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斌
摘要: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思維創新,閱讀方法創新,閱讀意識創新,閱讀理念創新。在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核心,采取“校導”“師教”“生讀”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兼顧課內外閱讀的主要教學形式,依托“語文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的研究實踐,設計一種基于整本書閱讀的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整本書閱讀;閱讀能力;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8-007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蘭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規劃課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22] GH0229)研究成果
閱讀是豐富知識、拓展視野的重要渠道。整本書閱讀相對自由,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進行閱讀,借助經典作品凈化心靈、升華思想境界。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學生會閱讀、會思考。為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讓學生的閱讀素養得以形成與發展,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技巧指導與點撥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把閱讀思維、閱讀方法、閱讀意識、閱讀理念作為著力點,活躍學生閱讀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升華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理念。要引導學生在語言發展、思維提升、審美建構等閱讀素養培養中建立整體閱讀思維,掌握整本書閱讀技巧,強化整本書閱讀意識,升華整本書閱讀理念,從而促進語文整本書閱讀創新能力的提高。
1.閱讀思維創新
閱讀思維是在文本閱讀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交流的重要能力之一。為活躍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思維,實現閱讀思維的創新,讓學生始終秉承“以讀帶思”理念,在自讀自悟中實現思維發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彰顯個性思維,在精讀中發展深度思維,在細讀中強化聯想思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探討交流中培養互動思維,在自主悟讀中感知文化底蘊,在深入研讀中品析文本內涵。
2.閱讀方法創新
為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創新,在閱讀思維創新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創新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整本書創新閱讀能力的保障,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創新閱讀思維外,還要讓學生在自主感悟中掌握文本的內涵、思想情感和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和討論,以增強學生閱讀知識的內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閱讀意識創新
閱讀意識創新,要把問題意識培養和群文閱讀意識培養作為創新的著力點。就問題意識培養而言,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營造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問,加強問題示范,強化問題拓展,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就群文閱讀意識培養而言,主要是為整本書閱讀做鋪墊,讓學生在閱讀中始終以明確的主題為導向,分析和理順文本之間的關系,抓住閱讀重點,增加閱讀的深度,在總結歸納中鞏固閱讀成效,培養閱讀意識,增強閱讀活力。
4.閱讀理念創新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閱讀理念的創新十分重要。就教師視角而言,需要秉承“生本”理念,注重激趣、悅讀;就學生視角而言,需要秉承“以讀帶思”理念,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走進文本,在文本營造的情境中延伸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創新思維驅動閱讀興趣
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創新思維能有效驅動學生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創新思維品味文本內涵,從文本內涵中找到閱讀的樂趣,激活閱讀思維,喚醒閱讀經驗。學生以活躍創新的思維獲取信息,既能增強與文本的互動,又能培育核心素養,使閱讀技巧在整本書閱讀中得到交融。在學以致用中,學生的情感認知被喚醒,閱讀興趣得到激發。
2.閱讀方法驅動閱讀動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方法是重要的驅動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興趣,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動力。以常見的“悟讀”模式為例,學生需要品析字詞和語句,從而領悟文本內涵,增強文化底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字詞學習模式中走出來,基于整本書閱讀的視角開展教學,以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整本書閱讀有著豐富的內涵,且需要較長的閱讀周期,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導和監督作用,對學生的閱讀過程予以關注,引導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閱讀,以增強閱讀的實效性、有序性。教師要制訂科學的閱讀計劃,有效實施閱讀指導,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維持閱讀興趣,提升閱讀素養。
3.閱讀意識驅動閱讀本能
良好的閱讀意識,有利于驅動學生的閱讀本能。因此,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引領下,本能地融入整本書閱讀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群文閱讀意識,使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在良好的群文閱讀意識引領下高效展開。為培養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教師還要采取拓展延伸的方式,使學生在閱讀中習得技能,并在實踐中進行運用。此外,教師要高度重視閱讀評價,激活學生閱讀本能,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通讀。
1.?!皩А?/p>
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模式的創新,是基于整本書閱讀教學和課題研究實踐得出,需要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創新培養模式設計中,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一是在基礎閱讀方面,要加大重視力度,通過開設整本書閱讀課程,使之與課后社團活動相結合,夯實課程建設體系。要成立課題研究團隊,明確課程目標,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二是在教師培訓方面,要重視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通過共享資源,構建整本書閱讀打開體系,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為學生整本書閱讀樹立榜樣。三是在整體規劃活動方面,既要對整本書閱讀活動有正確認識,又要細化計劃,明確整本書閱讀與常規閱讀的區別與聯系,增強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根據課題研究的實際和教學需要,細化課時安排,優化教學設計。四是在閱讀教研活動方面,要積極轉變課題組成員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思維,通過研討交流促進閱讀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此外,還要采取同課異構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能更好地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2.師“教”
從學校主導視角在為整本書閱讀教學實施明確基本方向和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書目的選擇。閱讀書目的選擇,要秉承全面性和多樣性的原則,要按照新課標對高學段閱讀書目的要求,要遵循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與發展規律。在制定閱讀目標方面,教師要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引領,引導學生明確整本書的閱讀目標,讓學生在品讀整本書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情感,形成思維碰撞。
(1)優化整本書閱讀書目推薦。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實施中,閱讀書目的確定十分關鍵,因為這將對學生的閱讀體驗帶來影響。因此,整本書閱讀書目推薦,應以強化學生興趣為原則,以拓寬學生視野為基礎。本課題研究中所選的整本書閱讀書籍以快樂書吧、教科書節選、閱讀鏈接等渠道進行推薦,為學生推薦相應書目。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分析單篇文本與整本書的聯系,緊密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尤其是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推薦閱讀書目。高學段學生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無論是思維發展,還是心智變化,都較為顯著。他們對未來世界充滿幻想,喜歡探索新奇事物,開始關注歷史、科技、人文,有敏銳的洞察力。基于此,教師在給學生推薦書目時,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課內推薦書籍與課外自主閱讀的方式,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長學生的閱讀見聞,豐富學生的思想。第一,在整本書閱讀前,給學生推薦所選書目中的精彩片段,激發其讀書熱情。精彩片段可以是書目中的精彩故事,也可以是書目中的懸念情節,以達到激趣的效果。第二,在整本書閱讀前,給學生推薦書目中的精美插畫,并對內容梗概進行描述,使學生在觀察精美插畫時展開聯想,激發閱讀熱情。第三,有的書目人物形象十分鮮明,在閱讀前,教師可將對人物形象的感知作為切入點,對書目中的人物形象進行介紹。整本書閱讀的實施,應確保有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所以推薦的閱讀書目需要基于學生的學情和學生的特點。
(2)明確整本書閱讀目標。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要以明確的目標為引領,提高整本書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立足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從閱讀能力、閱讀方法、情感與審美等方面,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就閱讀能力培養目標而言,應旨在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能結合書籍類型與個人興趣以及閱讀內容采取針對性的閱讀方法,可以結合故事情節來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和感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而且在閱讀之后,可以復述作品內容,結合語言特點、結構特色以及寫作手法等提出自主見解,提高閱讀品位,夯實語用能力。就閱讀方法而言,教師要結合文體和閱讀目標,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的閱讀方法,常用的閱讀方法有精讀、略讀、泛讀、猜讀、跳讀等。要讓學生掌握整本書的情節與內容,能圍繞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借助互聯網和工具書,自主解決閱讀障礙,逐漸學會運用勾勒、批注以及摘要等不同方式,增強語言積累,培養批判性思維,嘗試采用思維導圖來理順人物關系,分析章節邏輯,從中學習優美語言,且嘗試性地將其應用到日常寫作之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就情感與審美能力培養目標而言,應旨在激發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閱讀姿態參與到文本閱讀之中,以不斷拓展視野,并且在閱讀后能記錄自身閱讀感受,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學習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思想,感受人性真善美,強化審美鑒賞能力,在審美情趣中啟迪思想,提升語文素養。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往往會對其中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困惑,同時也會有部分閱讀心得,情感體驗也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征。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分享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交流中分享觀點,對閱讀中存在的困惑進行探討交流,在閱讀內化中促進閱讀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討論表現,掌握學生閱讀情況,采取針對性的策略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指導。
(3)注重整本書閱讀方法的教學與創新。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看序言和目錄來掌握整本書的內容和編排特點,同時關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基本理順故事情節,通過采取做批注和圈畫重點的方式,以及朗讀、精讀、默讀、跳讀等方式,高效開展閱讀。還要注重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習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其中,看序言和目錄主要是通過瀏覽來了解作品。學習寫作技巧,則是掌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通過精讀經典片段,感受精彩情節和寫作方法,增強閱讀素養。
3.生“讀”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成效。第一,引導學生科學規劃閱讀時間,尤其是在當前碎片化閱讀的背景下,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課間讀”與“睡前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罢n間讀”要以閱讀有關童話和民間故事類書籍為主,讓學生結合自身興趣開展自主閱讀。教師可借助班級讀書角營造閱讀氛圍,增強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八白x”要以閱讀經典作品、長篇小說為主,讓學生結合自身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能使閱讀速度與閱讀方法實現靈活調整,著力解決閱讀障礙和疑惑。比如,在每日閱讀中,教師可從古詩文中選擇1篇~3篇古詩詞讓學生進行閱讀和背誦,以增強閱讀內容的多樣性。為提高閱讀的實效性、目的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科學的閱讀計劃,合理規劃閱讀周期,優化閱讀書目,細化每天閱讀的篇目與時長以及要取得的效果。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制訂“時間軸”閱讀計劃,對閱讀書目和進度進行記錄,使閱讀過程得以直觀呈現。在制訂閱讀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對所推薦的閱讀書目的章節、頁碼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并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對每天的閱讀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結合文本內容采取瀏覽、跳讀等方式進行閱讀。閱讀計劃指引下的閱讀,契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提高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掌握故事情節,能夠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理清文章結構。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記錄閱讀中的點點滴滴,在不斷記錄中成長,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第二,引導學生掌握與閱讀書目相符的閱讀方法。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精讀+泛讀+跳讀”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揣摩文本思想及其內涵。例如,閱讀《水滸傳》,在精彩部分品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采取精讀的方式分析人物特點,并通過查閱資料和寫批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全面掌握故事情節。在閱讀序言和回目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泛讀,以便快速掌握所要閱讀的內容與信息。在閱讀無關緊要的段落和篇目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跳過其目錄和簡介,直接閱讀文章。教師可采用“預測+比較+整合”的閱讀模式,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的閱讀方法進行綜合運用,通過預測、比較和整合,實現對文本的有效閱讀。第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效果的影響特別大。在閱讀習慣養成教育中,教師除了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外,還要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增強孩子的閱讀動力,讓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同時,教師要以“課外作業+閱讀提綱”的方式,引領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養成列閱讀提綱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學生閱讀熱情的維持。為此,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整本書閱讀活動,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的閱讀熱情得到充分激發。此外,教師可結合推薦閱讀書目中的人物形象、趣味十足的故事情節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這不僅能聚焦核心問題,還能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綜上所述,結合實際需要,設計一種以“校導”“師教”“生讀”為一體的整本書閱讀模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創新較為關鍵。教師需要明確閱讀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將閱讀思維、閱讀方法、閱讀意識、閱讀理念作為閱讀創新能力培養的驅動力,科學推薦閱讀書目,精心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在學校領導重視、教師精心教學和學生精準閱讀下,不斷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沈遠銘.小學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表現性評價策略[J].教學與管理, 2023(05).
[2]連中國.當閱讀力量遇到青春年華———整本書閱讀的困境與改善策略[J].人民教育,2021(22).
[3]張晨暉.兒童整本書閱讀:培養自主閱讀者[J].人民教育,2020(24).
[4]余云潔.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4).
[5]彭智樹.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路徑探索[J].廣西教育,2022(34).
[6]王瑩.讓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走向高效[J].山東教育,2022(41).
[7]黎艷琴.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問題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2(33).
[8]董麗萍.開掘多維路徑,加深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深度[J].天津教育,2022(32).
[9]王娜.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0).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Chinese Whole Books Reading
Wang Xibin
(Lanzhou New Area No.4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200,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reading ability in Chinese whole books are: innovative reading thinking, innovative reading methods, and innovative reading awarenes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Chinese whole book sreading,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dopt an integrated teaching philosophy of "school guidance", "teacher teaching", and "student reading", take into account the main teaching forms of both in and out of class reading, and rely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whole book reading strategy research" to design a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whole book read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teaching;wholebook reading;readingability;teachingmodel