傳承涉及到相關部門廣具體方面多,相關部門要將各項工作結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工作配合及銜接,及時對所發生的問題情況進行解決,這樣就對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責任有所落實。
民眾及鄂南地方的保護意識不強,相關部門要及時制定有關紅色文化保護遺產的規劃,國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追,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紅色文化遺產保護。
四、結語
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的時代下,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根紅色文化遺產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不能丟的,學習鄂南地區紅色文化,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們了解歷史,增長見識,還可以增強人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形成一種良好的精神風貌。紅色文化精神和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播與傳承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責任也是使命。
參考文獻:
[1]佚名.弘揚英雄鑄就的抗戰精神——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要講話[J].世紀橋,2015(10).
[2]李曉晨.紅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研究[J].南方農機,2019(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湖北高校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鄂南地區英烈尋根調研與傳承研究》(項目編號:202110927018)研究成果;2022年度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開放項《鄂南紅色文化資源調查、整理及保護研究》(項目編號:19)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徐子惠(2001—),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美術學學士,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為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