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旭興 高德達 寧邦青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鄉村數學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專項課題《用“互聯網+”助推鄉村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編號:2021ZJY113)。
作者簡介:龐旭興(1981~),男,漢族,廣西浦北人,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浦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
高德達(1978~),男,漢族,廣西浦北人,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浦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
寧邦青(1982~),男,漢族,廣西浦北人,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浦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育。
摘 要:中學數學教學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如何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如何轉變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思維與理念、如何調整互聯網教學模式與方法、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等,是每一所鄉村學校面臨的共同問題。為此,文章主要探討以“互聯網+”時代鄉村高中數學教師核心素養的培養所面臨的困境及相關解決措施,以期在鄉村中學數學教學中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8-0089-04
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立足核心素養教學視角,合理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綜合素質,在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綜合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互聯網+”教學模式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根本教學目標,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主要教學目標,以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為基礎,以學科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為依托,深層次研究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之間的密切聯系。
一、 當前鄉村中學數學教師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面臨的困境
(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仍舊有所欠缺
雖然每一所學校都有教學設備,也嘗試用多媒體教學,在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諸多類型的信息化教學技術以及教學思維逐漸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環節之中,但實際上,部分教師并不能夠正確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無法正確處理相關的教學問題以及技術操作問題,導致諸多類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無法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無法推進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現代化發展。這就使得鄉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從而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不足
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環節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明顯不足,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并未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廣泛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頻率相對較少,依然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主,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為輔,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應用效果以及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三)過于注重課件的形式而忽略課件的本質內容
部分教師在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或者收集網絡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僅僅是注重互聯網信息技術課件的教學形式,并未進一步提升課件制作質量。也有部分教師盲目選擇互聯網教學資源,并未將網絡教學資源與課本內容進行有效銜接,導致網絡教學資源無法充分發揮積極作用,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融合的作用,反而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
(四)過度依賴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當前情況下,部分教師為進一步提升所謂的教學效率,盲目地選擇教學技術,無法結合自身實際教學情況,靈活調整技術操作方法與模式。也有部分教師過于看重信息化教學模式,錯誤地認為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解決全部教學問題,或者是片面地認為現代化教學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打破鄉村地區高中數學教學困境,導致教師過于依賴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相關教學設備。雖然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但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最高水平,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應用與教學環節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 鄉村數學教師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面臨的困境成因分析
(一)聯網信息技術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其在部分鄉村中學仍未普及,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黑板、板書、傳統教具仍然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板書書寫需要一定時間,會影響教學效率。而教學效率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其要求教師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傳達更多的知識內容?;ヂ摼W技術便能將板書書寫放到備課時間,受到各種硬件的設置影響,如多媒體、網絡教學條件、多媒體資源等,互聯網技術應用水平并不高。核心素養培養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而在互聯網技術的限制下,教師教學知識獲取途徑被限制。
(二)教師自身觀念的影響
新時代發展為鄉村數學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也給鄉村數學教師帶來很大挑戰。首先其對整個鄉村數學教師而言,如何提升鄉村教師整體素質有一定的影響。而在教學過程中,家長的支持也是教師教學創新是否能實現的關鍵。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師在教育上有一定的思維局限性,其認為數學學科注重邏輯,閱讀在其中起到的幫助很小,難以將生活與數學相結合,這就導致其難以實現自我提升,難以發揮教師應有的價值。
(三)鄉村教師信息素養的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鄉村中學數學教師未能深入理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內涵,導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部分農村中學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時過于形式化,課堂上也缺乏良好的師生情感互動。雖然目前現代化教學設備已經得到廣泛普及,但只有少部分教師會利用計算機處理演示文稿,進而影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合效果。大部分中學數學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時,主要在網上下載資料使用,有些甚至未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經過任何修改,進而降低信息技術的使用效果。同時,有些農村中學數學教師過于頻繁使用信息技術,但是又因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有限,課堂上主要以演示文稿為主,學生通過觀看演示文稿來掌握數學知識。傳統的數學模型、掛圖等方式被教師所摒棄,過于重視信息技術的利用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也間接影響學生核心素養及創新能力。因此,需要取長補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四)學生核心素養及創新能力欠缺
信息技術與鄉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非常重要。而學生作為深度融合的對象,對深度融合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大部分農村中學生信息素養低,有些學生已經習慣于傳統的學習方式,對信息技術雖然抱有興趣,但是因認知與學習方式的影響,難以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此外,部分農村中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低,未能積極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即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呈現豐富的教學資源,但學生難以深入思考與分析,所以會直接影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效果。
三、 構建用“互聯網+”助推鄉村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的教學研究體系
為化解鄉村數學教師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面臨的困境,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初步構建用“互聯網+”鄉村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的多媒體教學研究體系。圍繞育人目標,統籌規劃,探索出適合本校多媒體教學模式,從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融合、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建立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環節,形成系統的多媒體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一)將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融合
現如今,隨著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較快,智能型教學技術以及軟件操作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多種類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逐漸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環節之中,不同類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計算機技術正在逐步改變高中數學教學模式與方法,正在積極推進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有效轉型,正在為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指明未來的教學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在此過程中,廣大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和教學地位,在高中數學日常教學環節之中正確對待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理性看待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以及應用價值,及時轉變頭腦深處片面且落后的教學思維,積極接納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構建全新教學體系,搭建新型的教學框架。現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善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建立合適的教學情境,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采用現有的資源,并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鄉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資源,將一些立體幾何利用多媒體呈現在大屏幕上,并通過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立體幾何的各個角度觀察過程。之后教師再通過自己的講解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幾何。之后,鄉村教師還可以選擇合適的問題進行輔助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立體幾何內容的理解。
(二)加強鄉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
進一步提升鄉村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能力非常重要,學校方面可以下派專用資金用于選拔高素質教師,也可以鼓勵廣大鄉村教師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職業技術培訓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逐步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以及職業素質,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現代化發展專業教師團隊,提升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在鄉村高中數學教師學習互聯網信息技術操作方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靈活掌握教學軟件與教學平臺的應用方式,整合多樣化的網絡教學資源與信息,或者是直接登錄互聯網教學平臺,下載相關教學視頻以及音頻。隨后運用剪輯軟件對視頻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多樣化剪輯,提取教學視頻中的重點知識及難點知識,進行靈活轉換,將多樣化的教學視頻融入課程教學環節之中,將多媒體教學視頻與教學課件相互融合,逐步推進現代化教學設計模式。在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基礎操作方法,還需要掌握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云計算技術、三維立體建模技術的應用方法,結合課堂教學的主要情況以及教學要求,綜合應用多元化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推進高中數學教學模式轉型與升級的同時,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計算機設備,為廣大學生的未來學習與能力發展指明具體的方向。在教師逐步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操作方法之后,需要將具體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校內部的其他教師,促進整個教師團隊的共同發展與可持續化發展。教師之間互幫互助、共同激勵,深入研究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互聯網+”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以“互聯網+”教學模式為依托,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整合多元化網絡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高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的整體流程,以便逐步形成多樣化、現代化、智能化的技術應用體系以及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與理論知識,尤其是引導學生深入研究課程教學的核心知識點。最后,教師在完全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操作方法與教學模式之后,也需要將“互聯網+”教學模式與傳統類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度融合,促進多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銜接與轉化。巧妙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配合使用其他類型的傳統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感受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在學生頭腦深處植入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意識,從而為學生的個性成長以及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技術支撐與教學保障。
(三)建立合理的教學情境
現階段,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與鄉村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再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建立合理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來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助推學生學習效率的強化。因此,教師要具有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踐活動的意識,更好地助推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融合。在教師為學生細致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某一景象或者是特定情景,創設相關的教學環境,講了多種類型的生活化,這些元素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環節之中,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某一景象進行有效轉化之后,便可以形成獨特的教學情境,學生在相關教學情境中學習理論知識,可以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思維和專業學習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情況進行深入銜接,也可以進一步豐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逐步提升教學質量,簡化學科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流程,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地區高中數學學科教學體系和育人體系。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大屏幕設備播放相關音頻或者是教學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隨后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利用5~10分鐘的時間,借助PPT課件為學生展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以及難點內容,幫助學生了解章節的核心知識點。例如,教師在為學生細致講解函數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可以將函數圖象展現在多媒體大屏幕上,隨后運用動圖技術直接在函數圖象上標點,每標注一個點,多媒體大屏幕上的函數圖象都會發生細節變化,教師便可以積極鼓勵學生結合函數圖象的變化過程,分析函數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密切聯系,幫助學生了解函數基本定理,鼓勵學生圍繞技術理論知識認真研究函數數字運算定律的主要方法與技巧,研究數字算定律與函數圖象之間的密切聯系。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僅僅需要面向班級內部全體學生細致講解各種各樣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基礎教學內容,還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以及創新能力。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探索精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鼓勵學生主動嘗試互聯網學習模式,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或者是相關教學軟件,鼓勵學生及時調整自身的學習方法,認真掌握計算機技術的操作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以及軟件操作能力。在學生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同時,幫助學生感受互聯網教學的無限魅力與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學鄉村教師在講課期間,可適當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助推教學進程,其間適當創新個人教學手段,還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強化創新意識,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個人的教學思路展現出來,助推學生綜合素養的強化。例如,可以創設動畫類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同時,促使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為學習效率的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四、 結語
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個性采取差異性教學,還要跟上時代步伐創新教學方法。在高中階段數學教學中,教師須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能力。在此過程中,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充分利用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鄉村數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實踐研究》專項課題為契機,通過課題研究提升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促使教師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學理念的更新,迎合新時代鄉村中學教學發展要求。同時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路仙.“互聯網+”背景下數學核心素養課堂探索[J].讀寫算,2022(28):31-33.
[2]馮志堅.高中數學生長課堂借助互聯網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J].學周刊,2022(30):37-39.
[3]卓正國.“互聯網+”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2(15):203-205.
[4]張永新,路仙.創新高中數學課堂 提升數學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22(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