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忠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旗幟。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最好的階段,也是對學生開展教育最為關鍵的啟蒙時期,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借助優秀傳統文化能轉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掌握更多英語知識與技能,打造出高質量的課堂。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更加透徹,成為具備扎實文化底蘊的人才。鑒于此,文章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現狀等進行探究,旨在探討出高治理的英語教學路徑。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英語;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軟實力,黨與國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全面貫徹與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并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便能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強大的精神動力,將其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將學生培養成為兼具英語知識技能與扎實文化底蘊的人才,使學生能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對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及發展。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強學生語言能力
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剛剛接觸英語知識,并且身心發展也并未成熟,學生的英語水平比較水低,語言能力也較弱,需要教師能著重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促使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能豐富英語的素材與內容,并輔之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其學習能力[1]。同時,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還能起到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作用,借助多樣化的滲透方式,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較為陌生,也比較枯燥乏味,而學生由于學習能力較弱,枯燥的英語知識并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制約了課堂效率的提升。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能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宜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材內容實現良好融合,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諸多優秀文化底蘊及人生哲理,小學生目前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是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塑造的關鍵時期,教師需結合此基礎上對學生實施全方面地引導與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為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打下良好基礎[2]。同時,還能實現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明辨是非的道理,強化其學習能力與文化素養,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促使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并能為其形成堅定的文化自信與強大的民族自豪感打下良好基礎。
(四)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傳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較為落后,學生在課堂中并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導致其無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能擴展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學習素材,使學生接觸到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有效激發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利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構建出高質量的英語課堂。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并未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側重點放在對英語知識的講授,如,對相關語法、詞匯、短語、句型等,忽略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重視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導致學生思維認知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皆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久而久之,只會制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厭煩等心理。
(二)英語教學沒有形成優秀傳統文化體系
部分小學英語教學由于其專業是英語教學,缺乏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教學在教學中并無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知識實現良好融合,從而并未建立起小學英語優秀傳統文化的培養體系。加上由于教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缺乏全面的認識,片面性地認為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與小學英語課堂的融合等同于簡單地為學生介紹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單詞、概念等,并不能深入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3]。此外,由于部分小學的硬件設施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制約了教師對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講授,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英語教材缺失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
教材作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在實際過程中,由于學校領導、教師等人缺乏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的,導致小學英語教材缺乏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阻礙了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課堂的融合,也直接加大了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的難度。而在此背景下,只會導致學生無法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僅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也會制約對學生中華民族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核心主義價值觀的建立。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路徑
(一)創新教學方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教學中通常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如以口頭講解的形式開展教學或是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等,此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漸下降,阻礙教學效率的提升[4]。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中本身有些知識較為枯燥乏味,為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能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可以采用中西比較法展開教學。小學英語教材中多數是英語國家文化為主,采用比較法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比較,能助力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點。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能在學習中了解更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是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法。此種教學形式是英語教學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形式之一,通過語言的交際能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5]。小學英語教材基本每個單元都會有“let us talk”此模塊,通過借助此模塊為學生創設對話情境和創編對話,能促使學生實現學以致用。可以采用替換練習的方式,在主干句型保持不變下引導學生運用新的詞語進行替換,如小學階段學生最為常用的是“when、what”開頭的疑問句,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借助多樣化的句式進行創編,使學生能形成良好的交際對話。
(二)立足教材內容,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課堂相融合時,需要教師能立足在傳統英語教材上,讓二者實現良好關聯。對此,需要教師能提前做好充分準備,通過收集與教材相關聯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在學習英語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助力學生成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良好道德品質的人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多樣化的形式,以節日風俗入手,能讓我們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和了解更多古代老百姓的生活畫面。英語教學中具有諸多關于顏色的詞語,例如,在學習有關“colors”此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顏色與優秀傳統文化節日融合,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能利用PPT介紹有關自己喜歡的優秀傳統文化節日[6]。如,在中國紅色代表著春節,寓意喜慶,因此在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貼著紅色對聯和放著紅色鞭炮;白色則是代表著元宵節,元宵佳節作為團圓的節假日,家人會在圍繞一起吃元宵或吃湯圓等,此為中國較為典型的節日文化;黃色則代表了中秋月,寓意團圓,在這一天家人們會歡聚在一起,一起品嘗月餅和欣賞月色等。通過采用此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更多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并能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提高教師素養,切實提升綜合素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型的作用,肩負著向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7]。因此,教師在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時,需要改變傳統唯分數論的思想觀念,樹立起全新的思想意識與運用全新的教育模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增強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強化自身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觀念,例如,要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較為薄弱的教師開展相對應的培訓,邀請專家、學者到校開展講座活動、培訓活動、知識競賽等,促使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提高,筑牢教師的優秀傳統文化根基,養成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完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工作。并能在英語課堂中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力度。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中融入一些英語名言警句,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中,例如,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Read a thousand books and travel a thousand miles);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Is it a happy thing if you review what you have learned on time)等融入英語課堂中。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借助多樣化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思維開拓和創新。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深挖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展開追根溯源,使學生能了解傳統中華文化的發展背景與歷史脈絡,為學生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打下良好基礎,促使學生自覺形成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觀念。
(四)關注資源擴充,拓展文化輸入途徑
在小學英語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時,除了結合課堂教學資源設計課件外、優化教學模式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外資源設計一些學生所能參與的文化體驗活動,以此來強化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輸入途徑,使學生能在學習中掌握更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與信心,并能主動參與到實踐中,直觀地體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師在完成“When is the art show”后,可以在教學中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制作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節日的簡報,并能以英文短文形式進行寫作,分別介紹各個節日,還要繪制出相應的文化特征和民俗風俗進行體現出來[8]。通過此種實踐作業形式,能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達到開闊學生視野的效果,促進學生掌握更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作業提出附加要求,如讓學生通過拍攝方式對實踐成果進行拍攝視頻,并將拍攝完成的視頻上傳到班級中,由班級同學一一進行評論與獎賞。例如,學生可以對不同的節日風俗進行拍攝,中秋節制作月餅、春節制作餃子等,通過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知識相融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切身實地感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最為寶貴的財富,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讓學生能在學習中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促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能打造出高質量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何懿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究——以新疆L市X學校為例[J].英語教師,2022(8).
[2]張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英語課堂[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1(7).
[3]白雨.小學英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1(7).
[4]黃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0(15).
[5]郭磊.小學英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初探[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0(3).
[6]許美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文淵(小學版),2021(11).
[7]楊少雄.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0(15).
[8]湯麗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探討[J].讀與寫,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